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期康复的理论与实践
- 格式:ppt
- 大小:11.34 MB
- 文档页数:46
心脏康复第一节概述心脏病患者的担心和期待是什么?1.我还能活多久?2.疾病会复发吗?3.我可以运动吗?我要怎么动?4.我可以恢复工作吗?5. ……一、心脏康复的发展历史及演变(一)早期:最早的心脏康复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
并发症:•室壁瘤•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猝死体力活动-----1912年Herrick 医生提出要求AMI 病人卧床休息2个月-----30年代后期,MI病理学研究加强了临床盛行的AMI病人严格卧床休息6-8周的规定。
-----长达半个世纪内,AMI做任何费力的活动都受到长时间限制,甚至无限期延长,其恢复正常工作的机会非常渺茫。
(二)中期:质疑、挑战、修正。
----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提出长期卧床休息的不良影响。
卧床休息(3W)→体力工作能力↓20%-25%卧床休息(7-10天)直立性低血压循环血容量↓700-800ml→反射性心动过速血粘度↑→血栓卧床休息(1w)→肌肉体积和肌肉收缩力↓10%-15%肺容量、肺活量↓、肺通气功能↓氮和蛋白质负平衡→心肌坏死愈合↓长期卧床→焦虑和压抑-----20世纪40年代,Levin和Lown对AMI患者采用“椅子疗法”,不仅放宽了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时间,而且启动了心脏康复的新纪元。
在AMI后第1天让患者坐在椅子上1~2小时。
其生理基础在于,下肢下垂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减少每搏输出量及心脏做功。
实际上,坐位耗氧量比卧位稍大,用坐位的方法并不能减轻心脏做功量。
但这种耗氧量增加可被早期活动的益处所抵消。
-----20世纪50年代,以AMI患者早期活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概念雏形初现。
Newman等(1952)将早期活动定义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第4周,每天进行2次2~5分钟散步活动。
Brunmer(1956)等让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内开始早期活动。
Cain(1961)报告了心肌梗死早期实施活动计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专科医生已逐渐认识到,没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不仅无害,而且在预防卧床并发症方面有益。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1. 内容简述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早期运动康复是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旨在总结关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包括运动康复的时机、方式、强度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分析,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运动康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同时强调个体化康复计划的重要性,确保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早期运动康复,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再入院风险。
本文还将探讨早期运动康复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最佳证据的总结将基于最新的研究数据和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全面、实用的参考信息。
这将有助于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回归正常生活。
1.1 研究背景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紧急症状,其特点是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不能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对于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这种病症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各种诱因,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在此基础上,一些生理变化如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等进一步加剧了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的快速恶化。
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运动康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由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复杂且多变,如何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方案,确保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康复益处,成为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挑战。
本篇文档旨在系统地总结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现有最佳证据,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建议。
1.2 目的和意义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紧急状况,其特点是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器官灌注不足。
心脏功能康复的理论与方法一、心脏功能康复面临的问题现在心脏功能康复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人们开始认识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放入动脉支架之后仍然要进行心脏功能康复治疗。
但是心脏功能康复这门学科面临许多理论上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将心脏功能康复定义为:尽可能确保心脏病患者拥有良好的身体、精神,社会生活状况所必须的行动总和。
患者的心脏功能与其精神状态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的相互作用到底如何?在长久的时程内,到底是心功能决定精神心理状态,还是精神心理状态决定心功能?在即时时间横断面上,人的思维感受外界环境刺激或人体免疫系统应对人体内外环境致病因素或神经系统直接感受内外环境致病因素而经由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而引起心脏兴奋性活动增强而使心脏收缩活动增强。
心脏收缩活动越强心脏泵血功能就越强。
就象比喻鞭子抽得越快,马就跑得越快,但是鞭子不能一直抽,马要有休息的时候。
人的精神体质不能总是兴奋,要有休息不得病的时候。
人的精神处于安定休息的时候是心脏组织细胞得以修整恢复心肌机能的时候。
人的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兴奋与休息的良好的时间组合节奏是良好的心功能状态的前提。
二者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具体到某一位患者,他的心功能状态是其精神心理状态的时间效应在即时时间横断面上的表现,他的精神心理状态是其即时时间横断面心功能状态在未来时间长轴上的投映。
既没有无精神心理状态的心功能,也没有无心功能状态的精神心理。
因此,心脏功能康复并不是单纯的心脏功能康复,必须同时相对应着精神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不但要改善即时时间断面上的心脏泵血功能,还必须使心脏兴奋休息的时间节奏符合正常的时间规律。
心脏兴奋休息的节奏正常,在血管血液机能正常的情况下,肺肝脾肾等人体其它器官组织能够得到正常的血液循环供应,并能形成正常的兴奋休息节奏,而能产生正常的物质代谢功能。
这样又为心功能保持正常兴奋休息节奏提供物质条件,而使心脏的正常兴奋休息节奏能够持续。
心脏病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帮助心脏病患者重新恢复健康,心脏病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心脏病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指导。
一、心脏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心脏病康复训练是指通过有计划的运动训练、饮食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手段,帮助心脏病患者调整身体机能,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心脏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1.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心脏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经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逐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和耐力,有利于健康恢复。
2.降低心脏病风险:定期参加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再次发病的概率,减少心脏病相关并发症。
3.改善心理状态:心脏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康复训练可以减轻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恢复信心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心脏病康复训练的内容心脏病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运动训练、饮食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1.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进行训练。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同时要做好热身和放松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2.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是心脏病康复的重要环节,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控制体重和血压,保持心血管健康。
3.健康教育:心脏病康复训练还包括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包括心脏病的预防、病因与症状、用药指导、急救知识等。
此外,还要注意烟酒的戒除,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心脏病康复训练的心理支持心脏病康复训练不仅需要加强身体上的恢复,也需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满意度。
以下是心脏病康复训练的心理支持措施:1.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提供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心脏术后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评估早期康复治疗对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影响效果。
方法特于2017年6月~2022年6月总体研究时区内方便撷取本院行心脏手术后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样本对象。
依据SPSS25.0软件生成的随机分组序列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取30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监护治疗,观察组则就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
评估比对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术后不良事件以及重症监护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拔管以及重症监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3项比对所得(P<0.001);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比对所得(P<0.05);且该组治疗后4项生活质量(机体、情感、社会、精神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5项比对所得(P<0.001)。
结论:对于心脏手术后重症监护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治疗效果优异,其能明显优化各项临床相关时间指标,规避术后不良事件以及提高重症监护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手术;重症监护;早期康复治疗;时间指标;不良事件;生活质量众所周知,重症监护属于医院内针对性的特殊医疗手段,其主要指在全封闭环境下对危重症患者开展生理指标、生命体征全面监测以及紧急救治的过程[1]。
而处于该阶段的患者均具有病情危急、凶险、变化迅速等特征,且监护治疗过程均需卧床进行[2,3]。
而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由于手术复杂、高侵入性等特质,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明显下降,多需实施重症监护措施直到其体征完全平稳后再送入普通病房[4,5]。
有研究证实,利用重症监护时段内予以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心脏手术患者临床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6]。
故本院特以2017年6月~2022年6月总体研究时区内方便撷取行心脏手术后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对象。
开展了评估早期康复治疗对ICU心脏术后患者影响效果的分析研究,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