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构造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包括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等。
3. 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3.1 气缸3.2 活塞3.3 曲轴3.4 配气机构3.5 燃料供给系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的原理及维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使用图解法展示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使学生直观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维修和保养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发动机的图片、图表和案例资料。
2. 准备教学PPT,展示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和各部件功能。
3. 准备发动机实物或模型,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发动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
3. 展示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图片,讲解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4. 深入讲解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5. 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图。
2. 列举发动机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描述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1. 复习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其功能。
2. 了解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方法。
3. 收集有关发动机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课程拓展:1. 邀请发动机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生产工艺和新技术。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一节------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及依据、说学法及依据、说教学过程及分析、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是《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第一章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本书的概论部分,了解了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作用,本章节进一步让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发动机的组成和作用,这为今后学习详细的具体构造、原理和维修打下基础,起到过渡作用。
学好本章节也能起到提升学生对汽车核心部分的认识,培养对今后学习的兴趣,并为实训课打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汽修专业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即“两大机构、五大系”,以及它们的作用,了解零件的专用名词,连接关系。
2. 能力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多听、多看、多问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独立思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发动机内部结构的认识,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只有掌握了总体构造和作用才有利于接下来对各部分的具体原理及维修的理解,依此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每部分的作用。
虽然有图片展示,但具体大小及安装部位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它们见到最多的还是汽车表面的构造。
依此确立本节课的难点是各部分的具体组成零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安装部位等。
二、说学情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高,而对内容枯燥的理论则学习效率低。
另处,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
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学生之前学到的发动机概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有效运用因材施教,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说教法及依据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
汽车构造说课稿引言概述: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代表,其构造是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从汽车的五个主要构造部分出发,详细阐述汽车的构造特点和功能。
一、发动机构造1.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燃油燃烧、活塞运动、曲轴转动等。
1.2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详细介绍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如气缸、活塞、曲轴、气门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3 发动机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电动发动机等,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传动系统构造2.1 变速器:详细介绍汽车变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解释不同档位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2 驱动轴:介绍驱动轴的构造和作用,解释其传递动力的原理和方式。
2.3 差速器:解释差速器的作用,介绍其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在转弯时的作用。
三、悬挂系统构造3.1 悬挂系统的作用:介绍悬挂系统的作用,包括减震、保持车身稳定等。
3.2 悬挂系统的构造:详细介绍悬挂系统的构造,包括弹簧、减震器、悬挂臂等,解释其作用和相互关系。
3.3 悬挂系统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如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等,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四、制动系统构造4.1 制动系统的作用:解释制动系统的作用,包括减速、停车等。
4.2 制动系统的构造:介绍制动系统的构造,包括制动盘、刹车片、刹车钳等,解释其作用和相互关系。
4.3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液压传动、摩擦力等。
五、电气系统构造5.1 电气系统的作用:介绍电气系统的作用,包括点火、照明、音响等。
5.2 电气系统的构造:详细介绍电气系统的构造,包括电瓶、发电机、线路等,解释其作用和相互关系。
5.3 电气系统的故障排除:介绍一些常见的电气系统故障,并提供相应的排除方法和注意事项。
结语:通过对汽车的五个主要构造部分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的构造特点和功能。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汽车,也为我们对汽车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发动机总体构造说课稿发动机总体构造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节选自《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一单元的课题一《发动机总体构造》。
对于这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样的教学理念出发,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教材分析我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类专业教材中的一本。
这本教材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科学确定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同时也反映了汽车专业的技术发展,突出表现该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今天我所讲课的是这本书第一单元的课题一《发动机总体构造》。
此课题是本书的基础章节,只有掌握本课题的内容,才能为接下来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我所教的学生为职业中学的学生,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重,不喜欢老师死板的教学方法,喜欢活跃的课堂。
对于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对本书有很强大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引导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领进专业课程的大门。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我认为此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发动机的作用及专业术语2 熟悉发动机的基本原理3.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4 了解各种新型的发动机。
5.通过本课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发动机的构造为本课的重点。
因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多注重理论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过多,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现通过以下教学方法实施。
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人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吗?”此时应该有个别同学回答,“是心脏”,然后再提出问题“那同学们知道在每天在路上奔跑的汽车的心脏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入本课课题,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接下来向学生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述及常用术语。
然后引入本课的难点,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因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新鲜活跃的课程,从而对这部分会觉得比较枯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1.2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1.3 熟悉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2. 技能目标2.1 能够熟练操作发动机维修工具。
2.2 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2.3 能够诊断并解决发动机的一般故障。
3. 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2 增强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同感。
3.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1 发动机的分类1.2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2.1 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2 维修操作步骤及技巧3. 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3.1 故障现象的识别3.2 故障原因的分析3.3 故障排除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1.2 发动机维修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1.3 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2. 教学难点2.1 发动机内部结构的解析。
2.2 复杂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1.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1.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2. 教学手段2.1 投影仪:展示发动机的结构图和维修操作过程。
2.2 发动机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工具。
2.3 维修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动机维修的操作。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和维修的必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3. 演示操作: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5. 故障诊断与排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决发动机故障。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2.4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1.3.2 案例分析法1.4 教学活动1.4.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1.4.2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4.3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4.4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4.5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4.6 案例分析:优秀汽车发动机实例解析1.4.7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解答疑问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部件。
2.1.2 让学生掌握各组成部件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部件2.2.2 各组成部件的作用和结构特点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2.3.2 实物展示法2.4 教学活动2.4.1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部件2.4.2 讲解各组成部件的作用和结构特点2.4.3 实物展示:汽车发动机部件实物展示2.4.4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解答疑问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3.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3.2.1 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3.2.2 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3.3.2 实践操作法3.4 教学活动3.4.1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基本知识3.4.2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的方法和技巧3.4.3 实践操作:汽车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实际操作演示3.4.4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解答疑问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4.1 教学目标4.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方法。
读书铸魂强体博才XXXXXX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工程汽车学院汽修教研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一、课前分析(一)生产实际分析新发动机装配、发动机大修及气门出现异响时,都需检查调整气门间隙。
(二)学情分析授课学生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该班学生已经完成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正确使用一些日常工具,并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及曲柄连杆机构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前两个模块的教学,该班学生在学习新课时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致,渴望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是他们的最大优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和对所学技能不愿多加练习,熟练程度不够,往往存在自以为是的误区。
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同学们学习优点和不足,在深刻分析他们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有重点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确定及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结合学生情况和我校教学资源情况,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理解气门间隙的概念,领会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两次调整法进行四缸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根据与老教师的交谈、学过的学生的交流及自己教学经验,确定本次课的难点为: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我校对模块教学的要求,本次课实施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2名学生。
由我负责每一组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为了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本次课总体上采用边讲边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课件讲授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气门间隙的调整原理这个难点的理解,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彩色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结合,生动形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中职汽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o学生能够识别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如曲轴、连杆、气缸体、气缸盖、活塞等,并理解其作用。
o学生能够了解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发动机的基本检查和简单维修。
o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发动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o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发动机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汽车维修操作规程。
o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提高维修质量。
o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o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o发动机主要部件的识别和作用。
o发动机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
-难点内容:o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o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际操作技巧。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入、新课讲解、练习、总结。
教学进度和内容的深度将循序渐进,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过程。
-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发动机部件的识别和简单维修操作。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过程。
四、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科书。
-教具:发动机模型、维修工具、实验器材。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发动机工作原理动画、维修操作视频。
-实验室:配备完整的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的实验室。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想法。
2.课堂纪律: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保持安静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汽车概论》第二章汽车发动机 第一节 发动机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说 课 稿 说课人 李磊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汽车概论》《汽车概论》《汽车概论》课程中的一节——发动机工课程中的一节——发动机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下面我将从本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5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主要从教材的选择、教材主要从教材的选择、课程的特点、课程的特点、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和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和难点4个方面说明。
个方面说明。
1.教材简析教材简析本课程选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由金洪卫主编的《汽车概论》教材。
这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规划教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2.课程特点课程特点《汽车概论》《汽车概论》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在整个汽车专业的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我们汽车专业,对于我们汽车专业,对于我们汽车专业,不管学生是汽车维修专业的还不管学生是汽车维修专业的还是汽车营销和站务管理专业的,本门课程都是必修的一门课程。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⑴知识目标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及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及工作原理; 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⑵能力目标⑵能力目标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有: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有: 1、学生对发动机的内部构造不太清楚,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发动机,更不要说其内部构造了。
过发动机,更不要说其内部构造了。
2、学生的机械知识及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高,在看书上的结构剖视图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
剖视图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类型。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图片展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1.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
展示: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组成部分。
1.5 作业与评估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图,并简要描述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评估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和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工作原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重要零件。
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工作原理。
图片展示法:展示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零件和示意图。
2.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学生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
讲解: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重要零件,介绍其工作原理。
展示:展示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零件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各个零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5 作业与评估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各个零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评估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和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外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工作原理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重要零件。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一节------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及依据、说学法及依据、说教学过程及分析、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是《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第一章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本书的概论部分,了解了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作用,本章节进一步让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发动机的组成和作用,这为今后学习详细的具体构造、原理和维修打下基础,起到过渡作用。
学好本章节也能起到提升学生对汽车核心部分的认识,培养对今后学习的兴趣,并为实训课打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汽修专业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即“两大机构、五大系”,以及它们的作用,了解零件的专用名词,连接关系。
2. 能力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多听、多看、多问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独立思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发动机内部结构的认识,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对本专业的热爱。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只有掌握了总体构造和作用才有利于接下来对各部分的具体原理及维修的理解,依此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每部分的作用。
虽然有图片展示,但具体大小及安装部位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它们见到最多的还是汽车表面的构造。
依此确立本节课的难点是各部分的具体组成零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安装部位等。
二、说学情
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高,而对内容枯燥的理论则学习效率低。
另处,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
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学生之前学到的发动机概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有效运用因材施教,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及依据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
鉴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对汽车内部结构想了解,但缺乏相关知识,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经验认识,所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生活体验来进行教学设计。
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认真学好结构组成,了解专用名词,更多的掌握“是什么”,“用来干什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举例法、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
本课的教学应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并有部分零件实物,如:连杆活塞、活塞环凸轮轴、摇臂、
起动机等便于搬动的小件。
四、说学法及依据
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通过教师创设情景,举例说明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相互间交流合作地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的特点,该课应为两节。
1、导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共2—3分钟)
2、结合部分实物,启发式讲解课件展示讲解系统结构,(两大机构)(30分钟)
3、讨论,巩固(认识组成零件)(8分钟)
4、答疑(2分钟)第一节课结束
5、提问引题(2分钟)
6、结合部分实物、课件展示讲解系统原理(30分钟)
7、检查目标 (4分钟)说出汽油机发动机的“两大机构、五大系”,列举个组成部分的部分零件,看谁说得更多,更准确。
8、小结(4分钟)
9、作业结束语(4分钟)
六、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主要采用提纲式
一、两大机构五大系统
二、曲柄连杆机构
三、配气机构
四、冷却系
五、点火系
六、起动系
七、燃油供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