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数据库原理期末模拟试题大全
- 格式:pdf
- 大小:161.60 KB
- 文档页数:13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试模拟题四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本题共16分,每小题1分)1. 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中没有数据冗余 B.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C.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共享 D.数据库加强了数据保护2. 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
A.大型、中型和小型 B.西文、中文和兼容C.层次、网状和关系 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4. 下面选项中不是关系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C. 没有行序和列序D. 没有重复元组5. 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 )。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嵌入式SQL D.解释式SQL6. 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C},则(BD)+为( )。
A.BCD B.BC C.ABC D.C7. 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 D.物理模型8. 若关系模式R(ABCD)已属于3NF,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它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C.一定属于BCNF D.A和C都是9.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普遍采用( )。
A.封锁技术 B.恢复技术 C.存取控制技术 D.协商10.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 )。
A.可靠性 B.一致性 C.完整性 D.安全性11. 一个事务一旦完成全部操作后,它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应永久地反映在数据库中,不会丢失。
这是指事务的( ) 。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或未选都无分。
)1、A2、C3、D4、A5、A6、C7、D8、D9、A 10、A11、B 12、D 13、D 14、C 15、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每小题的空格内。
错填或不填均无分)16、先来先服务17、参照完整性18、REDO19、并发控制20、系统故障21、共享锁22、可串行性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3、封锁粒度封锁对象可以很大,比如对整个数据库加锁,也可以很小,比如只对某个属性值加锁。
封锁对象的大小称为封锁粒度。
封锁粒度与系统的并发度和并发控制的开销密切相关。
封锁的粒度越大,系统中能够被封锁的对象就越少,并发度也就越小,但同时系统开销也越小;相反,封锁的粒度越小,并发度越高,但系统开销也就越大24、死锁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A,事务T2封锁了数据B。
之后T1又申请封锁B,因T2已封锁了B,于是T1等待T2释放B上的锁。
接着T2又申请封锁A,因T1已封锁了A,T2也只能等待T1释放A上的锁。
这样就出现了T1在等待T2,而T2又在等待T1的局面,T1和T2两个事务永远不能结束,形成死锁。
25、事务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它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操作序列。
事务应该有4个属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26、为了保证并行操作的正确性,DBMS的并行控制机制必须提供一定的手段来保证调度是可串行化的。
目前DBMS普遍采用封锁方法来保证调度的正确性,即保证并行操作调度的可串行性。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时标方法、乐观方法等。
27、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
丢失修改是指事务1与事务2从数据库中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事务2的提交结果破坏了事务1提交的结果,导致事务1的修改被丢失。
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2.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的是( C)A.数据结构化B.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C.数据冗余度大D.数据独立性高3.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 D )A.层次模型B.关系模型C.网状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4.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B.用户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5.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A)A.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象 B.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象C.模式D.三级模式6.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 D)A.树B.图C.xxD.关系7.有一名为“列车运营”实体,含有:车次、日期、实际发车时间、实际抵达时间、情况摘要等属性,该实体主码是( C )A.车次B.日期C.车次+日期D.车次+情况摘要8. 己知关系R和S,R∩S等价于( B)A. (R-S)-SB. S-(S-R)C. (S-R)-RD. S-(R-S)9.学校数据库中有学生和宿舍两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和宿舍(楼名,房间号,床位号,学号)假设有的学生不住宿,床位也可能空闲。
如果要列出所有学生住宿和宿舍分配的情况,包括没有住宿的学生和空闲的床位,则应执行( A )A. 全外联接B. 左外联接C. 右外联接D. 自然联接10.用下面的T-SQL语句建立一个基本表: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4) PRIMARY KEY,Sname CHAR(8) NOT NULL,Sex CHAR(2),Age INT)可以插入到表中的元组是( D)A. '5021','xx',男,21B. NULL,'xx',NULL,21C. '5021',NULL,男,21D. '5021','xx',NULL,NULL11. 把对关系SPJ的属性QTY的xx授予用户xx的T-SQL语句是( C )A. GRANT QTY ON SPJ TO 'xx'B. GRANT UPDATE(QTY) ON SPJ TO 'xx'C. GRANT UPDATE (QTY) ON SPJ TO xxD. GRANT UPDATE ON SPJ (QTY) TO xx12. 图1xx( B )是最小关系系统ABCD图113.关系规范化中的插入操作异常是指 ( D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14.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 A )阶段的任务A.逻辑设计B.物理设计C.需求分析D.概念设计15.在E-R模型中,如果有3个不同的实体型,3个m:n联系,根据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后关系的数目为( C )。
数据库原理模拟试卷(1)一、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C )A、两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B、三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C、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象D、三级模式结构和三级映象2.SQL语言称为(C )。
A、结构化定义语言B、结构化控制语言C、结构化查询语言D、结构人操纵语言3.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D)。
A、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视图B、查询操作C、更新视图D、在视图上定义新的基本表4.数据库的并发操作有可能带来的三个问题中包括(D)。
A、数据独立性降低B、无法读出数据C、权限控制D、丢失更新5.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是(B)。
A、ER模型B、关系模型C、网状模型D、层次模型6.现有一个关系:借阅(书号、书名,库存数,读者号,借期,还期),假如同一本书允许一个读者多次借阅,但不能同时对一种书借多本。
则该关系模式的码是(D )。
A、书号B、读者号C、书号+读者号D、书号+读者号+借期7.要保证数据库物理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B )A.模式B.模式与内模式的映射C.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D.内模式8.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特点的是( D )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较小D.数据独立性低9.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D )A.数据B.数据模型C.数据之间的联系D.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10.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是( D )A.关系模型B.层次模型C.网状模型D.E—R模型11. 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运算是( a)A. ∪,-,×,π和σB. ∪,-,∞,π和σC. ∪,∩,×,π和σD. ∪,∩,∞,π和σ112.数据库保护的几个方面中,不包括的是( A )A.控制数据冗余B.并发控制C.完整性保护D.故障恢复13.下列四项中,关系规范化程度最高的是关系满足( B )A.非规范关系B.第三范式C.第二范式D.第一范式14.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a )A.外模式B.概念模式C.内模式D.存储模式15. 子模式DDL用来描述( b )A.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B.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C.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D.数据库的概念结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在三大传统的数据模型中,具有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的是_关系模型___。
数据库原理期末样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40分)1、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具体的机器和DBMSB、E-R图C、信息世界D、现实世界【答案】A2、在数据库中,存储冗余数据是( )。
A、不应该的B、应该且合理的C、合理的但不能过度冗余D、视情况而定【答案】C【解析】数据冗余或者信息冗余是生产、生活所必然存在的行为,没有好与不好的总体倾向。
3、数据库系统是由()组成的。
A、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B、数据文件、命令文件和报表C、数据库文件结构和数据D、常量、变量和函数【答案】A4、在MySQL中,指定一个已存在的数据库作为当前工作数据库的命令是______。
A、CREATEB、SELECTC、USED、USING【答案】C【解析】本题得分:1分5、下列关于角色描述,说法有误的是( )A、角色是一组命名的相关权限,这组权限可以通过这个名字授予用户或其他的角色。
B、角色可以授予自己,也可以循环授予。
C、角色既可以包括系统权限,也可以包括对象权限。
D、角色不属于任何用户,也不存在与任何用户模式中,角色的描述存放在数据字典中。
【答案】B6、要为当前表所有职工增加 100 元工资,应该使用命令____。
A、CHANGE 工资 WITH 工资+100B、REPLACE 工资 WITH 工资+100C、CHANGE ALL 工资 WITH 工资+100D、REPLACE ALL 工资 WITH 工资+100【答案】D7、在MySQL中,向char、varchar、text、日期型的字段插入数据时,字段值要用________括起来。
A、<号B、不需要任何符号C、方括号D、单引号【答案】D【解析】本题得分:1分8、关系数据库中能唯一识别元组的那个属性称为()。
A、唯一性的属性B、不可改动的保留字段C、关系元组的唯一性D、关键字段【答案】D9、下列有关主键和外键之间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或未选都无分。
)1、A2、D3、C4、A5、B6、A7、C8、D9、B 10、D11、B 12、C 13、B 14、D 15、B16、D 17、B 18、D 19、B 2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每小题的空格内。
错填或不填均无分)21、程序22、m×n23、自然连接24、CREATE INDEX25、聚簇索引26、元组27、空值28、授权29、投影30、GROUP BY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
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是位于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负责对数据库进行同一的管理和控制。
它的功能主要包含6个方面:(1)数据定义(2)数据操纵(3)数据库进行管理(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6)数据通信接口32、完全函数依赖:在关系模式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
33、视图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它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表。
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
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视图就像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数据库中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及其变化。
34、主码和主属性如果关系中的某一个属性组的值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而其子集不行,则称该属性组为侯选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侯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侯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35、游标游标是系统为用户开设的一个数据缓冲区,存放SQL的执行结果。
嵌入式SQL用游标来协调SQL语言与主语言之间的数据处理。
每个游标区都有一个名字。
用户可以用SQL语句逐一从游标中获取记录,并赋给主变量,交由主语言进一步处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得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DB、 DBMS 和 DB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B)。
A .DB 包含 DBMS 和 DBS B .DBS 包含 DB 和 DBMSC. DBMS 包含 DB 和 DBS D .不可以互相包含2.对数据库物理储存方式的描绘称为(B)A .外模式B .内模式C.观点模式 D .逻辑模式3.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象的主要作用是(A)A .提升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B.提升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C.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D.提升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4.视图是一个“虚表”,视图的结构鉴于(C)A .基本表B .视图C.基本表或视图D.数据词典5.关系代数中的π运算符对应SELECT 语句中的以下哪个子句?(A)A . SELECTB . FROMC.WHERE D .GROUP BY6.企业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能够有多名职员,从职员到部门的联系种类是(C)A .多对多B.一对一C.多对一D.一对多7.怎样结构出一个适合的数据逻辑结构是(A.关系系统查问优化C.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C)主要解决的问题。
B.数据词典D.关系数据库查问8.将 E-R 模型变换成关系模型,属于数据库的(C)。
A .需求剖析 B. 观点设计C.逻辑设计 D .物理设计9.事务日记的用途是(C)A .事务办理B .完好性拘束C.数据恢复 D .安全性控制10.假如事务 T 已在数据R 上加了 X 锁,则其余事务在数据R上( D)A .只可加 X锁B .只可加 S锁C.可加S锁或X锁 D .不可以加任何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得分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是由外模式 /模式2.关系代数中特意的关系运算包含:选择、投影、连结和____除 _____。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应⽤-期末考试试题数据库原理及应⽤期末考试试题1. 组织层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 [ ]A. 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B. 关系模型,⽹络模型,层次模型C. 1:1 的联系, 1:n 的联系 ,n:m 的联系D.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2 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 A .动态完整性 B .数据完整性 C .参照完整性D.结构完整性3 SQL Server 中的⾓⾊是 [] 。
4.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应⽤程序⽆需改变,这样的特性称为数据的 [ ]A. 逻辑独⽴性B. 物理独⽴性C. 程序⽆关性D. 物理⽆关性 5.下列哪个不是以处理⼤量数据为中⼼的应⽤程序的特点[ ] 。
A. 涉及的数据量⼤B. 数据需长期联机保存C. 数据的计算复杂D. 数据可被多个应⽤所共享 6.E - R 图适⽤于建⽴数据库的 [ ] 。
A .概念模型 B .结构模型 C .逻辑模型 D .物理模型 7.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型属于 [ ] 。
A .需求分析B .物理结构设计C .逻辑结构设计D .概念结构设计 8. [ ] 记录了对数据库中数据进⾏的每⼀次更新操作。
A .后援副本B .⽇志⽂件C .数据库D .缓冲区9. [ ] 是⽤户定义的⼀组数据库操作序列,是⼀个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作单元。
A .程序B .进程C .事务D .⽂件10.信息世界中,实体是指 [ ] 。
A .客观存在的事物 B.客观存在的属性C. 客观存在的特性D. 某⼀具体事件 11. 数据库系统中, DBA 表⽰[ ] 。
A .应⽤程序设计者 B. 数据库使⽤者[ ] 和⽤户⾃定义完整性。
A. ⼀个服务器登录B.⼀个数据库⽤户C. ⼀组权限的集合D.⼀个服务器⽤户3. 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级映象的主要作⽤是( A ) A .提⾼数据与程序的独⽴性 B .提⾼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C .保持数据与程序的⼀致性D .提⾼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4. 视图是⼀个“虚表”,视图的构造基于( C ) A .基本表 B .视图C .基本表或视图D .数据字典C. 数据库管理员D. 数据库结构 1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于 [ ] 。
《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 为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来保证。
A. 三层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像B. 模式与内模式C. 模式与外模式D. 三层模式2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A. 数据共享B. 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度高D. 数据独立性高3 设有关系R,对关系R进行选择操作,正确的是【】A. R×RB. R∞A RC.πA(R)D.σA(R)4 当局部E-R图合并成全局E-R图时可能出现冲突,不属于合并冲突的是【】A. 属性冲突B. 语法冲突C. 结构冲突D. 命名冲突5 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F={A→B,B→C,D→B},则分解={ACD,BD}相对于F是【】的分解A.无损联接,但不保持函数依赖B.不是无损联接,但是保持函数依赖C.无损联接,也保持函数依赖D.既不是无损联接,也不是保持函数依赖6 实体完整性规则中,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码,则属性A【】A. 不能取空值B. 只能取空值C. 可以取任何值D. 以上都不对7 【】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A. 数据B. 数据库C. 数据库管理系统D. 数据库系统8 任何一个满足2NF但不满足3NF的关系模式都不存在【】A. 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B. 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C. 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D. 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9 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DB包括DBMS和DBSB. 不能相互包括C. DBMS包括DB和DBSD. DBS包括DB和DBMS10 在E-R模型中,如果有2个不同的实体型和1个M:N联系,根据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为关系模式的数目是【】A. 3B. 4C. 5D. 611 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作、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语句INSERT、DELETE、UPDATE实现的是【】功能。
《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 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 为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来保证。
A. 三层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像B. 模式与内模式C. 模式与外模式D. 三层模式2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A. 数据共享B. 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度高D. 数据独立性高3 设有关系R,对关系R进行选择操作,正确的是【】A. R×RB. R∞A RC.πA(R)D.σA(R)4 当局部E-R图合并成全局E-R图时可能出现冲突,不属于合并冲突的是【】A. 属性冲突B. 语法冲突C. 结构冲突D. 命名冲突5 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F={A→B,B→C,D→B},则分解={ACD,BD}相对于F是【】的分解A.无损联接,但不保持函数依赖B.不是无损联接,但是保持函数依赖C.无损联接,也保持函数依赖D.既不是无损联接,也不是保持函数依赖6 实体完整性规则中,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码,则属性A【】A. 不能取空值B. 只能取空值C. 可以取任何值D. 以上都不对7 【】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A. 数据B. 数据库C. 数据库管理系统D. 数据库系统8 任何一个满足2NF但不满足3NF的关系模式都不存在【】A. 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B. 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C. 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D. 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9 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DB包括DBMS和DBSB. 不能相互包括C. DBMS包括DB和DBSD. DBS包括DB和DBMS10 在E-R模型中,如果有2个不同的实体型和1个M:N联系,根据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为关系模式的数目是【】A. 3B. 4C. 5D. 611 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作、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语句INSERT、DELETE、UPDATE实现的是【】功能。
1.试述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转换原则。
(4分)2.等值联接、自然联接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3分)3.简述从1NF到4NF的规范化过程?(4分)4.试举例说明一条完整性规则的数学表示方法。
(5分)2.答:数据冗余大、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修改麻烦。
解决办法:模式分解。
3.什么是事务?它有哪些属性?答: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
这个四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特性。
4.答:PRIMARY KEY(主码)FOREIGN KEY(外码)DEFAULT (缺省)CHECK(检查)UNIQUE(唯一值)六、程序设计题(共15分,第1小题5分,第2小题10分)1.设有关系模式为: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请用关系代数完成下列操作:(1)求选修了课程号为“5”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2)求没有选修课程号为“5”课程的学生学号。
(3)求既选修了课程号为“5”,又选修“6“号课程的学生学号。
(4)求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5)求选修了学号为“95001”学生所学过的所有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2.以下给出三个基本表。
Student(学生表)的字段按顺序为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属院系;Course(课程表)的字段按顺序为课程编号、课程名、先行课程、课程学分;SC(选课表)的字段按顺序为学号、课程号、成绩。
试用SQL语句表示下列操作。
(1)写出创建学生表Student的SQL命令,各字段的类型及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且其值是唯一的,并在Sno列上建立一个聚簇索引。
(2)检索信息系(IS)和计算机科学系(CS)的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3)检索各个课程号及相应的选课人数。
(4)检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的课程名和成绩。
(5)检索男生的平均年龄。
2.(1).写出创建学生表Student的SQL命令,各字段的类型及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且其值是唯一的,并在Sno列上建立一个聚簇索引。
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5) NOT NULL UNIQUE,Sname CHAR(20),Ssex CHAR(1),Sage INT,Sdept CHAR(15));CREATE CLUSTED INDEX Stusname ON Student(Sname);(2).检索信息系(IS)和计算机科学系(CS)的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SELECT Sname, 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IS','CS')(3).检索各个课程号及相应的选课人数。
SELECT Cno, COUNT(Sno)FROM SCGROUP BY Cno;(4).检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的课程名和成绩。
SELECT Student.Sno, Sname, ame, SC.GradeFROM Student, SC, Course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o=o;(5)检索男生的平均年龄。
select 性别,avg(年龄)from studentwhere 性别=‘男’group by 性别或select avg(年龄)from 基本情况group by 性别 having 性别='男'1.2.以下程序显示26个小写英文字母,完成该程序。
DECLARE@count intSET____@COUNT=0_____WHILE @count<26BEGINPRINT CHAR(ASCII(‘a’)+_____+@COUNT_______ )SET @count=@count+1END3.以下程序用游标gd_cur查找studentsdb数据库的grade表,统计并显示表中记录总数,最后删除游标gd_cur,完成程序。
DECLARE@sid char(8),@cid varchar(10),@scr numeric(5,2)DECLARE@ count intSET @ count=0DECLARE gd_cur_____cursor________FOR SELECT学号,课程编号,分数FROM gradeOPEN gd_curFETCH FROM gd_curINTO@sid,@cid,@scrWHILE______@@fetch_status=0_______BEGINSET @count =@count+1FETCH FROMgd_curINTO@sid,@cid,@scrEndCLOSE gd_curDeallocate dg_curPRINT@count4.下列题目中的代码应用于数据库studentsdb.CREATE PROCEDURE st_agASBEGINSELECT学号,avg(分数)AS平均成绩FROM gradeGROUP BY学号END该程序完成的功能是:_____创建存储过程从表grade中返回每个学号对应的平均成绩___________5.以下代码创建和执行存储过程proc_grade,查询studentsdb数据库的grade表中课程编号为“0002”的学号、分数信息,并使存储过程不能使用sp_helptext查看,完成以下程序并执行存储过程proc_score.CREATE PROC proc_ grade ---创建存储过程proc_gradeWITH__ENORYPTION______ASSELECT学号,分数FEOM gradeWHERE课程编号=_‘0002’__________执行存储过程proc_score:EXEC_______PROC——SCORE____四、简答1.SQL Server2000企业版提供了哪几个服务?每个服务的作用是什么?答:SQL Server服务:接受所有来自客户端的Transact-SQL语句或者图形化管理工具发出的对数据库的访问请求,提供对实例数据库的访问操作,由SQL Server数据库引擎组件完成。
SQL Server Agent服务:SQL Server代理程序允许在SQL Server 2000上调度定期执行的活动,并通知系统管理员,报告服务器所发生的问题。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服务:允许客户端应用程序在一个事务中对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的数据源进行操作。
Microsift Search 服务:具有索引和查询两项功能2.SQL Server2000提供了几个版本?每个版本分别适用于哪些操作系统?4个版本:企业版,标准版,个人版,开发板各自所支持的系统版本详见于P443.“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和“混合模式”的区别是什么?用户通过Windows用户账号验证,即可连接到SQL Server而不再进行身份验证。
在混合模式下,两种模式都可用,在SQL Server模式下,用户连接时,需要提供登录名和登录密码。
4.登记日志文件时为什么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把对数据的修改写到数据库中和把表示这个修改的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是两个不同的操作。
有可能在这两个操作之间发生故障,即这两个写操作只完成了一个。
如果先写了数据库修改,而在运行记录中没有登记这个修改,则以后就无法恢复这个修改了。
如果先写日志,但没有修改数据库,按日志文件恢复时只不过是多执行一次不必要的撤销(UNDO)操作,并不会影响数据库的正确性。
所以为了安全,一定要先写日志文件,即首先把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然后写数据库的修改。
这就是“先写日志文件”的原则。
5.数据文件与日志文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数据文件:存放数据和数据库对象的文件。
日志文件:记录数据库更新信息,这些更新信息可以用来恢复数据库1.试比较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答: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所处理的数据都可长期保存,反复操作。
文件系统中文件内部具有结构,但数据文件之间的联系无法定义;数据库系统既可结构化局部数据,也可定义全局的数据结构。
文件系统的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而数据库系统通过两方面的映象功能,使数据具有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文件系统的数据共享性较差,冗余度高,数据是面向程序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是面向全局的,共享性好,冗余度低。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有较好地控制数据安全性、完整型、并发管理、数据库恢复等。
2.DBA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答:数据库管理员(DBA)负责全面和控制数据库系统,其主要职责有:设计与定义数据库系统;帮助最终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监督与控制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和运行;改进和重组数据库系统,调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转储与恢复数据库;重构数据库。
3.简述关系的性质?答:①同一列中的分量是同一类型的数据。
不同列可以取相同的数据类型。
②关系中的列又称为属性,并赋予属性名。
不同列的属性名不同。
③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④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⑤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⑥列具有原子性,即每一列值是不可分的数据项4.数据依赖对关系模式的影响?答:数据依赖是通过一个关系中属性间值的相等与否体现出来的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现实世界属性间相互联系的抽象,是数据内在的性质,是语义的体现。
函数依赖是数据依赖的一种类型。
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会导致关系模式中的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等问题。
5.试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对用户需求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概念模型,用E-R图表示。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5)数据库实施阶段: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程序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四、根据各小题要求,写出对应的 SQL语句。
以下给出三个基本表。
Student(学生表)的字段按顺序为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属院系;Course(课程表)的字段按顺序为课程编号、课程名、先行课程、课程学分;SC(选课表)的字段按顺序为学号、课程号、成绩。
各表的记录如下:1.写出创建学生表Student的SQL命令,各字段的类型及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且其值是唯一的。
并在Sno列上建立一个聚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