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旅游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6.44 MB
- 文档页数:79
探讨大连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大连位于中国东北,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
本文探讨了大连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首先介绍了大连海洋旅游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接着分析了大连海洋旅游资源的概况和当前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然后提出了促进大连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大连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关于大连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更多讨论和重视,促进该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连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资源概况、发展现状、挑战、对策、前景、意义、建议、展望1. 引言1.1 大连海洋旅游的重要性大连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其海岸线长达1900多公里,拥有多个海湾、港口和海岛。
大连的海洋旅游资源包括美丽的海滩、清澈的海水、丰富的海洋生态、各类水上运动项目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海洋旅游已成为大连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当地就业、经济增长和城市形象提供了重要支持。
海洋旅游也是促进城市文化交流、增进人们对大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
大连的海洋旅游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促进了城市旅游产业的繁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海洋旅游已成为大连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大连海洋旅游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期待海洋旅游的持续发展能够为大连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让城市更加繁荣和美丽。
1.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也要考虑到未来世代的需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在大连海洋旅游中,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同时也要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只有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旅游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整体发展的平衡,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摘要为更好促进海洋休闲渔业良性健康发展,加快海洋休闲渔船的现代化进程,论文简要介绍了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从管理体制、技术标准、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海洋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明确责任主体,科学构建海洋休闲渔业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发展,科学编制海洋休闲渔船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安全保障;优化产业布局,明确海洋休闲渔业市场定位,发展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对策建议,为中国海洋休闲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海洋休闲渔业,主要指渔民或渔业合作社等充分利用海洋自然资源、渔业渔具产品、渔业文化传统及渔村人文特色,充分发挥海洋渔文化中包含的旅游以及休闲功能,以海洋休闲渔船为载体,以海洋旅游休闲和海洋文化体验为核心而经营的新兴业态。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如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渔业产业现代化能力提升重大工程》以及海南省出台的《休闲渔业发展规划》等都对新时期休闲渔业的发展提出了最新最明确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国内专业人士也纷纷对海洋休闲渔业展开了深入研究,2021年张宛玉研究了产业融合背景下浙江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情况,提出发展海洋牧场、海洋海钓和美丽海岛等海洋休闲渔业新业态。
2020年薛岩和王建春等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出了借助大数据网络平台宣传海洋休闲渔业,分析行业业态,从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推动渔业资源整合。
2019年张广海在渔业资源视角下,对自然供给、传统养殖以及海洋牧场三种供给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2017年孙吉亭借鉴澳大利亚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经验,提出鼓励民众参与、开展海洋休闲渔业执照制度和及时制定休闲渔业法律法规。
推动中国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是现代渔业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进一步拓展渔业功能,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渔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全面建设渔区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洋旅游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陈 娟,杨 敏(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 要:海洋旅游是国内外旅游研究中重要的领域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海洋旅游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海洋旅游资源与开发、海洋旅游经济、海洋旅游文化、海洋旅游环境、海洋旅游管理、滨海旅游城市、海岛旅游七个方面对中国海洋旅游研究内容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
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国;海洋旅游;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590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9)12-0113-03一、中国海洋旅游主要研究内容1 海洋旅游资源及开发研究。
(1)海洋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海洋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
在资源分类方面,多数学者认同以2003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为依据,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细化。
陈娟(2003)将海洋自然旅游资源分为海洋地貌、海洋气候气象、海洋水体、海洋生物;海洋人文旅游资源分为海洋古遗迹、古建筑、海洋城市、海洋宗教信仰、海洋民风民俗、海洋文学艺术、海洋科学知识。
在资源评价方面,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偏少。
(2)海洋旅游产品开发。
目前,中国大多数地方的海洋旅游产品开发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产品结构单一,可替代性较强,一般为观光、度假等常规项目。
周国忠(2006)将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分为海洋亲水活动、滨海观光度假、海洋文化体验、海洋主题活动、创造性海洋旅游产品、海洋旅游外延产品六大类以及20个小类。
随着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成为关注的重点,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项目,如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洋休闲渔业等。
(3)海洋旅游市场开发。
中国海洋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其中国内游客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北美以及西欧等。
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战略分析一、滨海旅游基本概况滨海旅游,是指旅游者以享受滨海旅游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滨海旅游资源是指在滨海地带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是开展滨海旅游的基础。
滨海旅游业包括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主要包括:海洋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住宿、体育运动等活动。
大众旅游、自主旅游时代,滨海旅游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紧随潮流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二、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1、滨海旅游相关政策滨海旅游业是滨海旅游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支柱产业。
由于海岛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资,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细分方向,借鉴国外知名的巴厘岛、普吉岛、济州岛等海岛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在我国消费升级、旅游需求提升的影响下,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促进海岛旅游业的发展。
2、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2019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5724亿元,比上年增长7.5%。
滨海旅游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6%。
近年来,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滨海旅游的需求也开始增多,年轻旅游群体更倾向选择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体验性较强的旅行方式,滨海旅游逐渐成为他们度假、旅行的首选。
丰富多彩的玩法,别具个性的消费观念,是他们引领旅游消费潮流的新方式。
中国滨海旅游人群中00后占比21%,90后占比16%,80后占比28%,三个年龄层占据总人次的65%,00后群体占比明显,已成为新的消费主力。
2018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078亿元,比上年增长8.3%,2019年中国滨海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发展模式呈现生态化和多元化。
全年实现增加值1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
中国近海漂流运营方案一、概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度假的风气兴起,海洋旅游业已成为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的产业。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其海洋旅游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中国近海漂流运营作为海洋旅游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国内游客,也可以吸引海外游客,为中国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本方案从市场分析、运营模式、营销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规划,旨在为中国近海漂流运营提供一个可行性的运营方案。
二、市场分析1. 中国海洋旅游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度假意识的增强,海洋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
中国拥有近14,500公里的海岸线,具有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和景色,海洋旅游的市场需求巨大。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海洋旅游接待量约为2.3亿人次,海洋旅游消费总规模约为1.24万亿元,是国内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海洋漂流市场现状目前,中国海洋漂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有限的运营项目和较为分散的市场格局。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漂流项目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浙江等地,但受限于管理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因素,尚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漂流运营体系。
3. 市场机会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海洋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漂流项目有望成为新的热门项目。
对于那些热爱海洋旅游和追求刺激的游客来说,漂流项目正是一个让他们体验自然、挑战自我并感受不一样海洋之美的绝佳选择。
三、运营模式1. 地点选择根据目前市场情况、资源条件和潜在客户群体,较为适宜开展近海漂流项目的地区包括海南岛、广东省沿海、浙江省沿海等地。
2. 项目规划漂流项目主要包括船只租赁、设备租赁、船员及教练员培训、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完整的流程。
此外,还包括附属设施规划,如停车场、更衣室、休息区、观光平台等。
3. 产品定位根据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选择对应的漂流项目定位,如“刺激挑战型”、“休闲娱乐型”等,以便吸引不同层次的客户。
毕业论文幵题报告旅游管理浙江舟山海岛旅游浅析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选题背景:人类将21世纪称作为海洋时代,海洋旅游业与海洋石油、海洋工程并列为海洋经济的三大新兴产业,海洋旅游将成为世界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
海岛是海陆的岛桥,海洋开发的基地。
海岛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海洋旅游开发的前沿和海洋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1]。
目前,海岛旅游发展迅速,一些海岛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但就全世界各国的海岛旅游发展状况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和东南亚相对比较成熟如地屮海、爱琴海、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巴厘岛和普吉岛等,因起步吋间较早,经历了初期的探索和高速发展时期的巩固,目前无论从功能层次、发展理念、组织经营形式还是服务质量水帄以及整体营销策略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相比,我国海岛旅游因起步较晚,现正处在发展增长阶段,不仅旅游产品功能层次结构高低不帄衡、发展理念和组织经营形式等较落后,而且有许多海岛景观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还奋许多岛屿至今处于原始状态,根据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预测,未来我国旅游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而海岛旅游在H前的发展状态下,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还是功能层次结构都必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2]。
而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海岛旅游资源丰富,是海岛旅游的核心地区。
舟山市旅游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來,在20余年的发展屮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日臻成熟,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已初步形成了普陀山朝圣游、朱家尖沙雕之旅、桃花岛逍遥游、东极海钓游,嵊泗列岛渔家乐等海岛特色旅游。
普陀山更是享誉中外。
但其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国内的海南岛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更遑论国外发展较完善的海岛。
但随着舟山连岛大桥的开通以及舟山海洋综合开发实验区的建立为舟山的海岛旅游发展带來了越來越多的便利。
舟山群岛的海岛旅游正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把握时机,迎接舟山海岛旅游业的大跃进。
选题意义:人类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观光之旅,也不再局限于大陆之旅。
中国海洋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海洋领土的国家,其地理特点以及所拥有的海洋资源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对中国海洋地理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国家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一、海洋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大海,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地理特点。
中国海洋地理主要包括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四大海域,以及东海沿岸和南海诸岛等。
1. 东海东海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海域之一。
东海地区水域广阔,包括中国的东沙群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东海不仅是中国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还是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渔业基地。
2. 黄海黄海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经济区之一。
黄海地区沿海地带是中国许多经济发达城市的重要港口,如上海、大连、青岛等。
黄海还是中国传统渔业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3. 渤海渤海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七大内海之一。
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区,还拥有丰富的盐碱地和海上风能资源。
渤海还是中国北方地区与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航运通道。
4. 南海南海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
南海包括中国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等,这些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是重要的航运通道。
二、中国海洋资源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的海洋地理特点赋予了其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这些资源对中国的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
1. 经济发展中国的海洋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海洋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海洋产业不断壮大,涵盖了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等多个领域。
2. 能源保障中国海域潜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能源的开发不仅能够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还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国家安全中国东海和南海等海洋地区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安全威胁。
通过加强对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保护,中国能够维护自身的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确保国家安全和海上通道的畅通。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2009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1.1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10 。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2007 1 400 多万t 。
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22007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
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3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
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4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
我国用海5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世20纪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50工业。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1.2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
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2007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
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 万km2 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
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 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1990开采技术研究。
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1.3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
世纪ha20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年2007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 多万t 。
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
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
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
中国海洋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海洋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中国现有的旅游资源。
以浙江舟山为例,分析舟山如何发展海洋旅游,建立旅游品牌。
,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人们逐步改善从追求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享受。
同时,旅游成为了人们放松自我,找寻原始快乐的途径。
这预示着如今旅游业正在兴旺发展,而旅游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骨干产业之一,它作为一个经济产业参与了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旅游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旅游的内容也复杂多变。
人们会选择感受崇山峻岭的浩瀚,沉溺在人文情怀,或是赤足行于沙滩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亦或是去观赏大自然独特的美,看日出日落,更可以带着你的爱人在山上看着星空,找寻星座。
这就是旅游的妙处!不过现在海洋旅游似乎不怎么受大家关注。
中国的陆地旅游是人们广泛游玩的内容,我觉得海洋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海岸风光、碧蓝海水、海岛景观、海底世界等这些无不给我们带来感叹。
我国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可供开发的滨海旅游景点达1500多处,目前已开发或部分开发的滨海人文景点、海岸景点、奇物景点和山丘景点仅350处,大约占全部可开发景点的23.5%。
我国环大陆海域辽阔,北有渤海、黄海,东有东海,南有南海,滨海及海岛风光各不相同。
人们熟知的滨海旅游胜地,南海有美丽的海南岛(最负盛名要数三亚)、香港、澳门和广西北海,东海有台湾宝岛、舟山群岛和厦门,渤海湾畔则有大连、秦皇岛、青岛和威海。
还有更多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海洋景观。
而1982年我国共接待外国游客和华侨792.4万人次,其中大连、秦皇岛、天津、上海、福洲、厦门、汕头、珠海几个海滨城市就接待了3l 9.6.万人次,占总数的40.3%。
1983年上海、广州、天津、珠海、厦门接待旅游者312.29万人次,占总人数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