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标准基础知识共57页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57
桥面净宽规范篇一:天桥的设计规范天桥桥面净宽不宜小于3m梯(坡)道的最小净宽为1.8m考虑兼顾自行车推车通过时,一条推车带宽按1m计,天桥或地道净宽按自行车流量计算增加通道净宽,梯(坡)道的最小净宽为2m天桥桥下为机动车道时,最小净高为4.5m,2.4设计原则2.4.1天桥与地道设计布局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适应交通的需要,并应考虑由此引起附近范围内人行交通所发生的变化,且对此种变化后的步行交通进行全面规划设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设置天桥或地道。
其中机动车交通量应按每小时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辆/时,即pcu/h)计。
2.4.1.1进入交叉口总人流量达到18000P/h,或交叉口的一个进口横过马路的人流量超过5000P/h,且同时在交叉口一个进口或路段上双向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超过1200pcu/h。
2.4.1.2进入环形交叉口总人流量达18000p/h时,且同时进入环形交叉口的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2000pcu/h时。
2.4.1.3行人横过市区封闭式道路或快速干道或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m时,可每隔300~400m应设一座。
2.4.1.4铁路与城市道路相交道口,因列车通过一次阻塞人流超过1000人次或道口关闭时间超过15min时。
2.4.1.5路段上双向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达1200pcu/h,或过街行人超过5000P/h。
2.4.1.6有特殊需要可设专用过街设施。
2.4.1.7复杂交叉路口,机动车行车方向复杂,对行人有明显危险处。
2.4.5天桥与地道的设置应与公共车辆站点结合,还应有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在天桥和地道附近布置交通护栏、交通岛、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及其他设施。
篇二:人行天桥规范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144号根据建设部建标[1990]407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主编的《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69—95,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交通安全基础知识
《交通安全基础知识》
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因为交通事故往往会给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的基础知识。
首先,遵守交通规则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
无论是行人、自行车、摩托车还是汽车,都应该遵守交通信号灯、道路标志和标线,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礼让行人,保持车距,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等等。
这些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其次,保持车辆和自身状态良好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关键。
车辆应该定期维护保养,检查刹车、灯光、轮胎等部件,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驾驶员应该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和健康的身体状态,不酗酒、不疲劳、不使用手机等,避免因为个人疏忽导致交通事故。
此外,交通安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交通设施和道路管理。
学校应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技能。
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榜样,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总之,交通安全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每个人
都是交通安全的参与者和责任者。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文明程度,才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交通知识点总结
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遵守的基本规则。
无论是作为行人、骑车人还是驾驶者,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首先,我们来谈谈作为行人的交通知识。
行人在道路上应该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按照绿灯行、红灯停的原则行走,不要随意闯红灯或者在禁行区内横穿马路。
在行走时应该注意左右看,确保道路安全后才能过马路。
特别是在学校、医院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更应该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当我们作为骑车人时,也有一些交通知识需要遵守。
首先是要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切不可随意闯红灯。
其次是要在骑车时佩戴头盔,确保自己的安全。
骑车人在道路上行驶时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右侧行驶,不要占用汽车车道。
在夜间行驶时还要安装前后灯,确保自己在夜间能够被其他车辆或行人看到,避免发生事故。
最后,作为驾驶者,我们更应该对交通规则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是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严格按照绿灯行、红灯停的原则行驶。
在行驶过程中,应该遵守限速,不要超速行驶。
在遇到行人或骑车人时应该给予让行,确保他们的安全。
在行驶过程中不要疲劳驾驶,如果感到疲劳应该及时停车休息,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此外,在遇到斑马线时也应该停车让行,确保行人的安全过马路。
驾驶时还要保持车距,避免尾随其他车辆或者占用对方车道。
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要冷静处理,不要慌乱,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总之,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些交通安全知识,确保在道路上安全行驶。
交通运输应知应会手册
交通运输应知应会手册是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和遵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和顺畅。
以下是交通运输应知应会手册中可能包含的内容:
1.交通法规和标准: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需要熟悉国家和地方的交通法规和标准,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
2.车辆维护与保养: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需要掌握车辆的基本维护和保养知识,包括车辆的日常检查、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3.安全驾驶技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安全驾驶技巧,包括行车安全、紧急情况处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识别等方面的知识。
4.货物装卸与运输: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需要掌握货物装卸和运输的基本知识,包括货物装载、运输和卸载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5.紧急情况处理: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紧急情况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火灾、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等方面的知识。
6.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需要掌握服务礼仪和沟通技巧,包括与乘客的沟通和协调、投诉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7.环保知识: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环保知识,包括减少污染、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交通运输应知应会手册中可能包含的内容,具体内容可能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
从业人员需要根据自己所在的行业和岗位特点,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和顺畅。
交通安全基础知识内容
交通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交通信号灯: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规则,并注意黄灯的警示意义。
2. 斑马线:了解行人在斑马线上有优先权,车辆需避让行人的规定。
3. 行驶车道:理解路口行车的道路标志和标线,同时了解不同道路情况下车辆应该行
驶的车道。
4. 超车规则:掌握超车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确保安全。
5. 加减速技巧:掌握车辆的适速范围,合理加减速避免交通事故。
6. 合理并线:了解车辆并线的时机和方法,避免造成交通堵塞和事故。
7. 安全距离:了解在不同道路情况下,车辆与前车的安全距离标准,确保行车安全。
8. 酒驾和毒驾的危害:了解酒驾和毒驾的危害,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绝不酒驾或毒驾。
9. 安全出行常识:了解常见的交通事故类型和预防措施,并掌握应急救援知识。
10. 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做到行车文明,遵守交通规则,防范交通事故风险。
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知识范文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
作为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现实,我们应该正确了解和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知识,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知识。
第一,遵守交通法规。
遵守交通法规是每个人行驶在道路上的基本义务。
驾驶员要在驾驶时遵守交通信号、规定速度和道路标志等,不得驾驶机动车违反交通规定。
行人要走人行道、过斑马线,不得随意穿越马路。
只有大家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才能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注意行车安全距离。
行车安全距离是指车与车、车与人之间应保持的安全距离。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与前车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安全制动。
行人在横穿马路时也应注意与车辆之间的距离,保持安全。
合理的行车安全距离能够有效避免车辆之间的碰撞和行人与车辆的事故。
第三,使用安全设备。
安全设备包括安全带、头盔、反光衣等。
驾驶员和乘车人员应始终系好安全带,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骑摩托车的人应戴上头盔,这能有效保护头部。
在夜间或者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行人应穿着反光衣,以便车辆能够更容易地看到他们。
使用安全设备是我们保护自己安全的重要手段。
第四,注意交通信号。
交通信号是指示我们何时行进、停车或者慢行的标志和信号灯。
驾驶员应时刻留意交通信号,遵守红灯停车、绿灯行驶的原则。
行人要按照交通信号指示过马路,不得闯红灯。
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交通信号都是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所以大家在遇到交通信号时,要根据信号的指示来做出相应的行动。
第五,遵守优先权规则。
在道路上,我们要遵守优先权规则,让对方先行。
在十字路口,要按照交通标志或者交通信号的指示有序通行,让右边的车辆先行。
行人在横穿马路时,要等到车辆停稳后再通过。
遵守优先权规则能够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六,警惕盲区。
盲区是指在车辆左右后几乎无法看到的区域。
驾驶员在驾驶时应时刻留意盲区,保持视觉注意力,以防止发生事故。
附件:2013年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指南目录(第一批26个行业)2013年广东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指南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省环境保护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专业理论水平及其综合素养,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结合本行业实际,现制定并发布2013年度我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指南。
一、学习内容根据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域的实际情况,今年专业科目的培训主题有2个: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2、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培训教材:由施教机构编写并提供相关培训资料。
二、学时要求根据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第三条、第六条规定,确定环境保护专业科目年度学时为3天或18学时。
三、学习形式可选择具有环境保护专业继续教育施教资格的机构或远程教育平台(业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进行面授或网络学习。
四、其他要求各环境保护专业继续教育施教机构要做好本年度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培训班次,严格执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培训质量。
2013年广东省测绘国土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指南根据《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国土资源发展新形势和国土资源专业技术知识更新需求,现制定并发布2013年度我省国土资源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指南。
一、继续教育内容国土资源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测绘专业技术、地矿管理专业知识。
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包括:土地生态学、土地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土地管理新政策与法律法规、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调查与评价及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市场建设与监管、土地整治规划与监测监管技术、土地确权与登记业务知识。
2、测绘专业技术包括:测绘相关法律法规、测绘质量监督技术、测绘成果管理及制度、测绘成果应用、测绘业务新技术、地理信息、遥感新技术。
交通知识点总结
1. 交通信号灯的认识与遵守:了解红绿黄三种信号灯的含义,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则表示需要减速并准备停车或通过。
2. 交通标志的识别:掌握各种交通标志的含义,包括指示标志、警告
标志、禁令标志和指路标志,确保行车安全。
3. 道路标线的识别与遵守:认识不同类型的道路标线,如实线、虚线、导向箭头等,并按照标线指示行驶。
4. 安全距离的保持:根据车速和天气状况,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避免追尾事故。
5. 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规则:了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权利与义务,尊重并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辆。
6. 交通法规的遵守:熟悉并遵守当地的交通法规,包括但不限于速度
限制、禁止酒驾、使用安全带等。
7. 驾驶礼仪的培养:在驾驶过程中展现良好的礼仪,如使用转向灯、
不随意变道、不鸣笛等。
8. 应急情况的处理:掌握车辆故障、交通事故等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包括正确使用危险报警闪光灯、设置警示标志等。
9. 环保驾驶的实践:了解并实践节能减排的驾驶习惯,如平稳加速、
合理规划行程等。
10. 特殊天气下的驾驶技巧:掌握在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条件下的驾驶技巧,确保行车安全。
11. 高速公路驾驶规则:了解高速公路的行车规则,包括进入和离开高速公路的方法、超车规则等。
12.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孩子认识基本的交通规则,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行人和未来的驾驶员。
CBR试验是比较成熟的,但我们在试验中仍有一些地方是需要探讨的,比如含水量的制取、试件的制作、CBR数值的处理、变异情况的分析等。
一、CBR试件的制作。
首先,土样的制取必须具有代表性,有的试验者对规范没有吃透,对风干试样进行5mm过筛,取筛余土样闷料,这是不对的,实际上5~37.5mm的筛余物对CBR 试验结果影响显著,正确的做法是用木锤捣碎风干土样,使其中的土粒粒径不大于5mm以利于闷料均匀,然后对整个样品过38mm筛取其筛余样品闷料,并记录超粒径尺寸颗粒的百分数。
当然,CBR取样方法应与击实取样方法保持一致。
在规范(若无特别说明本文中“规范”指JTJ 051-93)中有对击实试样规定取风干后碾散后5mm筛余颗粒(T0102-93),在工程实践中,无法对路基填料过筛使用的,因此过5mm筛的击实方法不适于现场试验控制,所以我们不论是室内击实还是室外压实度试验均采取过38mm筛并记录其含量进行修正的方法。
这样击实试验和CBR试验土样的制取就比较科学和统一了。
CBR试验取的是最佳含水量,因此击实试验要认真仔细,当我们进行CBR试验闷土时,一般以一个试件的用土量来准备,规范规定“制每个试件时,都要取样测定试料的含水量”。
试验中发现,尽管比较小心,各个试件之间含水量的偏差仍然只能控制在±1.5%以内。
为了消除这种误差,试验时可以先将九个试件的用土拌匀或者一次制取九个试件的用土,但要注意切勿使水分在拌匀的过程中散失,这种情况下击实的CBR试件间含水量变异就很小了。
规范规定同种击实次数的试件的干密度之差不应超出0.03g/cm3,对于各种最大干密度的土,只要土含水量均匀,是能保证结果在此精度内的。
规范规定: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宜高出筒高10mm( T0134-93),而击实试验(T0131-93)规定“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 ,互相矛盾。
从实践上来看,CBR试验中也取为6 mm较为合适,击实试验中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最后击实层较难保证这个高度,但是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的CBR试件击实比较容易满足“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