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规范汇编_7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长沙南雅医院18个重点疾病诊疗规范汇编(2019年版)长沙南雅医院医务部制目录第一章高血压病 3 第二章心力衰竭7 第三章急性心肌梗死12 第四章脑梗死20 第五章脑出血28第六章消化道出血32 第七章急性胰腺炎42 第八章糖尿病 53第九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3 第十章社区获得性肺炎 69第十一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72 第十二章创伤性颅脑损伤 76第十三章肾功能衰竭 87 第十四章急性阑尾炎91 第十五章结节性甲状腺肿 95第十六章脓毒症 96第十七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101 第十八章恶性肿瘤103第一章高血压病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结构或功能损坏的临床综合症,根据病因不同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诊断】(一).血压定义: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不同时间,两次静息血压〉140/90mmHg,无其他继发因素者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正常血压值120/80mmHg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高血压1级(轻度)140-159/90-99mmHg2级(中度)160-179/100-109mmHg3级(重度)>180/110mmHg单纯收缩性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分为3期.(二).高血压危险度分层: 高血压的危险性不仅决定于血压水平,更决定于所并存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伤及其它临床情况.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便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指导治疗.(三).临床类型1.恶性高血压临床征象:主要为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130mmHg;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IV级);肾功能不全,可有心,脑功能障碍等.如有上述表现,但眼底无乳头水肿(III级)时,则称为急进型性高血压.2.高血压危象临床征象:指高血压患者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可高达260mmHg,舒张压达120mmHg,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3.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临床征象:有严重头痛,呕吐和神志改变,较轻者仅有烦躁,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发生抽搐,癫痫样发作,昏迷等。
生效日期 2016.09 题目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管理制定日期 2016.09页数 1/21 目的:为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优质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 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管理坚持合法性、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原则。
3 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包括:3.1 各类《临床诊疗指南》;3.2 各类《临床技术操作规范》;3.3 各类常见疾病诊疗规范;3.4 《护理操作常规》;3.5 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指导细则;3.6 其他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技术规范。
4 医院临床诊疗工作和技术操作时应严格按已制订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专业学会诊疗指南及《护理操作规范》、《护理实践指南》等规范执行。
5 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的版本应及时修订更新,并结合医院现有的资源,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6 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编辑或修订更新应参考:6.1 卫生行政部门最新颁布的诊疗规范或指南;6.2 专业学会最新制订的诊疗规范或指南;6.3 国内外医学进展与循证医学。
7 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修订时原文引用汇编时应注明出处、版本编号、使用日期,应注明生效日期、修改日期和历次修订日期。
8 各专业科室自行制订临床工作指南/操作规范,应设立指南规范编辑委员会,主编为科主任,副主编为主治医师、护士长,编委为相关医师、护师,编辑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8.1 负责本科室临床医疗、护理、医师分册编辑、校对、排版工作。
8.2 负责本科室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本专业特殊技术操作常规进行编辑、校对、排版成册工作。
其中通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由护理部统一制订。
临床药物应用指南由药剂科统一制订。
8.3 负责本科室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护理常规修订更新工作。
题目临床诊疗工作指南/操作规范管理页数 2/28.4 负责对卫生行政部门、本专业学会及专家组织制订的针对某疾病最新版本诊疗规范或指南的收集、汇编工作。
医院规范诊疗30条合理检查一、医师对疑难复杂患者的检查应有针对性、阶梯性,费用较低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或少检查,以降低病人检查费用。
如患者确需进行CT、磁共振等大型设备检查,应与上级医师商定,经科主任批准,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湖北省同级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结果放射检查资料互认暂行规定》,在二级医疗机构间、三级医疗机构间进行医学检验结果和放射检查资料互认。
如需重新检查,医师必须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原因,并由患者及家属签字确认。
三、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管理机制, 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尽量为患者节省费用。
患者在-个住院周期内转科,转入科室医师必须充分考虑患者诊疗过程的连续性,以及检查项目的必要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应对转出科室所做的检查、化验结果予以认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合理用药四、医师开具处方必须遵循“急3慢7”原则,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不得开具大处方。
对老年病、慢性病等特殊患者,经上级医师同意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最多不超过15日用量。
五、医师开具处方必须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所选药品必须与诊断相符,能口服用药时不注射用药,能肌肉注射时不静脉注射用药。
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等患者,医师必须首选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
处方必须经药师“四查十对”,审核合格后予以调剂,不合格处方,不得调剂发药。
六、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不得越级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必须以病原学检测结果为准。
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临床药师制度,配备规定数量专职临床药师,开展查房、会诊、疑难病症用药检测(基因、药物浓度检测)等临床药学工作。
八、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对经点评发现的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等不良行为,要按规定进行处理。
九、医师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
医务人员临床诊疗全套规范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医务人员临床诊疗的全套规范,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步骤,供医务人员参考。
1. 患者接待和记录- 医务人员应友善接待患者,尊重其隐私和尊严。
- 在接待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准确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主诉。
2. 临床检查和诊断-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临床检查,如体温、血压、心率等。
- 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
3. 诊疗方案制定-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务人员应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病史和其他相关因素。
4. 药物治疗和用药安全- 医务人员应准确开具药物处方,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信息。
- 在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5. 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 医务人员应在手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解释。
- 手术操作应符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标准,术后护理应及时、专业。
6. 病历记录和信息保密- 医务人员应准确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病史、诊断、治疗方案和随访情况等。
- 在处理患者信息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信息保密法律法规。
7. 患者教育和健康指导-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的教育和健康指导,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
8. 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 医务人员应参与质量控制活动,如医疗事故报告、病例讨论和医学会议等。
-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请注意,以上仅为医务人员临床诊疗全套规范的简要概述,详细内容及具体操作细节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进行制定和执行。
临床诊疗常规制定更新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优质服务。
2范围适用于各临床科室诊疗行为的管理。
3定义临床诊疗工作规范是指知道临床医师医疗行为的指导性文本,包括:《临床诊疗常规》(医院)、《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中华医学会)等。
4要求4.1《临床诊疗常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原则。
4.2各科室要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制定《临床医疗常规》、定期进行更新与改进,保证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
4.3医院各级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执行《临床医疗规范》及《临床医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4.4各临床科室编辑或修订《临床诊疗常规》应参考:4.4.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最新颁发的诊疗规范或指南;4.4.2专业学会最新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4.4.3国内外医学进展与循证医学。
4.5《临床诊疗常规》原文引用汇编时应注明每个病种医疗常规的出处、版本编号、使用日期。
4.6各专业科室自行制定《临床诊疗常规》,应设立编辑小组,科主任牵头,由医师组长、相关医师组成,编辑小组履行以下职责:4.6.1负责本科室临床医疗常规医师分册编辑、校对、排版工作。
4.6.2负责本科室临床医疗常规修订工作。
4.7《临床诊疗常规》临床应用申报管理4.7.1各专业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制定或更新《临床诊疗常规》临床应用前应申报。
4.7.2申报前应经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讨论通过,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
4.7.3申报程序4.7.3.1填写医院“临床医疗常规临床应用审核表”,将制定的临床医疗常规项目上报医务部;4.7.3.2医务部抽调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审核,并签署是否准许临床应用的意见;4.7.3.3相关专家评估通过后由医务部签署准许临床运行的意见;4.7.3.4通过审核的更新版临床诊疗常规,科主任负责在科室落实诊疗常规培训、运行;4.7.3.5临床科室应严格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严格遵守临床医疗常规。
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使临床诊疗工作更符合规范、有效,特制定此制度。
一、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安全、有效、合法、规范原则。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根据国内外医学进展与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我院现有资源,收集本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内容须保证在本专业的适用性及有效性),形成汇编。
三、医务科负责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形成汇编,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每三年组织重新修订。
四、各临床、医技科室应根据医学发展需要,不定期对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更新,具体工作由科室负责人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
五、各临床、医技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收集和更新。
六、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批准程序及监管规定(一)首先由专业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遵循新的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实施原则,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提交医务科审核并备案。
(二)更新版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科室负责人负责在科内完成培训后落实执行,并由医务科负责督导和检查落实情况,试行期为1年。
(三)试行期间,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认真收集、分析存在问题并持续改进。
(四)试行期间未发生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可正式执行。
(五)如更新版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实施中出现医疗质量或风险、安全事件时,医务科有权紧急暂停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在临床施行。
七、临床、医技科室应严格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严格遵守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八、医务科不定期监督、检查各临床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并持续改进。
九、本制度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临床诊疗规章制度范本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内容包括诊疗流程、诊疗标准、医疗安全、药物管理、医疗纪律等多个方面。
第四条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不能违反规定。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第二章诊疗流程第七条医生应按照医学常识和实践经验,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第八条医生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第九条医生应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十条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治疗方案和预后,并征得其同意。
第十一条医生应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病情。
第三章诊疗标准第十二条医生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疗机构的诊疗标准进行诊疗工作。
第十三条医生应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
第十四条医生应根据临床指南和循证医学实践指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第十五条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医疗风险管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医疗安全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疗事故,积极配合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定期对医疗设备和药品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第五章药物管理第二十条药师应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正确发放药品。
第二十一条药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剂量,监测药物使用效果。
第二十二条药师应定期对药库药品进行清点和检查,防止药品过期。
第六章医疗纪律第二十三条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医德医风。
第二十四条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纪律,不得擅自延误患者治疗。
第二十五条医务人员应遵守医疗纪律,不得贪污受贿,不得索取回扣。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规章制度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审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临床诊疗规范篇一:医务人员临床诊疗规范医务人员临床诊疗规范一、门诊医师1、执行一人一诊制度(一位医师一次诊疗一位患者),旁边可有一位家属陪伴。
2、问诊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耐心。
3、查体时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检查完毕帮助患者整理好衣服、下床。
4、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时,注意保护隐私,有护士或家属陪伴。
5、详细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及诊断,并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指导。
6、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和门诊日志,为患者再次就诊提供方便。
7、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8、开具处方或检查单时向患者讲明原因和必要性,并详细告知药物用法、用量和检查的注意事项,有不宜向患者告知的情况须向家属讲明。
9、向患者介绍交费取药的流程、辅助检查科室的详细位置,如患者需要复诊,告知下次就诊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10、落实门诊患者医学检验项目、医学影像、病理检查结果互认制度(经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确认,需重新做的检查除外),避免不合理的重复检查。
11、凡需要住院诊疗的患者,向其介绍现有病情和住院的必要性,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二、急诊医师1、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
2、接诊医师协同出诊医师安排好患者,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向接诊医师介绍病情、出诊后处理和目前病情。
3、接诊医师迅速安排进一步检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诊断、实施救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书写医疗文书,时间具体到分钟。
5、凡进行特殊检查,需向患者或家属讲明原因和必要性,有医务人员陪同。
6、告知患者或家属诊断和治疗方法,争取患者或家属的配合。
7、诊断不明或出现重大抢救事件时及时报告医院医务科,由医务部门组织急会诊及抢救,并向家属告知可能发生的病情转归。
8、患者因病情需要在急诊科观察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书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临床诊疗规范汇编临床诊疗规范(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是指医学领域专业组织或协会根据系统性的证据评价,制定出的旨在提高医疗实践及其效果的指导性文件。
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推动医疗质量的改进和提高,遵循该规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疗决策,有效地治疗患者的疾病。
一、临床诊疗规范的意义临床诊疗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消除不合理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其次,临床诊疗规范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另外,临床诊疗规范还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推动医学的进步。
二、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过程制定临床诊疗规范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首先,需要明确制定规范的目的和范围,明确需要制定规范的疾病或医疗行为。
然后,进行系统性的文献搜索和证据评价,收集相应的医学证据。
在此基础上,由专业组织或协会组织专家开会,利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出指导性文件。
最后,经过评审和修订,最终确定临床诊疗规范。
三、临床诊疗规范的应用临床诊疗规范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实际情况。
首先,医生在制定诊疗方案时要参考相应的规范,进行科学决策。
其次,医生要积极向患者宣传临床诊疗规范,让患者了解指导性文件的重要性,并获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另外,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诊疗规范的培训与学习,并结合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规范的落实。
四、临床诊疗规范的挑战与展望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和应用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存在一些行业利益的干扰,使得一些规范无法得到有效地执行。
此外,医学科研的更新速度很快,规范的修订和更新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临床诊疗规范将会更加完善和准确,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并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结起来,临床诊疗规范对于医疗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要根据具体的规范制定诊疗方案,医疗机构要加强规范的培训与学习,以确保规范可以得到有效地落实。
临床诊疗规章制度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所有临床诊疗活动。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包括临床诊疗管理、质量控制、医疗安全、医疗纪律等内容。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由医务科负责制定和修订,医务部负责监督执行。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由全院医务人员必须遵守,违反者将依据医疗纪律严肃处理。
第二章临床诊疗管理第一节临床诊疗流程第六条患者来诊时,应由医生进行初步问诊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第七条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第八条医生应及时为患者开具处方,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定期复诊。
第九条医生应为每一位患者制定病历,记录详细的诊疗过程和结果。
第十条医生在进行诊疗时应保障患者的隐私权和信息保密。
第十一条医生在进行诊疗时应遵守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不得擅自变更诊疗方案。
第二节临床诊疗质量控制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临床诊疗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
第三章医疗安全管理第一节医疗设备管理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护。
第十六条医院应进行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或修理设备。
第二节药品管理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药品的采购、存储和使用。
第十九条医院应建立用药审查机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二十条医生在进行用药时应严格遵守用药规范,不得滥用药品或使用过期药品。
第四章医疗纪律第一节医生工作纪律第二十一条医生应遵守医疗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诊疗工作。
第二十二条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权益,文明礼貌地对待患者,不得有辱骂、暴力行为。
第二十三条医生应尊重同事,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不得进行恶意竞争或损害医院利益。
医院临床诊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部门。
所有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均应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
三、临床诊疗流程1. 患者就诊登记: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医务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病史等,并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
2. 临床诊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进行病情分析和诊断。
3.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初步诊断结果,医务人员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治疗、手术治疗等,并向患者进行详细解释。
4. 诊疗执行:医务人员应按照治疗方案执行诊疗程序,注意用药安全、手术安全等,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安全可控。
5. 诊疗评价: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出院工作:医务人员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做好出院工作,包括出院医嘱、复诊安排等。
四、质量管理要求1. 临床诊疗质量评估: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临床诊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水平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和提高。
2. 医疗差错处理:对于医疗差错的发生,医院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向患者进行赔偿和道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 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医疗设施、手术器械、病房等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确保医院环境卫生。
4. 药品管理:医院应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减少药品滥用和误用现象,提高用药安全。
五、安全管理要求1. 患者安全:医院应重视患者安全,加强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2. 医疗设施安全: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3. 医务人员安全:医院应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培训。
六、监督管理1. 监督机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治疗效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诊疗规范汇编篇一:各科疾病诊疗常规汇总Microsoft Word 文档诊疗常规内科常见疾病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且又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
这种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尘粒或气体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WHO,20XX年)。
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异病理表现,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如肺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气管炎等不属COPD。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反应。
引起COPD的病因有:吸烟、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营养、气候以及自身因素等。
临床表现:1、病史多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接触粉尘、烟雾、有害气体等。
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多于冬季发病。
症状持续存在,缓慢进展,夜间有急性加重。
2、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症状:(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
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3、体征: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发展出现以下体征:(1)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2)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3)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4)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是确诊、判断轻重疗效的必备检查,影像学检查也很重要。
1、X线征象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如肺纹理增加、紊乱等,合并急性感染时出现更为严重的片状影等改变。
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诊疗相关规范制度汇编模板一、前言为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汇编。
本汇编主要包括诊疗规范、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诊疗依据。
二、诊疗规范1.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患者病情、诊疗过程和结果。
医务人员应当按规定认真书写病历,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伪造、篡改、隐瞒。
2.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范围、条件、程序、风险评估与控制等内容。
3.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手术部(室)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4.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监督管理。
5. 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6.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7. 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利益和安全。
8.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制度,提高诊疗水平。
9. 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安全。
10.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权益。
12. 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院临床诊疗工作规范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优质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管理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原则。
第三条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包括:(一)《临床医疗护理常规》;(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三)《临床诊疗指南》;(四)《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五)疾病诊疗规范;(六)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七)其他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技术规范。
第四条医院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执行《临床医疗护理常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及专业学会诊疗指南等。
第五条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的版本应及时修订更新,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编辑或修订应参考:(一)卫生行政部门最新颁布的诊疗规范或指南;(二)专业学会制定的最新诊疗规范或指南;(三)国内外医学进展与循证医学。
第七条临床诊疗工作指南/规范原文引用汇编时应注明每个病种医疗护理常规的出处、版本编号、使用日期,旧版汇编应有“作废”标识,并标明作废日期。
第八条各专业科室自行制定诊疗常规,应设立临床医疗护理常规编辑委员会,主编为科主任,副主编为医师组长、护士长,编委为相关医师、护师,编辑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本科室临床医疗常规医师分册的编辑、校对和排版工作。
(2)负责本科室临床医疗常规护理卷******殊护理技术常规操作的编辑、校对、排版工作。
一般护理技术的常规操作由护理部制定。
(3)负责本科室临床内科护理常规的修订。
(四)负责收集和汇编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会和专家组织制定的最新版本的疾病诊疗规范或指南。
第九条临床诊疗指南/规范、应用和临床应用管理(一)各专业制定的临床常规诊疗方案应在临床应用前申报。
(二)申报前应经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讨论通过。
(3)申请程序1.填写《xx医院临床医疗常规临床申请审核表》,将制定的临床医疗常规上报医院学术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2.上述委员会成员进行评价和审核,签署是否允许临床应用的意见;3、委员会评估通过后由医政处签署准许临床试行的意见;4.常规临床医疗的试用期为一年;5.常规临床医疗试验期间,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应认真收集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6、试行期间未发生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评估签署准许临床应用的意见后,正式执行。
感染病例诊疗规范2023(含目录)汇编目录1. 引言2. 感染病例的定义- 2.1 无症状感染者- 2.2 轻型感染症状- 2.3 重型感染症状3. 诊断标准- 3.1 临床表现- 3.2 实验室检测- 3.3 影像学检查4. 治疗原则- 4.1 对症治疗- 4.2 抗病毒治疗- 4.3 支持性治疗5. 感染病例的管理与隔离- 5.1 患者分类管理- 5.2 隔离措施- 5.3 人员防护6. 感染病例的随访与复查- 6.1 随访内容- 6.2 复查项目7. 结束语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感染病例的诊疗规范,以确保统一且正确的医疗处理方式。
以下是感染病例的定义、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管理与隔离措施,以及随访与复查的相关内容。
1. 感染病例的定义2.1 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是指被感染病原体,但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
2.2 轻型感染症状轻型感染症状是指患者出现轻微临床症状,例如发热、咳嗽、乏力等。
2.3 重型感染症状重型感染症状是指患者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例如呼吸困难、胸闷、持续高热等。
3. 诊断标准3.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感染病例的诊断。
3.2 实验室检测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测,如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血液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等方法,对感染病例进行诊断。
3.3 影像学检查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胸部X光、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辅助感染病例的诊断。
4. 治疗原则4.1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补充液体等。
4.2 抗病毒治疗对于重型感染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症状。
4.3 支持性治疗对于重型感染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支持性治疗,包括氧疗、机械通气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稳定。
5. 感染病例的管理与隔离5.1 患者分类管理根据感染病例的严重程度和感染风险,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隔离措施。
临床医学检验中级职称考试:2021第七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真题模拟汇编2021第七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真题模拟03-181、合理采集、使用、保护、处置标本,不违规()标本,谋取不正当利益。
(单选题)A. 买卖B. 处理C. 弃置D. 变换E. 收购试题答案:A2、弘扬(),严格自律,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单选题)A. 廉洁从医B. 爱岗敬业C. 高尚医德D. 科学发展观E. 扶贫济事试题答案:C3、《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其中不包括的是()(单选题)A. 管理人员、医师B. 护士C. 药学技术人员D. 医技人员、E. 院外营养师试题答案:E4、人事招录、评审、聘任过程中应遵循()原则。
(单选题)A. 公平、公正、公开B. 公平、公正、公示C. 公平、公正、公告D. 公平、公开、公告E. 公告、公示、公开试题答案:A5、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单选题)A. 2B. 3C. 4D. 5E. 6试题答案:B2021第七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真题模拟03-191、弘扬(),严格自律,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单选题)A. 廉洁从医B. 爱岗敬业C. 高尚医德D. 科学发展观E. 扶贫济事试题答案:C2、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使用人群不包括()(单选题)A. 乡村医生B. 赤脚医生C. 中医D. 药师E. 心电技师试题答案:B3、医学公益观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单选题)A. 兼容论B. 兼顾论C. 社会福利论D. 社会效益论E. 社会道德论试题答案:C4、当前医患沟通在语言沟通方面还存的问题是()。
(单选题)A. 淡B. 冷C. 软D. 多E. 热试题答案:A5、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是。
()(单选题)A. 上级主管单位B. 领导班子C. 行政职能部门D. 纪检监察纠风部门E. 人事部门试题答案:D2021第七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真题模拟03-201、在公共生活中倡导()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的,也是人道主义的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诊疗规范汇编
目录一、诊疗规范... 2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3 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 14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7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 38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 50 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58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61 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64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71 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74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77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79 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83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85 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88 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92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95 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 100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104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112 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129 二、临床路径和诊疗指南... 132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 133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 8 个病种临床路径... 139 耳鼻咽喉科 4 个病种临床路径... 188 皮肤性病科 5 个病种临床路径... 207 心血管系统 6 个病种临床路径... 227 肾脏内科专业 4 个临床路径... 276 血液内科 2 个病种
1 / 2
临床路径... 295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 ... 313 甲型
H1N1 流感诊疗方案(2010 年版) (321)
一、诊疗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
[2010]11 号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二日第一章基本要求第
一条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
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第二条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
范。
第四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
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第五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
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第六条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
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第七条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