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20
环境湿度知识点总结一、湿度的定义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百分比,即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实际压力与饱和水汽压力的比值。
当相对湿度为100%时,空气中的水汽密度已达到最大值,这时的空气就是湿度饱和状态。
当相对湿度小于100%时,空气中还能吸收更多的水汽,这时的空气处于亚饱和状态。
二、湿度的测量1.干湿球法:利用两个温度计(一个湿度计和一个干球温度计)来测量相对湿度。
湿球温度计上有一个湿棉球,通过蒸发冷却来测量湿度。
湿度计读数减去干球温度计的读数就是相对湿度。
2.电子湿度计:现代的电子湿度计利用电阻、电容、振荡等原理来测量湿度,精确度比传统的干湿球法更高。
3.化学湿度计:比较常见的是饱和盐溶液湿度计,它是根据不同盐类与水汽压力的关系来测量湿度的一种方法。
三、湿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1.对植物的影响:湿度直接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分吸收,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湿度过高会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2.对动物的影响:不同的动物对湿度的要求不同,一些鱼类、爬行动物和昆虫对湿度较为敏感,而哺乳动物对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3.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湿度的影响很大,适宜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传播。
四、湿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影响降水:湿度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气体,它决定了云的形成和降水的量。
高湿度会促进云的形成,从而增加降雨的可能性。
2.影响气候舒适度:适宜的湿度可以提高人体的舒适度,而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和舒适感。
3.影响海洋运输:湿度对海洋运输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湿度过高可能导致货物霉变,而湿度过低则可能导致货物干燥。
五、湿度的调控1.空调调节:空调可通过降低空气温度来控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从而调节湿度。
一些地区在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湿度过高的地区则使用除湿器。
2.通风换气:适时的通风换气可以调节室内外的湿度差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测湿度原理测湿度是指测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过程,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量度,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测湿度的原理是基于水分子的物理特性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来进行测量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含有水蒸气的质量与饱和时所含有的水蒸气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通常用克/立方米来表示。
露点是指空气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时的温度,当空气中的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开始凝结成水滴。
测湿度的原理主要有几种方法,包括干湿球温度计法、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法、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法、红外线湿度传感器法等。
干湿球温度计法是利用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来测量湿度的一种方法。
干球温度计是一种普通的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计则在温度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湿球温度。
通过比较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差异,可以计算出相对湿度。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法是利用电容式传感器来测量湿度的一种方法。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发生变化时,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也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变化来计算出相对湿度。
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法是利用电阻式传感器来测量湿度的一种方法。
电阻式传感器的电阻值会随着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计算出相对湿度。
红外线湿度传感器法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测量湿度的一种方法。
红外线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水蒸气对红外线的吸收程度来计算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从而得出相对湿度。
总的来说,测湿度的原理是基于空气中水蒸气的物理特性和含量来进行测量的。
不同的测湿度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测湿度在农业、工业、气象、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对测湿度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湿度的基本概念之袁州冬雪创作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来自江河湖海和土壤水分的不竭蒸发.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多,就越湿润,反之就越干燥.空气中的干燥和湿润程度,就叫空气的湿度.空气的湿度通常有以下几个概念:1.相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 单位体积内的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蒸气量,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用密度单位“g/m3”暗示.如lm3的空气中含有10.8g水蒸气,相对湿度就是10.8g/m3.某温度下的相对湿度,也可以用水汽压强单位毫米高水银柱( mmHg)近似地暗示.如水汽压强是8mmHg,相对湿度可近似地暗示为8g/m3.湿度与温度和水的蒸发强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温度高,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汽就多,相对湿度就大,反之就小.相对湿度与温度成正比.设空气的水汽密度为ρv,与之相对应的水蒸气分压为Pv,则根据抱负气体状态方程有如下关系ρv=PvM/RT (1)式中,M为水汽的摩尔气体质量;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相对温度.2.饱和湿度(saturated humidity)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最大含量,称为饱和湿度.饱和湿度的单位以g/m3暗示.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会无限制地增多.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达到最大限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量就达到饱和.大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大气具有一定的压强,就是通常所说的大气压.水蒸气也具有一定的压强,称为水蒸气分压力.大气压等于空气的分压力与水蒸气分压力之和.饱和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饱和湿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温度越高,单位体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含量就越多,水汽压就越大,直到达到饱和,此时饱和水汽压也增大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值,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出现固结现象.例如:20℃时饱和水汽压为17.12g/m3,30℃时增大到30.04g/m3.饱和湿度与温度成正比.3.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的空气最大水汽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即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占饱和湿度的百分比数.相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湿度×100%相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RH=(Pv/Pw)T×100% (2)式中,Pv为空气水蒸气分压;Pw为空气温度T同温时水的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只暗示空气离饱和的程度,不暗示空气湿度的相对大小.例如,温度在10℃、15℃时,若相对湿度均为70%,其相对湿度是分歧的,10°C时相对湿度是6.45g/m3,15℃时为8. 95g/m3.通常所说的相对湿度小,就暗示空气距同温度下的饱和湿度远,空气较干燥;相反就暗示间隔同温度下的饱和湿度近,空气较湿润.某温度下的相对湿度为100%时,水汽达到饱和,水汽压达到同温度下的最大值.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是:如果某一时刻的温度不变,相对湿度的高低决议相对湿度的大小.因为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湿度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相对湿度越高,占饱和湿度的百分比也越高,相对湿度必定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饱和湿度升高越快则相湿度越小.空气的相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与温度之间有着相应的关系.温度如发生了变更,则各种湿度也随之发生变更.在仓库的湿度和温度管理工作中,主要用相对湿度来确定库内的干燥程度.一般地说,贮存中的中药商品环境相对湿度应该在70%左右,低于60%则干燥,高于80%则湿润.空气的干湿程度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量接近饱和的程度有关,而和空气中含有水汽的相对量却无直接关系.相对湿度给出了水分在空间的详细含量,相对湿度则给出了大气的湿润程度.4.露点(dew point)某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温度上升,饱和水汽就变成不饱和水汽.相反地,如果要将不饱和水汽变成饱和水汽,只要把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不饱和水汽便可以变成饱和水汽,此时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发生固结形成水珠.使空中的不饱和水汽变成饱和水汽时的温度,或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固结时的温度,称为“露点”.露点温度本是个温度值,可为什么用它来暗示湿度呢?这是因为,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所以露点与气温的差值可以暗示空气中的水汽间隔饱和的程度.在100%的相对湿度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露点温度越小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结露的能够性就越小,也就意味着空气越干燥,露点不受温度影响,但受压力影响.例如:某库温为30℃,相对湿度为23. 0g/m3,30℃时的饱和湿度为30. 38g/m3,则相对湿度是76%,若相对湿度不变,库温下降,则库温内相对湿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当温度下降到25℃时,查表可知:空气中最大水汽含量为23.0g/m3(与30℃时的相对湿度相等),相对湿度与饱和湿度百分比正好为100%,此时未饱和水汽变成饱和水汽,25℃即是露点.常温下的饱和湿度。
阻容法湿度测量原理
阻容法湿度测量原理是指利用材料介电常数随着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通过测量介电常数的变化来间接测量湿度的一种方法。
阻容法湿度测量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将一段电阻和一段电容以一定的方式串联起来,在一定频率的激励下,通过测量电阻和电容的阻抗或者相位变化,确定电容中的电荷与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从而计算出介电常数,进而推算出水分的含量。
阻容法湿度测量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电阻和电容的等效电路。
一般使用并联电路,即将电阻和电容放在同一电路中并联。
具体实现方式可采用三种不同的装置:单个电容、单个电阻和电阻电容系列组合,这些不同的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单个电容测湿:将一个电容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干燥和湿润的环境中,通过比较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计算湿度。
无论是哪种装置,对于不同环境下的介电常数变化,都需要进行校正。
当介质温度变化时,电容的介电常数也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因素需要进行修正。
此外,在阻容法测量湿度时,还会受到环境温度和大气压力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也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总之,阻容法湿度测量原理的核心在于根据介电常数随着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来测量湿度。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精度高、响应时间快等优点,在许多实际应用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测量湿度原理
湿度的测量是通过测量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来实现的,具体原理有以下几种:
1. 相对湿度测量原理: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含水蒸气的压强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的压强之比。
常用的相对湿度测量方法包括导电式、电容式和红外线式。
其中,导电式利用导电材料的电导率随湿度变化而变化,电容式则是通过测量电容与湿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相对湿度。
2. 电解测湿法原理:电解测湿法是利用电解质在不同湿度下的电导率变化来测量湿度的方法。
通常需要一个电解质传感器,通过浸泡在电解质中的电极测量电导率,进而确定空气中的湿度。
3. 化学测湿法原理:化学测湿法是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在不同湿度下的颜色或质量变化来测量湿度的方法。
例如,通过浸泡在特定化学药剂中的纸或膜可以因湿度变化而改变颜色或重量,进而间接测量湿度。
4. 电子捕湿法原理:电子捕湿法是利用一种含有特定化学物质的传感器,该物质会吸附湿度而形成电荷变化,然后通过测量电荷变化量来确定湿度。
常见的电子捕湿法传感器包括电子捕湿树脂、电子捕湿膜等。
综上所述,测量湿度可以通过相对湿度测量原理、电解测湿法原理、化学测湿法原理以及电子捕湿法原理等多种方式实现。
湿度仪测量原理范文湿度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空气中湿度水分含量的仪器。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比例,通常以相对湿度的形式表示。
湿度仪的原理基于空气中水分与温度之间的物理关系,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湿度仪测量原理。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量湿度的传感器,它由两个电极组成,两个电极之间充满了一种吸湿材料,如聚合物。
当湿度增加时,吸湿材料中的水分会吸收水分分子,因此会导致电极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
据此,可以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确定湿度的水分含量。
具体的原理是:1.电极之间的电场变化:当湿度较低时,吸湿材料中的水分很少,导致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较强。
而当湿度较高时,吸湿材料中的水分增加,导致电场强度减弱。
2.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电极之间的电场变化会导致电极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
当湿度增加时,吸湿材料中的水分含量增加,使得电极之间的电容增大;当湿度降低时,电极之间的电容减小。
基于以上原理,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确定湿度的水分含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测量也受到温度的影响。
湿度与温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热力学原理告诉我们,空气中的湿度水分含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使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时,通常需要同时测量温度,并考虑到温度对湿度的影响,以得出准确的湿度测量值。
总结起来,湿度仪的测量原理是基于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可以确定空气中的湿度水分含量。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温度的影响,以获得准确的湿度测量值。
气象要素及其测量气象是大自然中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涉及到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
气象要素是指气象现象中的基本物理量,常用来描述大气状态和变化。
了解和测量气象要素对于预测天气、研究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象要素及其测量方法。
一、温度温度是气象要素中最常见的一个,用来描述空气的热力状态。
温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进行,常见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来确定温度,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等。
二、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也是气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湿度的测量常用湿度计进行,湿度通常用相对湿度百分比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单位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含量与饱和含量之比,测量湿度对于预测降雨、确定天气条件非常重要。
三、气压气压是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气象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气压的测量通常用普通气压计或数字气压计进行,单位通常使用帕斯卡(Pa)或百帕(hPa)。
气压的变化对于推测天气情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也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四、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是描述空气运动情况的重要要素,对于了解大气环流、天气形成及风能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风速的测量通常用风速计进行,常用的风速单位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风向的测量通常使用风向标或风向传感器,常用的风向表示方法有方位角度或方位名称。
五、降水量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某段时间内降落在地表的水的总量,也是气象要素的重要指标之一。
降水量的测量常用雨量计或降水量传感器进行,常用的降水量单位是毫米(mm)。
降水量的测量对于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水文循环等具有重要意义。
六、辐射辐射是指太阳光或地球辐射通过空气传送到地球表面的能量。
辐射的测量通常使用辐射计进行,常用的辐射单位有瓦特每平方米(W/m²)或千焦耳每平方厘米(kJ/cm²)。
辐射的测量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太阳能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的湿度名词解释空气的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或相对湿度的度量。
它是衡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人类生活、气象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空气湿度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一、空气湿度的基本概念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水蒸气是水在空气中的气态形式,由水分子通过蒸发进入空气中。
湿度通常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来衡量。
绝对湿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质量。
一般以单位立方米或公斤表示。
它能准确反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常用于科学研究或工业实践中。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气的实际水汽压力与当前饱和水汽压力之间的比值。
相对湿度用百分比表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湿度指标。
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已达到饱和状态。
二、空气湿度的测量方法测量空气湿度的常用仪器是湿度计。
湿度计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通过检测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来计算空气的相对湿度。
湿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水分子在不同湿度下的导电性质、干湿热阻的不同,或者是基于水分子吸收和散射光线的特性等。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湿度计有电子湿度计、毛发湿度计、化学湿度计等。
三、空气湿度对生活的影响空气湿度对人类的健康和舒适感有重要影响。
当相对湿度较高时,人体的蒸发散热减少,导致体感温度升高,使人感到闷热。
同时,高湿度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可能会引发皮肤病、哮喘等健康问题。
反之,当相对湿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较少,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低湿度还会使空气中的静电增加,对电子设备等敏感物品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空气湿度对农业和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湿度有助于植物的水分吸收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作物对湿度有不同的需求,对于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来说,了解并调节空气湿度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四、空气湿度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湿度对气候和天气现象有重要影响。
气象测量原理气象测量是指使用科学仪器和技术手段来获取和记录气象要素的数值,以便进行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气象服务等工作。
气象测量原理是基于物理原理和仪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温度测量原理温度是气象要素中最基本的一个,气象观测站通常会使用温度计或热电偶等设备对温度进行测量。
温度计原理基于物体温度与其热平衡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感温元件(如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或电阻变化来判断温度的高低。
二、湿度测量原理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含量,气象测量中常用的湿度测量方法是湿度计。
湿度计原理基于水蒸气的吸附性质和温度对湿度计的影响。
湿度计通过测量透湿毛细管的湿度变化或电阻的变化来确定空气湿度。
三、气压测量原理气压是指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施加的压力,气象测量中常用的气压测量仪器是气压计。
气压计原理基于液体或气体在容器中受大气压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来测量气压。
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柱气压计和气体压力传感器等。
四、风速测量原理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所经过的距离,气象测量中常用的风速测量仪器是风速计。
风速计原理基于风力对测风仪的作用,通过测量弯曲的弹性杆或旋转风车的转速来测量风速。
五、降水量测量原理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常用的降水量测量仪器是雨量计。
雨量计原理基于雨滴对测雨器的作用,通过测量雨滴的积累量或测量器具内液体的体积变化来测量降水量。
六、辐射量测量原理辐射量是指太阳辐射或地球辐射的能量流密度,常用的辐射量测量仪器是辐射计。
辐射计原理基于辐射能量对测量器件的作用,通过测量器件的电阻变化或热电堆产生的电势差来测量辐射量。
综上所述,气象测量原理基于物理原理和仪器技术,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仪器来获取气象要素的数值,为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常见测量参数基本概念1.长度:长度是一个基本的测量参数,用来描述物体的大小或距离。
长度的单位通常用米(m)来表示,常见的例如厘米(cm)、毫米(mm)等。
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尺子、游标卡尺等。
2.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性质,用来描述物体的惯性和重力特征。
质量的单位通常用千克(kg)来表示。
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天平和电子磅等。
3.时间:时间用来描述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持续的时间长度。
时间的单位常用秒(s)、分钟(min)、小时(h)等。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和计时器等。
4.温度: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用来描述物体的热量状态。
温度的单位常用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K)等。
测量温度的工具有温度计和热电偶等。
5.电流: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用来描述电路中电荷的数量和速度。
电流的单位常用安培(A)来表示。
测量电流的工具有电流表和电阻等。
6.电压:电压是电势差,用来描述电路中电荷的能量差。
电压的单位常用伏特(V)来表示。
测量电压的工具有电压表和电池等。
7.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来描述物体的能量转换速率。
功率的单位常用瓦特(W)来表示。
测量功率的工具有功率表和电动机等。
8.频率:频率是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用来描述事件的重复率。
频率的单位常用赫兹(Hz)来表示。
测量频率的工具有频率计和波形发生器等。
9.压力:压力是一个表征物体受力性质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对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力。
压力的单位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
测量压力的工具有压力计和压力传感器等。
10.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用于描述空气中的湿润程度。
湿度的单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测量湿度的工具有湿度计和水分仪等。
总结起来,上述是常见的一些测量参数的基本概念。
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对于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基本的数据和依据。
湿度的三个基本公式咱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会碰到“湿度”这个概念。
湿度可不是个简单的东西,它有三个基本公式来帮忙衡量和计算呢!先来说说第一个公式——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就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比如说,在一个 1 立方米的箱子里,测量出其中水蒸气的质量是 10 克,那么这时候的绝对湿度就是 10 克/立方米。
这就好像是在一个大盒子里数糖果,数出来有多少颗,就是有多少。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我对湿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我找来了一个大玻璃罐子,密封得严严实实的。
然后我把一个能精确测量质量的小秤放在旁边,还准备了一个能抽取空气样本的小装置。
我先把罐子抽成真空,称了称空罐子的质量。
接着,我抽取了房间里的一罐子空气,再称了称罐子的质量。
通过计算两次质量的差值,再除以罐子的体积,我就算出了房间里空气的绝对湿度。
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家,特别有成就感!接下来说说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水蒸气的分压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简单点说,就是看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占它最大能容纳水蒸气量的多少比例。
比如说,在 30℃时,空气最多能容纳 30 克水蒸气,而实际只有 15 克,那相对湿度就是 50%。
这让我想起有一回我去地下室拿东西。
地下室里阴暗潮湿,感觉特别不舒服。
我就想,这里的相对湿度肯定很高。
回家后我查了资料,发现地下室由于通风不好,温度又比较低,水蒸气容易饱和,所以相对湿度常常会比较高。
最后是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是指在一定的气压下,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如果气温继续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露水。
比如说,在某个气压下,当空气温度降到 10℃时,水蒸气达到饱和,那么 10℃就是这个时候的露点温度。
有一次我去露营,晚上睡在帐篷里。
半夜我被冷醒了,感觉帐篷里有点湿漉漉的。
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帐篷外面都有水珠。
湿度计工作原理湿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空气中湿度的仪器,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气象学、农业、工业生产等。
湿度计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湿度计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湿度的定义。
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蒸气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含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湿度计的作用就是测量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湿度计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两种技术,一种是电阻式湿度计,另一种是电容式湿度计。
电阻式湿度计利用一种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不同湿度下会有不同的电阻值。
当空气中的湿度改变时,这种材料的电阻值也会发生变化。
湿度计通过测量这种材料的电阻值来计算空气中的湿度。
这种技术简单、成本低,但精度较低,通常用于一般的湿度测量。
电容式湿度计则利用了空气中水分对电容器的影响。
当空气中的湿度改变时,电容器的电容值也会发生变化。
湿度计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来计算空气中的湿度。
这种技术精度较高,但成本也相对较高,通常用于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无论是电阻式湿度计还是电容式湿度计,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基于材料在不同湿度下的特性变化。
通过测量这种特性变化,湿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空气中的湿度。
除了这两种主要的湿度计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湿度计类型,比如热导式湿度计、红外式湿度计等。
它们的工作原理各有不同,但都是基于空气中水分对材料或传感器的影响来测量湿度。
总的来说,湿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材料或传感器在不同湿度下的特性变化。
通过测量这种特性变化,湿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空气中的湿度。
不同类型的湿度计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湿度计类型。
湿度计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工作原理的了解对于正确使用和维护湿度计都是非常重要的。
湿度测量原理
湿度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来确定湿度的。
一种常用的湿度测量方法是利用湿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水分对介电材料的影响。
具体而言,湿度传感器通常采用一种称为“湿度敏感元件”的材料,如聚合物或陶瓷。
这些材料的电学性质会受到水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湿度传感器中的湿度敏感元件通常被制成一种结构复杂的薄膜或多层结构。
当环境中的水蒸气浓度发生变化时,敏感元件的导电性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电性参数来确定。
在实际测量中,常用的湿度传感器包括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和电容式湿度传感器。
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测量的是材料电阻的变化,而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则测量的是材料电容的变化。
这些传感器可以与电路或仪器连接,转换为湿度值。
另外一种常见的湿度测量原理是透湿膜法。
透湿膜法利用一种特殊的透湿膜,该膜能够通过水分分子,但不允许其他气体通过。
通过测量透过透湿膜的水分分子数量,可以确定空气中的湿度。
总的来说,湿度测量原理可以通过测量介电材料的电学性质变化或透过透湿膜的水分分子数量来确定湿度。
不同的湿度传感器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选用适合的测量原理可以提高湿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在工农业生产、气象、环保、国防、科研、航天等部门,经常需要对环境湿度进行测量及控制。
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以及对工业材料水份值的监测与分析都已成为比较普遍的技术条件之一,但在常规的环境参数中,湿度是最难准确测量的一个参数。
这是因为测量湿度要比测量温度复杂得多,温度是个独立的被测量,而湿度却受其他因素(大气压强、温度)的影响。
此外,湿度的校准也是一个难题。
国外生产的湿度标定设备价格十分昂贵。
一、湿度定义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
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用RH%表示。
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湿度很久以前就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用数量来进行表示较为困难。
对湿度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湿气与干气的比值(重量或体积)等等。
二、湿度测量方法湿度测量从原理上划分有二、三十种之多。
但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著名的难题之一。
一个看似简单的量值,深究起来,涉及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理论分析和计算,初涉者可能会忽略在湿度测量中必需注意的许多因素,因而影响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湿度测量方法有:动态法(双压法、双温法、分流法),静态法(饱和盐法、硫酸法),露点法,干湿球法和电子式传感器法。
①双压法、双温法是基于热力学P、V、T帄衡原理,帄衡时间较长,分流法是基于绝对湿气和绝对干空气的精确混合。
由于采用了现代测控手段,这些设备可以做得相当精密,却因设备复杂,昂贵,运作费时费工,主要作为标准计量之用,其测量精度可达±2%RH以上。
②静态法中的饱和盐法,是湿度测量中最常见的方法,简单易行。
但饱和盐法对液、气两相的帄衡要求很严,对环境温度的稳定要求较高。
用起来要求等很长时间去帄衡,低湿点要求更长。
特别在室内湿度和瓶内湿度差值较大时,每次开启都需要帄衡6~8小时。
③露点法是测量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是热力学的直接结果,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宽。
计量用的精密露点仪准确度可达±0.2℃甚至更高。
但用现代光—电原理的冷镜式露点仪价格昂贵,常和标准湿度发生器配套使用。
④干湿球法,这是18世纪就发明的测湿方法。
历史悠久,使用最普遍。
干湿球法是一种间接方法,它用干湿球方程换算出湿度值,而此方程是有条件的:即在湿球附近的风速必需达到2.5m/s以上。
普通用的干湿球温度计将此条件简化了,所以其准确度只有5~7%RH,干湿球也不属于静态法,不要简单地认为只要提高两支温度计的测量精度就等于提高了湿度计的测量精度。
⑤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法电子式湿度传感器产品及湿度测量属于90年代兴起的行业, 近年来,国内外在湿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湿敏传感器正从简单的湿敏元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为开发新一代湿度测控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将湿度测量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帄。
三、湿度测量方案的选择现代湿度测量方案最主要的有两种:干湿球测湿法,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测湿法。
下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以便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湿度测量方法。
干湿球湿度计的特点:早在18世纪人类就发明了干湿球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的准确度还取决于干球、湿球两支温度计本身的精度;湿度计必须处于通风状态:只有纱布水套、水质、风速都满足一定要求时,才能达到规定的准确度。
干湿球湿度计的准确度只有5%一7%RH。
干湿球测湿法采用间接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干球、湿球的温度经过计算得到湿度值,因此对使用温度没有严格限制,在高温环境下测湿不会对传感器造成损坏。
干湿球测湿法的维护相当简单,在实际使用中,只需定期给湿球加水及更换湿球纱布即可。
与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相比,干湿球测湿法不会产生老化,精度下降等问题。
所以干湿球测湿方法更适合于在高温及恶劣环境的场合使用。
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的特点:而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是近几十年,特别是近20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湿度传感器生产厂在产品出厂前都要采用标准湿度发生器来逐支标定,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的准确度可以达到2%一3%RH。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尘土、油污及有害气体的影响,使用时间一长,会产生老化,精度下降,湿度传感器年漂移量一般都在±2%左右,甚至更高。
一般情况下,生产厂商会标明1次标定的有效使用时间为1年或2年,到期需重新标定。
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的精度水帄要结合其长期稳定性去判断,一般说来,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不如干湿球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是采用半导体技术,因此对使用的环境温度有要求,超过其规定的使用温度将对传感器造成损坏。
所以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测湿方法更适合于在洁净及常温的场合使用。
四、湿度传感器选择的注意事项①〃选择测量范围和测量重量、温度一样,选择湿度传感器首先要确定测量范围。
除了气象、科研部门外,搞温、湿度测控的一般不需要全湿程(0-100%RH)测量。
②、选择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湿度传感器最重要的指标,每提高—个百分点,对湿度传感器来说就是上一个台阶,甚至是上一个档次。
因为要达到不同的精度,其制造成本相差很大,售价也相差甚远。
所以使用者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宜盲目追求“高、精、尖”。
如在不同温度下使用湿度传感器,其示值还要考虑温度漂移的影响。
众所周知,相对湿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严重地影响着指定空间内的相对湿度。
温度每变化0.1℃。
将产生0.5%RH的湿度变化(误差)。
使用场合如果难以做到恒温,则提出过高的测湿精度是不合适的。
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精确的控温手段,或者被测空间是非密封的,±5%RH的精度就足够了。
对于要求精确控制恒温、恒湿的局部空间,或者需要随时跟踪记录湿度变化的场合,再选用±3%RH以上精度的湿度传感器。
而精度高于±2%RH的要求恐怕连校准传感器的标准湿度发生器也难以做到,更何况传感器自身了。
相对湿度测量仪表,即使在20—25℃下,要达到2%RH的准确度仍是很困难的。
通常产品资料中给出的特性是在常温(20℃±10℃)和洁净的气体中测量的。
③、考虑时漂和温漂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尘土、油污及有害气体的影响,使用时间一长,电子式湿度传器会产生老化,精度下降,电子式湿度传器年漂移量一般都在±2%左右,甚至更高。
一般情况下,生产厂商会标明1次标定的有效使用时间为1年或2年,到期需重新标定。
④、其它注意事项湿度传感器是非密封性的,为保护测量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应尽量避免在酸性、碱性及含有机溶剂的气氛中使用。
也避免在粉尘较大的环境中使用。
为正确反映欲测空间的湿度,还应避免将传感器安放在离墙壁太近或空气不流通的死角处。
如果被测的房间太大,就应放置多个传感器。
有的湿度传感器对供电电源要求比较高,否则将影响测量精度。
或者传感器之间相互干扰,甚至无法工作。
使用时应按照技术要求提供合适的、符合精度要求的供电电源。
传感器需要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时,要注意信号的衰减问题。
当传输距离超过200m以上时,建议选用频率输出信号的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管理概述要做好仓库温湿度管理工作,首先要学习和掌握空气温湿度的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的基本知识。
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一般而言,距地面越近气温越高,距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在仓库日常温度管理中,多用摄氏表示,凡0度以下度数,在度数前加一个“-",即表示零下多少摄氏度。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空气干湿的程度。
表示空气湿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绝对湿度。
是指单位容积的空气里实际所含的水汽量,一般以克为单位。
温度对绝对湿度有着直接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水汽蒸发得越多,绝对湿度就越大;相反,绝对湿度就小。
饱和湿度。
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量的最大限度。
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变成水滴。
此时的空气湿度便称为饱和湿度。
空气的饱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温度越高,单位容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水蒸气就越多,饱和湿度也就越大。
相对湿度:相对温度是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绝对湿度)距离饱和状态(饱和湿度)程度的百分比。
即,在一定温度下,绝对湿度占饱和湿度的百分比数。
相对湿度用百分率来表示。
公式为: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湿度×100%,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干燥。
空气的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与温度之间有着相应的关系。
温度如发生了变化,则各种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露点:露点是指含有一定量水蒸气(绝对湿度)的空气,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所含的水蒸气就会达到饱和状态(饱和湿度)并开始液化成水,这种现象叫做结露。
水蒸气开始液化成水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超饱和的水蒸气,就会在商品或其他物料的表面上凝结成水滴。
此外,风与空气中的温湿度有密切关系,也是影响空气温湿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库内外温湿度的变化:从气温变化的规律分析,一般在夏季降低库房内温度的适宜时间是夜间10点钟以后到次日早晨6点钟。
当然,降温还要考虑到商品特性、库房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讲压力的基本概念一、压力和压强1、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
物体单位面积上收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即P=F/SF:压力,国际单位是牛S:面积,国际单位是米2P:压强,国际单位是牛/米2,即帕斯卡,简称帕(Pa)1Pa=1N/m21hpa=100Pa1KPa=1000Pa二、液体压强液体有流动性,它的压强有不同于固体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P=ρghρ:液体密度千克/米3,三、大气压强1、大气的压强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通过用水银做测试,大气压强是760mm汞柱,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可以计算出大气压强为P=ρgh=1.01×105帕。
2、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上面的大气层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气压计: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标准大气压:大气压不但随高度而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325×105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