大象版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9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 )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7、(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香蕉)生活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云杉)生活在寒冷的地方、(苔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莲)生活在池塘中、(海带)生活在海水中。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4、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5、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6、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7、1936年10月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8、“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9、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0、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
11、生物进化学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2、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深林古猿。
13、达尔文写出了关于生物论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14、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古代人类发展成了现代的人类。
15、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16、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17、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硬件建设(指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和软件建设(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等)。
18、只有调查之后才有发言权。
19、调查是一项很复杂、细致的工作,小组内要做好分工。
20、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21、调查研究时所采取的步骤有:选择调查内容、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对于科学问题的猜想,我们可以运用(分析)、(观察)、(实地考察)、(采访)等方法,排除明显不合理的,选出可能成立的,进一步研究。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六年级科学毕业考试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一、填空。
1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取食物,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群居)生活,我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说。
2、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中国北京南郊的(周口店),有一座龙骨山,因为早在距今约70万-23万年,著名的北京人就生活在这个地方;(龙骨山)被誉为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4、中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中华曙猿化石),由此可以推测人类祖先更可能起源于( 中国)。
5、中国古生物学家( 贾兰波)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接连发现三具(北京人)的头盖骨,被称为(连中三元)的奇迹。
6、从世界人种分布图上我们发现,黑种人主要居住在(非洲),那里靠近赤道,干燥而火热;白种人主要居在(欧洲),那里光照较少;黄种人主要居住在(亚洲东部),那里光照适中。
7、人类皮肤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8、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9、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人们学习。
10、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11、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他还写出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12、人是动物分化来的,是(动物)的后代,从猿到人是生物进化史上最大的(飞跃);“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3、现在还存活的类人猿有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东南亚的(猩猩),我国南方的(长臂猿)。
14、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15、人类发展可以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准备单元《投实心球的诀窍》知识点:1.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一般包含研究背景(问题与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
2.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水平投出去,实心球会很快落地,投出的距离就很近;如果竖直向上投,实心球会落在原地地,所以角度太小或者太大都投不远。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点有一定的高度差,一般以以40°~42°的角度投球投得最远。
第一单元《生物的家园》知识点:1.动物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提供了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充足的食物、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2.丹顶鹤常栖息于沼泽、湖泊、海滩等环境,那里的鱼、虾、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繁多,为丹顶鹤提供了必要的食物。
而大熊猫爱吃箭竹,所以喜欢栖息在茂密的竹林里。
3.金丝猴的栖息地以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原始森林最为合适。
这些地方气候温润,远离人群,丛林茂盛,野果、嫩芽、苔藓植物繁多,不仅能满足金丝猴的生存条件,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白天鹅过冬提供了食物、水、适宜的温度等必要的生存条件。
5.气候变暖可能影响动物的取食行为,并对动物的体形产生影响。
,被污染的水注入湖泊,,水藻疯长,使得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7. 当环境条件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栖息地为植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生存条件。
不同的植物通常喜欢生长在温度不同的环境里。
一般来说,阔叶植物喜阳,针叶植物喜阴。
海拔高度每升高1千米,气温会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一般会比山下低。
植物的生长,,所以才有了让诗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奇妙现象。
11.地球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动植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门学科,学好科学也是每个孩子必须要做到的。
在六年级,科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需要更加用心和认真。
在这个阶段,复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孩子们有所帮助。
一、科学与生活科学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科学知识,例如:饮食、健康、环保等等。
生活中一些问题,也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来解决。
因此孩子们需要注意观察和思考,关注身边的事物,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状态、溶解、沉淀、气体的体积和压强等等知识。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学习,例如:物质的分离、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等等。
三、生物和生态环境生物和生态环境是大象版六年级科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里我们需要学习动植物的分类、生长发育、呼吸、运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内容。
孩子们需要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掌握这些知识。
四、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这一部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功和功率、热量和热量传递、电能和电路等等知识。
孩子们需要通过实验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五、地球与太阳系地球与太阳系也是大象版六年级科学的一部分内容。
在这里我们需要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形态和位置等等知识。
孩子们还需要了解太阳系中其他星球的特征、运动轨迹以及我们与太阳系的关系。
通过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孩子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积累新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考试时,孩子们也能够更轻松应对,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4、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5、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6、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7、1936年10月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8、“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9、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0、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
11、生物进化学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2、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深林古猿。
13、达尔文写出了关于生物论的科学巨着《物种起源》。
14、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古代人类发展成了现代的人类。
15、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16、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17、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硬件建设(指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和软件建设(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等)。
18、只有调查之后才有发言权。
19、调查是一项很复杂、细致的工作,小组内要做好分工。
20、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21、调查研究时所采取的步骤有:选择调查内容、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制定调查计划、展开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写出报告,展示调查研究的成果。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最全最新绝对原创)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4、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5、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6、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7、193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开始负责周口店龙骨山的发掘工作。
1936年10月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8、“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9、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0、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
11、生物进化学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2、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13、达尔文写出了关于生物论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14、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古代人类发展成了现代的人类。
15、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16、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17、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18、只有调查之后才有发言权。
19、调查是一项很复杂、细致的工作,小组内要做好分工。
20、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 )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 (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 研究内容 ) ,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
4、植物是通过 (根) 吸收水分,并由 (茎) 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 叶片 ) 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 )、( 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 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9、自动调控房间采光的(传导器)是由(接收器、光导纤维、散射器)等三部分组成。
传动器由电脑控制,接收器安装在屋顶,并且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
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 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花卉栽培等。
10、美国研制开发的“太阳能窗” ,是由嵌入两个大玻璃天窗的多个透明塑料板构成的。
每个 小塑料板都有几十个小金字塔的模块。
11、 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光明,乐观开朗的心情有利于病人康复。
12、 1870 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
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13、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周围的物体。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4、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5、在距今大约 30 万—— 5 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 ,, .6、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7、1936 年 10 月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8、“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9、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 1 万年的尖状器。
10、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
11、生物进化学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2、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深林古猿。
13、达尔文写出了关于生物论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14、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古代人类发展成了现代的人类。
15、2004 年 6 月 5 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16、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17、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硬件建设(指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和软件建设(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等)。
18、只有调查之后才有发言权。
19、调查是一项很复杂、细致的工作,小组内要做好分工。
20、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21、调查研究时所采取的步骤有:选择调查内容、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大象版科学三到六年级总复习资料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2、磁铁的性质:①都有两个磁极:南极(S极)和北极(N极);②能指南北;③能吸铁制品(有磁性);④两极磁力强,中间磁力弱;⑤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
4、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一部分不溶解杂质会沉到底层,这就是沉淀。
在水中加入明矾或其它混凝剂,可以加快杂质的沉淀。
5、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6、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7、像蚂蚁这样,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称做昆虫。
8、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受冷会变成水。
9、风就是流动的空气。
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风向标是测量风的方向的。
风的力量叫风力。
风力计是测量风的大小的。
风的速度越快,风力就大。
人们一般把风力从小到大划分为0级到12级,共13级。
10、像木块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浮在水面上和沉到水底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
11、普通的白光(如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
比如,红色的花朵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它吸收了。
1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
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13、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14、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长共同依赖的条件。
15、江、河、湖、海等处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
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滴,如果高空的温度低于0 0C,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
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
16、人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17、青蛙是两栖类动物。
两栖类动物是环境好坏的一个标志,科学家称它们为“指示生物”。
18、 1千卡=4.2千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 0C”表示。
19、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
20、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组成。
2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碍滑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物体凸凹不平的的表面是产生摩擦力的原因。
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
摩擦力对我们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害的一面。
22、病菌、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
23、胎儿在子宫中慢慢长大,子宫里有一根脐带,它把妈妈身体中的营养和氧气送给里面的小宝宝。
24、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5、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量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26、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
27、蝴蝶一生:卵、幼虫、蛹、成虫,然后生卵。
28、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岁---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29、南极是一个大陆:南极洲;北极是一个大洋:北冰洋。
30、省力的杠杆费距离,费力的杠杆省距离。
31、食物里所含有的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32、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和磁极都可以控制。
33、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有生命的。
34、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
35、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约24小时。
自转时,对着太阳的一面会被太阳照亮,就是白天,称为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称为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不停地交替出现。
36、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新能源设施,完善的管理体制、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
37、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在表达与交流时,模型的成功运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8、空气的温度叫气温。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39、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0、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温度、水。
41、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42、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微生物身体微小,结构简单。
43、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4、自然界中生物和其他一定量的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45、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
46、地球从外到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的活动造成的。
47、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改变。
地球对物体向下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48、“五官兄弟”指:人的五种感觉器官,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觉)。
49、光合作用: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了氧气。
50、呼吸时,我们吸进了空气,并利用了其中的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1、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石膏是非金属矿产,粉笔就是用它做的。
能源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8种。
52、水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常见的固态水有冰、霜、雪等。
气态的水又叫水蒸气,是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
53、 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走过的距离。
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54、水质、水温、放养密度等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55、对比实验一般设定一个实验变量,即:对比实验只让一个条件发生变化。
56、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
57、煮沸是常用的即简便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消毒。
58、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
59、遗传: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就是遗传。
60、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
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占1%。
61、通常水受冷温度降到00C时会开始结冰,冰受热温度升到00C时会开始变成水。
所以00C是水的冰点。
62、火箭是利用反冲原理飞行的。
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原子钟是现在最准确的计时工具。
63、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的变化,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当外力消失后,它们还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6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65、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66、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38万千米;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67、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68、南极点和北极点附近的全年,只有“一天一夜”。
“白天”和“夜晚”各约半年。
69、氧气能支持燃烧,能溶于水。
70、像铜、铝、铁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橡胶、塑料、陶瓷等极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连接电路时,导线应接在用电器的接线柱上。
71、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向光性);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向地性。
72、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
73、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左右支气管、肺。
74、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传输水分和养分。
75、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辐射、对流。
76、“大陆漂移学说”在勘探矿物、预报自然灾害方面有较好应用。
77、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78、常见的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例如:反光漆、荧光粉、玻璃等是人造材料;木条、竹竿等都是天然材料。
7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不停地自转,并绕地球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的变化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80、像盐这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就是溶解。
搅拌、加热等可以加速溶解。
8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
82、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极少,它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极易溶于水。
83、变异:子女又会与父母存在着某些差异,有的甚至还十分明显,这种现象就是变异。
84、通常把水加热到1000C,水就会急剧地沸腾变成水蒸气,这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85、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86、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水在4 0C时体积最小,高于或低于4 0C它的体积都会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