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模拟调制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74
手机调制原理
手机调制原理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进行传输和传播的调制信号的过程。
手机通信中使用的调制原理主要包括两种: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模拟调制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模拟调制信号的过程。
在手机通信中,模拟信号是指来自麦克风、摄像头等传感器的连续变化的信号,如声音、图像等。
模拟调制的目的是使这些模拟信号能够在手机系统中进行传输和处理。
常用的模拟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幅度
调制是通过改变模拟信号的幅度来调制载波信号,频率调制是通过改变模拟信号的频率来调制载波信号,相位调制则是通过改变模拟信号的相位来调制载波信号。
数字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数字调制信号的过程。
在现代手机通信中,数字信号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一系列离散的二进制数据,如语音、视频等。
数字调制的目的是使这些数字信号能够在手机系统中进行传输和处理。
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有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
其中,相移键控是
通过改变数字信号的相位来调制载波信号,正交频分复用则是将数字信号分为多个子载波,在频域上进行调制和复用。
综上所述,手机调制原理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进行传输和传播的调制信号的过程。
模拟调制主要适用于模拟信号的处理,数字调制则适用于数字信号的处理。
这些调制原理是手机通信中实现信号传输的关键技术。
实验十三模拟调制解调实验(FM)实验内容1.模拟调制(FM)实验2.模拟解调(FM)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调频调制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2.熟悉相位鉴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鉴频特性曲线(S曲线)的正确调整方法。
二、实验电路工作原理(一)模拟调制实验1.变容二极管工作原理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
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
常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如图8-1所示。
从J2处加入调制信号,使变容二极管的瞬时反向偏置电压在静态反向偏置电压的基础上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从而使振荡频率也随调制电压的规律变化,此时从J1处输出为调频波(FM)。
C15为变容二级管的高频通路,L1为音频信号提供低频通路,L1和C23又可阻止高频振荡进入调制信号源。
图8-1 变容二极管调频f因为LCf π21=,所以电容小时,振荡频率高,而电容大时,振荡频率低。
从图(a )中可以看到,由于C-u 曲线的非线性,虽然调制电压是一个简谐波,但电容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简谐波形,但是由于LCf π21=,f 和C 的关系也是非线性。
不难看出,C-u 和f-C的非线性关系起着抵消作用,即得到f-u 的关系趋于线性(见图(c ))。
2.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设回路电感为L ,回路的电容是变容二极管的电容C (暂时不考虑杂散电容及其它与变容二极管相串联或并联电容的影响),则振荡频率为LCf π21=。
为了获得线性调制,频率振荡应该与调制电压成线性关系,用数学表示为Au f =,式中A 是一个常数。
由以上二式可得LCAu π21=,将上式两边平方并移项可得2222)2(1-==Bu u LA C π,这即是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
这就是说,当电容C 与电压u 的平方成反比时,振荡频率就与调制电压成正比。
3. 调频灵敏度调频灵敏度f S 定义为每单位调制电压所产生的频偏。
通信原理模拟调制系统一、模拟调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模拟调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数字信号通过调制技术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信道传输,并在接收端使用解调技术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模拟调制系统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分别是源编码器、调制器和信道。
源编码器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器将编码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信道传输,接收端的解调器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二、常用的调制技术1.幅度调制(AM)幅度调制是一种常用的调制技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来传输数字信号。
具体实现时,将载波信号与数据信号相乘,得到一个幅度变化的信号,然后通过信道传输。
发射端的解调器使用包络检测器将幅度调制信号解调为原始数据。
2.频率调制(FM)频率调制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
频率调制有两种常用的方式,即调频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在调频调制中,数字信号的变化会导致载波信号频率的变化,而振幅保持不变。
接收端的解调器使用频率解调器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3.相位调制(PM)相位调制也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
在相位调制中,数字信号的变化会导致载波信号相位的变化,而频率和振幅保持不变。
接收端的解调器使用相位解调器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三、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模拟调制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
调制解调器在发射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信道传输。
在接收端,调制解调器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解码和处理。
四、模拟调制系统的应用模拟调制系统广泛应用于音频和视频信号的传输。
在电视广播中,模拟调制系统被用于将图像和声音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无线或有线信道传输。
在手机通信中,模拟调制系统被用于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无线信道传输。
总结:模拟调制系统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技术,常用于音频和视频信号的传输。
它包括源编码器、调制器和信道等组成部分,并通过调制解调器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
实验八模拟调制解调实验(AM)实验内容1.模拟调制(AM,DSB,SSB)实验2.模拟解调(AM)实验一. 实验目的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单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以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单边带调幅的波形。
4.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二.实验电路工作原理(一) 调制实验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随调制信号的参数变化而变化。
本实验中载波是需外加455K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
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用MC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7-2所示。
图中WB01用来调节引出脚1、4之间的平衡,器件采用双电源方式供电(+12V,-8V),所以5脚偏置电阻RB08接地。
电阻RB03、RB11、RB12、R02、R09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8、10之间;载波信号Vc经高频耦合电容CB01从10脚输入,CB02为高频旁路电容,使8脚交流接地。
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1、4之间,调制信号VΩ经低频偶合电容EB01从1脚输入。
2、3脚外接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
当电阻增大,线性范围增大,但乘法器的增益随之减小。
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6、12之间)输出。
(二) 解调实验检波过程是一个解调过程,它与调制过程正好相反。
检波器的作用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原调制的信号。
还原所得的信号,与高频调幅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一致,故又称为包络检波器。
假如输入信号是高频等幅信号,则输出就是直流电压。
这是检波器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测量仪器中应用比较多。
例如某些高频伏特计的探头,就是采用这种检波原理。
若输入信号是调幅波,则输出就是原调制信号。
这种情况应用最广泛,如各种连续波工作的调幅接收机的检波器即属此类。
通信原理知识
通信原理是指在传输信息时,通过信号的生成、编码、调制、调整及解码等过程,从发送端将信息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并从接收端恢复原始信息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和高效传送。
在通信原理中,常见的技术原理包括:
1. 模拟通信原理:模拟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转换成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通过调制、放大、传输等步骤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
常见的模拟调制技术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2. 数字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是指将原始信息转换为离散的数字符号,通过编码、传输和解码等步骤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
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有振幅调制(ASK)、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3. 噪声及信道模型:通信过程会受到噪声和信道影响,因此了解噪声与信道的特性对通信原理至关重要。
噪声主要包括加性白噪声和信道噪声,信道模型则用于描述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
4. 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是实现信号调制和解调的关键环节。
调制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则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
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有振幅调制解调、频移键控解调、相移键控解调和正交幅度调制解调等。
5. 误码控制: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通信系统常常采用纠错编码、交织技术和反馈控制等方法来进行误码控制。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错性,减小信道传输中出现的错误率。
综上所述,通信原理涉及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噪声与信道模型、误码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对于设计和改进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