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件4(1)
- 格式:ppt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111
第4章人类社会与循环型经济第一节循环型经济—国际社会关注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型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发展趋势,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5年是《人类环境宣言》发表33周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发表13周年。
两个宣言发表以来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世界环境的总体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安全。
地球上供人类生存的土地、淡水、生物多样性等资源锐减和遭到严重污染;气候变暖趋势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促使人类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所以,循环型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于是,人类反思得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结论。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是“生态环境危机”问题。
由于“生态环境危机”指的是,在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自然环境所发生的结构和状态上的改变,不利于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所以可以说,“生态环境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危机”。
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前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也是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遭遇无法再继续下去的根源。
所以,也可以说,“生态环境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危机”。
图3.1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流示意图产品流通与分配加工自然资源消费自然资源或产品回顾人类的发展史可见:人类从古代渔猎、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但人类的基本生存模式没有发生质的改变。
特别是人类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开发过程中忽视对自然的保护,滥耗资源,污染环境,已造成严重后果。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发展,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美国生态学家康芒纳在《封闭的循环》中指出:“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也正如哲学家海格尔所言:“技术时代潜伏着巨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