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名词解释 (补充版)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1.文艺复兴 14至l 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在资产阶级经济萌芽的先决条件下产生,其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用人性来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沦;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强调幸福在现世人间;用理性来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文艺夏兴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广泛展开.它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人文主义提出入是宇宙的中心,以此来对抗封建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
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第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总之,人文主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束缚和宗教观念起着强大的冲击作用.因而起过很大的作用。
人文主义者所肯定的“人”、主要是资产阶级本身,因而带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3.流浪汉小说在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了…种新型小说,即流浪汉小说。
作品以流浪的主人公的流浪生涯为线索,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揭露没落中的贵族阶级和教士,讽刺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观念.慨叹世道的不平和人生的艰辛。
人物性格相当突出,或驾信天命.或玩世不恭,或忍辱求生。
小说多用第一人称、自传体形式,语言流畅,但情节与情节间尚缺乏有机联系c代表作是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瘤子》。
流浪汉小说对欧洲近代小说的创作紫响较大。
4.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代表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最初由七位诗人组成,包括龙沙、杜贝莱、贝格、巴依夫、缔亚尔“、左台尔及陀拉。
其中龙沙是当时诗坛的主将,又是七星诗社的领袖。
杜贝莱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育》是其宣言书。
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
《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
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
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
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
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英雄史诗:又叫英雄叙事诗,是在民间长期口口相传,以歌颂民族英雄为内容的人民文学,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成就。
根据史诗形成的时间和表现内容,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
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3《工作与时日》: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作者是赫希俄德,较详细地记载了古希腊时期的种种宗教祭日赫从事不同工作时的黄道吉日。
诗人最后总结说,在不朽的众神面前,聪明人的工作是无可指责的,因为他懂得吉兆,所以能够避免犯罪。
该作具有史诗的体裁,但实际上可以说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
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4《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取材于英雄传说,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示,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
悲剧从传说故事将近结尾的地方写起,当时俄狄浦斯已是忒拜国王,时值瘟疫流行,按照神示,只有追查出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免除瘟疫,挽救忒拜城。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1. 小说(Novel):一种长篇故事性的文学形式,通常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为基础。
2. 诗歌(Poetry):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表达深层意义为特点的文学形式。
3. 戏剧(Drama):一种以对话和行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文学形式,通常在舞台上演出。
4. 散文(Prose):一种不受特定韵律和节奏限制的文学形式,通常以故事、评论或描述为主。
5. 自传(Autobiography):一种以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文学作品。
6. 传记(Biography):一种以某个人的生平事迹为基础的文学作品。
7. 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术研究领域。
8. 现实主义(Realism):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写和真实性。
9.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种文学流派,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想象力。
10. 象征主义(Symbolism):一种文学流派,强调使用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深层意义。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第五章 19世紀初期文學1.浪漫主义文学:是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股文学思潮。
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方面刺激了人的精神个性觉醒,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思想界出现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等对自我的关注。
在这个大背景上,出现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代表作家有雨果、拜论、普希金等。
4. 感伤主义: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英国。
当时候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出现很多社会弊病,人们对资产阶级政权感到失望,但又无可奈何,便将许多不满与无奈投诸于艺术,由此产生一股新的文学潮流,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
感伤主义文学在形式上注重心理感觉,因此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1湖畔派诗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三人组成诗派。
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创作了大量赞美大自然、表现神奇事物和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故得此名。
其中华兹华斯成就最高,代表作为《丁登寺》。
他们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抒情歌谣集》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将各自的诗歌合为一集,其中绝大多数诗歌为华兹华斯所作。
著名诗作有华兹华斯的《丁登寺》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
这部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
它摆脱了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在形式上摒弃了当时诗坛盛行的英雄双韵体;在内容上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尤其是遭到不幸和贫苦无辜者的境遇),抒发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记录。
它记录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和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以下是一些关于外国文学史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1. 古代文学:这指的是在人类历史上早期产生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包括了古代希腊文学、古代罗马文学、古代埃及文学、古代中国文学等等,是文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2.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指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文学作品。
它可以包括中世纪欧洲文学、阿拉伯文学等各个地区的文学。
3.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自14世纪末至17世纪的欧洲,文学、艺术和科学等领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文化的一次重大突破,代表了人类对自由思想和艺术表达的追求。
4. 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指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被视为经典,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罗马的《埃涅阿斯纪》和《卡利古拉》等。
5.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的一种文艺思潮,强调个人感受、自由和情感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包含激情、自然和民族主义等元素,如英国的拜伦、德国的歌德以及法国的维克多·雨果等。
6.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对传统形式和价值观的挑战。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采用独特的叙述技巧和非线性结构,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塔》等。
7.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现代主义思想的批判和对多元性的接受。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包含自传性质、互文性以及对权威和真实性的怀疑,如约瑟夫·海勒的《保镖》和唐·德里罗的《编设》等。
8. 抒情诗:抒情诗是一种表达诗人情感和感受的诗体,强调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审美体验。
抒情诗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出色的代表作品,如希腊的萨福、英国的约翰·济慈和美国的艾米莉·狄金森等。
第三章:名词解释1、神话:是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的形态。
2、风雅颂: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大多是宫廷宴飨(xiang)的乐曲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3、赋比兴: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喻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为了引起下文4、春秋笔法:《春秋》记事简约平实,一字之中往往寓褒贬,别善恶。
5、楚辞: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楚地歌辞。
两个含义:一,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二,指西汉刘向说编辑的一部总记。
它收录了屈原、宋玉以及西汉作家的一些作品。
6、乐府:是掌管音乐的官署。
后来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做“乐府”是诗歌体制的名称7、本纪:是《史书》全书的大纲,用编年的方式写历代君主的政绩。
8、世家:是世袭家族及孔子、陈涉等人物传记9、列传:是本纪、世家以外,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传记。
10、七体:汉代赋家枚乘作《七发》,赋中假托楚太子纵欲而卧病,吴客以七事启发太子,最后因妙言要道,使太子病愈。
语言上散文话,对音乐、美味、车马、游宴、狩猎、观涛、听有学识之人讲论天下是非之理七方面(所谓七发)大力铺陈夸张,词藻绚丽,具有形式美。
这种结构体制被后世称为“七体”11、建安风骨: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
从建安至魏初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以三曹父子、“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为代表的作家群体,其创作具有共同的文学特征。
(1)有相同的题材:汉末的动乱,社会的灾难,人民的痛苦(2)有相同的创作原则:《诗经》和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3)有相同的情感意志:悲时忧世,渴望建功立业(4)有相近的风格:慷慨悲凉。
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稳定地位。
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12、上官体:是初唐时期的一种诗歌体式,因上官仪大量制作这类作品而得名。
其主要特点是承袭南朝形式主义诗风,以“绮错婉媚为本”,讲究对仗,刻意追求形式美。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
2.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抒情诗盛行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大多用来歌唱。
它源于民歌。
诗的内容主要是歌颂神和英雄、赞美爱情等。
最着名的是女诗人萨福。
3.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
春天的酒神祭有歌队参加表演,歌队队员唱赞美酒神的颂歌,歌队队长讲述酒神的故事,后来又加进了表演动作的演员,悲剧便由此产生。
4.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秋天谢神的狂欢歌舞,人们载歌载舞感谢酒神狄俄尼索斯带来的丰收。
希腊喜剧主要是政治讽刺喜剧,大多取材于当代现实生活,反映重大社会问题。
5.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希腊民间口头流传的动物寓言故事,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时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现存的多由后人编撰写定,总数在400则左右。
6.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7.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
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8.三联剧又称三部曲,古希腊悲剧中最初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
它们既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的剧名,能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合成一组悲剧,有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
后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9.教会文学中世纪的教会文学是适应封建主和基督教会而创作的文学。
作者大多为僧侣,亦称“僧侣文学”。
10.骑士文学中古欧洲的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鲜明地反映了封建主阶级的意识,繁盛在12─13世纪。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集合史诗: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史诗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形成过程中战胜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侮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
荷马史诗:它是在神话的基础上,由英雄故事和历史传说敷衍而成。
希腊文学中的两大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据说由公元前8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虽挂在荷马名下,而实属口传文学,应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由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歌吟诗人共同创作的。
作为古代史诗的典范之作,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集体意识的结晶。
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就是希腊民族精神的建构过程。
普罗旺斯情诗:普罗旺斯抒情诗即中世纪骑士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
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
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悲剧《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创作的悲剧,主要讲述了太阳神谕示俄狄浦斯将会杀父娶母,于是他从小被抛弃,被他国领养,长大后因为偶然错杀生父又娶母为妻,后查明真相,便自我惩罚的故事,描写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俄狄浦斯在邪恶的命运的搏斗中遭受不可避免的毁灭。
运用闭锁结构和一系列突转与发现,结构精美,构思巧妙。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人文主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束缚和宗教观念起着强大的冲击作用,因而在当时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
但是,人文主义者所肯定的“人”,实质上只是资产阶级自身,他们宣扬的自由、幸福、平等,而这些又都是建筑在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掠夺之上的。
七星诗社:由龙沙等七人组成的法国人文主义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他们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但却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
1“人物再现法”: 巴尔扎克的人物再现法是让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多次出现,每次出现只描述这个人物的一段生活历程,连串起来即形成该人物全部生活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让读者看到人物的生活全景,更能将《人间喜剧》连串为一个艺术整体,其中《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用“人物再现法”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2、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3、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
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着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4、自然派——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
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
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
体裁以小说为主。
5、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
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是指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古称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的小说。
这些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渗入农村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的虚伪性。
主要作品有《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等。
小说人物形象突出,感情炽热,内心生活丰富,而且他们都生活在富有特色的环境下,环境烘托着他们的命运,因此又称“性格和环境小说”2、解冻文学西方学者对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苏联文艺思潮的概括,因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得名。
“解冻文学”倡导人道主义和写真实,表现出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的命运的创作倾向。
主要作品有奥维奇金《区里的日常生活》、爱伦堡《解冻》等。
3、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
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
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并不完全一致,但有共同的基本特征:高傲、孤独、倔强,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为了个人自由与爱情幸福而斗争,具有强烈坚定的反叛热情,但无明确的政治目标,大都带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最后往往遭到失败或死亡。
4、湖畔派湖畔派指19世纪前期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态度和文学主张,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不满,反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
他们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
华兹华斯的《丁登寺》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被认为优秀的作品。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
1934年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被正式确定下来,并且写入协作章程。
其含义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名词解释1.阿喀琉斯的脚踵:比喻微小但致命的缺陷。
“阿喀琉斯的脚踵”体现了希腊人对自己民族精神的辩证认识和深沉思考。
古希腊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但对由此引发的自由放任、漫无矩度的个人本位思想也忧心忡忡。
2.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
它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
主要人物有赫尔德尔、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3.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主要艺术法则,即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一个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二十四小时。
作为戏剧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剧本结构更趋集中、严谨,但对剧本创作是一种严重束缚,18世纪以后逐渐被冲破。
4.巴洛克文学:流行于十七世纪欧洲的贵族文学,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西班牙。
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风格华丽纤巧,表达了一种怀疑主义、悲观主义情绪。
主要作家有贡戈拉和卡尔德隆。
5.拜伦式英雄:1813-1816年间,拜伦创作了东方故事诗系列,中心人物都是叛逆者,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为捍卫个人权利、追求个人自由、解放而与社会对抗,同时孤僻高傲、刚愎自用。
由于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的明显印记,所以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6.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侧重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自19世纪30年代以后就取代了浪漫主义,在欧洲文坛占据主导地位。
7.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8.文艺复兴:十四至十七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古代文学补充名词解释1、西昆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而内容空泛的诗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这本诗集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248首,内容主要是描写内廷仕宦优游豪华的生活,也有一些咏物、咏史诗,共同特点是只重辞藻、用典、声律和对仗,缺乏现实内容与真情实感。
《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
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六一诗话》)。
杨亿等人最崇拜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
西昆集中的诗人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诗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然而西昆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2、半山体: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
“半山体”特指他晚年所作的大量写景抒情小诗。
这些小诗多为七言绝句,形式短小,“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很受推崇。
3、苏梅:北宋诗人苏舜钦、梅尧臣的并称。
他们的诗歌创作都有现实主义精神,同是反西昆派的重要人物。
梅尧臣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之美,而苏舜钦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
二人以诗齐名,故曰“苏梅”。
4、江西诗派:北宋文学流派,黄庭坚为创始人,成员包括陈师道、潘大临等,大多为江西(宋代江南西路)人。
该流派崇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作诗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走“形式主义”道路,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不易其(指陶渊明、杜甫前人)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人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流传于公元前8世纪,形成于公元前6—2世纪,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各有24卷。
均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伊里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基琉斯的愤怒及战争结束前51天发生的事情。
《奥德赛》写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返回家乡的经历。
2.荷马式比喻:荷马史诗中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喻人,类似这种根据生活中的直接观察,取之于自然现象的比喻,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比喻”。
3.古希腊悲剧的题材:神话和英雄传说。
4.中世纪文学按性质分:教会文学、史诗和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文学。
5.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
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
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6.城市文学: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7.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8.流浪汉小说:它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思想倾向:主人公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他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取材方面:基本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结构方面: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其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9.大学才子派: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
10.17世纪文学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反应清教徒思想的文学。
11.三一律:是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律。
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情节单一;在一天中进行;在一个地点进行。
12.巴洛克文学: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盛期,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
内容上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应,是氏族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英雄是半神半人式的英雄。
2、英雄时代(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是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代表作: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
主要成就:抒情诗和寓言抒情诗代表诗人:萨福(柏拉图称其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独唱体)、阿那克里翁(独唱体)、品达(合唱体)寓言代表作:《伊索寓言》古典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
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戏剧成就最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俄瑞斯忒亚》)、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俄狄浦斯王》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十全十美的悲剧”)、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鸟》)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
代表作《对话录》。
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散文是一些哲学、历史著作和演说辞代表人物: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哲学家和演说家苏格拉底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是“希腊化”时期。
主要成就:新喜剧和田园诗。
新喜剧的代表作家: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田园诗代表作家:忒奥克里托斯3、《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
1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核心是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提倡人的尊严,维护人的权利,解放人的思想才智,注重现实生活享受,彻底摆脱对“神”的依附和屈从。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和割据势力,拥护统一
2浪漫主义文学:是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30年的全欧性的文学思潮。
它是法国大革命和各国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产物,也是对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反响。
浪漫主义文学提倡重理想崇感情;讴歌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使用夸张的手法;制造离奇的情节。
由于作家政治立场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存在保守与进步两种倾向。
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拜伦。
3托尔斯泰主义:即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以“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宗教博爱”的方法来解决社会矛盾。
这种思想暴露了宗法制农民的消极和软弱以及政治上的幼稚与单纯。
4启蒙文学:18世纪资产阶级发起的第二次全欧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是启蒙思想家宣传启蒙思想,启迪民众的工具和有力武器。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创造了适应启蒙宣传的哲理小说、市民戏剧等新体裁。
启蒙文学在启蒙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歌德等
5古典主义: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
始于法国,是法国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产物。
古典主义要求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并由此而得名。
在各国民族统一时期,古典主义对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过分强调模仿古代文学和遵守艺术法规,最终成为文学发展的桎梏,被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所代替。
6现代派文学:也叫现代主义文学,是对20世纪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从哲学思潮、社会思潮来看,现代主义具有反理性主义、非理性化的特征。
从文艺表现的内容来看,现代主义文学注重变现人的异化和非人化的现象,塑造一些面目不清的非典型化的抽象人。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