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径流与河流特征
- 格式:pptx
- 大小:98.83 KB
- 文档页数:3
河流和水循环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循环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扮演了调节水循环的重要角色,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本文将探讨河流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其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河流的形成和特点河流是由地表径流水源或地下水源形成的,是地球表面持续流动的水体。
形成河流的主要因素包括降雨、融雪、泉水以及地下水的补给。
当降雨或融雪的水分无法迅速渗透入地下,而集中流入地表时,便形成了河流。
河流具有以下特点:1.1 河道和河床河流主要流经河道,河道是河流的通道,可以是土地或岩石。
河床则是河道中的底部,由沉积物或岩石组成,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纹理。
1.2 岸边和河岸河流的两侧被称为岸边或河岸。
其中的高地称为河岸,也被称为岸坡。
河岸的高度和坡度因地形和地质条件而异。
1.3 河流的流速和流量河流的流速和流量是河流的重要特征。
流速指河流水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河流通过某一截面的水体体积。
流速和流量的大小与河流的形状和地理条件有关。
二、河流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河流在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表和地下水补给河流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通过降雨和融雪的径流水,河流将水分补给到地下水和湖泊等水体中。
这为维持地下水和湖泊的水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2.2 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河流承载着大量的水分,形成了水资源的储存库。
河流的水量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变化,通过河流的调蓄,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满足人类的生活和农业需求。
2.3 水文循环和能源生产河流的循环和流动也参与了地球水文循环的过程。
水从河流蒸发、形成云,再通过降水和河流回到地面,实现了水的循环再利用。
此外,河流的流动速度和水头差也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条件,使得水力能成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2.4 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繁荣丰富的水资源支撑着各类生态系统的生存和繁荣。
河流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并提供水源滋养河畔的湿地和森林。
河流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
河流在我国的称谓很多,较大的称江、河、川、水,较小的称溪、涧、沟、曲等。
藏语称藏布,蒙古语称郭勒。
河流的分段及其特点每条河流一般都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分段。
(1)河源。
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2)上游。
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3)中游。
中游一般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量减弱而旁蚀力量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4)下游。
下游的特点是河床宽,纵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到处可见,河曲 发育。
(5)河口。
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水系形状表现出复杂的几何特征。
常见的水系形状有:①树枝状水系。
河流排列成树枝状,干流与支流之间以锐角相交,主要发育在地面倾斜平缓、岩性比较一致的地区。
平原地区的河系常属于此种类型。
②辐合状水系。
河流由四周山岭或高地向中心低洼地汇集,多发育在盆地中,如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水系。
③放射状水系。
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
④平行状水系。
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⑤格子状水系。
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⑥网状水系。
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个,一是建立的水系水文特征基础上的河流与区域的识别;二是不同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与比较;三对具体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进行成因分析。
本题属于第三种情况,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对应如下:流量大小—降水量、流速缓急—地形地势、水位高低—降水量、汛期早晚长短—降水、冰期早晚长短—气温、有无凌汛——气温和流向、含沙量大小—植被状况;水系特征及成因对应如下:水系形成状—地形大势、干支流—地形分布、干流河段—地势分级、源头与河口—地貌类型、流域面积—集水区域、河流发育状况—外力侵蚀。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水循环河流特征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的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第一节水循环水循环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蒸发蒸发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有:(1)气温高低。
气温越高,蒸发能力越强。
(2)饱和差。
饱和差是某地空气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3)风速与湍流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