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423.00 KB
- 文档页数:37
第一篇: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护理研究杂志发布了「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院内转运是指病人因各种需要,在院内各个科室之间进行的必要转运过程。
从急诊入院的病人大多数是危重症病人,其在急诊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需进一步治疗和诊断的病人要转运至其他临床专科或者医技科室。
有报道,经过转运的病人比未转运病人的疾病评分严重度、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通病房的住院日及死亡率都明显增高;院内转运增加了病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保障病人安全,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各国不同医疗机构和组织发布了转运指南。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进行比较分析,为危重症病人从急诊安全转运至其他院内科室提供借鉴和参考。
资料与方法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涉及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指南均可纳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新生儿转运相关指南,同一机构公布的同名指南的较早版本。
2. 检索策略以「病人转运(patient transfer)」为主题词,「危重症病人(critically ill patient)」「指南(guidelines)」为关键词使用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US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等搜索引擎进行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
检索截止时间为2015 年4 月1 日。
结果最终获取最新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4 篇,分别为澳大利亚急救医学院和澳大利亚/ 新西兰麻醉危重病协会(Australasian College for Emergency Medicine,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Anaesthetists and Joint Facul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在2003 年发布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最低标准》、美国重症医学院和重症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在2004 年发布的《危重症病人院际和院内转运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2010 年发布的《中国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0)》(草案)及英国重症医学会(Intensive Care Society)发布的《危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1 第3 版)》中的院内转运部分进行说明和比较,详见表1,以下简称澳大利亚、美国、中国、英国指南。
ICU患者转入转出标准和流程结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及本医院特点,特制定本标准,具体如下:一:收治标准a)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b)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c)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d)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
二:ICU收治入室对象:原则上为各种危重的急性的可逆性疾病。
主要包括:1.急性循环衰竭;恶性心律失常。
2.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发作;3.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4.溺水、电击伤复苏后的病人;5.重大手术后需要监测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者;6.各种因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ARDS病人。
7.麻醉意外;8.重型复合性创伤;9.各种类型中毒病人;10.各种类型休克;11.重度妊娠中毒症、羊水栓塞;妊高症。
12.各种代谢性疾病危象者;13.败血症(Sepsis)14.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严重失衡者;15。
急性神经系统损伤三:转出标准a)血流动力学值稳定者.b)脱离呼吸器。
c) 病情稳定已不需使用特殊生理监护仪器。
d)合并症已稳定控制者。
e)已脱离危险期不需加护医疗者。
f)家属要求自动出院者。
四:转入流程1)原住院病人,若符合收入ICU治疗,由病人所在病区管床医生提出, ICU医师会诊后确认需转入ICU病区时方可转入.2)急诊科或门诊就诊的危重病人,先由相关科室的值班医师会诊,并收治相关临床科室(不包括ICU病区),若病人符合收入ICU,由病人所在病区管床医生提出,ICU医师会诊后确认需转入ICU病区时方可转入。
3)需行急诊手术的病人,先由手术科室收入本科室住院,尽快完成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手术后视其病情状态,经ICU医师会诊与病人所在科室手术医师沟通后视情决定是否收入ICU病区。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患者转运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转运途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甚至死亡。
为规范重症患者转运过程,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的转运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各级医院提供重症患者转运的基本原则,以便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现有资源制定重症患者转运计划并规范临床实施。
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根据转运实施的不同地域,重症患者转运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际转运;院内转运是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院际转运是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
1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转运目的是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诊治措施,但转运存在风险,因此,转运前应该充分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
如果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则应重新评估转运的必要性。
通常,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处理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不能维持有效气道开放、通气及氧合的患者不宜转运。
但需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如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等),视病情与条件仍可积极转运。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院际转运则需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同商议,并且最终应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
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
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例如挽救生命的紧急转运),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2转运护送人员重症患者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务人员实施.并根据转运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人员。
危重患者转运流程
在医疗工作中,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转运流程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效果。
下面将介绍危重患者转运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首先,危重患者的转运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史、诊断结果等。
同时,需要准备好转运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确保在转运过程中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其次,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方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距离,可以选择救护车、直升机等不同的转运工具。
在选择转运方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稳定性、转运距离和转运时间等因素,确保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接着,进行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同时,要保持与患者的沟通,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转运过程中的不适感。
最后,完成转运后的交接工作。
当患者到达目的地后,医护人员需要与接诊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交接。
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等信息进行详细的介绍,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在整个转运流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只有在严格按照转运流程进行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在严格按照转运流程进行操作,并且在转运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和细心的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转运流程,为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患者(危重症)转运评估标准及作业规范5.0流程图6.2.4.2 为确保医护人员安全,转运仪器须规范放置,防止被仪器砸伤;同时,在转运途中也要特别注意路面、行人、通道,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事件。
6.2.5应对转运过程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控制6.2.5.1 患者病情加重,根据不同转运级别,按如下原则处理:转运分级为Ⅰ级的,依据现有配备就地紧急处置,并就近寻求支持;通知原单位及欲前往之单位寻求支持;必要时,呼叫院内急救小组紧急支持。
转运分级为Ⅱ级的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如病情平稳可继续转运,否则须尽快返回病室抢救;转运分级为Ⅲ级的患者须尽快返回病室处理。
6.2.5.2 未能检查需要等待的患者,一般处理原则如下:转运分级为Ⅰ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5min;转运分级为Ⅱ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10min;转运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20min。
6.2.6转运完成转运完成后,带回整理转运物品,并进行这次转运登记总结。
7.0品质管理8.0教育训练9.0风险管理10.0参考文献10.1政府法规:无10.2评审标准:无10.3学术文献:李小寒、尚少梅 . 第 4 章病人入出院护理,第四节运送病人法. 基础护理学(第六版 108 页)高健.化小雪.徐军.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5):512-516》中国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国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0)》第3版英国重症医学会发布《中国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1)11.0政策(无)12.0表单附件12.1患者(危重患者)转运稽核表12.2患者院内转运(转科)护理交接单12.3手术室转运交接单12.4 院内患者转送安全检核表12.5患者转运(转科)登记表附件1患者(危重患者)转运稽核表。
病人转运交接制度
一、一般病人转运
1.病人转运由工友、护士或其他指定的员工通过轮椅、平车、或
病床从原来的科室转运到其他科室,和接收科室交接并签名;
转运交接记录单由转出科室保存2年。
2.所有待转运的病人由护士/主管医师评估后决定合适的转运方
式,按病人病情安排人员护送。
3.由护士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负责转运病人前,须通知护士。
4.如病情需要由护士护送时,护士长应安排护士护送,以保证安
全。
5.院外转运须在获得病人/家属同意以及主管医生的医嘱后方可进行。
二、危重病人转运
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本规定进行转运:
(1)生命体征不稳定。
(2)意识改变。
(3)抽搐。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剂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的药物。
2.医生应评估病情,以判断病人是否可以转运。
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1)心跳、呼吸停止。
(2)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3)血液动力学及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4.转运方在转运病人前应电话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科室(检查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5.转运过程及病人做检查时,必须由一名医生或护士陪同,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及安全防护,和接收科室交接并签名;转运交接记录单由转出科室保存2年。
6.对送出去检查的病人,应及时接回,并做好交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