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山东快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二年级传统文化山东快书教案教学内容:山东快书。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特点以及一些经典的表演曲目。
2﹑让学生掌握声韵格律,得到语言﹑词汇﹑修辞的训练(二)、过程与方法:1﹑教学形式:老师讲解,视频播放,学生表演。
2﹑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法,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诵读等活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发展,熟悉山东快书的传统曲目并能熟练表述一二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山东快书的声韵格律及诵读方法,能够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流利诵读。
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吗?对,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是相声与口技。
相声与口技是中国传统的曲艺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曲艺,《山东快书》(板书题目:山东快书)大家知道山东快书或者见过快书表演吗?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对山东快书有所了解,也有些同学不太了解,那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表演,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看看山东快书是怎么进行表演的。
”(二)课程设计:1、了解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视频播放完后,)同学们觉得武松打虎的故事精彩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山东快书》这一课。
翻到课本第52页《山东快书》,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
第一段中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山东快书发源于哪里?第二个,是在什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书:山东快书的发源)我们让一位同学读第一段。
其余的同学在倾听的同时,找出问题的答案。
(先让学生找出同学读错的地方,然后让学生举手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本讲了山东快书的起源,还介绍了关于山东快书的传说,同学们找到在哪里了吗嗯,课本52页中间介绍了傅汉章的传说,有没有同学主动给大家读一下啊?关于山东快书的传说有很多,哪位同学知道关于山东快书其他的传说?(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这有三个传说: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小学二年级传统化教学计划庙杨中心小学张景泉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
本学年学习第二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
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
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课号一二三四教学进度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内容《声律启蒙》(节选一)《声律启蒙》(节选二)《续小儿语》(节选)《增广贤文》(节选一)《增广贤文》(节选二)《弟子规》(节选一)《弟子规》(节选二)《幼学杂字》(节选)《中华改良杂良》(节选)《千家诗》(一)《千家诗》(二)《千家诗》(三)《千家诗》(四)《神童诗・卷首诗》(一)《神童诗・卷首诗》(二)《随园诗话》(读书)《世说新语》(王戎识李)课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周次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1-2 3-4 5-6 7-8 9-10 11-1213-14 十八格言警句 2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育教案庙杨中心小学张景泉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实用文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实用文档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实用文档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复习导入一、1.复习背诵《1》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朗读 1.学生展示朗读 2.学生自读故 1.朗读句子二、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 1.实用文档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 2.启发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 1.明道喻理三、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1.思考有什么收获 2.读诗句 3.知行合一四、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 1.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实用文档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 “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 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1、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2、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3、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4、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1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2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3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4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
本学年学习第二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
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
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声律启蒙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
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山东省二年级新传统文化全教案【山东省二年级新传统文化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匡助山东省二年级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价值观和习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b.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c. 熟悉中国传统习俗和礼仪。
2. 能力目标:a. 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和思量,获取和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b.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化交流和表达。
c. 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a.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b.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c. 引导学生思量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2. 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b.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由来、记念活动和传统习俗,如扫墓、祭祖等。
c. 端五节:介绍端五节的传说、庆祝活动和特色食品,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d.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传说、庆祝活动和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e. 元宵节: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庆祝活动和特色食品,如猜灯谜、吃汤圆等。
3. 中国传统习俗和礼仪a. 婚礼习俗: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流程和习俗,如过大礼、喜酒等。
b. 葬礼习俗:介绍中国传统葬礼的仪式和习俗,如穿孝、守丧等。
c. 饮食礼仪:介绍中国传统饮食的礼仪和习惯,如宴会礼仪、用筷子等。
d. 传统服饰: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如汉服、旗袍等。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山东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教案全册学年下学期传统文化学科备课设计人:任教年级:二年级任教班级:1、2、3第 1周第 1课时总第 1课时课题名称:《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一、简介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二、范读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堂总结学年下学期传统文化学科备课设计人:任教年级:二年级任教班级:1、2、3第 2周第 1课时总第 2课时课题名称:声律启蒙(节选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
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教学内容:山东快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特点以及一些经典的表演曲目。
2﹑让学生掌握声韵格律,得到语言﹑词汇﹑修辞的训练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形式:老师讲解,视频播放,学生表演。
2﹑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法,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诵读等活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发展,熟悉山东快书的传统曲目并能熟练表述一二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山东快书的声韵格律及诵读方法,能够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流利诵读。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吗?对,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是相声与口技。
相声与口技是中国传统的曲艺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曲艺——《山东快书》(板书题目:山东快书)。
大家知道山东快书或者见过快书表演吗?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对山东快书有所了解,也有些同学不太了解,那我们先欣赏一段视频表演——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看看山东快书是怎么进行表演的。
”
(二)课程设计:
1、了解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
“(视频播放完后,)同学们觉得武松打虎的故事精彩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山东快书》这一课。
翻到课本第52页《山东快书》,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
第一段中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山东快书发源于哪里?第二个,是在什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书:山东快书的发源)我们让一位同学读第一段。
其余的同学在倾听的同时,找出问题的答案。
(先让学生找出xx同学读错的地方,然后让学生举手回答提出的问题。
)”
“课本讲了山东快书的起源,还介绍了关于山东快书的传说,同学们找到在哪里了吗?嗯,课本52页中间介绍了傅汉章的传说,有没有同学主动给大家读一下啊?关于山东快书的传说有很多,哪位同学知道关于山东快书其他的传说?(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这有三个传说: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找找这三个传说具体的内容,这里老师就不多讲了。
”
1、明确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从第一段中我们学习了山东快书的发源以及发展的基础,下面我们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二段,并结合展示的图片回答问题)“结合刚才xx同学读的第二段,再看看图片展示的内容,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快书的表演者穿什么样的衣服,表演时手里拿的是什么?(快板的造型有哪些)”(老师引导:“表演者穿的衣服是不是而我们现在穿的衣服不一样啊?上节课我们学习相声与口技的时候是不是也见过表演者穿这样的衣服啊?我们叫它长袍马褂。
表演者手里拿两块快板,注意看图片,快板既有竹板,也有钢板。
”)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看一段快书表演《说大话》,看看表演者表演时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老师提问的问题有:表演者的动作,打快板的姿势,说话的速度,语言幽默)”
3、探究山东快书的特点:
(承接表演形式中的山东快书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同学们在欣赏快书表演时时,觉得山东快书有哪些特点啊?”(老师引导提示:1觉得表演的故事很好玩吗?(即表演风格幽默) 2大家喜不喜欢表演的故事啊(即表演为人们所喜爱)? 3说话的语气腔调是欢快呢还是伤心?(即节奏欢快明朗) 4有没有见过周围邻居的爷爷叔叔表演,在哪表演的?(即表演场地不受限制))“同学们回答的很全面。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山东快书的表演特点:风格幽默、节奏明朗、语气欢快、表演地点不受限制、受广
大人们喜欢。
”(板书:山东快书的表演特点)
4﹑熟悉山东快书的一些传统曲目:
“我们知道了《武松打虎》《说大话》的故事,那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他的山东快书的故事啊?”(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在总结一下,显示在屏幕或者黑板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非常经典的山东快书曲目,有《鲁达除霸》、《李逵夺鱼》等。
细心地同学可能发现了山东快书中很多经典的曲目都来于《水浒传》,因为《水浒传》故事发生地就是我们山东,所以山东快书曲目大多取于《水浒传》。
同学们如果还想了解其他的山东快书的曲目,课后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其他的曲目。
”
5、鼓励并引导学生表演山东快书:
“看完动画片和别人的表演,有没有同学主动给大家表演一下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给爸妈老师同学表演。
”
(三)课后拓展:
1﹑查找关于山东快书起源的不同说法。
2﹑了解其他的山东快书的经典曲目,,并表演给老师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