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景观设计手法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8.87 MB
- 文档页数:32
建筑景观常用的造型艺术手法
一.穿插
穿插是一种相交的形态。
穿插可以是面与体穿插或是体与体穿插,可以是相同形穿插或是异形穿插。
穿插因对象、部位、方向的不同可以形成千姿百态的变化,从而为建筑造型带来广泛的机遇。
二.切削
从整体上切除、挖掉一部分或大部分,得出需要的形态。
切削的方法可以理解为去掉多余的部分或从某一形体取出有用
的部分。
从造型的意义上讲,从一个完整的形中切掉一部分既可保持原型的基本特征,又产生了减缺的变异性,造成缺损与完整的对比;产生了切削面及切削面形成的新转角等新的造型因素,从而增加形式的趣味,引起联想。
三. 拉伸
拉伸往往是把建筑整体中的某一个局部通过夸张变形的方式表
现出来,使其成为视觉焦点,引人注目。
通过拉伸变形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形成的开口也是富有表现力的
部位。
四. 断裂
用断裂可以突破过分完整形态的封闭和沉闷。
断裂法虽然突破了规则的形态,却没有从根本上摧毁规则形整体
的秩序感,这种个别的、局部的破损只反映自由对规则的对立与抗争。
断裂法的宗旨在于兼得规则的秩序感和自由变化的生动魅力。
五. 重复
重复是通过不同角度,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同样的形状。
重复使单体变为组合体,使有个性单体的性格特征进一步加强。
重复不仅强化了个体的性质,而且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造成群体的综合效果。
它们可能是一种质感,或是一种图形、一种韵律。
园林造景手法
1、集中装饰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植物的群落特点放在植物中心处,并紧密结合起来,使景色更加美观,布置成一片绿意盎然,十分漂亮。
2、散布装饰法:就是把植物布置在合适的位置,而不在一块,夹
杂着就散布开来,这样就可以 was randomly scattered on the site to create more scenery.
3、空间雕刻法:就是建筑布置的位置和布局的决策,更加的讲究
位置和形式的安排,来达到改变景象布局的目的。
4、平面装饰法:这种手法将许多相似的植物放到一起,形成视觉
的表面层,模拟绿色的景观氛围来提升空间的整洁度和绿色环境的合
理性,以此来创造出平坦绿油油的景致。
5、全景方法:这种园林造景方法,就是用自然景观来表现其完整
的美景,并将所有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立体的空间,把子景深入
融合在大景中,从而形成给人深刻感受的景象。
八大造园手法
1. 亭台楼阁: 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的运用,增加园林的
空间层次感和美观度。
2. 石拼图: 利用各种形状、大小的石块组合拼接起来,形成各
种独特的景观。
3. 水景: 利用水池、喷泉、小溪等水体来增加园林的活力和美感。
4. 树木花草: 通过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
景观。
5. 园林雕塑: 利用雕塑作品来装饰园林,增加艺术氛围。
6. 盆景: 采用盆栽树木、山石等元素,营造出小型的山水景观。
7. 光影效果: 利用阳光、灯光等手段,营造出各种神秘、迷人
的光影效果。
8. 园林小品: 精心设计的园林物品,如拱桥、假山、亭榭等,
增加园林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景观造景手法
景观造景手法是指在景观设计中使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旨在创造出令人愉悦、美丽、实用的场所。
景观造景手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空间分割:通过使用树、灌木、花卉、水池等元素来分割空间,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创造出独立的空间。
2. 层次感:通过设计层次感来增强景观的立体感。
层次感可以通过改变植物、花卉、树木的高度和颜色来实现。
3. 比例感:景观中的各个元素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搭配,例如,大型的建筑物需要与高大的树木相配合,小型的花坛需要与细小的花卉相搭配。
4. 色彩搭配:色彩的使用可以增强景观的美感。
植物、花卉和其他景观元素可以通过色调、亮度和对比度的变化来创造出不同的感官效果。
5. 景观材料:景观设计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等,可以用于创造不同的效果,例如,使用石头可以创造出一种自然、坚固的氛围,使用金属可以创造出现代感和科技感。
6. 流线设计:通过合理的流线设计,使人们在景观中行走时更加方便流畅,同
时也可以增强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感。
在景观设计中,以上这些景观造景手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创造出令人愉悦、实用、美丽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园林景观设计是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创造性组织和构造,以满足人们对于环境美学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设计师会使用一系列手法来创造出独特且令人满意的园林景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供参考。
1.空间划分:通过使用路径、围墙、绿化带、水景等手段,将整个园林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利用不同景观元素在各个区域之间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功能。
例如,主入口通常会通过门和壮观的景观布置来引导人们进入园区。
2.景点布局:景点是园林中最醒目和重要的元素之一,设计师会根据整体布局和主题,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形式来设置景点。
景点可以是小桥、流水、雕塑、建筑等各种形式,通过景点的布置,可以吸引游客的目光,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3.视觉导引:视觉导引是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引导游客在园林中有序地游览和观赏景观。
设计师会通过路径、植物、景点等元素来引导游客的视线,创造出整体和谐、有序的观赏过程。
4.植物配置: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设计师会根据景观的功能和主题,选择和搭配不同的植物来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
植物的选择可以根据其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来进行,通过植物的配置,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层次和氛围。
5.材料运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材料运用包括地面材料、建筑材料、水景材料、装饰材料等。
设计师会根据景观的主题和效果,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构建园林空间,通过材料的质感、颜色、形状等特性,来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6.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园林景观中常见且重要的设计手法,通过合理的布置植物和建筑,可以利用阳光的照射和阴影的投射来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这种效果可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和有趣。
7.水景设计:水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且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创造出各种形式的水景效果,如喷泉、瀑布、池塘、溪流等。
水景可以为园林增加活力和动感,也可以带来凉爽和放松的感觉。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常用手法1、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地保护利用和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
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乡土植物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
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生态优先、利用自然—减少原生态系统干扰的景观设计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
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
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
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3、保留与再利用—体现文脉并节约资源的景观设计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
4、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八大造园手法八大造园手法是指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八种技巧,包括:枯山水、湖泊、假山、水陆景观、花木、园林建筑、水波纹路、长廊。
这些手法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游客提供宜人的环境,带来身心的放松与享受。
首先,枯山水是以石头、石子和沙砾为主要元素进行布置的一种造园手法。
其突出特点是以干燥的形态表现自然之美,通过平整的砾石、精心摆放的石头,打造出干净、简洁、宁静的景观空间。
在枯山水园林中,游人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内心的宁静。
其次,湖泊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造景手法。
湖泊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广阔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为园林增添一丝静谧之美。
在湖泊边,游人可以欣赏到水面上映射的精致景色,感受到水的柔和和涟漪带来的舒缓。
假山是一种模拟山地景观的建筑物,常常用于园林设计中的装饰和点缀。
通过技巧性的布局和形态的塑造,假山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假山边,游人可以欣赏到群山之美,体验到山川河流的魅力。
水陆景观则是通过水域和陆地的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景观手法。
在这里,水与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的景观画面。
游人在水陆景观中可以感受到水流的欢快和陆地上花草的繁茂,同时也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和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花木则是指在园林中种植的各种花卉和树木。
通过精心的种植和布局,花木能够为园林增添色彩和生机。
游人在花木丛中可以欣赏花朵的绽放和树木的枝叶,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美丽。
园林建筑是指在园林中设置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子、楼阁、廊道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性,也能够为园林增添一份艺术气息。
游人在园林建筑中可以休憩或观赏,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建筑的精巧和美感。
水波纹路是一种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视觉效果。
在水面上设置特定的板块或路面,当水波纹覆盖其上时,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象。
游人在水波纹路上行走时,可以欣赏到水面上波澜起伏的美妙光影,感受到水的变幻和生命力。
最后,长廊是一种狭长的行走空间,常常设置在园林中,给人一种走入幽谷的感觉。
景观造景手法景观造景手法是指通过布局、植被、材料、灯光等手段,对场地进行设计和改造,营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景观环境。
景观造景手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景观环境的效果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景观造景手法。
1. 布局手法布局是景观造景的基础,它决定了场地内各个元素的摆放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布局手法包括轴线布局、对称布局、随机布局等。
轴线布局通过主轴线的设置将场地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域,使整个景观环境更加严谨和统一。
对称布局注重左右对称的摆放方式,给人一种稳定和平衡的感觉。
而随机布局则强调自然的随机性,通过不规则的摆放方式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2. 植被手法植被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布置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常见的植被手法包括色彩搭配、层次感和种植形式的运用。
色彩搭配可以通过植物的花色和叶色进行组合,营造出不同的季节感和视觉效果。
层次感是通过植物的高低、密度和形态等来表现,使整个景观空间更加丰富和立体。
种植形式的运用包括树、灌木、花坛、草坪等的搭配,使植物的种植更加丰富多样。
3. 材料手法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可以给景观环境带来独特的质感和风格。
常见的材料手法包括硬质材料的运用和材料的组合搭配。
硬质材料主要指石材、木材、水泥等,它们可以用于园路、建筑和雕塑等的铺设和构造,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材料的组合搭配主要是将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通过色彩、形态和纹理等的变化,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4. 灯光手法灯光是景观设计中营造夜景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改变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常见的灯光手法包括照明设计、景观照明和灯光秀的应用。
照明设计主要是利用灯具的种类、数量、亮度和灯光的角度来营造不同的照明效果,使场地的安全性和美化效果得到提升。
景观照明主要是利用灯光的颜色和亮度来烘托场地的特色和氛围,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夜景环境。
而灯光秀则是通过控制灯光的变化和运动,形成独特的灯光艺术效果,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
园林构景八大手法一、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园林构景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景观的特点,增强观赏效果。
对比手法可以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对比。
例如,在园林中,可以将高大的树木与矮小的花草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层次感。
同时,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花卉搭配,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对比手法可以使园林更具生气和活力。
二、重复手法重复手法是园林构景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将同一元素多次出现,可以加强景观的统一感和连贯性。
例如,在园林中,可以利用同一种植物进行重复植被,形成绿色的延伸线,增加视觉效果。
同时,可以利用重复的花卉、雕塑等元素,营造出节奏感和和谐感。
三、对角线手法对角线手法是园林构景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运用对角线构图,可以使园林更加动态和有层次感。
例如,在园林中,可以利用弯曲的小径或水流,形成流线型的对角线,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同时,可以在园林中设置对角线形状的花坛、假山等元素,使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四、尺度手法尺度手法是园林构景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关系,可以使园林更加宏大或者更加细腻。
例如,在园林中,可以利用大型的建筑物,如亭台楼阁等,营造出宏伟壮观的氛围。
同时,可以在园林中设置小巧精致的花坛、小桥流水等元素,增加细腻之感。
五、曲线手法曲线手法是园林构景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运用曲线形状,可以使园林更具柔和、流畅的美感。
例如,在园林中,可以利用曲线形状的小径、花坛、水池等元素,增加园林的变化性和韵律感。
同时,可以利用曲线形状的园林边界,使整个园林更加和谐统一。
六、层次手法层次手法是园林构景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巧妙地设置层次关系,可以使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在园林中,可以利用高低错落的树木、花草搭配,形成层次感。
同时,可以利用高低不同的建筑物、假山等元素,增加园林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七、对称手法对称手法是园林构景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通过运用对称关系,可以使园林更加庄重、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