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 花的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9.90 MB
- 文档页数:45
花的变化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以花卉的装饰变化为例,展开对基础图案的学习。
自然界中的花卉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充满生机,是装饰图案最常见的题材。
本课以丰富多样的植物花卉为题材,让学生们体会图案的装饰变化是形成图案之美的重要基础,从而学习装饰图案的基本技法。
本课以大量的图片案例为欣赏主线,把花卉的基本特点、装饰变化(夸张变化、丰富变化、构成变化)、设计式样(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知识点,按认知的规律,清晰、有序地逐层呈现,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主题下初步感受装饰图案的艺术魅力,实践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自然花卉进行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装饰变化方法,使花卉的形态、色彩、式样更具有装饰的审美性,并运用不同的式样,使其更符合装饰目的的需要,从而认识图案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变一变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花卉图案的美丽,培养其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
一、教学路径看一看——欣赏花卉的美丽形态与丰富细节,比较自然花卉与花卉图案之间的不同,发现图案装饰方法的变化性与多样性,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画一画——尝试描绘自然中的花卉,寻找花卉的形态特征,运用装饰变化的方法对花卉进行变化,体验花卉图案的装饰过程。
议一议——通过学习图案的变化方法和设计式样的构成规律,议一议装饰变化的方法与路径和不同类型纹样的构成特点,学习有效地表达、沟通与合作。
做一做——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法,进行花卉变化的装饰设计,构成不同的纹样形式,体验花卉变化的乐趣。
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对花卉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装饰变化的方法对花卉进行装饰;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以花卉为元素,运用不同的设计式样,进行图案纹样的创作与体验。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自然花卉的生长结构与形态特征,学习图案的变化手法,纹样的构成,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花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苏少版七(上)设计空间(设计•应用)第6课的主题是《花的变化》。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将了解到花卉的装饰变化以及设计式样的构成规律。
教材内容包括花卉的形态特征、不同花卉的装饰样式、设计中花卉元素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花卉的形态特征和装饰样式,掌握花卉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花卉的能力,提高设计创意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激发对设计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花卉的装饰变化、设计式样的构成规律。
教学难点:装饰变化的设计创意。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初中阶段的学习者,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正在逐渐发展。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进一步探索花卉的装饰变化和设计创意,需要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设计空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花的变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花卉在不同的场合和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请问,你们有注意到花卉在不同设计中的装饰变化吗?请大家思考一下并举例说明。
学生A:我注意到在婚礼上,经常用花卉来装饰场地和庆祝活动。
教师:非常好,学生A。
花卉在婚礼等场合中的装饰确实非常常见。
那么,在其他设计中,花卉又有哪些变化和应用呢?请大家踊跃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多位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学生B:在家居设计中,我经常看到花卉的图案被运用在窗帘、沙发和床上。
教师:非常棒,学生B。
花卉的图案在家居设计中确实非常常见。
谢谢你们的分享。
接下来,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花卉的装饰变化和设计式样的构成规律。
步骤二:知识讲解教师:现在,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花卉的装饰变化和设计式样的构成规律。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花卉的形态特征和花瓣的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花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花的变化》这一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花卉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 掌握绘画中花的表现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4.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创作中。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听讲,了解花卉的形态特征、生长规律以及在绘画中的表现技巧。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选择一种花卉进行实地观察,并运用所学知识记录其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
观察地点可以是校园内或周边的公园、花园等。
3. 创作实践:根据观察记录,学生需创作一幅以该花卉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作品中应体现出花卉的形态变化和色彩搭配,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加入个人的理解和创新。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花卉的基本形态和结构以及绘画技巧。
2. 观察与记录部分:(1)观察要细致,记录要准确,包括花卉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2)观察过程中,需用素描或速写的方式简单记录,以便后续创作时作为参考;(3)记录本应保持清洁,画图要工整,字迹要清晰。
3. 创作实践部分:(1)作品应以观察的花卉为主题,体现其形态变化和色彩搭配;(2)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素描、水彩、油画等;(3)作品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个人风格,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4)作品应保持画面整洁,色彩搭配和谐。
四、作业评价1. 理论学习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听讲情况和笔记内容进行评价;2. 观察与记录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本的内容和画图质量进行评价;3. 创作实践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内容、形式、色彩搭配和画面整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评阅,指出优点和不足;2.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4. 教师将选出一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资鼓励。
花的变化(3)——纸的艺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可以通过民间剪纸表现花的变化的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
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
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
教学路径看:欣赏不同风格中国民间剪纸,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
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
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
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
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本课将从简单易学的对称剪纸开始练习。
做:尝试将剪纸、折叠、立体设计等多种手法为一体利用剪纸作品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尝试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并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创作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剪纸作品的内涵及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课前准备教具:各类剪纸作品、课件、剪刀、红宣纸、固体胶等。
花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自然花卉的生长结构与形态,学习图案变化的手法,纹样的构成。
2、操作目标:了解运用一定的图案变化方法和设计样式,对花卉进行装饰变化,学习纹样构成。
3、情感目标:发现生活中的美,以艺术美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运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
重难点:花卉的装饰变化和设计创新。
教学过程:
1、导入:
图片引入:大家一起跟老师走进植物园,看看有什么花吧。
郁金香、喇叭花、扶郎、百合、牡丹、马蹄莲、绣球、莲。
提问:猜一猜,图案中是什么花?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自然界的花与图案中花的区别?
小结:图案中花是自然中形变的花。
引入:花的变化
2、新授课程:
1)想一想:花的图案会出现在哪些生活用品中?
现代:服饰、家具、瓷器、墙纸等。
古代:青花瓷、藻井图案
小结:艺术家喜欢用花的图案装点生活。
2)试一试:请同学们将自然中的花设计成图案中的花。
小结:对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对花的图案设计方法简单讲解。
3)学一学:如何将自然花卉变形成图案中的花:
减一减不复杂:去掉细节,保留必要结构
加一加更丰富:添加点、线、面
变一变变夸张:对花的结构与颜色适度的夸张变化
小结:我们也可以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
4)变一变:运用所学的三种方法,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进行图案变形。
要求:4个小组各完成一组花卉组合创作展示。
5)评价:他评、自评、师评
6)拓展:适合纹样。
3、小结:今天这节课后,很多图案纹样将迎刃而解,希望你们做生活有心人,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起来,生活将会更美好。
《花的变化》美术教案张秋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自然花卉的生长结构和形态特征,学习图案的变化手法,纹样的构成,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
操作目标:了解并运用一定的图案变化方法和设计式样对花卉进行装饰变化,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规律。
情感目标:发现生活的美,并能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二、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变化的方法,进行花卉的装饰变化、设计式样的构成规律。
教学难点:装饰变化的设计创意。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欣赏形色各异的美丽花卉,注意花卉的生长结构与形态特征,感受花卉的自然美。
2、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寻找花卉的造型特征:1、单瓣与复瓣2、色彩与肌理3、内部结构与形态3、提问:南京的市花是什么花梅花引出梅花的变化图形见下图学生观察后思考:上面两幅图片属于哪种装饰变化学生找出答案:丰富变化(1)添加(2)组合几何化的分解变化夸张变化(1)减化(2)夸张运用简化的手法,重点是保留花卉的基本特征。
夸张的装饰变化,可以使花卉变成似花非花的样子。
构成变化(1)重复(2)分解分形重复将一种基本形不断重复就能形成很强的装饰性。
检测:观察图片,说出图片所运用的装饰变化是什么。
生活中的花卉装饰欣赏作业:运用所学花的变化的有关手法,画一幅完整的图案。
要求: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变化手法进行作画。
展一展:小组展示、评价方式:由小组推荐1-2名同学,展示本组的作品。
说一说:1. 作品设计的方法的运用2.创新之处3.作品设计的意义(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