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7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86.0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初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3.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遗传现象,引发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类型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实践作业,评价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直观感受遗传和变异实验过程。
3. 开展遗传和变异主题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
2. 课件:包含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遗传和变异现象。
3. 案例材料: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案例,便于学生分析和讨论。
4. 实践作业素材:提供一些遗传和变异相关的实践项目,供学生选择和探究。
人教版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通过实例解释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实例辅助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解释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遗传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规律。
使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遗传实验中的操作和理解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生物的变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培养学生运用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变异类型和原因。
解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使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变异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理解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遗传和变异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和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介绍遗传和变异在农业、医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解释遗传育种和基因治疗的概念。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使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遗传和变异应用的理解。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授课人:尹德娟【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节复习课,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复习目标】1、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
2、性状,相对性状的含义及区别。
3、DNA、性状、染色体、基因之间的关系。
4、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应用。
5、人类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
6、变异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目标】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单存在的,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基因也是成单存在, 只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5、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可表示为: 体细胞一生殖细胞一受精卵一新个体 2n n 2n 2n6、精子的类型有两种:22+x, 22+Y ;卵细胞只有一种:22+X 学案例题:例2、图为男女体细胞的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和生男生女示 意图。
请分析回答:Il ll ll 15 U 1 2 3 4 5UU un>! nn 6 7 E 9 10ll 12(V ftA ・・・KA19 2021 2223 甲图乙图 图一(1)染色体是细胞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 是由蛋白和 _______ 组成的。
由图可知,在男性、女性的体 细胞中各有 _____ 条染色体。
(2)细胞内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 色体为性染色体,在男性、女 性的体细中各有对—性染色 体,图一中的 表示的是男 性的染色体排序。
人教版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认识遗传和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定义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3. 遗传和变异的规律4. 遗传和变异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和规律。
2. 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和变异现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认识遗传和变异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法和调查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遗传和变异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定义、类型和规律。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和实例,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遗传和变异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6. 实验操作: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遗传实验,如性状杂交实验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科普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类型、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答。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
人教版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难点: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遗传和变异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遗传和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分析其原因。
5. 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强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2. 观察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举例说明其原因。
4.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内容:1. 基因与遗传信息: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 基因型与表现型:讲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难点: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 利用遗传图解,生动展示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导学案【预习案】一、自主复习目标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5.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既受遗传物质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自主复习检测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39-42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人的性别遗传1.科学家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与别的染色体不同,它们两者之间_______________,而且与__________有关,所以把这对染色体称为_______________。
男孩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女孩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2.阅读下列题目,回答问题;(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______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分子片段,这种片段称为______。
(2)在人的体细胞中的_______染色体中,有_______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_____染色体.另外22对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________染色体.据下图判断,甲个体为________(男/女)性。
(3)图中乙个体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这些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______。
(4)某夫妇生的第一胎是个女孩,假如他们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43-48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二)生物的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_________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生物变异分为两种:可遗传变异,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由于_______变化而______________未变引起的变异。
2.下图表示一对黑色雌、雄豚鼠交配后产下的后代的遗传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单元总结考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之一是“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纵观近几年来的生物高考试题,图形图表的题量都较多:1.图形图表题可以考查多个知识点,涉及生物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图形图表的分析,既可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又可以了解生命活动的实质和联系;2.图形图表题具有情境新、重能力,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的特点;3.图形图表题具有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区分度高等特点。
下面简略谈一谈图形图表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一)图像题(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解题策略:①归纳课本中的结构图,突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②关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有关信息的阅读、提取和转换;③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些知识点。
(二)图解题(遗传图解、生态图解、实验图解、生理功能图解)解题策略:①注重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抓住动态过程中变化的主体,明确主体变化的特点、原因、意义等,特别要明确动态过程中相关“点”和“量”;②仔细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③充分运用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④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解准确作答。
(三)坐标题(坐标直方题、坐标曲线题)解题策略:①看清二标,即横坐标与纵坐标;②弄清直方图、曲线所示的含义,注意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顶点、转折点、终点、交叉点、平衡点等)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影响这些点的主要因素及限制因素等;③分析图示中各数量不同的原因,搞清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上升、平缓、转折),揭示各段直方图、曲线的含义。
(四)表格题(数据表格、过程表格、结果表格、材料表格)解题策略:①注意行标题和列标题的含义、数据的单位;②关注表中数据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等,如数据是上升还是下降还是到某个数值就不变了等;③要注意特殊数据,如最多、最少、平均、总和等,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想清道理;④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格要注意比较,得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3.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4.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
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存储在染色体上,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表达和功能的改变。
4.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改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遗传病案例,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使用PPT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讲解DNA、染色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
3. 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别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原因和实例。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遗传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遗传方式和变异类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如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等。
6.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复习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遗传病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4. 复习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等内容的课件。
2. 遗传病案例:提供几个典型的遗传病案例,包括病名、遗传方式、变异类型等。
第27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预习案】一、自主复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基因、DNA好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5.举例说出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
6.举例说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7.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自主复习检测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24-28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小玲家一头白色母猪一窝生了8头小猪,其中6头白色,2头黑色。
请据此回答。
(1)猪的白色和黑色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
(2)若与母猪交配的公猪也是白色的,则可判断_____是显性性状,_____是隐性性状。
(3)如果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那么亲代白猪的基因组成均为_________,2头黑色小猪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若该公猪与母猪交配,再生下一窝小猪中,白色与黑色小猪的数量比例为________。
(4)猪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存在的,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______两种物质组成的。
2.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用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基本过程是向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注射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结果是转基因超级鼠比它同胎出生的对照鼠的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这项研究被誉为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请据图回答。
(1)根据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实验过程的先后顺序,图中A~D四个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2)鼠的体色、个体大小等特征,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_。
(3)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_,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
(4)在鼠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其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________。
(5)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29-32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图一是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图二是某人一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染色体主要是由两种成分组成,图一中的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存在的。
(2)观察如图二的人体染色体排序图,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________。
据图示判断,此人性别为(“男”或“女”)性。
(3)具有如图二染色体组成的个体,表现为唐氏综合征。
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条常染色体和1条_______性染色体时,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会发育成唐氏患儿。
2.人与人之间在高矮胖瘦、单双眼皮等性状上存在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社区内对居民眼皮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后回答:(1)由第________组可以分析判断出双眼皮为显性性状。
(2)如果显性基因用 D 表示,隐形基因用 d 表示,在第二组别中,某一家庭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假如第三组中某一家庭,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
2014 年单独二胎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后,这对夫妇符合政策,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几率是_______。
(4)进行有性生殖过程时,控制单双眼皮的基因在亲子之间传递的“ 桥梁”是_______。
(5)在生殖过程中,母亲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33-37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下图是孟德尔杂交实验之一,将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收获到种子,种子种下去获得子一代,结果子一代有的是高茎,有的是短茎。
请分析作答:(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称为___________,它们是由________控制的。
(2)如果用D表示高茎基因,d表示矮茎基因,则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3)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还是Dd,实验方案:将子一代自花传粉,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观察子二代植株的茎的高矮,如果出现矮茎植株则子一代基因组成是______;如果全部是_________,则子一代基因组成是DD。
2.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
分析下面的白化病遗传图解并回答:(1)白化病患者皮肤与毛发出现明显的白化现象,原因是体内缺少了正常基因A,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号和10号表现肤色正常,9号患病,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
(3)9号和10号是双胞胎,他们是___________(直系/旁系)血亲。
(4)8号基因组成____,11号肤色正常的可能性是________。
三、自主复习疑惑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复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课堂讲义】一、课堂复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基因、DNA好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5.举例说出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
6.举例说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7.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课堂复习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
2.描述基因、DNA好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三、课堂复习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亲代的基因怎样传递子代。
3.说明近代结婚的危害。
四、知识梳理(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是什么?2.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3.转基因超级鼠说明了什么?(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直接的关系是什么?基因的概念是什么?2.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多少?呈什么存在?3.基因经过什么传递下去?(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什么?2.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何区别?3.什么是近亲?我国如何禁止近亲结婚?五、直击中考1.(2018湖南·株洲)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能发出绿色荧光,是因为海蜇的DNA分子中有一段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能像海蜇一样发光。
以上事实能说明()A.基因等同于DNAB.生物的性状是由DNA控制的C.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2018四川·南充)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D.每个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3.(2018山东·聊城)双、单眼皮为一对相对性状(用A、a字母表示),单眼皮的夫妇生育不出双眼皮的孩子。
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你认为孩子母亲的基因型应是()A.AAB.AaC.aaD.AA或Aa六、课堂检测1.下面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圆滑种子和皱缩种子B.豌豆的绿色豆荚和紫色花朵C.豌豆的圆滑种子和饱满豆荚D.豌豆的饱满豆荚和皱缩种子2.在传宗接待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能联系上下代、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是()A.精子B.卵细胞C.生殖细胞D.体细胞3.耳垂的遗传受耳垂基因的控制,A为显性基因,控制有耳垂,a为隐性基因,控制无耳垂。
调查知道有6对新婚夫妇,经确认他们关于耳垂基因型的婚配组合方式分别为①AA×AA,②Aa×Aa,③AA×Aa,④AA×aa,⑤Aa×aa⑥aa×aa.预测这6对夫妇生下无耳垂孩子的可能性,正确的判断是()A.只有夫妇①是可能的B.只有夫妇⑥是可能的C.夫妇④⑤⑥都有可能D.夫妇②⑤⑥都有可能4.针对人的舌头能否向中间卷曲这一性状,小乐同学对家人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表。
以下推理错误的是()A.能卷舌是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B.姑姑和妈妈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C.小乐与妈妈性状表现不同是变异现象D.未出生的弟妹能卷舌的概率是50%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检测:(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1)相对性状(2)白色;黑色(3)Aa;aa;3:1(4)成对;DNA2.(1)CABD(2)性状(3)鼠的个体大小;大鼠生长激素基因(4)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1)DNA;蛋白质;成对(2)47;21号染色体有3条;女(3)23;X2.(1)三(2)Dd和dd(3)25%(1/4)(4)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5)22条+X(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1)相对性状;基因(2)Dd和Dd(3)Dd;高茎2.(1)基因控制性状(2)变异(3)旁系(4)Aa;50%直击中考1.D 2.C3.B课堂检测:1.A 2.C 3.D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