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生命日记
- 格式:docx
- 大小:14.08 KB
- 文档页数:2
于娟《生命日记》目录:1.封面页2.目录3.前言4.简介5.第一章:童年回忆5.1 家庭背景5.2 成长环境5.3 幼年趣事6.第二章:求学岁月6.1 小学生活6.2 中学生活6.3 大学生活7.第三章:职业生涯7.1 就业经历7.2 工作成就7.3 职业发展规划8.第四章:家庭生活8.1 结婚生活8.2 子女成长8.3 家庭团聚与旅行9.第五章:个人成长9.1 兴趣爱好9.2 自我提升9.3 成长经验10.结语11.附件12.法律名词及注释13.结束语前言:本文档《生命日记》是基于于娟先生的真实生活经历编写的,旨在记录其生活的点滴,展示其成长、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故事。
通过这份文档,我们将深入了解于娟先生的人生轨迹和成就。
同时,文档中涉及了一些具体内容和法律名词,为了更好的阅读和理解,我们提供了相应的附件和法律名词注释。
简介:《生命日记》是一份详尽记录于娟先生一生的文档。
通过对她从童年到现在的各个阶段的故事的描述,展示了她的成长、成就和感悟。
无论是经历的困难还是取得的成绩,都将在这本他的座右铭的日记中留下永恒的痕迹。
第一章:童年回忆5.1 家庭背景于娟先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人勤劳朴实,对她的教育非常重视。
家庭温暖和睦,为她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2 成长环境她的童年时光在城市渡过,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和青葱岁月为她的成长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在成长的道路上,她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她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始终伴随着她。
5.3 幼年趣事她在离家很近的河边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堆沙堡、追逐蝴蝶。
她的幼年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天真,给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第二章:求学岁月6.1 小学生活于娟先生的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她在学校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和喜爱。
6.2 中学生活中学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她在这个阶段面临了许多选择和挑战。
经过努力和坚持,她成功地进入了一所优秀的高中,并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2】“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 (于娟《生命日记》,32岁海归博士,乳腺癌晚期患者)于娟《生命日记》病房里无论再热闹开心的场面,此言一出,气氛会在一秒钟内变得死寂凝重,一秒后,便有阿姨抽抽搭搭地暗自涕泪,有阿姨哭天喊痛骂老天瞎眼,有阿姨捶着胸指着天花板信誓旦旦平素没有做过亏心事为啥有如此报应。
有几个病人算几个病人,没有一个能面对这个直捅心窝子的话题。
除了我。
我从来不去想这个问题,既然病患已然在身,恶毒诅咒也好,悔过自新也好,都不可能改变我是得了癌症的事实,更不可能瞬间把我的乳腺癌像转汇外币一样转到其他地方去。
无能为力而又让我倍感伤怀的事情,我索性不去想。
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可以坐在桌边打字,我觉得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分析总结一下,为啥是我得癌症。
做这件事对我并无任何意义,但是对周围的人可能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我不想看到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去帮他们去避免,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
之所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想写下来是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
【1】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一、习惯问题之饮食习惯1、瞎吃八吃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
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
于娟《生命日记》带给我们的生命启示【打印】【关闭】【Email推荐】“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生命日记》,32岁海归博士,乳腺癌晚期患者)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
短短的几行字,是于娟的个人简介,而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强并相信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于娟说。
现在的于娟很庆幸自己活着,因为早在1年多前,她被判断只有一年半载的生命。
“我相信,我会成为奇迹。
”于娟在微博里写着,“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2009年12月27日,长期自恃身体十分健康的于娟被确诊患上了癌症,宛如晴天霹雳般震惊了这个家,她是家中的独女,考大学读研读博留学,刚回国参加工作3个月,1岁多的儿子刚会叫妈妈,一切才刚刚开始,难道就要戛然而止?于娟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何会得癌症?这个名词她从来没有想到会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在她看来,她得乳腺癌的概率是如此之小:“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只有31岁。
”病魔,将这个小康之家瞬间击垮,所需药物25000元一支,每21天就要注射一支;1万多元一盒的药,只够吃1个疗程14天……为了治病,家里为她卖掉了仅有的60平方米房子和父母在山东老家的房子,现在全家人租房子过活,一家三口和姐姐全家住在一起,还有公公婆婆、于娟的爸爸,还在老家山东工作的妈妈只能断断续续过来。
于娟《生命日记》===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对大学生健康的建议病房里无论再热闹开心的场面,此言一出,气氛会在一秒钟内变得死寂凝重,一秒后,便有阿姨抽抽搭搭地暗自涕泪,有阿姨哭天喊痛骂老天瞎眼,有阿姨捶着胸指着天花板信誓旦旦平素没有做过亏心事为啥有如此报应。
有几个病人算几个病人,没有一个能面对这个直捅心窝子的话题。
除了我。
我从来不去想这个问题,既然病患已然在身,恶毒诅咒也好,悔过自新也好,都不可能改变我是得了癌症的事实,更不可能瞬间把我的乳腺癌像转汇外币一样转到其他地方去。
无能为力而又让我倍感伤怀的事情,我索性不去想。
时隔一年,几经生死,我可以坐在桌边打字,我觉得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分析总结一下,为啥是我得癌症。
做这件事对我并无任何意义,但是对周围的人可能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我不想看到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去帮他们去避免,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
之所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想写下来是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
【1】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一、习惯问题之饮食习惯1、瞎吃八吃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
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
然而,我却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
尤其我看了《和谐拯救危机》之后。
选择吃他们,剥夺他们的生命让我觉得罪孽深重。
破坏世间的和谐、暴虐地去吃生灵、伤害自然毁灭生命这类的话就不说了,最最主要的是,说实话,这些所谓天物珍馐,味道确实确实非常一般。
于娟《生命日记》生命日记。
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我坐在窗前,拿起笔,开始记录我的生命日记。
生命,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礼物。
它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性和奇迹,让人感到无比的珍惜和感激。
每一天,我都在努力生活,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和不易。
有时候,生活会给我带来挑战和困难,让我感到疲惫和无助。
但我知道,生命是宝贵的,我要坚强地面对一切,勇敢地前行。
生命日记,记录着我的成长和变化。
我在这里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每一个喜悦和悲伤,每一个收获和失落。
这些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我相信,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和感恩的,我会用心去体验和感受,让生命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生命日记,也是我的心灵寄托。
在这里,我可以倾诉我的心声,释放我的情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生活中的烦恼和纷扰都会在这里得到宣泄,让我重新找到力量和勇气,面对生活的一切挑战。
生命日记,是我生命中最真挚的朋友。
它默默地记录着我的点滴,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日夜。
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它都会永远陪伴着我,成为我心灵的港湾。
生命日记,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它记录着我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我会珍惜它,用心去书写,让它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篇章。
生命日记,谱写着我生命的乐章,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我会继续用心去书写,让它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愿生命日记,永远陪伴着我,见证我的成长和变化。
于娟和她的生命日记黑暗是残酷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一点点黯淡之时。
但于娟决定完整地写下这段生命中最黑暗、最苦痛的日子:“绝少人会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得癌症,更少有人查出癌症已然转移到全身骨头发黑,没有几个人可以在这危重绝症下苟延残喘,苟延残喘的为数不多的人难能有这个情致来‘我手写我心’。
所以我自认为,我写的这些文字将是孤本。
”她想用自己的“生命日记”告诉所有人:“那些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大。
”活着就是王道一见面禁不住想去抱住她,她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靠上来。
我这才意识到,她全身的骨头都在受癌细胞的侵蚀,碰一下就有蚀骨之痛。
与曾经的那个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假小子”相比,现在的于娟整整缩了一圈,体重从健康时的120多斤掉到了100斤,又因为癌细胞骨转移有些驼背,行动缓慢,更显瘦小。
刚刚经历了一轮化疗和放疗的折磨,她指指自己乌青的面色、发黑的十指,对我开玩笑说:“乌骨鸡啥样我啥样,我成乌骨人了。
”这个时候,即使心里在流泪,你也会忍不住看着她笑,尤其是看她仍毫不顾忌地露出牙床的大笑,看她自嘲般“穿着秋菊棉袄扭着猫步”走来时。
你经常会忘了她是一个病人,因为她迸发出的生命力远远超越健康人,因为她一如往常“山东女响马”式的嬉笑怒骂,甚至对自己的病也依然故我:“癌症找上我,它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我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还怕对付不了它?”刚刚从鬼门关闯过一轮,2010年底,于娟开了博客,标题霸气——活着就是王道。
3个月左右,访问量就增至153万。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于娟说。
此前,于娟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系硕士、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刚刚回国任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正如于娟所说:“论家庭,结婚8年,刚添爱子,昵称阿尔法,还在牙牙学语。
本来计划申请哈佛的访问学者,再生个女儿,名字叫贝塔。
论事业,好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出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工作刚刚一年,事业风生水起,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级全部揽入。
于娟日记《此生未完成》读后感《此生未完成》是于娟写下一年多病中。
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
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下面请继续阅读语文迷为大家提供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在读于娟的“死亡笔记”之前,我无所事事的晃荡在病房里,一个个抽屉找闲书闲报纸打发闲得无聊的时光。
然后在一张皱皱巴巴的的《三湘都市报》副刊上,看到了关于“死亡笔记”的书摘、评论,当下打电话给老曹,要求将他答应过的小野丽莎演唱会门票换成于娟的书,小野最便宜的门票680元,书仅仅26元,老曹赚了,但他并不领情,他说他答应过请我看演唱会的,他说他请我不需要理由。
在我的坚持下,傍晚时,我拿到了书。
我该如何去评论于娟和她用生命写成的书呢?我觉得我说什么在她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前都显得捉襟见肘局促难安,不如说说我的感受。
在等待书本的同时,我已在凤凰网开始阅读,那上面的章节排布和书本不一样。
开头就写她如何发现病情,将我一下子拖进了无限的悲悯、惆怅,还有共鸣当中,你知道的,我自认是个有着悲天悯人情怀、一切以为病人好为重的好护士。
(记得曾有病人给我唱歌:一个好护士呀,每天来上班,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在此,也感谢病人罗某某的倾情演唱……)。
对于娟描述的种种看病难,我深有同感,但毫无对策,所幸我们医院还搞了一个自动售号挂号机,精简了流程,但各项检查检验,依旧繁琐,并且让人无门无路无所适从。
于娟就是这么耽误了。
我无法想象于娟身体剧痛可谓万蚁噬骨之时,还能那么平静淡然,更无法想象她能持续的积极乐观,偶尔还言辞滑稽,这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病人啊!后来读到于娟及病友被江湖游医欺骗的经历,又想,这么可爱的人儿,也是有着病急乱投医的愚昧的。
也许我能做的,该是从收缴销毁那些硬塞进病房的小广告开始。
然后,我感慨于他们简简单单的爱情、婚姻,那浓的化不开的亲情围绕。
妈妈的疼爱,在于支持她希望完成的事业,帮她看着老家的能源林项目;老公则不分昼夜伺候衣食起居大小便,并说了“我真希望能这样给你再擦五十年屁股”这样书呆子憨话来,却让我不禁泪流。
于娟⽤⽣命告诉我们于娟,⼥,32岁,⼭东济宁⼈,⽣前为复旦⼤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2009年年底,于娟被确诊罹患乳腺癌,并已⾄晚期。
2011年4⽉ 19⽇辞世。
在⽣命的最后阶段,于娟写下近10万字的博客,记录⾃⼰对⼈⽣的感悟与困惑,在⽹络上⼴为传播。
5⽉23⽇,于娟遗著《此⽣未完成》在上海复旦⼤学⾸发。
X于娟辞世后,⾝为上海交⼤副教授的丈夫赵斌元忍着悲痛完成爱妻未了的⼼愿,前往全国各地签售爱妻遗著。
7⽉23⽇,借赵斌元来武汉签名售书之际,本刊特约记者专程采访了他,听他满怀深情地追忆与妻⼦10年的婚姻之路,并以丧妻之痛,告诫负重前⾏的现代⼈:远离不健康的⽣活⽅式,更不要为了所谓的名利和前途⽽置健康于不顾。
因为没有了健康,⼀切都是浮云! 以下是赵斌元的⾃述——结婚7年她不知疲倦地⼀路狂奔 1996年,我从武汉⼯业⼤学研究⽣毕业后,考⼊上海交通⼤学攻读博⼠。
同年10⽉,在交⼤“饮⽔思源”英语⾓,我和于娟第⼀次相遇。
当时,我和同学们讨论得正起劲,她笑吟吟地加⼊了我们的讨论。
她穿着⼀条背带裤,脸蛋圆圆的,充满活⼒。
我⼤声笑着,她看着我,突然抛出⼀句:“你像个傻⽠。
”我喜欢这种直接、男孩⽓的⼥孩,对她怦然⼼动。
以后的⽇⼦,我经常会在校园⾥有意⽆意地遇到她,并得知她是交⼤⼯业外贸专业⼀年级的新⽣。
半年后,我们确⽴了恋爱关系。
于娟⽐我⼩6岁,⼭东济宁⼈,妈妈在济宁市外经贸委⼯作,爸爸在济宁⼀家酒店⼯作,国家特⼀级厨师。
她是家中的独⽣⼥。
于娟很聪明,且记忆⼒惊⼈。
她喜欢古诗词,经常在⼀些刊物上发表⽂章,是我⼼⽬中的才⼥。
1999年我博⼠毕业后,留校任教。
于娟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家软件公司做市场⽂案⼯作。
2000年,我和于娟登记结婚,住进了亲戚给我们借的⼀套房⼦⾥。
于娟很好强。
⼯作数⽉后,她决定报考复旦⼤学研究⽣,因为她⾃幼便有复旦情结。
虽然我内⼼深处希望她跟我⼀起安稳地过⽇⼦,不要去考研,但为了不让她留有遗憾,我并没有反对。
于娟用生命写成的忠告:活着就是王道
发表时间:2011-04-26 来源:东方网
4月19日,复旦大学海归博士、抗癌教师于娟的生命终结了。
她在患病15个月的时间内,在病榻上陆续写下了生命日记:“我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我拿命试过,此路不通。
”这些用最后的生命写成的忠告,是非常值得大家,特别是值得白领们一读的。
于娟在得病前,过的是一种典型的“年轻人”的生活。
如今,她用署名“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反思病情写道:饮食上“暴饮暴食”、“嗜荤如命”是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是鲁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边出生海里长大的弄潮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头(于娟的丈夫)每日吃生虾生螃蟹没事,而我长期吃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变化:嫁到海岛不等于我就成了渔民的体质。
”“暴饮暴食”带来体内的变化是渐进的,海鲜对于娟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东西。
过度的口腹之欲,带来的后果是身体的灭顶之灾。
今天的多吃,就是明天的少吃。
为了明天的多吃,今天就要少吃。
管住你的舌头,饮食节制将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放下“暴饮暴食”这把屠刀,你虽不一能立地成佛,也许能活到上海人的平均寿命。
于娟10年来不曾在12点前睡过。
熬夜干什么?于娟反思写道:“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
”“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熬夜,就是慢性自杀,就是破坏身体内部的平衡,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就是让癌细胞有了滋长的可乘之机。
人体的生物钟是不容随意破坏的。
破坏了,再想修复,就很困难。
它一定会用不正常的摆动或者停止摆动来惩罚你。
一位医生告诉于娟:“熬夜直接危害肝脏。
熬夜时,人体中的血液都供给了脑部,内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导致肝脏乏氧,长此以往,就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
患了肝癌,在今天,纵然扁鹊再世,也是回天乏力。
所以,每一个活着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熬夜,在晚上11时前老老实实躺下。
请记住美国总统听取罗斯福的告诫:“早睡早起,健康、财富、聪明将会伴随你。
”反之,健康、财富、聪明,将提前离开你。
生命的透支的只有一个可怕的后果:在三十多岁甚至更年轻的时候,让生命的火花提前熄灭。
于娟的不幸,就是一个可怕的先例。
如今,有一些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得了癌症,另一个原因是过劳。
为了考研、考GT、考某种意义不大的证书、为了晋级,经常被动加班,信奉那种“不到deadline是激发不出学习热情的”状态,等等。
一天24小时,16小时或更多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紧张与放松,乃是由生活发动的两种相辅相成的力量。
如果我们的身体长期缺乏这两种力量的平衡,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夜半来敲门。
忽略健康的人,是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典型的“年轻人”的生活,实在是一种典型的不健康的生活,是一种缩短寿命的生活。
于娟写道:“健康真的很重要,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
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这段话,是于娟留给我们的忠告,值得我们再思三思。
有的白领说,已养成了熬夜的习惯,怎么办?下决心改,就是了。
没有不可以改的习惯,就看你有没有决心改。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于娟的留言,给我们上了一堂珍惜生命、就必须爱护健康的科普课。
从这一点来看,于娟虽然离开了人间,她依然是我们大家的老师。
(吴兴人)
以此文警戒世人,爱惜生命,要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