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俗世奇人》课外导读课
- 格式:docx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下册《俗世奇人》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五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案例(共3课时)推荐理由:《俗世奇人》是我国著名作家XXX的一本小说,全书包括酒婆、死鸟、XXX、好嘴XXX、XXX、XXX义结XXX等篇章,都是讲述传奇人物的篇章。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小学生多读书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增长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和适应汉语的表达惯、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于文字多、篇目长,加之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小学生在阅读中难免觉得枯燥,因此,阅读前的指导工作必须要做到位,下面我们从《俗世奇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推荐理由来谈。
作者简介:XXX(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8年调XXX创作评论室,后转入XXX从事专业创作,任XXX主席、XXX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XXX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讲授总目标一、教学目标:1.向学生推荐书籍《俗世奇人》,引导学生回顾书中精彩片断,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乐于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故事性和传奇性文学作品的兴趣。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课教案-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为载体,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课程内容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展开,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语言运用、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1. 语言运用:通过阅读《俗世奇人》,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3. 文化意识:通过阅读小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人”现象,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意识。
4. 学习能力: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行为习惯以及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 学生层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小说阅读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他们在语言运用、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但仍有待提高。
2. 知识能力素质:学生在阅读《俗世奇人》时,需要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他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分析文本,培养思维品质。
此外,学生需要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人”现象,增强文化意识。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3. 行为习惯:五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重要影响。
他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阅读、认真笔记等。
同时,他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俗世奇人》导读课教学设计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桥山小学黄海燕汪琼湘【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课内掌握的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可见,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期。
目前的语文教材多以单篇短章的课文为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总是局限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
当读整本书的时候,学生会出现半途而废,无从下手、难以把握等情况。
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就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
因此,领着学生阅读整本书,教给一定的阅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分析】关于整本书的阅读,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进行了尝试,在五年级的课本中,编者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课外书屋”来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人”。
几篇课文都是节选自书中一个片段或一个故事。
每个片断篇幅短小,易于阅读,便于借鉴,而它形成的合力──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难以及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原书的兴趣,从而开始读整本书的阅读,更全面地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量。
但爱阅读并不等于会阅读,关于整本书的导读课也上得比较少,因此造成许多学生不会读书:有的读书像走马观花,读后如过眼烟云,昙花一现;有的逐字默念,读一本书如蜗牛爬行,老牛拉车;有的读完,阅读能力未见提升。
因此,应根据阅读实际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世奇人》导读课教学设计《俗世奇人》导读课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俗世奇人》导读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俗世奇人》导读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让学生对民族文化能有所了解,并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2.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泥人张》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这里,有没看过一些民间手艺呢?比如在校门口、集市上、戏台下……(石膏像、糖塑、花绘)不错,这些手艺人都有一手绝活,让我们叹为观止。
那么同学们看过泥人吗?……这些泥人都很精致,而这一切都源于泥人张,那你们想了解一下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三:分析课文:1:情节里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海张五和泥人张,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从文中找出介绍他们的语句。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海张五赚下金山----有钱将军义子----有势有钱有势就导致了他的猖狂蛮横,为后来他的挑衅打下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泥人张单手捏泥人----技艺高妙贱卖海张五----沉稳干练2:面对海张五的羞辱,泥人张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后发制人。
你不是说贱卖都没人要吗?那我就把你的泥像贱卖给你看看。
由此可见,他不但技艺高妙,而且沉稳干练。
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艺高胆大。
3:作者却用独特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叙述了海张五的猖狂蛮横、自取其辱和泥人张的一言不发却出奇制胜,使两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可谓丰满奇绝。
(板书:艺高胆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他有真本事,有真功夫,就能活的有尊严,获得别人的尊敬。
《俗世奇人》——整本书分享交流《俗世奇人》简介《俗世奇人》是一部描写民间奇人异事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冯骥才先生的十八篇短篇小说。
书中十八个奇人,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这十八篇小说风格统一、传奇色彩浓郁、充满生活气息、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书写了清末民初时期天津卫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生活风尚,也展现出我国民间文化的精巧技艺与其中蕴藏的智慧。
【教学目标】1、聚焦《俗世奇人》这本书中“人物奇特的性格”这个议题,通过了解每个人性格的奇特,到一类人的性格,再到一群人的性格特点,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深度阅读。
2、渗透比对、统整、思辨的阅读策略。
【教学重难点】品味书中人物奇特鲜明的性格特点,通过对一个个人的奇特,到一类人的性格,再到一群人的性格特点,通过比对统整,了解感悟书中人物在性格上的一些相同之处——天津人骨子里那股子劲,那种逞强好胜,热心肠子,要面子,还有嘎劲,从而达到对书本的深度阅读。
【教学准备】教学PPT学生认真阅读《俗世奇人》整本书【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过程】一、导入并了解背景师:同学们,近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冯骥才先生写的俗世奇人,知道书中讲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时期,天津卫码头的风土人情、生活风尚、人文风貌。
看,这就是当时的天津卫。
(课件出示老照片)师:看人们的穿着和气色,我们知道他们生活还是比较艰辛的,码头上的人究竟是什么活法呢?学生读: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师:这就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一个个奇人就在这里闪亮登场。
二、奇在一个个人1、文字猜人物如果给你一段文字,你能说出对应的人物来吗?试一试全班齐读文段: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她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酒婆)你是从哪些文字联想出来的?评价语:关注人物的动作或阅读习惯生1读文段:他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目标:1.以“真假游戏”猜测,反差激趣,懂得在任何时代都有人才,且“行行出状元”。
2.感受书中奇的多重魅力,激趣读书,学习习作方法。
3. 通过“设悬”猜情节,让学生感受小说的故事乐趣4.认识作者和书评的影响力,感受读书的好处一、导课激趣玩游戏,真真假假你来说1.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
2.用舌头画画,用喷嚏喷墨。
3.一根细线,一片羽毛,顶多七天,能钓几千条鱼。
4.看脸不认识人,看牙,一下就知道。
5.粉刷匠还穿一身黑,若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6.穿房越墙,如走平地。
河面上用脚尖点着水波而行。
【设计意图:给六个句子,学生判断真假,用猜测和事实的反差激趣。
】二、引入奇人故事,推荐著作。
(一)读学习单(一)的奇人故事,交流阅读收获(投影出示)阅读建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想一想人物有哪些特点。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画出相关的词或者句子,并进行批注。
1.话说奇人一(泥人张):老师给出一块橡皮泥,你能捏出一个人吗?你从泥团中看到了什么?体会奇(投影出示)学习单(一)只见他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底下,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是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
吃饭的人伸脖子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子上一般。
瓢似的脑袋,小鼓睛,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师:从第一位奇人的片段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人物奇、写法奇)仔细听片段录音,闭眼细听,体会片段语言上的特点。
(板书:语言奇)【设计意图:学生借助阅读经验进行勾画,从不同角度体会(动作、周围人、核桃大小的泥巴、逼真的泥人)泥人张的手艺精湛,从而感受作者“写法”之奇;其次,让学生在听录音、模仿读的过程中来感受片段的语言奇,感受语言的诙谐和富有节奏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阅读兴趣。
】2.话说奇人二:体会武夫的奇,猜测情节,印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俗世奇人》导读课教学设计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桥山小学黄海燕汪琼湘【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课内掌握的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可见,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期。
目前的语文教材多以单篇短章的课文为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总是局限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
当读整本书的时候,学生会出现半途而废,无从下手、难以把握等情况。
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就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
因此,领着学生阅读整本书,教给一定的阅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分析】关于整本书的阅读,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进行了尝试,在五年级的课本中,编者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课外书屋”来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人”。
几篇课文都是节选自书中一个片段或一个故事。
每个片断篇幅短小,易于阅读,便于借鉴,而它形成的合力──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难以及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原书的兴趣,从而开始读整本书的阅读,更全面地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量。
但爱阅读并不等于会阅读,关于整本书的导读课也上得比较少,因此造成许多学生不会读书:有的读书像走马观花,读后如过眼烟云,昙花一现;有的逐字默念,读一本书如蜗牛爬行,老牛拉车;有的读完,阅读能力未见提升。
因此,应根据阅读实际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世奇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比照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感受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的非凡技艺,见识“人物之奇特”。
2.运用默读、略读,感受“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体会“情节之绝妙”。
3.通过群文阅读,提升阅读兴趣,感受祖国民间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俗世奇人》中的人物之奇特,故事之绝妙。
一、了解作者及《俗世奇人》创作背景。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释题。
问:“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二、阅读《刷子李》。
(一)感受“人物之奇特”。
1.从课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为什么叫他“刷子李”?2.刷子李高超技艺表现在哪里?你觉得最奇特的是什么?默读4——11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奇特”,用笔划一划。
交流。
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用心读,看看哪些地方体现刷子李技艺的“奇特”?3 刷子李的“奇特”体现在什么地方?(技艺非凡、自信)(二)感受“故事之绝妙”。
1.作者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之高超的?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故事的精妙,就妙在曹小三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
(1)“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曹小三心想:……(2)“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曹小三心想:……(3)“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曹小三心想:……小结:这就是曹小三心中的一波三折,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一波三折”,“故事之精妙”就妙在这“一波三折”。
三、自主阅读《泥人张》《张大力》感受“人物之奇特”,感受“故事之绝妙”1.默读,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泥人张、张大力的技艺“奇特”,用笔划一划。
五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学案例(共3课时)推荐理由:《俗世奇人》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本小说,全书包括酒婆、死鸟、冯五爷、好嘴杨巴、张大力、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等篇章,都是讲述传奇人物的篇章。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小学生多读书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增长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和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于文字多、篇目长,加之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小学生在阅读中难免觉得枯燥,因此,阅读前的指导工作必须要做到位,下面我们从《俗世奇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推荐理由来谈。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教学总目标一、教学目标:1. 向学生推荐书籍《俗世奇人》,引导学生回顾书中精彩片断,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乐于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故事性和传奇性文学作品的兴趣。
2.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逐步养成精心阅读,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俗世奇人〉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2.阅读《苏七块》《泥人张》,感受奇人的奇特之处,学习写人方法。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与书评(一)开门见山,引出书名。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很特别,它不是一篇课文,而是一本书。
书的作者出生于天津,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就选自这本书。
(二)简介作者。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
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08年奥运会天津站火炬手。
善于用天津味语言的表达方式,被誉为“津味小说家”。
《俗世奇人》是他津味小说的巅峰之作,2018年8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目前发行量已达300多万。
(三)读书评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还为这本书写了书评。
冯老的《俗世奇人》阅世即阅人,那些小人物的浮世悲欢,酸甜苦辣,虽着墨不多,但让人过目不忘,值得再三拜读。
二、观察封面,浏览目录,猜奇人(一)观察封面,捕捉信息。
1.我们一起来看封面,你捕捉到了什么信息?(封面上有书名、作者及出版社的信息,与其它书不同的是,封面上有各类奇人的生动插图)2.俗世指什么?(民间社会,多指百姓生活的民间)奇人指什么?(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3.书的封底: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二)浏览目录,了解概况。
在目录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呢?(每篇文章写一位奇人,从题目中就能看出他是干啥的有哪些?一眼就能看出人物特点的有哪些?旧版有18篇,新版足本共36篇,新版全本共有54篇。
)三、抓住人物特点,捕捉奇人形象。
(一)回顾阅读策略,激发阅读期待。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读《苏七块》《泥人张》和《大回》片段,完成以下表格。
(给大家 3分钟时间完成以上阅读任务)汇报交流小结:看来,同学已学会从文章中捕捉人物形象。
四、迁移运用图式,梳理小说情节。
《俗世奇人》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浏览目录序言,了解书的概况
1.开门见山,引出书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很特别,因为它不是一篇课文,而是一本书。
请大家根据我的描述来猜猜是哪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出生于天津,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就选自这本书……这么快就猜到是哪本书了,看来大家课外一定看了不少好书。
没错,这本书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出示:《俗世奇人》。
2.浏览目录,了解概况
师:平时大家拿到一本新书,翻开封面你会关注什么呢?通过目录我们就能了解书的概况。
那请大家快速浏览这本书的目录——出示:目录。
待会儿我请同学来说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3.阅读序言,了解背景
师:刚才你们获取的很多信息跟作者写的序言很接近,下面请自由阅读书的序言——出示:序言从这里你又获取哪些新的信息?
师:是呀,在天津卫这一水陆码头有很多的奇人妙事,作者随想随记,每人一篇,各不相关,这也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拿到一本新书千万不能忽略目录和序言,因为它们对了解书的概况很有帮助。
二、指导阅读片段,捕捉奇人形象
1.回顾阅读策略,激发阅读期待
师:回想我们在学习《刷子李》一课时,通过快速默读,提取了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感受了人物的奇。
像这样通过默读捕捉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是很好的(板书卡片:捕捉人物形象)。
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感受书中另外三位奇人,他们是——出示:苏七块蓝眼大回他们的行当分别是——出示:接骨大夫
鉴画专家钓鱼能手
2定时阅读片段,检测阅读成效
师:那么这些人又奇在哪?下面请独立阅读老师屏幕上提供的片段,我设定了阅读时间,时间到我就翻页,希望大家专心阅读,读完后我们还将进行一个小测试。
师:先看两道判断题——出示判断题再来两道选择题——出示选择题
3.教师小结
师:看来“快速默读,准确捕捉人物形象”这项阅读本领大家都学得非常棒!《俗世奇人》这本书中的人物都很奇特,相信你们能用这个方法认识更多的奇人。
三、迁移运用图式,梳理小说情节
1.重现情节图式,回顾阅读策略
师:学习《刷子李》一课,老师还教给大家一个本领,就是根据小说情节画出情节图。
师:出示情节图这就是《刷子李》的情节图,谁能根据上面的图帮大家回忆一下这个故事的重要情节?指生说
师:你们看,有了这个图,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小说一波三折的特点。
那么这个图我们是怎么画出来的?指生说(先画出有关情节变化的一些语句,再根据找到的情节画图并写下关键词)
师:大家听明白*刚才讲的方法了吗?现在我们也试着用这种方法给《蓝眼》这篇文章画画一波三折的情节图。
还不清楚可以再看阅读提示——出示:阅读提示
2.学生默读,绘制情节图
3.交流展示(课前准备好)
4.教师小结: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像《刷子李》《蓝眼》这样情节一波三折、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有很多,我们掌握了画情节图的阅读本领,就能更快地梳理故事的情节,有利于我们读好书中更多的故事。
(板书卡片:梳理故事情节)
四、品味津味语言,感受作家风格
1.关注语言,再读《蓝眼》
师:我们读小说只是关注人物、关注情节还不够,还要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
(板书卡片:感受语言魅力)现在,就请你们再快速默读《蓝眼》,把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吸引你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2.交流汇报
3.师:你们很会品味语言。
冯骥才到底是个怎样的作家,会写出这样的语言?老师这里有一张名片,请一位同学来念一念。
——出示作家名片
4.师:冯骥才出生于天津,所以他的文章里有很多天津味儿的语言。
你们看——依次出示四个句子请第一组读第一句……
5.师:最后一句《刷子李》这篇课文里有吗?我们来看这个句子在课文和原文中的表达。
出示句子比较请女生读原文的,男生读课文中这句。
你喜欢哪一处?
6.师:人教版语文书是供全国的学生用,为了使不同地区的同学使用得更方便,在小学阶段,编书的老师就用普通话的方式呈现这个句子。
不过正像***说的原文更有天津味儿,我们再一起来当回天津人,读读这个句子。
7.教师小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方言道说一方人。
冯骥才是天津人,津味的语言是扎根在他心里的。
他用津味语言来写天津人,真是妙不可言!
五、总结阅读方法,激发阅读热情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在《刷子李》一课学到的阅读方法用到了阅读《俗世奇人》这本书上。
读小说就要善于……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