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
- 格式:ppt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37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1.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要受到生态系统的容量的限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所构成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时应,那么就能达到生态经济平衡的结果,如果两个系统彼此冲突,那么就可能出现生态经济失衡的状态;人类社会有可能通过认识生态经济系统,是自身的经济活动水平保持一个适当的“度”,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3. 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
4.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5. 生态林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规律,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林业综合集约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挥,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生态经济型林业。
6. 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方式,高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模式。
7. 生态需求:所谓的生态需要,就是人类为了获得包括维持可持续生存和满足发展需要等方面内容在内的最大福利而产生的对生态产品的需要。
8.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用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经济学的特征
生态经济学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学体系,其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
以下是生态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1. 系统思考
生态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某个个体或局部系统。
它的研究方法是系统思考,从全局出发,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构建系统性的理论框架。
2. 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学强调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它提倡发展与环境协调,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3. 环境与经济同等重要
在生态经济学的理念中,环境与经济同等重要,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它不仅仅强调经济效益,也重视环境可持续性,避免经济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
4. 强调公平与效率
生态经济学强调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对于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要在
追求效率的同时保证公平,兼顾社会和环境公正。
5. 多学科交叉研究
生态经济学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需要涵盖经济、环境、社会、
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生态经济学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6. 共享知识
生态经济学注重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它认为只有在共同探讨和交流的
过程中,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
因此,生态经济学强调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知识共享。
生态经济学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经济学的反思和思考。
相信在
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的加剧,生态经济学将更加重要和必要。
一、名词解释:1、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
2、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它要求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进行资源配置,以消解长期以来资源消耗和经济需求的尖锐冲突。
3、生态经济系统:是指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
4、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和统一。
5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6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变换能力,即生态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变换能力,经济生产力是经济系统的劳动变换能力,即劳动者的生产力与其物质资料生产力之间的变技能力。
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的生态经济生产力7、绿色GDP: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价值总和,在扣除了原始资源消耗价值与环境破坏损失成本后得到的剩余价值能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更加综合的经济福利水平。
8、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9、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10、生态工程: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关于生态经济学的感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生态经济学的学习,我对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有了一些粗浅的熟悉,第一次将经济学和生态关系联系起来,对经济的生态进展有了更新的熟悉。
生态经济学,是讨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冲突运动进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生态经济学讨论与传统经济学讨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将生态和经济作为一个不行分割的有机整体,转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讨论思路,促进了社会经济进展新观念的产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进展的基础。
爱护生态就是爱护生产力,爱护经济的长远利益。
经济和人类社会的持续进展又为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供应了保障。
现阶段经济的进展,是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利用的深度和广度的结果。
生态和经济的冲突是经济需求的无限性和生态环境供应的自然资源对污染容纳的有限性之间的冲突。
生态经济强调人与地球和谐进展,强调自然生态系统对人和社会进展的制约,要求在生态系统可持续进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
生态经济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为特1/ 3色的经济,是既遵循生态规律又遵循经济规律,使经济社会进展与环境资源爱护相统一的新型经济进展生态经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加快进展为主题,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突诞生态特色,逐步实现生产进展、生活富有、生态良好的文明进展目标。
近半年来,来自各电视和网络的国内外关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有关报道许多。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匈牙利西部一家铝厂泄漏的有毒废水7日流入了多瑙河,河里已发觉死鱼,灾难管理部门忙于将废水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以削减这条欧洲主要水道所受的冲击。
最先受废水污染的毛尔曹尔河里的生态系统已经全毁。
各种各样的污染大事让人觉得触目惊心,这些污染大事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以及国家经济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给环境造成了严峻的破坏,这些对环境的破坏并不是一两个月或是一两年就能恢复到从前的水平的,生态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并肯定能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恢复到被破坏的从前水平。
第一章1.什么是生态经济学?它是怎样形成的?P1答: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生态学理论指导经济运行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符合系统,为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经济学正是在人们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下,在寻找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合理的结合起来,达到协调发展,使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进而使人类社会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到了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2.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的发展程度。
P4目前在我国生态经济学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这门学科还很年轻,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其任重而道远。
3.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P6答:研究经济运行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共进关系的理论,以及涉及资源的有效、节约和循环利用,污染的减少及消除,经济效益好、生态系统又得到不断优化的各项策略和措施。
4.循环经济的理念。
P6循环经济使生态经济学的主要策略之一,其理念的根据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活、繁衍等行为过程中,物质循环利用,没有废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原理。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P7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二章1.环境变化有哪些方面?其变化原因是什么?P11影响范围大和危害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大范围生态破坏,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如1984年12月3日的印度博帕尔事件,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等。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日益凸显,导致全球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世界环境问题。
P13酸雨污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壤退化、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锐减、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等。
第三章1.生态系统概念和组成部分。
经济系统概念和组成部分。
前言生态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传统经济学和生态学像两条永远向前延伸的平行线,各行其是,互不相干。
直到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E·Boulding)发表了《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重要论文,人们才逐渐从工业文明中觉醒,关注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加剧、食物安全受到威胁、能源匮乏、土地污染与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经济的外部性日益显现。
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而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封闭系统,经济的增长不能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限制。
毫无疑问,经济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应归属于生态学理念,但是,实践中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对世界的展望差别较大。
经济学家关注迅速攀升的经济指标,而生态学家则看到没有人能预见到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可能带来的后果。
事实上,不论观点如何,经济增长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已经导致地球生态系统内部熵值的增加,低熵已经成为比任何经济资源更为稀缺的资源。
跨学科的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涉及生态学和经济学两大理论完全不同的学科。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已经开始转变观念,正在探索一种能维系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生态经济。
研究生态经济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高效率、零污染”的运行方式,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实现人类经济的持续繁荣。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经济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教材力求展现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做到理论、方法和实践有机结合。
本教材共分三篇十二章,上篇,理论篇,包括:第一章,引论,介绍生态经济基本概念和生态经济学发展;第二章,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生态经济系统;第四章,生态经济学的价值研究;中篇,产业篇,包括:第五章,生态产业;第六章,生态农业;第七章,生态工业;第八章,生态服务业;下篇:保障篇,包括:第九章,生态文化;第十章,生态伦理;第十一章,生态教育;第十二章,生态社会。
《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_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篇一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_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一、引言生态经济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旨在探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领悟其集成思想,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二、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该框架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需要。
首先,该框架提出了一个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即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这些服务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逐渐受到威胁。
因此,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和恢复。
其次,该框架提出了一个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方法。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在于它需要对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这要求我们运用跨学科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领悟生态经济学集成思想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整体观念。
生态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整体性思维,即将经济、生态、社会等多个因素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这需要我们摒弃传统的以经济为中心的观念,关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要关注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服务的价值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保护。
同时,要了解这些服务的供需关系和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经济学、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知识。
生态经济学强调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主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繁荣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发展历程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常常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导致了生态系统的恶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只有在环境质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经济才能持续增长。
生态经济学强调资源利用的最优化,通过提倡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另外,生态经济学还强调了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生态经济学认为,人类经济系统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之上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和规划,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提出,他在19世纪就提出了“繁荣引起破坏”的理论,强调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经济学开始受到更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在发展历程中,生态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生态经济学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实践经验,如生态税制、生态产品认证、碳交易等,为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经济学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当今社会正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严重问题,生态经济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参考,指导人类如何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平衡的统一。
通过生态经济学的理念,可以引导经济主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生态经济学第一章生态经济学概论第一节生态经济学的产生一、生态经济学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概念。
60年代末,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利用数学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关于人口问题、工业化问题、粮食问题、自然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等五个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与人类未来发展的关系。
二、生态经济学的学科体系1、理论生态经济学2、应用生态经济学从应用上来说,生态经济学可分为部门生态经济学、专业生态经济学、综合生态经济学等三个部分。
生态经济学的每一个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都是人类经济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区域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在生态与经济之间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它所进行的研究可以为缓解这种矛盾关系,为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生态经济学的概念1、生态经济学的概念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
二、几个相关的概念认识生态经济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特征是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比率。
投入:包含机会成本的概念。
产出:包含经济的产出和环境的产出。
最优:是指在相关约束条件下,使目标最优的资源配置。
目标可以使企业的也可以使社会的,约束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环境的。
可持续: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矛盾:是指生态资源存量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
生态经济的基本要素:人口:指居住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点上生存的人类。
人口存在意味着:物质的消耗,能量的消耗,能动的反作用于自然资源:指可利用的自然物质。
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
马尔萨斯和人口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鲍尔丁的思想发表了“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具体指出在哪些方面受到限制主要观点1.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工业化发展、人口剧增、粮食短缺、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相互作用及发展趋势作了研究。
2.如果不缓减人口,制止经济发展,则在100年内人类社会将不可逆转的瓦解。
3.人类的出路:保持人口平衡、限制经济增长。
《我们共同的未来》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共同生活着的所有生物与其循环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组成的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a无机物:包括物质循环中的各种无机物质。
b有机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c气候因子:包括阳光、温度、风生产者:是指能利用简单无机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
一绪论(二)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生态经济系统。
其特点:(1)在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而经济系统则对整个系统的变化越来越起着主导的作用。
(2)生态经济系统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发展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通过劳动在改变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中逐步形成的。
(3)生态经济系统是必须把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这一关键性因素包括在内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
(4)在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中,各自存在着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而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以及在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平衡与生态平衡之间,它们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
(5)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征。
(6)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循时发展的连续性的特点。
(7)在生态经济系统的地域大小的划分上,也如生态系统的划分一样,是可大可小的。
(三) 生态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1 综合性2 整体性3 前瞻性4 交叉性(四)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系统分析法2 系统模拟法3 效益论证法4 历史比较法5 专家评分法二生态经济系统年龄金字塔:(1)增长种群(2)稳定种群(3)衰退种群生态系统的信息流: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二)经济系统: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业、农业、商业等)有机整体;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构成的有机整体(五)生态经济系统的配置原则:互利共生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同步运行原则立体布局原则最大功率原则(六)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林业生态经济系统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渔业生态经济系统)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城郊生态经济系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1结构:农业生态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结构(镶嵌)3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规律:1)适应改造法则2)转化循环法则3)自我维持法则4)演替发展法则5)动态平衡与无限循环法则6)整体大约总和法则7)生物种群的相生相克法则8)投入产出相适应法则9)食物链与营养结构法则10)百分之十定律三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基本关系(一)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1 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之间在能量流动、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等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及发展思考当今世界有两个显著趋势:一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二是生态运动的世界化。
这两大趋势的相互促进,必将推动人类早日迈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时代。
生态经济学通过描述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融合过程,揭示了生态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路径.它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结合上.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生态经济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生态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
1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其一般意义来说。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态经济系统。
它是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上.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理论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的关系这个主题.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而是研究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统一有机体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2生态经济学的特点2.3战略性战略问题一般是指带有全局性和长远目标的主导问题,生态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技术、社会和生态问题,一般来说都具有这一特征:如人日和资源。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技术进步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在几年以至十几年内都看不出其后果。
一旦达到质变的程度.就会对整个社会和人类产生无可挽回的影响。
生态经济学在着眼于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重视研究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重视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子孙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之路。
3生态经济学的产生4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生态经济学是1980年由中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提出建立的.它的出现是生态时代的需要,其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