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八章练习题讲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87 KB
- 文档页数:8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八章答案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 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的增加。
税收扭曲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激励,引起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
2.画出有物品销售税的供求图。
在图上标注无谓损失,标明税收收入。
答:如P163图8-3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面积B+C表示减少量)和生产者剩余(面积D+E表示减少量)。
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用面积B+D表示),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用面积C+E表示)。
3.供给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有这种影响?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
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有什么变动?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
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问题与应用1.比萨饼市场的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
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
答:没有无谓损失。
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2。
图8-2 比萨饼市场均衡图B.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
说明这种比萨饼税的影响,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
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 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的价格降低,买者支付的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A+B+E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C+D+F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D。
经济学基础全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经济学的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3.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3.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2. 讲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3.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供需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和类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等。
2. 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3.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垄断、外部性、公共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市场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本构成。
2. 分析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如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
3. 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市场和竞争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市场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市场竞争的认识。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教学目标:1.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3. 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偏好、预算约束等。
2.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价格、收入、品味等。
第八周垄断的学习要点
1.垄断与完全竞争的对比
2.垄断的三种形式(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3.垄断条件下产量和价格确定过程
4.垄断条件下需求曲线、MR、MC和ATC曲线关系图
5.产量增加对总收益的影响(产量效应与价格效应作用方向相反)
6.垄断者的利润计算
7.垄断的社会总福利损失
8.垄断定价与完全价格歧视
思考与巩固
1.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MR曲线
2.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3.垄断企业的利润计算
4.从垄断走向竞争(药品案例)
5.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
6.垄断价格和完全价格歧视情况下福利。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无谓损失()(北京师范大学2006、2009研;深圳大学2008研)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B D图8-1 无谓损失二、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2)与税收收入的比较具体如图8-1所示。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3)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收扭曲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使社会总剩余减少。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北京师范大学2006、2009研;深圳大学2008研)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图8-1 无谓损失二、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2)与税收收入的比较具体如图8-1所示。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
+),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3)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收扭曲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使社会总剩余减少。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第八章资产阶级辩护士:西尼尔与巴师夏【本章授课教案】【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对西尼尔、巴师夏经济学说的了解,认清其辩护的阶级实质。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英法资产阶级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的历史背景:0.5课时。
第二节西尼耳的经济学说:1课时。
第三节巴斯夏的经济学说:0.5课时。
【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节欲论、最后一小时论和经济和谐论的实质。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巴师夏经济和谐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论的区别。
【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方式。
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巴师夏经济和谐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论的区别。
【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课外阅读《政治经济学大纲》(中译本)、《经济和谐》(中译本)。
/trackback.php古典经济学-西尼尔。
/2005/printpage.asp韩德强讲座简讯:通向和谐社会之路——新改革开放观探讨(五)。
【思考题】1、西尼尔节欲论的基本内容和阶级实质。
2、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基本内容和阶级实质。
第一节英法资产阶级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的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转折时期。
(1)在这一时期,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完全夺取了政权,在英国是通过1832年的议会改革实现的,在法国是通过1830年的七月革命实现的。
(2)但是,当资产阶级利用广大劳动群众的力量战胜了土地贵族以后,就很快遇到了无产阶级的威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爆发了纺织工人的两次起义敲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警钟;1848年,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大交峰,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得到了高度的表现;1836年到1848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个阶级出现于历史舞台,并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历史作用。
(3)英法两国的政治斗争,表明资产阶级反地封建势力的斗争已降到次要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案例分析提示【案例导入】国内生产总值提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增长率等经济指标是衡量和反映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态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即问即答】提示:D【案例讨论】“虚胖”GDP数据让经济“被增长”提示:GDP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情况,但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不能全面反映该国家或地区人们所享受的经济福利。
【即问即答】提示:C一、选择题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日常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资金C. 政府税收D. 居民购买债券的支出2.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3.下面选项中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是( )。
A. 政府转移支付资金B. 工人的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4.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 工厂购入原材料B. 某人购买二手房所付资金C. 家务劳动D. 企业当年生产但没有卖掉的产品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6.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净值C. 政府税收D. 个人收入7.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 政府订购一笔军火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9.在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购买C.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10.下列各项中,应当计入GDP的是()。
A. 购买一辆二手车B. 购买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钢板原料D. 银行收取贷款利息二、判断题1.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篇市场和福利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应用:税收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垄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寡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篇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遵循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7篇22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8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练
习题
第八章短期经济波动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一种关于经济波动的表述是正确的?
A .当产量高于自然产量率时存在衰退
B.萧条不是严重的衰退
C.经济萧条之所以称为“经济周期”是因为产量变动是有规律并且可以预测的
D.经济波动可以用各种支出、收入和产量来衡量,因为多数宏观经济量往往同时波动。
2.根据利率效应,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 .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B.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C.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而且投资支出增加
D.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减少了贷款,利率上升,而且投资支出减少
3.以下哪一项不是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A .可获得的劳动增加;
B.可获得的资本增加
C.可获得的技术增加
D.物价预期上升
4.以下哪一项不是长期总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 .财富效应 B.利率效应
B.货币中性效应D.汇率效应
C.
5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中,消费者乐观情绪的增长最初的影响是
A .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 B.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C.总需求向右移动
D.总需求向左移动
6.以下哪一项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描述是准确的?长期总供给曲线()
A .当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向左移动
B.是垂直的,因为所有物价与工资相等的变动并不影响产量;
C.向右上方倾斜,因为价格预期和工资在长期中是固定的
D.当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时向右移动
7.自然产率是()
A .没有失业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B.经济处于自然投资率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C.经济处于自然总需求率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D.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时生产的实际GDP量
8.假设物价水平下降,但由名义工资合约固定,实际工资上升,企业削减产量。
证明()A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工资理论
B.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价格理论
C.短期总供给曲线的错觉理论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古典二分法理论
9.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并且发生影响小麦生产的干旱。
根据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长期中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 •物价上升,产量保持初值不变
B •物价下降,产量保持初值不变
C •产量增加,物价保持初值不变
D •产量减少,物价保持初值不变
10•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并且发生影响小麦生产的干旱。
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中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 •物价上升,产量增加
E.物价上升,产量减少
C•物价下降,产量增加
D •物价下降,产量减少
11 •当经济经历以下那一种情况时就发生了滞胀?
A •物价下降和产量减少
E.物价下降和产量增加
C.物价上升和产量增加
D.物价上升和产量减少
12 •假设经济处在上图B点这样的衰退中运行,如果决策者希望产量变到其长期自然率,应该()
A •人们提高物价预期,使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B •人们降低物价预期,使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
C •人们提高物价预期,使短期总需求向左移动
D •人们降低物价预期,使短期总需求向右移动
13•如果决策者做了以下哪一件事,就可以说他们“抵消”不利的供给冲击?A•增加总需求,这会进一步提高价格
B.减少总需求,这会降低物价
C •减少短期总供给
D.不对不利的供给反应做反应,允许经济自行调整
14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表明,决定利率的是()
A•可贷资本的供求
E.货币的供求
C.劳动的供求
D.总供给与总需求
15•当以纵轴代表利率和以横轴代表货币量的图形表示货币供求时,物价水平上升
()
A.使货币需求向右移动,提高了利率
E.使货币需求向左移动,提高了利率
C.使货币需求向右移动,降低了利率
D.使货币需求向左移动,降低了利率
16、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效应是
A.提高了物价水平
E•降低了物价水平
C•提高了利率
D•降低了利率
17假设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悲观情绪引起支出减少,政府选择采用积极的稳定政策,应该()
A.增加政府支出并减税 E.减少政府支出并增税C•增加货币供给并降低利率D•减少货币供给并提高利率
18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75,那么乘数的值是()
A. 0.75
B. 4
C. 5
D. 7.5
19以下哪一项关于税收的表述是正确的?
A.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长期中,税收变动最大的影响是对总供给,而不是对
总需求
B.持久税收变动对总需求的效应大于暂时的税收变动
C.税收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税收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0.当政府购买增加引起企业购买增加的工厂和设备时,是以下哪一项的证
明?
A.乘数效应 E.投资加速数
C•挤出效应 D.供给学派经济学
21以下哪一项是自动稳定器?
A.军事支出 E.用于公立学校的支出
C.失业津贴
D.用于航天飞机的支出
22.以下哪一项关于稳定政策的表述是正确的?()
A .在短期中,增加目标货币供给的决策本质上与提高目标利率的决策相同
B.国家根据需求来调整货币供给
C.漫长的时滞提高了决策者“微调”经济的能力
D.许多经济学家偏爱自动稳定器,因为它影响经济的时滞比积极稳定政策短。
23.以下哪一项表述最好说明了货币供给增加如何移动总需求?()
A .货币供给向右移动,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而且,总需求向左移动
B.货币供给向右移动,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而且,总需求向右移动
C.货币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上升,支出减少,而且,总需求向左移动
D.货币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下降,支出增加,而且,总需求向右移动
二、简答题
1、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我们用短期供给曲线的粘性工资理论。
如果总需求减少,实际工资最初会发生什么?
2、解释生产于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的直觉,为什么MPC大会使乘数效应大?
3、解释政府支出增加如何引起挤出效应。
3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C 3 、D 4 、C 5、C 6、B 7 、D 8、A 9、B 10、B
11、 D 12 、 B 13 、 A
14、B 15 、A 16 、A 17 、C 18 、B 19、B 20 、D 21、C 22、D
23、B
二、简答题
1、由于在某个时期内名义工资是固定的,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实际工资
W/P。
2、当政府购买物品时,它引起卖者收入增加。
卖者把新的更高收入中的一个百
分比用于物品与劳务,这增加了其他人的收入,依此类推。
MPC越高,新收入中每一轮支出的百分比越大。
3、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收入,货币需求向右移动,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