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格式.
- 格式:docx
- 大小:20.74 KB
- 文档页数:8
对联的格律-对联知识对联的格律,比起诗词来,更复杂一点。
因此,要想说清楚对联的格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从古今对联的实践来看,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
一,正格联正格联的基本定义是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
在正格联中,又分为三种形式。
1,律联律联的上下联一般均为五字和七字,其所遵循的格律与律诗基本相同。
律诗的基本格律规则为:(1),二四六位置的平仄相错,即(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的的平仄与上联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平仄的相对是针对二四六位置和尾字而言,一三五位置的平仄可以不论。
(2)由于下联以平收,因此,联律也得避免律诗中的禁忌。
A,忌三连平。
即在尾三字中,必须有一个仄声。
B,忌犯孤平,即在整句句子中,除了尾字外,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平声字。
注意这两点,就能避免律句中的禁忌。
(3)忌诗中的变格: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倒数第三字与倒数第二字,在律诗中常常可以互换,即尾三字变为“仄平仄”的格式。
例:“无为在歧路”,其中的“在”和“歧”的平仄对换了一下,看上去是不符合平仄相错的规则的。
但古人常喜欢在尾联中用这样格式。
由于律诗中的尾联是不对仗的,因此,这样的规则就不能借用到联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其中的纳与余换了位置,因此,虽合诗律,却是不合联律的。
(4)关于平仄的古今音问题,在律诗中当按古音取,一般以《平水韵》作蓝本。
而在对联中,除了可以按古音外,也完全可以按现在普通话的平仄取音。
2,组合律对联与律诗不同,对联的句式比较随意,除了五字和七字外,对联的句式不拘一格。
有两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甚至几百字的。
因此,在平仄的协调上就产生了取舍的困难。
后人总结了一种马蹄韵的规则。
所谓马蹄韵,是一种形象的表达的方式。
马在奔跑的时候,前两蹄提起,后两蹄落地,在声音上呈一轻一重的形态。
对联格式及范本
对联的格式及范本如下:
一、对联格式
1. 对仗工整: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对仗。
例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上句与下句在结构上对仗工整。
2. 韵律和谐:对联的声调、韵律要和谐。
上联末尾一个字应为仄声(三四声),下联末尾一个字应为平声(一二声)。
3. 意义深刻:对联应表达深刻的意义,不仅限于祝贺、赞美等表面的情感,更应展现出一种哲理或深刻的人生感悟。
4. 语言优美:对联的语言应优美、精炼,用词精确,避免过于直白或过于晦涩。
二、对联范本
1. 通用春联:
上联:春风拂面桃花开
下联:秋月映水桂香来
横批:春满人间
2. 婚庆对联:
上联:喜结良缘两心知
下联:永结同心百年约
横批:百年好合
3. 乔迁新居对联:
上联:新居焕彩祥云聚
下联:旧舍呈辉紫气来
横批:吉庆乔迁
4. 节令对联:
上联:梅开寒枝映雪红
下联:竹破霜皮依旧青
横批:冬日春意
5. 挽联:
上联:英名垂千古,丹心照汗青下联: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横批:永志哀思。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一、关于对联书写格式所谓格式(或称款式、样式),就是指对联书写所表现的形态。
虽然简单讲,对联书法就是两行竖写的作品,但它们的表现形态并不完全一样,字面的排列也不尽相同。
就格式而言,笔者姑且把它归纳为以下四种:1、两张“条幅”式: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书写最为常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格式。
具体讲,“条幅”是指将整张宣纸竖着裁成两半,或裁成三个长条,尺幅呈横短竖长的形状。
它一左一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
由于实用对联一般文字较少(短则四五言,长则十几言),两边正文分别从上到下一行便可写完。
这种对联书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见某某某1)。
2、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大的条幅。
顾名思义,中堂一般挂在屋子客厅正面墙上的正中。
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为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等。
将整张宣纸竖式不用裁开,联文按左右两行写在一张纸上,竖着悬挂。
这种样式常见诸于居室布置、书法展览、书报杂志和网络(见某某某2)。
按照传统,对联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而言),也可以小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大于中堂的尺幅。
上述条幅式属于单边一行(特指正文),左右形成一对,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不可反置;中堂式属于单幅两行。
这两种格式一般适用于书写中短联。
3、“龙门”式:有的联文多则几十字,甚至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用“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
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
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最后一行不能写满,必须留有足够的空位用于落款。
由于两支单联相向相隔,相互对称,形同一道双扇门,故俗称“龙门对”(见某某某3)。
采用这种格式,可以在整张宣纸上(按中堂式)书写,也可以裁成两张条幅式,分开书写。
对联知识—对联的特点与格式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
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
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
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
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
“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
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
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
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
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
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
民间有一则关于的,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六禁忌对联基本格的六要素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
(有的叫做五要素,节奏相应略去)。
一、字数相等字数相等,指的是,上联、下联必须字数相等,不论上下联各有多少个字。
否则,就不能算是一副对联。
(不举例了)二、词类相当(又称词性相当)词类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
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
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
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
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
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
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
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
对联的格式形式 (⼀)、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
就上下联的对仗⽅式来讲,⼤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对 ⼯对,也称严式对。
就是上下联的⽂字、语句对仗⼗分⼯整、贴切。
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
请看下联: 沧海⽉明珠有泪; 蓝⽥⽇暖⽟⽣⾹。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词,“海”对“⽥”均为地理名词,“⽉”对“⽇”均为天⽂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均为珠宝名称,“有”对“⽣”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分严格,可谓⼯对之佳作。
再如郑板桥的⼀副题联,对仗也相当⼯巧: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瞒⼈去润花。
“春”对“夜”对天⽂名词相对,“风”对“⾬”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为名词相对,这⾥的“放胆”对“瞒⼈”更显其⼯,“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法。
再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间⽵笋,嘴尖⽪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对之列。
如果对仗刻意求⼯,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部分对仗⼯整,这是相对于⼯对⽽⾔的。
宽对与⼯对⽆明显界限,⼀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
如厦门太平岩联: ⽯为迎宾开⼝笑; ⼭能做主乐天成。
联中“⽯”与“⼭”、“迎宾”与“做主”对仗甚⼯,但“开⼝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
不仅结构不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
我们称其为宽对。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 槛外远⼭排闼绕; 楼前积⽔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积⽔”却⼜近似,可以相对。
这就是⼯对与宽对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林黛⽟和⾹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
对联格式(经典5篇)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对联格式》,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2017春节对联带横批篇一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横批:国泰民安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上联: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横批:山河壮丽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上联: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下联: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横批:春满人间上联: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下联: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横批:吉星高照上联:在圣班师,一路凯歌笳鼓竞下联:雄鸡振翅,几声雅唱瑞云生上联:雄鸡喔喔颂尧天,邦兴国治下联:腊狗汪汪歌舜日,春暖花开上联:雄鸡唱韵,万户桃符新气象下联:大地回春,群山霞彩富神州上联:万象喜回春守信知廉标五德下联:一元欣复始司晨报午必三鸣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横批:新春大吉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横批:国泰民安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上联: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下联: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横批:山河壮丽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上联: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下联: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横批:春满人间上联: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下联: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横批:吉星高照对联的横披篇二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
对联知识一、尾字平仄规则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
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
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
(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例如虎雨画墨龙风诗泉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例如上海彩凤绿叶良友宁波金龙红花好书3、三言联格律。
三言联格律有两种: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B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
例如:三尺剑桃叶渡空中月六钧弓琼花台水底天4、四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夕字古仄)B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杰字古仄)5、五言联格律A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2 对联的格律[转贴]例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下联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变格)7、七言联格律。
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名传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压字古仄)B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地到无边天作界===山臻绝顶我为峰。
(绝字古仄)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8、八言联联格律。
A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对联知识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一):马蹄韵浅淡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为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每边一句:仄二句:平,仄三句:平,平,仄四句:仄,平,平,仄五句:仄,仄,平,平,仄六句:平,仄,仄,平,平,仄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以此类推。
举例如下,每边二句: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上联,句中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句脚合每边二句规则,分别是,忧[平]面[仄]下联相反。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下联,句中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句脚,[老]仄头[平]平仄几乎相反相对,意境也是,平仄也可一三五不论的。
其他的长句,也大同小异。
刚才举的,是例子,其他长的,也一样,另外,句中平仄,还可以用相反的,书上允许,看如何与句脚来搭配了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你如果出上联,也可以用仄仄平平,与句脚相组合,举例你想出每边三句的上联,比如说分别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脚公式是,平,平,仄,这时,你就可以组合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这些都合联律要求的,其他的依此类推(具体参照句中平仄规则)。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规定来组合,不能按你自己随心所欲的创造来组合联律和诗律一样,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联尽量不能同字具体参考[诗律要求]记住这些,你大概就可以把握住对联格律的精华了。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二)对联,对仗其实就是诗词的对偶,汉语之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对偶,早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范文最新推荐------------------------------------------------------对联的写作格式 (1)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
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
(2)上下对联要对仗。
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
如“天”对“地”就是实字对,“无情”对“有意”就是虚字对。
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
我们现在做对联可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不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将就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
(3)做对联要讲究声调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
旧社会做对联很讲究这个平仄声,如果上联声调是“反仄平平仄平”,下联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个平仄学起来很麻烦,我们现在做对联不必过多讲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懂,就可以了。
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
横联就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一般是四个字的。
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
如果横联与上下联联系不紧或无关,就不好了。
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不懂横联的作用造成的祝辞的写作要求 (1)1/ 4语言要求充满热情、喜悦、鼓励、希望、褒扬之意,以便使对方感到温暖和愉快,受到激励与鼓舞。
(2)祝辞不应使用辩论、谴责批评等词句和语气。
新春对联的格式和要求-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新春对联的格式与要求探析正文:新春对联,又称春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每逢春节之际,家家户户都会悬挂对联以寓示吉祥如意、辞旧迎新。
其创作与张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具有严格的格式和要求。
一、格式要求1. 结构对仗:新春对联的基本格式为上下联结构,每联字数相等,通常为五言、七言或九言等,讲究对仗工整,即上联和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在词性、音韵、意义等方面要相互呼应。
例如:“春风送暖到人间,福星高照满门楣”,上下联均为七个字,且“春”对“福”,“风”对“星”,“送暖”对“高照”,“到人间”对“满门楣”。
2. 平仄相对:遵循古代诗词格律中的平仄原则,上联尾字通常是仄声(上声、去声),下联尾字则是平声(阴平、阳平),以此形成抑扬顿挫的音韵美。
二、内容要求1. 主题鲜明:新春对联的内容应紧扣春节主题,寄寓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如祈求国泰民安、家庭和睦、五谷丰登等。
2. 吉祥寓意:对联的词语选择需富含吉祥、喜庆的象征意义,诸如“福禄寿喜”、“富贵平安”、“龙凤呈祥”等,旨在借助文字的力量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热切期望。
3. 创新独特:虽然新春对联有固定的格式和传统主题,但并不排斥创新。
创作者可以根据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使对联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充满现代的气息。
总结来说,撰写新春对联不仅要严格遵循格式规则,保证语言的韵律美感,更要在内容上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使其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寄托人民心愿的独特载体。
示例2:标题:新春对联的格式与要求探析新春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春节习俗的独特表现形式,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和深深祝福。
其创作与张贴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和丰富内涵,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一、新春对联的基本格式1. 字数相等:新春对联通常由上下两联组成,每联字数相等,常见的是四字、五字、七字或十字对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对联的写作格式庭前春草绿,院里夏花香。
门前秋叶落,窗外冬雪芳。
流年如梦逝,岁月似流长。
纵然时光匆匆,相聚心弥弥康。
山高云淡远,水阔天空广。
论对若能终,分手必当伤。
世间多离合,天道皆流转。
灵魂相通处,爱意永不忘。
一方泪满怀,他方眸伤藏。
此生爱相守,天地对联长。
天道酬勤,定格爱的永恒之章。
两情相悦,相守相宽。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每一段相逢都是一次奇迹的迁徙。
仿佛昨日的婚礼,又或许是刚刚相遇的那一刻。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花开花落的流转,有一种深深的情感流转在生命里,唤醒心中那颗温暖善良的种子。
庭前春草绿,春意盎然的微笑,欢迎着新生的希望。
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温柔地洒在青青翠绿的草地上。
夏花香满园,芬芳四溢的檀香,如诗如画。
夏日的微风轻拂着花朵,带着浓烈的香气,绽放出世间最美的花语。
正如爱情的初恋,清新而浪漫,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门前秋叶落,叶落归根的温暖,使人心生感慨。
枝叶凋零,只是为了将根扎得更深,为了家的坚固和守护。
秋风吹起黄叶翩翩,带走了一份浓情厚意。
秋日的夜晚,层林尽染,凝聚了岁月的斑斓。
这就是爱情的承诺,在秋天的风里,无言地守候,不离不弃。
窗外冬雪芳,白雪纷飞的寒冬,犹如洁白的婚纱,让人感到宁静和美好。
雪花飘落的时候,仿佛时间也停止,只留下纯净的笑容。
凛冽的冬日里,爱依旧升温。
暖风轻拂,温暖了相濡以沫的情怀,相互呵护,贴心相守。
流年如梦逝,岁月似流长。
光阴荏苒,时光匆匆,我们无法追回逝去的岁月,只能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爱。
欣赏着岁月的长河,细数那一串串的眼神交汇,记录下来那些温暖的时刻,融于心灵最深处。
纵然时光匆匆,相聚心弥弥康。
在旅途中,我们彼此相伴,一生情长。
无论在多远的彼岸,相思的心始终相连。
即使花开花落,即使天地有多大,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永远为零。
山高云淡远,水阔天空广。
山峦和云彩的相聚,宛如心与心的交错。
天空的辽阔和水的深远,定格了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彼此相拥,走过浩瀚的山川湖海,真情和坚定永远不变。
[对联落款格式图片]对联的格式【--春节】一、款式、布局、称谓如写春联、婚嫁联等即兴之作,只需讲究字体的布局就可以了,首先字要端正、大方,对联的格式。
联字是给人看的,且不可不负责任、任意去写。
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行草、草书则不宜使用。
另外,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更不要上联写正楷,下联写行书。
写居室联、书斋联等,特别要讲究款式,如果把款式搞错,不但看着不舒服,而且视为对求联者的不尊重。
下面详细说明有关上、下款的布局、称谓。
1.上款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
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
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
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对联中贺、挽联等的称谓与书信同。
如赠男友的对联,可称"先生、"仁兄,如是同学,可称"学兄,也可称"学友,如给女友,则称"女士。
现将一般关系称谓和常用亲属称谓列之如下:一般关系称谓是何种关系称呼对方自称朋友的父亲朋友的母亲朋友的子女朋友的亲戚师生老师或师傅之妻老师的父亲父亲的祖父毋父亲的父母母亲的父母祖父的兄嫂妻子的父母母亲的姐夫、妹妹哥哥的妻子姐姐的丈夫伯父、叔父的儿子姑、舅、姨的女婿妻子的哥哥妻子的姐夫父亲的表兄弟母亲的表兄弟母亲的表姐妹妻子的祖父毋妻子的姨父母子的岳父女的家翁令尊(世伯)令堂(世伯母) 令郎令媛令亲老师师母太老师、师公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伯祖父、伯祖母岳父、岳母姨父、姨母(姨妈) 嫂姐夫(×哥) 堂哥或堂弟表姐夫或表妹夫内兄襟兄表伯、表叔表舅父表姨母岳祖父、岳祖母姨父、姨母姻兄、姻弟姻兄(亲家) 姓名或世侄姓名或世侄姓名姓名学生(受业)姓名或学生姓名曾孙、曾孙女孙、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婿姨甥、姨甥女弟、妹外弟、外妹堂弟、堂哥表兄、表嫂妹夫(弟) 弟、襟表侄表甥、表甥女(同上)外甥孙婿姨甥婿姻弟、姻兄姻弟古人对友人的亲戚,多加一个"令字,令是"好、"善意思。
关于对联对仗要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下是一篇关于对联对仗要求,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字数相等对联可短可长。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
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句式一致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指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
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
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二三”式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3.词性相当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我们都知道,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
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详见第七讲),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那么,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
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
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
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4.结构相应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第四讲)。
对联的格式一、款式、布局、称谓如写、婚嫁联等即兴之作,只需讲究字体的布局就可以了,首先字要端正、大方。
联字是给人看的,且不可不负、任意去写。
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行草、草书则不宜使用。
另外,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更不要上联写正楷,下联写行书。
写居室联、书斋联等,特别要讲究款式,如果把款式搞错,不但看着不舒服,而且视为对求联者的不尊重。
下面详细说明有关上、下款的布局、称谓。
1.上款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
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
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
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对联中贺、等的称谓与书信同。
如赠男友的对联,可称“先生”、“仁兄”,如是同学,可称“学兄”,也可称“学友”,如给女友,则称“女士”。
现将一般关系称谓和常用亲属称谓列之如下:一般关系称谓是何种关系称呼对方自称朋友的父亲朋友的母亲朋友的子女朋友的亲戚师生老师或师傅之妻老师的父亲父亲的祖父毋父亲的父母母亲的父母祖父的兄嫂妻子的父母母亲的姐夫、妹妹哥哥的妻子姐姐的丈夫伯父、叔父的儿子姑、舅、姨的女婿妻子的哥哥妻子的姐夫父亲的表兄弟母亲的表兄弟母亲的表姐妹妻子的祖父毋妻子的姨父母子的岳父女的家翁令尊(世伯) 令堂(世伯母)令郎令媛令亲老师师母太老师、师公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伯祖父、伯祖母岳父、岳母姨父、姨母(姨妈)嫂姐夫(×哥)堂哥或堂弟表姐夫或表妹夫内兄襟兄表伯、表叔表舅父表姨母岳祖父、岳祖母姨父、姨母姻兄、姻弟姻兄(亲家) 姓名或世侄姓名或世侄姓名姓名学生(受业)姓名或学生姓名曾孙、曾孙女孙、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婿姨甥、姨甥女弟、妹外弟、外妹堂弟、堂哥表兄、表嫂妹夫(弟)弟、襟表侄表甥、表甥女(同上)外甥孙婿姨甥婿姻弟、姻兄姻弟古人对友人的亲戚,多加一个“令”字,令是“好”、“善”意思。
对联格式参考【横批:龙踞福地】
上联:金龙贺喜出东海
下联:玉兔辞岁回月宫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
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龙年吉祥】
上联:玉龙吐宝千重瑞
下联:金莺报喜四时宁
【横批:大展宏图】
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
下联:展宏图再就灿烂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香飘万里】
上联:般般适口香是佳肴爽是酒下联:样样随心热奉凉饮冷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