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工考试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98.00 KB
- 文档页数:20
单选题(二)1、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减小狭缝,可能消除( D )。
A、化学干扰B、物理干扰C、电离干扰D、光谱干扰2、酸碱滴定中指示剂选择依据是( B )。
A、酸碱溶液的浓度B、酸碱滴定pH突跃范围C、被滴定酸或碱的浓度D、被滴定酸或碱的强度.3、与配位滴定所需控制的酸度无关的因素为( A )。
A、金属离子颜色B、酸效应C、羟基化效应D、指示剂的变色4、光吸收定律即朗伯-比尔定律表明:当入射光波长、液层厚度和溶液温度一定时,溶液吸光度与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 A )。
A、成正比B、成反比C、没有关系5、含Al3+、Zn2+、Fe3+、Mg2+和Sn4+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不形成沉淀的离子有(C)A Al3+、Zn2+、Fe3+;B Al3+、Sn4+、Mg2+;C Al3+、Zn2+、Sn4+;D Al3+、Fe3+、Mg2+6、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干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C )。
A、空心阴极灯B、火焰C、原子化系统7、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的共同点在于( B )。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B、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C、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D、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8、在20.00mL0.100mol/L NaOH溶液中加入19.98mL 0.100mol/L HCl溶液,溶液的[OH-]为(A)。
A、5.0×10-5B、5.0×10-4C、5.0×10-69、某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很好,准确度很差,可能是( B )原因造成的。
A、称量记录有差错B、砝码未校正C、操作中样品有损失10、对于数字0.006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二位有效数字,二位小数B、二位有效数字,四位小数C、三位有效数字,五位小数11、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值在6.5~10.0之间,若酸度过高则 ( D)。
高级化学分析工理论复习题一.填空题(在题中空格处填入正确答案)1. 工业分析方法基本可分为两大类:(1)化学分析法;(2)仪器分析法。
2.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 , 符号为 mol 。
3. C(HCl)=0.1000mol/L和C(NaOH)=0.1000mol/L的溶液,它们的pH值分别为 1 和13 。
4. 在滴定分析中,滴加的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叫做标准溶液,滴加标准溶液的过程叫做滴定。
5.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的色变或其它方法(如电导、pH计等)来指示、判断终点的到达,这样的终点叫滴定终点。
6. 滴定终点与等量点(理论终点)并不一定完全重合,二者的差是造成滴定分析误差的来源之一。
7. 滴定误差是由于指示剂的变色稍早或稍迟于等量点(理论终点)而使滴定终点与等量点(理论终点)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所以也叫终点误差或指示剂误差。
8. 在滴定分析中,消除滴定误差的方法主要是正确选择指示剂。
9. 缓冲溶液是具有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和保持溶液的 pH 值几乎不变的作用的混合溶液。
10. 滴定分析某些在水中极难电离的弱酸(碱)以及水中溶解度小的酸(碱)性物质,通常采用非水滴定的方法。
11. 碘滴定法不能在强碱溶液中进行。
碘滴定法必须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进行。
12. 酸碱滴定曲线是表示在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值随滴定液加入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曲线。
绘制酸碱滴定曲线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13. 在高锰酸钾滴定法中,终点的判断是以高锰酸钾离子的淡粉色出现为滴定终点,这种指示终点的方法属于自身指示剂法。
14. 配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时,应先将水煮沸放冷。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是防止硫代硫酸钠的分解。
15. 配制碘标准溶液时,要加入足量的碘化钾,其目的是:(1)加大碘的溶解度,(2)减少碘的挥发。
16. 当一束单色光穿过均匀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光所穿透的液层厚度成正比,这就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也称朗伯-比尔定律。
复习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 30℃时25克碘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5克KI固体,则30℃时,碘化钾的溶解度是()。
A、60克B、90克C、120克D、150克2. 属于均匀固体样品的是()试样。
A、金属B、煤炭C、土壤D、矿石3. 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偶然误差()。
A、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C、所用试剂含干扰离子B、滴定管读取的数偏高或偏低D、室温升高4. pH=5的盐酸溶液和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时pH是()。
A、5.3B、7C、10.8D、11.75. 用气化法测定某固体样中含水量可选用()。
A、矮型称量瓶B、表面皿C、高型称量瓶、研钵6. ()燃烧法是以爆炸方式使可燃性气体燃烧的方法。
A、快速B、氧化铜C、爆炸D、缓慢7. 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
A、3.1-4.4 B、4.4-6.2 C、6.8-8.0 D、8.2-10.08. 以莫尔法测定水中Cl-含量时采用的量器是( )。
A、量筒B、加液器C、移液管D、容量瓶9.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烧杯B、容量瓶C、坩埚D、试管10. ()改变,物质的折光率也随之改变。
A、样品用量B、时间目C、温度D、压力11. ()能直接用火焰加热。
A、操作易燃液体B、加热易燃溶剂C、易燃物瓶塞打不开D、拉制毛细管12. 实验室中的仪器和试剂应()存放。
A、混合B、分开C、对应D、任意13. 0.0212+23.44+2.50471相加,运算对的是()。
A、B、C、D、14. 最常用的称量分析法是()。
A、沉淀法 B、气化法(挥发法) C、电解法D、萃取法15. 下列有关毒物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C、挥发性越小,危害性越大D、沸点越低,危害性越大A、越易溶于水的毒物其危害性也就越大B、毒物颗粒越小,危害性越大16. 200ml Na2SO4溶液正好与250ml 2mol/L Ba(NO3)2溶液反应,则Na2SO4溶液的摩尔浓度为( )。
化学分析工高级理论知识复习一、单项选择。
可以用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含硫化合物是(B硫醇 B 、磺酸 在实际中,广泛使用(D 醇B 、盐 消除试剂误差的方法是(对照实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可逆反应2印〈气)= A 、2、 A 、 3、)oC 、硫醍D 、磺酰胺 )水解法测定酯的含量。
C 、酸 D 、碱 )。
B 、校正仪器 D 、空白试验H 2W +I 2W 这一可逆反应,在密闭容中进行,当容器中压强增加时,其影响是(A ) A 、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同程度增加B 只增加正反应的速率C 、 只增加逆反应速率D 、 正反应速率比逆速率增加得快0.0234x4.303 X 7 L07 的结果是(。
)5、A 、67、 A 、8、127.5 0.0561259 B 、0.05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 、 砍码若有灰尘,应及时用软毛刷清除 B 、 有空腔的徒•码有污物,应用绸而蘸少量无水乙醇擦洗C 、 徒码可以随意放置在砍码盒内D 、 出现氧化污痕的彼码应立即进行检定 铁矿石试样常用(A )溶解。
盐酸 B 、王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水 以BaCl 2作为SCI?-的沉淀剂,其过量的适宜百分数为(B )。
100% B 、20〜30% C 、50〜80% D 、100〜150% C 、0.05613 D 、0.0561甲组:0.19%, 0.19%, 0.20%, 0.21%, 0.21% 乙组:0.18%, 0.20%, 0.20%, 0.21%, 0.22% A 、甲、乙两组相同 B 、甲组比乙组高C 、乙组比甲组高D 、无法判别10、 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0%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如下报告、报告、合理的是(D )。
A 、(30.78 ±0.1) %B 、(30.78±0.1448) %C 、(30.78±0.145) %D 、(30.78±0.14) %11、 以E-V 曲线法进行电位滴定,若所绘曲线形状不对称、拐点不敏锐,则应采用(C ) 法A 、E-V 曲线B 、C 、D 、直线法12、下列各混合溶液,哪个不具有PH 值的缓冲能力( A )。
化验员考试题化验员考试题姓名:姓名: 分数:分数:一、一、 填空题()填空题()1、分析纯试剂瓶签的颜色为___,代号是___。
优级纯的试剂瓶的瓶签颜色为___,代号是___。
化学纯试剂瓶的瓶签颜色为___,代号是___。
__,代号是___。
化学纯试剂瓶的瓶签颜色为___,代号是___。
2、分析实验室用水控制___、___、___指标。
、分析实验室用水控制___、___、___指标。
3、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实验室用水分为级___。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实验室用水分为级___。
3、"国际标准代号___;国家标准代号___;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___;企业标准代号___。
标准代号___。
4、某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___条件下,某物质在___溶剂中达到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溶解的克数。
5、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应用标准溶液淋洗滴定管应用标准溶液淋洗滴定管2---3次以除去滴定管内____,以确保标准溶液的____不变。
以确保标准溶液的____不变。
6、高压氢气瓶的钢瓶颜色____,标字的颜色____。
高压氮气瓶的钢瓶颜色____,标字的颜色____。
7、铬酸洗液呈____颜色时表明已氧化能力降低至不能使用.。
9、系统误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滴定管读数时,视线比液面低,会使读数______。
滴定管在记录读数时,小数点后应保留______位。
11、放出移液管中的溶液时,当液面降至管尖后,应等待___以上。
、放出移液管中的溶液时,当液面降至管尖后,应等待___以上。
12、在分析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则应呈现____。
1313、淀粉是一种、淀粉是一种____指示剂。
1414、气相色谱的主要部件包括、气相色谱的主要部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化验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复习要点一、分析化学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一)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 1、物质的量 n B = mol 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位数与0.012kg 碳—12的原子数核等。
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以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2、摩尔质量M B = kg/mol 或g/mol 3、物质的量浓度cn= mol/m 3 或mol/L 4、百分浓度(1)质量百分浓度ω= ×100% (2)体积百分浓度φ= ×100% 5、溶液稀释表示法 V 1=V2 V 1→V 2 6、质量浓度ρ= g/L 7、滴定度T M2/M1= g/L 或mg/mL 8、量的符号与单位符号的规范使用及标签(二)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1、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当化学反应完全时,消耗的各反应物及生成的各生成物间,按反应方程式所确定的基本单元的物质的量相等。
C 1V 1=C 2V 2 或 CV= ×10002、滴定分析中基本单元的确定方法(1)酸碱滴定法:以提供或接受一个质子时的粒子为基本单元(2)氢化还原滴定法:以转移或相当转移一个电子时的粒子为基本单元(3)沉淀滴定法:以转移带一个单位正(负)电荷离子相应的粒子为基本单元m M Bm M B n B VM B m V o Vm V C M1·M M2 1000m M B(4)配位滴定法:以与一个EDTA分子配位的粒子为基本单元。
(三)实验室用水与溶液配制1、实验室用水(1)实验室用水规格GB6682(2)制备方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3)检验方法2、化学试剂及指示剂(1)化学试剂(2)常用指示剂3、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直接配制法、间接配制法(2)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a.基准试剂标定法:称量法、吸量管法b.基准溶液标定法(四)常用玻璃量器的操作规范1、洗涤与干燥2、滴定管操作规范3、移液管操作规范4、容量瓶操作规范(五)天平1、天平的种类2、天平的操作规范(六)采样方法1、采样总则2、固体试样采取3、液体试样采取4、气体试样采取二、化学分析法(一)滴定分析法1、滴定分析: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与待测物质定量反应为止。
-判断题(一)1、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都是具有氧化性的强酸。
(×)2、为方便操作,可以直接在量筒或量杯中配制溶液。
(×)3、X射线荧光分析可分为能量色散和波长色散两类。
(√)4、草酸是一个具有酸性、络合性和还原性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分析测试中(√)5、电位法的依据是能斯特方程。
(√)6、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消除偶然误差。
(√)7、修约15.4546修约间隔1应按15.4546---15.455---15.46---15.5---16。
(×)8、测定结果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好。
(√)9、在分析工作中过失误差是不可预料的.因此也是不可避免的。
(×)10、在实验室中浓碱溶液应贮存在聚乙烯塑料瓶中。
(√)11、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氨水,可选择甲基红或酚酞作指示剂(×)12、制取散料时,采用堆锥四分法每缩分一次,试样量递减四分之一。
(×)13、在酸碱滴定中所用的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弱碱。
(√)14、在络合滴定中,一般使用金属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15、用0.01mol/LHNO3滴定0.01mol/LNaOH溶液时,滴定终点的PH值为7。
(√)16、我国强制国家标准的英文字头表示方法应为GB/T。
(×)17、可见光和紫外光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和分子的转动。
(×)18、比色分析中显色时间越长越好。
(×)19、朗伯-比尔定律表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有色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吸收皿厚度成反比(×)2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单色器的作用是使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而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单色器的作用在于分离谱线。
(√)21、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需使用基准试剂。
(√)22、分析测定结果的偶然误差可通过适当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减免。
(√)23、将7.63350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的结果是7.634。
化学分析工考试复习资料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组分。
定量分析:指分析一个被研究对象所包含成分的数量关系或所具备性质间的数量关系。
滴定:一种分析溶液成分的方法。
将标准溶液逐滴加入被分析溶液中,用颜色变化、沉淀或电导率变化等来确定反应的终点。
指示剂:用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
滴定终点:滴定分析中,当滴定至等当点时,往往没有任何外观效果可供判断,常借助于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终止滴定,此时指示剂的变色点,即为滴定终点。
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一致所产生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滴定分析方法: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表示.准确度: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基准物质的要求:1是纯度(质量分数)应≥99.9%;2是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如含有结晶水,其结晶水的含量均应符合化学式;3是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失水、吸水或变质,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4是参加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地进行,没有副反应;5是要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误差的分类:1.方法误差2.仪器误差3.试剂误差4.操作误差有效数字修约口诀: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为零视奇偶,五前为奇则进一,五前为偶则不进。
分步配位:两种配位体都能与同一种金属离子形成两种同型的配合物时,其配位次序总是稳定常数大的配合物先配位,而稳定常数小的后配位的现象,叫分步配位。
置换配位:当同一种金属离子与不同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不同时,则可用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的配位体把较不稳定配合物中的配位体置换出来,由稳定常数较小的配合物转化为稳定常数较大的配合物,这种现象叫做置换配位。
多选题(四)1、在pH5~6的介质中,通常Al3+不能以EDTA直接滴定,这是由于( B,C,D )A EDTA的酸效应;B Al3+与EDTA的反应酸度较慢;C 在此条件pH下Al3+的水解作用;D 没有合适的指示剂;E 在此条件下,多数两价、三价元素干扰Al3+的滴定[难度D]2、在分析测试中草酸可用于(A,C,D,E )A 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溶液;B 用于滴定氨水;C 钙的沉淀剂;D 铁的络合剂;E 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难度D]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A、 C、D)是酸。
A、 NH4+B、NH3C、HAcD、HCOOHE、Ac-4、碘量法中使用碘量瓶的目的是(A 、B)。
A、防止碘的挥发B、防止溶液与空气接触C、提高测定灵敏度D、防止溶液溅出5、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可采用的方法是(C、D)。
A、增大滴定剂的浓度B、控制溶液温度C、控制溶液酸度D、利用掩蔽剂消除干扰6、下列因素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D )。
A、样品在称量中吸湿B、滴定管的真实值与标示值不完全相等C、加热时溶液溅出D、使用的蒸馏水中含有杂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精密度的好坏是由偶然误差造成的B、精密度的好坏是由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联合造成的C、准确度的好坏是由系统误差造成的D、准确度的好坏是由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联合造成的8、下列哪几种方法不能(或不完全能)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A,B,C )A 增加重复测量次数;B 进行空白试验;C 进行加标回收试验;D 采用另一独立方法分析进行比对;E 在同条件下用同类标准物质检查[难度D]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由于分子吸收和化学干扰,应尽量避免使用( A、 C )来处理样品。
A、 H2SO4B、 HNO3C、 H3PO4D、 HClO410、对于酸效应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C、 D )。
A、利用酸效应曲线可确定单独滴定某种金属离子时所允许的最低酸度B、利用酸效应曲线可找出单独滴定某种金属离子时所允许的最高酸度C、利用酸效应曲线可判断混合金属离子溶液能否进行连续滴定D、酸效应曲线代表溶液的pH值与溶液中MY的绝对稳定常数的对数值(lgKMY)以及溶液中EDTA的酸效应系数的对数值(lgα)之间的关系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造成谱线变宽的主要原因有( A、B、C )。
化学分析复习题及答案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
A、400~780nmB、200~400nmC、200~400nmD、400~700nm答案:A2、把0.2mol/L NaOH溶液滴入0.2mol/L 30ml醋酸中,到酚酞变红时消耗0.2mol/L NaOH溶液30ml,则溶液呈()A、中性B、碱性C、酸性D、饱和溶液答案:B3、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碱的物质是( )。
A、FeOH3B、NaOHC、NH4OHD、BaOH2答案:B4、测量结果0.0001470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A、5位B、4位C、3位D、2位答案:B5、已知MZnO=81.38g/mol,用它来标定0.02mol的EDTA溶液,宜称取ZnO为()。
A、4gB、1gC、0.4gD、0.04g答案:D6、莫尔法适用于测CI-和Br-而不适用于测I-是因为()A、AgI强烈吸附I-B、没有合适的指示剂C、I-不稳定易被氧化D、KspAgI<KspAgCl答案:A7、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
A、16gB、8gC、16D、1.993×10-22g答案:C8、火花源直读光谱仪的的工作原理是测定时将加工好的样品作为一个( )。
A、电位B、试样C、电极D、分子答案:C9、我国的化学试剂规格(等级)分为( )种。
A、2B、3C、4D、5答案:C10、密度为ρ(g/cm3)、质量分数为A%的2L硫酸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为( )。
A、(+100)ρA%B、2ρA%C、2000ρA%D、2/ρA%答案:C11、电位滴定法是根据()确定滴定终点的。
A、指示剂颜色变化B、电极电位C、电位突跃D、电位大小答案:C12、氧气和乙炔气瓶的工作距离不应少于()。
A、1米B、3米C、5米D、10米答案:C13、淀粉是一种()指示剂。
A、自身B、氧化还原型C、专属D、金属答案:A14、在下列杂质离子存在下,以Ba2+沉淀SO42- 时,沉淀首先吸附( )。
化学分析工考试复习资料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组分。
定量分析:指分析一个被研究对象所包含成分的数量关系或所具备性质间的数量关系。
滴定:一种分析溶液成分的方法。
将标准溶液逐滴加入被分析溶液中,用颜色变化、沉淀或电导率变化等来确定反应的终点。
指示剂:用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
滴定终点:滴定分析中,当滴定至等当点时,往往没有任何外观效果可供判断,常借助于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终止滴定,此时指示剂的变色点,即为滴定终点。
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一致所产生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滴定分析方法: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表示.准确度: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基准物质的要求:1是纯度(质量分数)应≥99.9%;2是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如含有结晶水,其结晶水的含量均应符合化学式;3是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失水、吸水或变质,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4是参加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地进行,没有副反应;5是要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误差的分类:1.方法误差2.仪器误差3.试剂误差4.操作误差有效数字修约口诀: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为零视奇偶,五前为奇则进一,五前为偶则不进。
分步配位:两种配位体都能与同一种金属离子形成两种同型的配合物时,其配位次序总是稳定常数大的配合物先配位,而稳定常数小的后配位的现象,叫分步配位。
置换配位:当同一种金属离子与不同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不同时,则可用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的配位体把较不稳定配合物中的配位体置换出来,由稳定常数较小的配合物转化为稳定常数较大的配合物,这种现象叫做置换配位。
稳定常数:在配位反应中,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其中平衡常数可用稳定常数(生成常数)表示。
配位滴定对反应的要求:1.生成的配合物必须足够稳定,以保证反应进行完全,一般应满足K (稳)大于等于108.2.生成的讹误要有明确的组成,即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数是固定的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3.配位反应速度要快。
4.能选用比较简单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乙二胺四乙酸(EDTA )环己烷二胺四乙酸(CDTA 或DCTA )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 )乙二胺四丙酸(EDTP )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在配位滴定中,除待测金属离子M 与配位体Y 的主要反应外,反应物M 和Y 及反应产物MY 都可能因溶液的酸度、共存的其他金属离子、掩蔽剂或其他辅助配位体的存在而发生副反应,影响主反应的进行。
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类别:高锰酸钾法、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矾酸盐法。
特点:1.反应机理复杂2.副反应多3.应用范围广活度: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
化学平衡:反应的可能性;反应速率:反应的现实性。
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1. 反应物浓度 反应浓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2. 酸度3. 温度 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反应速率可提高2~3倍4. 催化剂和诱导作用 由于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而促进另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
指示剂的分类:1.氧化还原指示剂2.专属指示剂3.酸碱指示剂莫尔法:指示剂:K2CrQ4佛尔哈德法:指示剂铁铵矾法扬司法:吸附剂常用吸附指示剂:荧光黄优先于二氯荧光黄优先于曙红优先于甲基紫重量分析对沉淀形成要求是沉淀的溶解度要小;沉淀易于过滤和洗涤;得到的沉淀要纯净;同时要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要求其化学组成恒定,在空气中不受水分、2CO 和2O 的影响,相对分子质量应尽可能大,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同离子效应:同离子效应是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想溶液中加入适当过量的含有某一构晶离子的试剂或溶液,则沉淀的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盐效应:盐效应是指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他的强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比同温度时的纯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酸效应:酸效应是溶液酸度的改变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配位效应: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则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称为配位效应。
后沉淀:指沉淀操作中,当一种组分析出沉淀后,另一种本来难于析出沉淀的组分,在其表面上相断析出的现象。
共沉淀:一种沉淀物从溶液中析出时,引起某些可溶性物质一起沉淀的现象。
陈化: 沉淀完全后,让初生成的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称为“陈化”。
四、沉淀滴定法1.莫尔(Mohr)法用铬酸钾作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莫尔法”。
在中性、弱酸性溶液中,用3AgNO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Cl 或-Br 。
滴定反应根据分步沉淀原理,首先生成↓AgCl 。
当AgCl 定量沉淀后,过量一滴3AgNO ,溶液与-24CrO 生成砖红色↓42CrO Ag ,从而指示滴定终点。
(1)指示剂用量与终点误差:根据溶度积原理,理论终点时溶液中[][]===-+)(AgCl sp K Cl Ag510103.1108.1--⨯=⨯1-⋅L m o l此时溶液中有42CrO Ag 沉淀析出时的-24CrO 浓度[][]225122)(24102.1)103.1(100.2---+-⨯=⨯⨯==Ag K CrO AgCl sp 1-⋅L mol 实际工作中,若42CrO K 浓度太高,会妨碍42CrO Ag 沉淀颜色观察,影响终点判断。
因此,实际上加入42CrO K 的浓度约为3105-⨯1-⋅L mol 。
若用0.100 01-⋅L mol 3AgNO 溶液滴定0.100 01-⋅L mol NaCl 溶液,42CrO K 指示剂浓度为3105-⨯1-⋅L mol ,计算终点误差。
开始析出42CrO Ag 沉淀溶液中+Ag 浓度为[][]531224)(100.2100.5100.2----+⨯=⨯⨯==CrO K Ag AgCl sp 1-⋅L mol 显然,溶液中+Ag 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真正过量部分;另一个来自AgCl 沉淀的溶解平衡,浓度等于-Cl 的浓度:[][]6510)(100.9100.2108.1---+-⨯=⨯⨯==Ag K Cl AgCl sp 1-⋅L mol 这一部分不能算做过量部分,+Ag 真正的过量浓度为[][]65100.9100.2---+⨯-⨯=-Cl Ag 1-⋅L mol此外,对观察终点所必需的42CrO Ag 沉淀消耗的[]+Ag 为5100.2-⨯1-⋅L mol 。
因此总共消耗+Ag 为555101.3100.2101.1---⨯=⨯+⨯1-⋅L mol (2)滴定介质的酸度从影响-++=24422CrO Ag CrO Ag 沉淀平衡移动因素可知,滴定应该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进行。
若在酸性介质,将生成)103.4(14272⨯=-K O Cr ;若碱性太强会发生反应O H O Ag OH Ag 2222+↓=+-+,又将出现O Ag 2沉淀。
最适宜的酸度范围应在pH 为6.5~10.5。
当试液有铵盐存在,由于增大了AgCl ,42CrO Ag 沉淀溶解度,影响结果的准确度,因此要求酸度范围更窄些,pH 为6.5~7.2。
(3)莫尔(Mohr)法适用范围:莫尔法能测--Br Cl ,,但不能测--SCN I ,,因为AgI ,AgSCN 强烈吸附-I 或-SCN 使终点变色不明显,误差较大。
此法不适用于NaCl 标准液直接滴定+Ag ,因为42CrO Ag 沉淀转化为AgCl 沉淀速度较慢,滴定误差大。
若需要试样中+Ag 应采用返滴定法,即加入一定过量的NaCl 标准溶液,然后用3AgNO 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Cl 。
莫尔法的选择性差,凡能与-24CrO 或+Ag 生成沉淀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均干扰测定。
2.佛尔哈德(V olhard)法用铁铵矾[]244)(SO Fe NH 作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佛尔哈德法。
本法按滴定方式不同又分为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在3HNO 介质中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SCN NH 4标准溶液滴定+Ag 。
滴定反应式为↓=+-+AgSCN SCN Ag (白)AgSCN 沉淀后,稍过量的-SCN 与+3Fe 生成+2FeSCN 红色络合物,指示终点到达。
指示剂用量与终点误差:理论终点时[][]612)(100.1100.1--+-⨯=⨯===AgSCN sp K Ag SCN 1-⋅L mol确定终点时,已知指示剂反应的平衡及平衡常数如下+3Fe +-SCN =+2FeSCNK=138所以,+3Fe 浓度应为+3Fe =[][]-+SCN FeSCN 1382 为观察到+2FeSCN 的红色,其最低浓度应为6100.6-⨯1-⋅L mol 。
故+3Fe =04.0100.1138100.666=⨯⨯⨯--1-⋅L mol 实际上,这样高的+3Fe 浓度使溶液呈较深橙黄色,影响终点观察,故通常保持+3Fe 的浓度为0.011-⋅L mol 。
若以0.11-⋅L mol SCN NH 4滴定等浓度25.00mL +Ag ,则在理论终点[]6)(100.1--⨯==AgSCN sp K SCN 1-⋅L mol在理论终点后0.1%时[]5100.4501.002.0--⨯=⨯=SCN 1-⋅L mol可见此情况下终点误差小于%1.0±。
(2)返滴定法:在含有卤离子的3HNO 溶液中加入一定过量的3AgNO ,然后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SCN NH 4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3AgNO 。
由于AgCl 溶解度比AgSCN 大,临近终点加入SCN NH 4将与AgCl 发生沉淀转化:--+↓=+↓Cl AgSCN SCN AgCl此反应可引起滴定误差。
为了准确滴定-Cl 必须阻止沉淀转化的发生。
为此,可以采用加热煮沸凝聚并过滤AgCl 沉淀的方法,或加入有机溶剂硝基苯包住AgCl 沉淀的方法以及提高+3Fe 的浓度,以减少终点时-SCN 的浓度。
对于测--I Br ,就不必采用上述措施,因为AgBr ,AgI 溶度积小于AgSCN 溶度积。
测定碘离子时,由于有反应↓+=++-+223222I Fe I Fe 酸性介质中+3Fe 可将-I 氧化,指示剂必须在加入过量3AgNO ,-I 生成AgI 之后才能加入。
佛尔哈德法最大优点是可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且方法选择性高。
但一些强氧化剂、氮的低价氧化物以及铜盐、汞盐等能与-SCN 起作用,干扰测定,必须预先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