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B.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先后描写了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重大战役,这三大战役的胜方指挥官分别是吕蒙、周瑜、曹操。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D.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A.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定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去掉“不是”)

B.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同学们在认真地做作业。(删掉“当”和“时”)

C.“拾荒老娘”于化玲,九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D.三个学校的领导来到班级,观看同学们的汇报演出。(把“班级”改为“教室”)

3 .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出叶先生的精神风貌。

C.《黄河颂》一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骇浪”“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明了阿长不懂文化,体现了鲁迅语言幽默风趣的特

点。

4 . 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A.文中“一个”和“一枚”是数量词。

B.文中“华丽”和“精致”是近义词。

C.文中“美丽”和“附和”是形容词。

D.文中的“他”指代的是“皇帝”。

二、字词书写

5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__________),便是敬。

(2)无论一生遭受多少kùn è(__________)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3)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ē sī dǐ lǐ(_____________)地开始了。

(4)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zì chuī zì léi(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A)

话说那酸枣门外三二十个泼皮破落户中间,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李四。这两个为头接将来,智深也却好去粪窖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动,只立在窖边,齐道:“俺特来与和尚作庆。”智深道:“你们既是邻舍街坊,都来廨宇里坐地。”张三、李四便拜在地上,不肯起来。只指望和尚来扶他,便要动手。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那厮却是倒来捋虎须!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智深大踏步近前,去众人面前来,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口里说,便向前去,一

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智深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后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的目瞪口呆,都待要走。智深喝道:“一个走的,一个下去!两个走的,两个下去!”众泼皮都不敢动惮。只见那张三、李四在粪窖里探起头来。原来那座粪窖没底似深,两个一身臭屎,头发上蛆虫盘满,立在粪窖里,叫道:“师父!饶恕我们。”智深喝道:“你那众泼皮,快扶那鸟上来,我便饶你众人。”众人打一救,搀到葫芦架边,臭秽不可近前。智深呵呵大笑道:“兀那蠢物!你且去菜园池子里洗了来,和你众人说话。”两个泼皮洗了一回,众人脱件衣服,与他两个穿了。

(B)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往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6 . (A)选段中的故事发生地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达来到此地的直接原因是哪一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B)选段中,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鲁达三拳打死郑屠的场景,请结合原文分析该部分写作的艺术特点,并说出作者这样细写的用意是什么?

8 . (A)(B)两选段中鲁达表现出了某些相同的形象特征,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水性江南

王本道

①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②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器——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③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④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⑤江南的水又时有“,”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⑥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选文有删改)

9 . 第四自然段从哪几个角度体现江南的美?

10 . 联系语境,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

(1)选择不属于第④段江南“美丽的传说”的一项()

A.梁山伯与祝英台

B.许仙与白娘子

C. 女娲造人

(2)选择填入第⑤段横线最恰当的一项()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1 . 本文标题为“水性江南”,如改为“刚柔江南”,好吗?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12 . 老子说“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结合本文,联系生活或其它阅读体验,谈谈:一个有境界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具有哪些品性?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学会宽容

①西晋文学家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

②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③学会宽容,A 。世间并无绝对的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血气之争搞得跟卖面粉的遇见卖石灰的一样谁也见不得谁,不仅尴尬,还招致仇怨,实不值得。“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理儿。事实上,宽容并不代表无能,却恰恰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学会宽容,B 。三国时那个在政治上颇不得志的曹植,却说出了一番富含哲理的话:“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自古至今皆然。据《宋稗类钞》记载,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⑤清朝金缨说得好:“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又说:“心只是放宽平便大,不要先有一私意隔碍便大。”学会宽容,关键是要剔除心中的私欲和杂念,淡泊明志,有所追求;同时要推己及人,以直报怨,与人为善。在此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诗共勉:“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作者:周振国原文有改动)

13 . 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4 . 阅读全文,在③④两段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5 . 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6 . 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⑤段划线句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清朝康熙年间,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礼部尚书张英。张英见信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邻居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材料二一次理发师为周总理刮脸时,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不用着急,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四、句子默写

17 .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18 .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晏子智谏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同:“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巳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弋:打猎射鸟。②烛邹;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诗歌鉴赏

19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小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句中“惊”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养蜂的农人,每次收完蜜后,总是随手采摘几片“野笸箩菜”的叶子,蘸上蜜,送给围观的孩子们,孩子们就愉快地吮吸着绿叶上的蜜汁,当他们要将吮吸干净的绿叶扔掉时,农人便笑着说:“把叶子扔到羊圈去吧。”

孩子们不解,农人用慈祥的目光看着他们说:“羊儿会从你们手中的叶子上品尝到甜蜜。”以后孩子们就不用农人提醒了,有的孩子还故意多留一些蜜汁,让羊儿与他们一起品尝蜜汁的甜美。农人走了,一片片“野笸箩菜”的叶子却成了孩子们心中抹不去的最亮丽的风景,那片片叶子,使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忘记送给别人一片爱的叶子,分享是一种美丽的行为!”

请以“分享是美丽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外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作文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