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13.82 KB
- 文档页数:5
大班古诗教学《游子吟》目标:1、熟悉、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2、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并能大胆的朗读。
3、感受母亲博大的爱。
准备:课件、水彩笔、白纸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念之情过程:一、提出问题教师:如果你长时间离开妈妈你的心情会怎样?二、出示课件图片1、播放课件。
教师:在古代叫孟郊的诗人,把孩子对妈妈的想念写成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游子吟》。
2、看图提问并引出诗句(1)欣赏第一幅图A、教师:这位老妈妈在干什么?(缝衣服)教师:这位老妈妈正在给准备出远门的儿子缝衣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B、感知妈妈的爱。
教师:你们见过妈妈做衣服吗?我们现在的衣服都是由机器缝制的,在古时候,没有这些先进的技术,所以只能一针一线缝衣服。
这位老妈妈的手真巧。
让我们对她说:妈妈,您辛苦了!(2)欣赏第二幅图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妈妈去送儿子,儿子背着包袱)教师:妈妈把儿子送到村口,这时妈妈会对出远门的儿子说什么呢?(期盼着孩子早日的归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3)欣赏第三幅图教师:妈妈为孩子这么的操心,这么的想念孩子,我们该怎么感谢妈妈呢?(端茶、送花、捶背、揉肩)教师:妈妈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永远也报道不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完整的欣赏古诗并学做动作(1)欣赏古诗。
(2)请熟悉古诗的小朋友跟着一起诵读。
(3)再次诵读古诗并跟随教师做动作。
4、播放《游子吟》歌曲。
5、制作送给妈妈的卡片。
活动反思:古诗的教学我们在尝试的阶段中。
这首诗描写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正好和孩子的生活有联系。
如果由教师来讲解,幼儿的兴趣可能不搞,于是我把每句诗都做成了独立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自己体会诗句的细节。
因为幼儿是自己动脑,所以参与的兴趣比较高。
由于古诗教学的枯燥,我在诵读的过程中加入了自编的动作和歌曲《游子吟》。
尽量采用多种形式,使每一位幼儿都有较高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古诗《游子吟》PPT模板•古诗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意解读与赏析•母爱主题探讨与延伸•唐代服饰、饮食、居住习俗展示•跨学科拓展:心理学、社会学等视角解读•当代价值体现及现实意义思考古诗背景与作者简介《游子吟》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盛世,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地域文化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各种文化交流频繁,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个人经历孟郊一生穷困潦倒,长期漂泊在外,对母爱有着深切的体会。
《游子吟》正是他在一次离家远行时,有感而发创作的。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
他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一生经历了多次科举考试才中进士。
生平事迹孟郊的诗风清奇僻苦,语言简练朴素,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诗歌风格《游子吟》、《登科后》、《苦寒吟》等。
代表作品孟郊生平及成就唐代社会风尚与诗歌发展社会风尚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人们追求自由、浪漫和享乐主义。
这种社会风尚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唐诗在题材、风格和技巧上都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诗歌发展唐诗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初唐时期以宫廷诗为主流;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兴起;晚唐时期则出现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歌作品。
唐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诗意解读与赏析0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运用比喻手法,将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表达子女难以报答母恩的感慨。
0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描绘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细心缝制衣裳的场景,展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0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通过母亲细密的针脚,表现她对儿子归期的担忧和期盼,进一步体现母爱的深沉。
诗句逐句解释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情感表达诗中通过描绘母亲为儿子缝衣的细节,表达对母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子女对母恩的难以报答的无奈和感慨。
古诗《游子吟》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诗《游子吟》,该诗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两首》。
《游子吟》描绘了游子离家远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全诗的解读、词句赏析、主题思想感悟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游子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成语、修辞手法等,提高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游子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对亲情的珍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全诗的基本内容、词句赏析、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亲情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游子吟》,感受诗的韵律美,初步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解读:详细解读全诗,分析诗句的含义、修辞手法、意境等。
4. 例题讲解:针对诗中的难点、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些关于《游子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赏析: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中词句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游子吟》2. 作者:孟郊3. 诗句解读:(1)离家:断肠人在天涯(2)思乡: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3)亲情:母影空相随4. 重点词语:断肠、故乡、母影5. 修辞手法:比喻、设问、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游子吟》,背诵并默写全诗。
(2)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谈谈你对《游子吟》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诗中通过描绘游子离家、思乡、亲情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示例:本诗主题思想为亲情、乡情、家国情怀。
古诗游子吟课件古诗游子吟课件《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诗游子吟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母亲博大的爱,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 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3.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4.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语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呀,母亲的'爱,是神圣而伟大的,古今中外,好多诗人都满怀真情,写出好多赞美、讴歌母爱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
二.学习《游子吟》1、教师范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2、今天请同学们按――“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附自学提示:步骤要求方法(1)朗读读全诗注意读音(2)细读懂词义看注解(3)译读直译每行诗意(4)通读串诗意意会、串讲全诗(5)品读悟情境品评、领悟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3、好,自学到这里。
①指名读;生齐声朗读全诗,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②结合齐读情况,指导读准字音、停顿和重音。
4、学生讨论对诗中词意的理解:5、把上述词意带入诗中,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同桌互说互听,再指名说给大家听。
)6、指名朗读全诗并说说全诗大意。
小组讨论全诗意思,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说,注意词序的变通、句意的完整、过渡衔接和语气的把握。
7、总结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哪里写得好?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① 通过读这首诗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吗?② 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③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古诗赏析,相信你会对作者及这首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8、练习诵读全诗、齐声背诵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
游子吟古诗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交流识字方法。
2从诗中受到启发,学习感受母亲的爱,并学习关心自己的母亲,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母亲的言行,感受母亲对儿女的爱。
教师:生字卡片,朗读录音,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好妈妈》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词,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母亲对儿女的关爱,能关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大家非常熟悉的歌,你们想不想听呢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是的,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的确,这份爱让我们刻骨铭心,不尽感激。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
(板书:游子吟)
游子: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
“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
师:请孩子们自由地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读古诗。
2学习小组长拿卡片,让其他同学读。
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的落实情况。
3抽生读古诗。
师相机范读。
三、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1学生自读古诗。
师: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一说吗(可以同桌讲,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得好还可以站起来说。
)
2自己在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
体会“寸草心”“三春晖”。
四、观察图景,感悟古诗
1学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深了,油灯下,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师:你看到了什么(母亲灯下缝衣服)
(2)母亲此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从多方面感知母亲对儿子的爱)
(3)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2学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多媒体课件展示。
静景:阳光下,路边生机勃勃的小草。
动景:第二天清早,太阳出来了,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师:第二天清早,太阳出来了,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此时,母亲会说些什么呢孟郊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说)师: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师:在这里,作者把母亲对自己的恩情和太阳对春草的恩情相比,表达了作者对母爱难以回报的感叹,让我们把对父母的愧疚,对父母的热爱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五、读议释疑,体会古诗
1学生齐读古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看谁读得最好。
(找伙伴读、找老师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
)
3老师有一位朋友,他非常喜欢这首诗,还配了音乐,你们想听听吗再次投映图景,播放课文配乐的朗读录音,让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慈母对儿女的深情,激发孩子们对母亲的热爱之
情。
4老师从你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你们就是孟郊,谁来吟咏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5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读完后给我评评。
六、自学古诗,再现创新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这首诗用简洁直白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慈母不辞辛苦,为临行的孩儿飞针走线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心和爱护。
这样的母亲怎不值得我们深情赞颂你的妈妈关心你吗怎样关心的呢(学生自由说)
师:既然你的妈妈那么关心你,那么爱你,你该怎样对待你妈妈呢(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好妈妈》,再现图景(雨天接“我”回家,深夜送“我”上医院;妈妈下班累了,“我”端上热茶,给妈妈揉肩……)
七、指导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一遍生字(提示:注意笔画笔顺)。
2师:“归”、“临”分别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呢(感知左右结构的字)
3师:“密”、“游”由哪些部分组成(感知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迟”呢(半包围结构的字)
4口头扩词练习。
八、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九、课外延伸拓展
1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爸爸、妈妈听。
2尝试读一读另一首诗。
晨起缝破衣
郑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情,衣之情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