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88 KB
- 文档页数:2
《归园田居》陶渊明全诗译文及鉴赏答案《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描写园田风光的,运用了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质朴无华。
这首诗不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色彩上都令心静如水之君无不折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归园田居·其一》【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归园田居·其一》【翻译】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归园田居》原文及赏析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赏析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
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
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归园田居.其一》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必修上册】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翻译: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翻译: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翻译: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翻译: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5、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翻译: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翻译: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翻译: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8、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翻译: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9、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翻译: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阳泉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高一语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1~12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B.“带月荷锄归”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月夜归耕图,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也表现了作者生活得很悠闲。
D.“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两句中,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细节描写,可见诗人身体力行在田野劳作,从而体验到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
12.《归园田居(其一)》最突出的就是写景,请分析从“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八句,作者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4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二) 古代诗歌阅读(7分)11.C(C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理解错误,尘杂不是指灰尘和杂物,而是指尘俗杂事,是做官时那些多不愿干的杂事和无聊的应酬。
归园田居五首练习题及答案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不学巧伪、不争名利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
C.前四句是近景。
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后四句是远景。
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诗作的点睛之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庄稼的生长状况会引发作者的感受。
结尾两句形象鲜明,含义深邃,恰妙在不加雕饰。
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意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诗歌标题,思考,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明确:归。
2.用诗中原句回答:①诗人为何而归?②归往何处?③归后如何?明确: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②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3.思考,诗中“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表明了什么问题?明确:(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
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
这两个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后深受束缚,极不自由,表明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
4. 思考,作者为何落入尘网?明确:“误落尘网中”。
说明入仕做官不是陶渊明的本意,而是一大失误。
①养家糊口;②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济苍生。
而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5. “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明确:(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
(2)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拙”字,本义是“笨”,引申义是“原始的、本真的”。
作者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官场是个是非之地,一个政治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作者追求生命中最本真的,即回归自然,与自然共存,不愿同流合污。
总之,作者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不仅是身体上的回归,更是精神上和心灵的回归。
6. 思考,文中描绘田园风光时写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明确: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户庭、虚室。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课下注释】①选自《陶渊明集笺注》卷二(中华书局2003年版)。
《归园田居》共有五首,这是第一首。
②【适俗】适应世俗。
③【韵】气质,情致。
④【丘山】指山林。
⑤【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⑥【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大约二十五岁离开少时居所,直到五十五岁辞去彭泽令方归,所以说“一去三十年”。
或疑当作“十三年”。
自开始做官至辞去彭泽令,前后为十三年。
⑦【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羁,约束。
⑧【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⑨【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⑩【方宅十余亩】宅子四周有十几亩地。
方,四周围绕。
⑪【暖暖】迷蒙隐约的样子。
⑫【依依】隐约的样子。
一说“轻柔的样子”。
⑬【墟里】指村落。
⑭【颠】顶端。
⑮【户庭】门户庭院。
⑯【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⑰【虚室】静室。
⑱【余闲】余暇,空闲。
⑲【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翻译】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鉴赏】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B.本诗开头两句总领全诗,最后两句,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等,互为映带,以结全篇。
C.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
“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心境。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
15.“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描写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赤壁赋》中用“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以夸张、侧面描写表现出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描写出琵琶声停之后突然爆发的激越雄壮的旋律。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开篇用“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表现传说中的仙境虚无缥缈,令人难觅。
(3)荀子在《劝学》中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譬喻,告诉人们,再坚硬的东西最终也能被攻克,从而从正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14.D (3分)“尘杂”、“虚室”解释分析有误。
《归园⽥居.其⼀》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归园⽥居.其⼀》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课下注释】①选⾃《陶渊明集笺注》卷⼆(中华书局2003年版)。
《归园⽥居》共有五⾸,这是第⼀⾸。
②【适俗】适应世俗。
③【韵】⽓质,情致。
④【丘⼭】指⼭林。
⑤【尘⽹】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⑥【⼀去三⼗年】陶渊明⼤约⼆⼗五岁离开少时居所,直到五⼗五岁辞去彭泽令⽅归,所以说“⼀去三⼗年”。
或疑当作“⼗三年”。
⾃开始做官⾄辞去彭泽令,前后为⼗三年。
⑦【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羁,约束。
⑧【南野】南⾯的⽥野。
⼀作“南亩”,指农⽥。
⑨【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⑩【⽅宅⼗余亩】宅⼦四周有⼗⼏亩地。
⽅,四周围绕。
【暖暖】迷蒙隐约的样⼦。
【依依】隐约的样⼦。
⼀说“轻柔的样⼦”。
【墟⾥】指村落。
【颠】顶端。
【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虚室】静室。
【余闲】余暇,空闲。
【樊笼】关鸟兽的笼⼦。
这⾥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翻译】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来就喜爱⼤⾃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转眼间远离⽥园已⼗余年。
笼⼦⾥的鸟⼉怀念以前⽣活的森林,池⼦⾥的鱼⼉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去开荒,依着愚拙的⼼性回家耕种⽥园。
绕房宅⽅圆有⼗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有的是安适悠闲。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甲),池鱼思(乙)。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丙)深巷中,鸡(丁)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少列适俗韵()
A.韵味
B.音乐
C.情趣
D.风俗
(2)桃李罗堂前()
A.排列
B.网罗
C.张罗
D.搜罗
(3)虚室有余闲()
A.空地B.空宅C.闲暇D.闲宅
2.在上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词,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密林深渊吠鸣
B.旧林故渊吠鸣
C.密林故渊叫飞
D.旧林深渊吠飞
3.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4.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
韵,这里指性格、气质。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官场的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
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
5.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
方,
周围。
四旁。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关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
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7.课文默写填空。
(1)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
(3)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4)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5)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____。
(6)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C(2)A (3)C
2.B
3.D
4.D
5.C
6.D
7.(1)脉脉不得语
(2)少无适俗韵
(3)羁鸟恋旧林
(4)暧暧远人村
(5)复得返自然
(6)天下归心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