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13
探讨腹腔镜在腹腔镜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腹腔镜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搜集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行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12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
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术后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120例手术经过顺利,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80—130min,平均110min。
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130ml。
无直肠、膀胱、输尿管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
讨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结合了腹腔镜手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在镜下分离粘连,处理附件、圆韧带,同开腹手术一样视野清晰,避免了单纯阴式手术不能进行上述操作的弊端,扩大了阴式子宫切除术的范围。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01-0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器械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腹腔镜在各类手术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腹腔镜下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新小、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上广泛应用。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能提供更清晰、更直接的手术视野,可避免阴式手术不了解盆腔情况带来的隐患,其应用扩大了阴式子宫切除的适应证。
1 临床资料本院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行子宫切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
腹腔镜组41例,39~53岁,平均48岁。
多发性子宫肌瘤2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
开腹组79例,35—56岁,平均47岁,子宫肌瘤52例,子宫腺肌病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术前配合2.1 病人及其亲属的心理准备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全面了解、正确引导及时纠正病人异常的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目的、意义、麻醉方式,向患者简要介绍腹腔镜手术步骤。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LSH)实践指南摘要:1843年Charles Clay报道了首例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1991年Semm报道了首例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LSH)[1] 。
对于是否保留或切除宫颈仍然存在争议,性生活的满意度或盆底器官脱垂的预防作为手术医生保留宫颈的指征。
[2]因为宫颈切除的绝对指征是恶性或癌前病变,因此对因其他指征行子宫切除的最佳手术方式仍在不断的讨论中。
通过评价任何手术方式保留宫颈对性生活、尿道和肠道功能的影响而获得的证据仍具有争议。
评价LSH的文献有限,仅有3个随机对照实验(RCTs),涉及342位妇女,报道了心理的影响、并发症和附加的宫颈手术[4,12,13] 。
而经腹相似的手术有9例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553位妇女,Cochrane综述报道了两种不同方式很少有重要的差异。
[8]没有关于LSH相比较的数据。
这篇实践指南将对LSH的证据进行评估。
这篇报道是在AAGL的实践委员会指导下发展并服务于它的成员和其他的临床实践者。
讨论:你可以登陆/jmig-20-6-JMIG-D-13-00437同作者和其他的AAGL成员进行讨论【目的和作用】这篇指南的目的在于给临床医生提供关于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结局的循证医学信息。
【背景】1843年Charles Clay报道了首例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1991年Semm报道了首例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LSH)[1]是否保留或切除宫颈仍然存在争议,手术医生将性生活的满意度或盆底器官脱垂的预防作为保留宫颈的指征。
[2]因为宫颈切除的绝对指征示恶性或癌前病变,因此对于因其他的指征而行子宫切除的最佳手术方法仍在不断的讨论中。
通过评价任何手术方式保留宫颈对性生活、尿道和肠道功能的影响而获得的证据仍具有争议。
评价LSH的文献有限,仅有3个随机对照实验(RCTs),涉及342位妇女,报道了心理的影响、并发症和附加的宫颈手术[4,12,13] 。
而经腹相似的手术有9例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553位妇女,Cochrane综述报道了两种不同方式很少有重要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