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唐诗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94.05 KB
- 文档页数:4
唐诗宋词鉴赏与赏析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巅峰。
唐诗以其豪放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境界震撼着读者;宋词以其优美流畅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亿万人的心。
本文将从唐诗宋词的鉴赏和赏析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并展示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唐诗的鉴赏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其诗人们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才华,塑造了无数经典之作。
在鉴赏唐诗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诗歌结构:唐诗通常包括四行、五言、七言等不同格律。
在阅读和鉴赏中,我们应该关注诗歌的整体结构,例如押韵、平仄、押平、押仄等。
2. 情感表达:唐诗擅长表达各种情感,如爱、思念、离别、怀旧等。
通过诗人的用词和句式,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
3. 主题和意境:唐诗的主题广泛而深刻,常见的有山水、咏史、咏怀等。
在鉴赏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唐诗中独特的意境和寓意,这些意境往往令人陶醉其中。
二、宋词的赏析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在赏析宋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技艺和表达:宋词非常注重词人的感情体验和对于表达技巧的运用。
通过抒发对于爱情、自然、历史等的思考和感悟,词人们创作出了许多绝世佳作。
2. 感情描写:宋词以其细腻动人的感情描写而闻名。
在赏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们关于爱情的纯洁、深沉与痴迷,以及对于世态炎凉的思考和抨击。
3. 意境的塑造:宋词以其奇妙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赏析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宋词中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江南水乡的柔美、山水的壮丽等。
三、唐诗宋词的对比唐诗和宋词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二者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1. 表达形式:唐诗以其情感的宣泄和奇妙的意象给读者带来震撼,而宋词则更加细腻而富有情感,常常描绘出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2. 诗歌格律:唐诗通常采用五言、七言等格律,较为规范。
而宋词则不拘一格,采用多种韵律形式。
[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唐诗鉴赏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研究课题名称: 唐诗鉴赏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所教年级研究学科语文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造成了中国辉煌的篇章。
以李杜为代表的唐代诗歌更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
现在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了解甚少,对唐代诗歌更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别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课堂枯燥的讲解分析让他们昏昏欲睡。
90后的他们大多喜欢上网、看流行杂志、听流行音乐。
将唐诗鉴赏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品读唐诗、感受唐诗。
通过让学生发掘、探讨唐诗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这一语文研究活动,可以促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语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3、课题介绍古典诗词蕴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学生的共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积极性不高,表达能力欠佳、注意力容易散失,但喜欢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个性稍有差异,如本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多为女生,性格文静内敛;旅游酒店专业学生个性活泼,喜欢表现;电子商务班学生喜欢实操性的活动。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对象为在校旅游酒店专业班学生,他们大多性格活泼开朗,喜欢自我表现,渴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
诗词鉴赏研究报告引言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文人笔耕不辍的岁月中,无数的诗人和文人通过吟咏万物、抒发情感,表达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对几首经典的诗词进行鉴赏和深入研究,从诗歌的结构、意象、用字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诗词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这首短小精悍的七言绝句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平凡而生动的词语,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恢弘与气势。
同时通过“白日依山尽”的描写,使读者的视线不断向远方延伸,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惊艳之旅。
紧接着,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意象鲜明的方式勾勒出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诗人将自己比作登高的观景者,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美景,而是追求更加辽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
这种追求一直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并激励每一个渴望进步的个体。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之涣对自然景色的深深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他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把自然景色与人的奋斗相结合,引起了读者对于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共鸣。
诗词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以写酒和放浪形骸著称。
然而在这首《静夜思》中,李白展示了他温情的一面。
整首诗只有四句,却令人陶醉其中。
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床前明月的景象作为描写的起点,给人以清幽宁静的感觉。
明月的光芒倒映在床前,仿佛是地上的一层薄霜,使人不禁感到清凉和宁静。
在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李白运用明月和思乡两个意象,将心境的表达和具体形象的描绘巧妙结合起来。
明月挂在高处,诗人抬头仰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简洁和纯粹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之一,也正是几百年来让这首诗在人们心中流传不衰的原因之一。
编号:
XX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学生课题立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古诗鉴赏
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学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申请人(课题组长)陈安迪
指导教师:X正楷
立题日期:2011 年12月25日
XX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XX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高年级学生用)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古诗鉴赏
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学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申请人(课题组长)陈安迪
指导教师:X正楷
开题日期:2012年3月5日
XX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备注:填表要求与《立题报告书》相同
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组访谈表
(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
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组访谈表
(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
制表:XX省教育厅教研室
编号:
XX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
(高一年级学生用)
学生课题结题报告书
研究主题:古诗鉴赏
研究领域:汉语言文学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申请人(课题组长)陈安迪
指导教师:X正楷
开题日期:2012年3月5日
XX省教育厅教研室制
研究性学习成果自评表。
古诗鉴赏研究报告古诗鉴赏研究报告引言古诗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本篇研究报告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古诗艺术的理解,并探究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 古诗鉴赏的重要性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智慧思考,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古诗鉴赏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二. 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古诗大多由历史事件、文化典故等构成,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是理解古诗的重要前提。
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化百科,或者请教专业的研究者,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
2. 关注诗歌结构和韵律古诗多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其中又有律诗、绝句、七绝等不同的形式。
在鉴赏古诗时,要关注其结构和韵律的运用,体会作者在有限的音节中运用技巧和含义的变化。
3. 分析词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古诗中的每个词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同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词句的用字、语法以及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鉴赏诗歌。
4.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诗歌作品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诗人的经历和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增加鉴赏的深度。
三. 古诗鉴赏的意义和价值1. 传承中华文化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赏古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通过深入地研究和鉴赏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和体验古代文人的情感、思想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进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2. 提高审美能力古诗作为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对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鉴赏古诗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敏感的艺术触觉,并从中领略到优美的音韵、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进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人文修养古诗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通过鉴赏古诗,我们可以接触到这些文化内涵,并加深对人类情感和生活哲学的思考。
唐诗宋词鉴赏与研究1. 简介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代表了古代文学的巅峰。
唐朝(618年-907年)和宋朝(960年-1279年)分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和重要的两个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中,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出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遗产。
2. 唐诗鉴赏2.1 唐诗特点唐代是古代华夏民族创作力最旺盛的阶段之一,其特点包括音乐性强、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等。
这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音乐性:探讨唐诗使用平仄韵律、押韵等技巧,在语言中呈现出音乐般的美感。
- 意象描写:介绍唐诗经常运用典型意象来表达情思与感受,如花、月、山水等。
- 情感真挚:探究唐诗以真实感情为主线,抒发内心情感与社会风貌。
2.2 唐诗代表作品列举几首代表性的唐诗,包括作者、题目和内容的简要介绍,并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宋词鉴赏3.1 宋词特点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重要的时期,宋词在唐诗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这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抒情与写景:介绍宋词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并融入美好景色的描写,形成以意境为核心的艺术风格。
- 婉约派与豪放派:对比宋代两大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2 宋词代表作品选择几首具有典型意义的佳作,解读其内涵与艺术手法。
4. 唐诗宋词研究4.1 研究方法和工具介绍现代对唐诗宋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如文本分析、批评理论等,在数字化时代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归纳整理。
4.2 研究成果与影响概述唐诗宋词研究的成果和对文学、历史、音韵学等领域的影响。
5. 结论总结唐诗宋词鉴赏与研究的重要性,强调其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美学意义的贡献,并呼吁对唐诗宋词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唐诗宋词的鉴赏与欣赏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巅峰。
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文学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欣赏。
本文将探讨唐诗宋词的鉴赏与欣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经典之作。
一、唐诗的鉴赏与欣赏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诗歌成为当时文人学士的主要表达方式。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精彩的创作风貌而闻名于世。
要欣赏唐诗,首先需要了解其特点和内涵。
1.1 技巧与才情并重唐诗注重技巧,包括运用韵律、格律、修辞以及富于意象的描写。
同时,唐诗也强调才情的表达,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示出诗人的才思敏捷和智慧。
1.2 情感与思想的融合唐诗融合了情感与思想,通过独特的抒情方式和寓意深远的意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这些情感和思想可能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可能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抑或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3 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唐诗的创作形式多样,既有律诗、绝句、律绝诗,也有长篇抒情诗等等。
这种形式的多样性,使唐诗具备了丰富的艺术表达能力,并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二、宋词的鉴赏与欣赏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而宋词则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作。
宋词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和细腻入微的笔触,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要欣赏宋词,需理解以下几个方面。
2.1 婉约与豪放并存宋词崇尚婉约的文风,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细节的描写。
这种细腻而温柔的风格使宋词充满了浓郁的女性情怀。
与此同时,宋词也不乏豪放的内容和气势,展现了男性作家的刚毅与豪迈。
2.2 感慨与时代的交融宋代社会风云变幻,这种社会变迁对宋词的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宋词常常将个人感受与时代背景相结合,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对人生遭遇的反思,使词作更富有思想性和时代性。
2.3 爱情与自然的相互交融宋词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较多,而这种爱情往往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受。
通过对花鸟虫鱼等自然事物的描绘,词人表达出深沉的情感,使作品更富于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词,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因其独具的文化因子而呈现出特有的柔媚香艳的风格特征。
所谓"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诗之境大,词之境狭"等等,都是在强调"词别是一家",与传统的诗歌不同,婉约派也因此而被视为词坛之正宗。
虽然在艳情诗中同样也存在着"浓艳香软"的内容,但"诗庄词媚"的事实却依然存在。
可见问题不在于诗歌是否能写媚艳的内容,而在于诗歌是否具有如同词一样的能够充分展现那种特有的媚艳情趣的"功能"。
结构是功能的积淀。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来把握诗词的表现功能,并进而阐释"诗庄词媚"的成因,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整齐的五七言为代表的"齐言"是最典型的形式。
因为它是以整齐规范的外观与灵活多变的内在结构相结合而建构起的既具有稳定的形态又具有活泼的生命的艺术形式。
稳定的形态与活泼的生命构成的对立统一正与"中庸"的人生宗旨相一致。
因而它也就成为最能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态的艺术形式。
在诗歌中,每押一次韵便意味着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的获得。
但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古体诗歌中,只有四个诗句,即两个韵脚,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诗歌结构单位,并在诗歌的整体背景上被"凸现"出来。
这是因为:第一,自诗经时代开始,大部分民歌便是以四句歌词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的。
因为这种结构形式最易于被民间歌手掌握。
过短,难以表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过长,则难以驾驭。
文人诗歌从一开始便自觉地继承了这种传统。
第二,在远古,歌乐本是一体。
演唱四句歌词的长度正应该是乐曲的基本长度。
因而诗歌又必然地要受到乐曲长度的限制,维护从四个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的传统。
第三,通过对比来说明抽象的情感与事物,是远古时期最常见的语言表述形式之一。
唐诗赏析课题研究报告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涵盖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本报告主要研究唐诗赏析的课题,探讨唐诗的特点和价值,以及赏析唐诗的方法和技巧。
一、唐诗的特点和价值1.1 唐诗的特点唐诗以其形象优美、言简意赅的特点而著称。
唐代诗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意境营造,使诗歌生动活泼。
同时,唐诗注重韵律和格律的运用,使诗具备音乐性和节奏感。
1.2 唐诗的价值唐诗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顶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唐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风俗和人物形象,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同时,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情感表达,让人们感受到诗歌之美,体味人生之真谛。
二、赏析唐诗的方法和技巧2.1 了解背景知识赏析唐诗的第一步是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社会风貌等。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形象和隐含的寓意。
2.2 分析诗歌结构诗歌的结构是诗歌意义的载体,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分析其结构对于读懂诗歌至关重要。
要注意诗的格律和诗体特点,如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并分析诗的起承转合、抒情和抒怀的过程。
2.3 研究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意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是读者理解诗歌内涵的关键。
要研究诗歌表达的情感、思想和寓意,探寻诗歌所要传递的主题和感觉。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2.4 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唐诗以其音乐性和节奏感而闻名,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意境是赏析唐诗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诵、吟唱和欣赏诗歌的曲调和音律,加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三、结论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赏析唐诗需要注重背景知识的了解、结构的分析、主题和意境的研究,以及韵味和意境的品味。
通过对唐诗的多角度解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领会唐诗的艺术魅力。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古诗鉴赏研修分析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唐诗鉴赏》共12课,共14个单元;这一册是从初中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划分单元后编排的。
该册共分八个部分:诗歌鉴赏、中国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古代诗文赏析、古代诗文鉴赏技巧、古诗鉴赏能力与写作、古诗鉴赏能力训练、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指导。
该册古诗鉴赏与中国古诗词鉴赏相结合:诗歌鉴赏过程中诗人精神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诗鉴赏侧重作品鉴赏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从内容、形式与内涵都体现了对诗人审美情趣及人生价值取向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古诗词鉴赏侧重对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综合训练,是文学素养和语言素养双提高的重要途径。
具体内容为古代诗文鉴赏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对诗歌历史进程、内容、形式和思想情感等多方面所作过深入系统地分析。
2.选择和赏析优秀作品的艺术品质与优秀语篇,揭示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从而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3.把握诗歌作品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来并呈现给读者这些信息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独特风格与魅力时所展现出迷人风采。
1.理解唐诗全篇主旨。
这一单元以“唐”的视角对唐诗主旨进行解读。
在这一单元里,唐玄宗李隆基通过两首《春日》和《观瀑》而“致天下有道之士”——诗中表达了诗人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和为国家奉献、振兴中华的心愿和愿望。
同时,唐玄宗作为一代雄主,与李白等人之间更多了一种难得的相知相惜之情。
诗中通过两首诗对两人志趣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国家而产生的强烈渴望和期盼;而从这两首诗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渴望统一天下,为维护唐朝帝国而献身精神。
此外,唐朝诗人在诗篇中多次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主旨,并以此表达了对时局动荡而充满忧患意识和希望改变国家现状而实现统一祖国梦想的强烈愿望。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希望大唐帝国能再次统一天下;从这里可以看出唐玄宗并不希望他死后国家再度混乱不堪,也正是这种矛盾促使唐玄宗与李白等人展开了对权力斗争下一步动向和目的等诸多问题上的探讨。
唐诗宋词鉴赏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诗和宋词。
唐诗以其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宋词则以其细腻婉约、唯美含蓄而享誉文坛。
本文将对唐诗宋词进行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唐诗鉴赏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孟浩然通过描绘早晨的自然景观,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美丽。
诗中所传达的“花落知多少”也给人以思考,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变幻。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雄浑的气势展示了雁门关大道的壮丽景色。
作者以“更上一层楼”寄寓着对追求更高境界的呼唤,让人思索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的目标。
二、宋词鉴赏1.《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表达了女子思念男子的情感,词中浓郁的意境和婉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描绘“纤云弄巧”、“银汉迢迢暗度”等意象,传递了深切的爱情和思念之情。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以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将秋天的壮丽和离愁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了浓烈的乡愁和思乡之情。
结语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通过对唐诗与宋词的鉴赏,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墨客们的才华横溢和对生活、自然、情感的深刻理解。
希望读者在欣赏这些经典之作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学价值。
唐宋诗词鉴赏课程介绍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
东南大学校址乃六朝皇宫所在地,是格律诗词的发祥地之一,《昭明文选》成书于此;明代为国子监,《永乐大典》也成书于此。
文学积淀十分深厚。
在民国时期,这里为中央大学,一大批文学大师学习、任教于此。
但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科全部迁出,这里仅成为南京工学院,如今虽已成为一所理、工、医、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仍以工为特色。
理工科学生长于逻辑思维,短于形象思维,而诗词正运用形象思维,唐宋诗词又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顶峰,开设“唐宋诗词鉴赏”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也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增强其创造能力。
九十年代初,我校提出“巩固工科,加强理科,发展文科”的办学方针,一大批文学硕士、博士来东大工作,“唐宋诗词鉴赏”渐渐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
“唐宋词鉴赏”连续几年被学生评为“全校十佳选修课程”。
1995年王步高牵头的“古典诗词教改工程”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大校友诗社等师生的文学社团相继成立;中华词学研究所、《中华词学》刊物等先后在东南大学诞生。
由校友李飞父子捐款30万元,还建起了“中大校友诗词创作基金”。
九十年代中期,东大成为首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单位,“唐宋诗词鉴赏”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
2003年列为学校支持建设的三级精品课程,2004年东大“大学语文”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后,“唐宋诗词鉴赏”的教改进入了快车道。
“唐宋诗词鉴赏”是作为一个小课程群建设的,含“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三门课,三门课可单独开,亦可连续开。
“诗词格律与创作”原则上只面向学过“大学语文”、“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的学生,要求学生有较厚实的文学与诗词修养,也能背上一二百首诗词,对传统诗词有很深的兴趣,才希望他们选这门课。
“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是普及性课程,每班160-200人,“诗词格律与创作”是提高课,每班仅40人。
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以其优美动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独特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唐诗宋词的鉴赏价值,通过赏析几首经典的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艺术之美。
一、唐诗鉴赏1. 杜牧《秋夜将晓》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而杜牧的《秋夜将晓》恰好捕捉到了秋夜的神秘和静谧。
一首词,以忧愁、寂寥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人病榻边的离愁别绪。
诗中的"天将晓,雾满树"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凄凉的意境,杜牧成功地表达出了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情感。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壮丽景色的诗,通过对长城和边塞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以简练的文字揭示了长城的巍峨和黄河的奔流。
整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景仰之情。
二、宋词鉴赏1. 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以纤细细腻、柔美动人著称。
《如梦令》是其中一首经典之作,以悲伤的情思为主题。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句词,通过对流水、溪亭、日暮等元素的刻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李清照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节奏和形象的描写,使词意更加深沉。
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是南宋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爱国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激昂慷慨、奋发向前为主题。
《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以元宵佳节为背景,以对家乡的思念为主线,描述了异乡黄昏时思亲之情。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词,通过对飞鸿踏雪泥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家园的追求。
辛弃疾擅长运用对比手法,以及精确的写景和感情的表达,使得作品充满动人力量。
结语: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对唐诗宋词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们的才华横溢和艺术成就,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学的魅力。
第一研究课题:苏轼诗词欣赏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词的基本知识2.能力培养目标:掌握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教学时间:第1课时操作程序:一.确定研究课题1.准备①资料的搜集和小组人员的确定②初读课文,感悟作品内涵,设计课题2.论证课题的可行性首先由每组成员推荐一位同学在班上向同学介绍本课题提出的理由、意义以及操作的可行性,然后由同学(也可由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补充意见)讨论课题实施的具体细则。
①词的起源及发展过程②浅谈苏轼词风特点——豪放、清新③苏轼的旷达人格和词风的豪放④比较苏词和辛词的差异性⑤苏轼豪放词风形成的原因⑥浅论词的欣赏方法⑦关于“人生如梦”的思考3.研究方案的制订:资料搜集方式①利用手头资料(课本和读本)②利用图书室和阅览室③利用Intet查找资料方法4.教师指导如何开展个人研究①阅读方法:②论文写作格式的指导③参考资料提供(部分)苏轼诗词欣赏的研究性学习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词的基本知识2.能力培养目标:掌握诗词欣赏的基本方法教学时间:第2课时二.课题实施阶段(课内外结合)1.个人研究实施阶段对收集的资料分析,分门别类。
初步拟定课题提纲,形成观点。
2.组内讨论此阶段主要是交流个人经验,相互补充完善阶段,并拟订发言提纲。
三.研究成果展示阶段1.本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力主在课堂内,时间大约为一节课。
2.方式和要求模仿论文答辩和辩论赛形式①每一小组推荐一人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补充。
②允许质疑,可对别组成员的课题进行质疑。
③受质疑的小组必需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
四.教师小结(一)方案一:作品欣赏方法1.知人论世法: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
2.由表及里法:从诗词外在形式的文辞,来探知诗人的实在意图,使认识逐步深化。
3.含英咀华法:对于诗词,要尝味、寻味、玩味、赏味,即品诗。
4.择善而取法:诗词评说很多,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择善而取:解说的合理性、解说的艺术性、解说的深刻性。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中国唐代诗歌鉴赏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课题研究过程一、课题名称:《中国唐代诗歌鉴赏》二、课题组成员:陈子缘高嘉琳李淑怡周云娟林梦婷薛明慧三、课题指导师:佘长奇四、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提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尚诗的民族。
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
高中语文学习开篇就是诗歌,通过学习鉴赏诗歌,让学生提升鉴赏的境界,领悟文学世界的多彩之美。
并且,诗歌鉴赏作为语文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考纲对其要求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的高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掌握一首,没能举一反三去赏析古诗词。
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而且,当前古典诗歌教学中,过分重视字词注释和简单吟诵,再加上信息技术的滥用,导致教学方法的迷失,把一首首充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动人的诗情画意的古代诗歌支离破碎了。
再加上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因而,学习并赏析古诗词意义重大。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从而达到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目的,不仅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自身诗歌鉴赏的指导能力。
五、课题的意义:古典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开拓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
古典诗文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
它们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砺志怡情、明理启智等多种多样的作用。
学习古诗赏析是开发智力,丰富词汇,掌握知识,提高语言修养的最好途径。
诗歌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
高考中考查“诗歌鉴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诗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研究课题名称:唐诗鉴赏
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研究学科语文
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造成了中国辉煌的篇章。
以李杜为代表的唐代诗歌更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
现在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了解甚少,对唐代诗歌更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别对于课业繁重的学生而言,课堂单一的讲解分析让学生们昏昏欲睡。
90后的学生们大多喜欢上网、看流行杂志、听流行音乐。
将唐诗鉴赏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品读唐诗、感受唐诗。
通过让学生发掘、探讨唐诗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这一语文研究活动,可以促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语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3、课题介绍
古典诗词蕴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