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玻璃和陶瓷包装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287.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绪论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品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食品包装: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贮藏流通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品质状态和价值。
包装的功能:保护商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提高商品价值。
第二章纸类包装外观纸病:凡不包括在纸张技术要求内的纸张缺欠称为纸病,可以用感官鉴别的纸病称为外观纸病。
瓦楞纸板:由瓦楞原纸轧制成屋顶瓦片状波纹,然后将瓦楞纸与两面箱板纸黏合制成。
瓦楞形状一般分为U型、V型、UV型3种。
瓦楞纸板楞型是指瓦楞的型号种类,即瓦楞大小、密度、特性的不同分类。
按GB/T6544-2008规定,所有楞型的瓦楞形状均采用UV形,瓦楞纸板的楞型有A、B、C、E。
A型大瓦楞:单位长度内的瓦楞数量少而瓦楞高度大,有较大的缓冲力。
适于包装较轻的的易碎物品。
B型小瓦楞:单位长度内的瓦楞数量多而瓦楞高度小,坚硬且不易破坏。
适于包装较重和较硬的物品,多用于罐头、瓶装物品等包装。
C型中瓦楞:单位长度内的瓦楞数及瓦楞高度介于A、B型之间,性能接近于A型。
D型微小瓦楞:单位长度内的瓦楞数最多,瓦楞高度最小,具有平坦表面和较高平面刚度。
大量用于食品的销售包装。
瓦楞纸板的种类:单面瓦楞纸板、双面瓦楞纸板、双芯双面瓦楞纸板、三芯双面瓦楞纸板。
瓦楞纸箱的特性:1轻便牢固、缓冲性能好2原料充足、成本低3加工简便4贮藏和运输方便5适用范围广6易于印刷装潢第三章塑料包装按塑料的加热、冷却时呈现性质不同,把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以加聚树脂为基料,加入适量添加剂而制成。
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受热软化流动和冷却硬化成型,其树脂化学组成及基本性能不发生变化。
热固性塑料:主要以缩聚树脂为基料,加入填充剂、固化剂及其他适量添加剂而制成;在一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固化,再次受热,只能分解,不能软化,因此不能反复塑制成型。
产品包装设计与制作流程第1章产品包装设计概述 (4)1.1 市场调研与定位 (5)1.2 设计理念与创意 (5)1.3 设计流程与规范 (5)第2章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5)2.1 纸质包装材料 (5)2.2 塑料包装材料 (5)2.3 玻璃与陶瓷包装材料 (5)2.4 金属包装材料 (5)第3章包装结构设计 (5)3.1 常见包装结构类型 (5)3.2 结构设计原则与技巧 (5)3.3 创新结构设计 (5)第4章包装视觉设计 (5)4.1 色彩搭配与应用 (5)4.2 图形设计与元素运用 (5)4.3 字体与排版 (5)第5章包装图形设计 (5)5.1 图形创意与表现 (5)5.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 (5)5.3 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5)第6章包装文案与信息传达 (5)6.1 产品卖点提炼与表达 (5)6.2 文案撰写与布局 (5)6.3 信息传达的规范与技巧 (5)第7章打样与评审 (5)7.1 打样方法与流程 (5)7.2 评审标准与要点 (5)7.3 设计修改与优化 (5)第8章包装制作工艺 (5)8.1 印刷工艺与特点 (6)8.2 后加工工艺 (6)8.3 特殊工艺应用 (6)第9章包装生产与质量控制 (6)9.1 生产流程与设备选择 (6)9.2 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 (6)9.3 成本控制与优化 (6)第10章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6)10.1 环保包装材料与设计 (6)10.2 低碳生产与节能减排 (6)10.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应用 (6)第11章市场推广与营销 (6)11.1 包装在营销中的作用 (6)11.2 营销策略与包装设计 (6)11.3 品牌塑造与传播 (6)第12章案例分析与趋势展望 (6)12.1 成功案例解析 (6)12.2 行业发展趋势 (6)12.3 创新设计理念与方法 (6)第1章产品包装设计概述 (6)1.1 市场调研与定位 (6)1.2 设计理念与创意 (7)1.3 设计流程与规范 (7)第2章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8)2.1 纸质包装材料 (8)2.2 塑料包装材料 (8)2.3 玻璃与陶瓷包装材料 (8)2.4 金属包装材料 (8)第3章包装结构设计 (9)3.1 常见包装结构类型 (9)3.1.1 盒式包装 (9)3.1.2 袋式包装 (9)3.1.3 瓶式包装 (9)3.1.4 罐式包装 (9)3.1.5 复合材料包装 (9)3.2 结构设计原则与技巧 (9)3.2.1 安全性 (9)3.2.2 实用性 (9)3.2.3 美观性 (10)3.2.4 环保性 (10)3.2.5 创意性 (10)3.2.6 成本控制 (10)3.3 创新结构设计 (10)3.3.1 一体化设计 (10)3.3.2 智能化设计 (10)3.3.3 个性化设计 (10)3.3.4 环保型设计 (10)3.3.5 多功能设计 (10)第4章包装视觉设计 (10)4.1 色彩搭配与应用 (10)4.1.1 色彩的基本概念 (10)4.1.2 色彩搭配的原则 (11)4.1.3 色彩搭配的应用 (11)4.2 图形设计与元素运用 (11)4.2.1 图形设计的类型 (11)4.2.3 元素运用 (11)4.3 字体与排版 (12)4.3.1 字体的选择 (12)4.3.2 排版设计 (12)第5章包装图形设计 (12)5.1 图形创意与表现 (12)5.1.1 创意思维方法 (12)5.1.2 图形表现手法 (12)5.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 (13)5.2.1 品牌形象塑造 (13)5.2.2 视觉识别设计 (13)5.3 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3)5.3.1 文化元素提炼 (13)5.3.2 文化元素应用 (13)第6章包装文案与信息传达 (14)6.1 产品卖点提炼与表达 (14)6.2 文案撰写与布局 (14)6.3 信息传达的规范与技巧 (15)第7章打样与评审 (15)7.1 打样方法与流程 (15)7.1.1 打样方法 (15)7.1.2 打样流程 (15)7.2 评审标准与要点 (15)7.2.1 评审标准 (16)7.2.2 评审要点 (16)7.3 设计修改与优化 (16)第8章包装制作工艺 (16)8.1 印刷工艺与特点 (16)8.1.1 四色印刷 (16)8.1.2 专色印刷 (17)8.2 后加工工艺 (17)8.2.1 表面加工 (17)8.2.2 成型加工 (17)8.3 特殊工艺应用 (17)第9章包装生产与质量控制 (18)9.1 生产流程与设备选择 (18)9.1.1 包装生产流程 (18)9.1.2 设备选择 (18)9.2 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 (18)9.2.1 质量控制标准 (18)9.2.2 质量控制方法 (19)9.3 成本控制与优化 (19)9.3.1 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19)9.3.3 质量成本控制 (19)第10章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9)10.1 环保包装材料与设计 (19)10.1.1 环保包装材料 (19)10.1.2 环保包装设计原则 (20)10.2 低碳生产与节能减排 (20)10.2.1 低碳生产技术 (20)10.2.2 节能减排措施 (20)10.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应用 (20)10.3.1 绿色建筑 (20)10.3.2 绿色交通 (20)第11章市场推广与营销 (21)11.1 包装在营销中的作用 (21)11.1.1 提升产品价值 (21)11.1.2 传递品牌信息 (21)11.1.3 促进销售 (21)11.1.4 保障产品安全 (21)11.2 营销策略与包装设计 (21)11.2.1 产品定位策略 (21)11.2.2 价格策略 (21)11.2.3 渠道策略 (22)11.3 品牌塑造与传播 (22)11.3.1 品牌形象 (22)11.3.2 品牌故事 (22)11.3.3 媒体传播 (22)第12章案例分析与趋势展望 (22)12.1 成功案例解析 (22)12.1.1 案例一:某智能硬件企业的崛起 (22)12.1.2 案例二:某共享经济平台的成功 (22)12.1.3 案例三:某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3)12.2 行业发展趋势 (23)12.2.1 数字化转型 (23)12.2.2 绿色可持续发展 (23)12.2.3 跨界融合 (23)12.3 创新设计理念与方法 (23)12.3.1 用户导向设计 (23)12.3.2 敏捷开发 (23)12.3.3 开放式创新 (24)第1章产品包装设计概述1.1 市场调研与定位1.2 设计理念与创意1.3 设计流程与规范第2章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2.1 纸质包装材料2.2 塑料包装材料2.3 玻璃与陶瓷包装材料2.4 金属包装材料第3章包装结构设计3.1 常见包装结构类型3.2 结构设计原则与技巧3.3 创新结构设计第4章包装视觉设计4.1 色彩搭配与应用4.2 图形设计与元素运用4.3 字体与排版第5章包装图形设计5.1 图形创意与表现5.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5.3 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第6章包装文案与信息传达6.1 产品卖点提炼与表达6.2 文案撰写与布局6.3 信息传达的规范与技巧第7章打样与评审7.1 打样方法与流程7.2 评审标准与要点7.3 设计修改与优化第8章包装制作工艺8.1 印刷工艺与特点8.2 后加工工艺8.3 特殊工艺应用第9章包装生产与质量控制9.1 生产流程与设备选择9.2 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9.3 成本控制与优化第10章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0.1 环保包装材料与设计10.2 低碳生产与节能减排10.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应用第11章市场推广与营销11.1 包装在营销中的作用11.2 营销策略与包装设计11.3 品牌塑造与传播第12章案例分析与趋势展望12.1 成功案例解析12.2 行业发展趋势12.3 创新设计理念与方法第1章产品包装设计概述1.1 市场调研与定位产品包装设计并非单纯追求外观的美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包装与印刷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包装技术基础 (3)1.1 包装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3)1.1.1 包装材料的分类 (3)1.1.2 包装材料的特性 (4)1.2 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1 保护功能 (4)1.2.2 实用性 (4)1.2.3 美观性 (4)1.2.4 经济性 (4)1.2.5 环保性 (4)1.3 包装结构及制图 (4)1.3.1 包装形状 (4)1.3.2 包装尺寸 (5)1.3.3 包装结构设计 (5)1.3.4 包装制图 (5)第2章印刷技术概述 (5)2.1 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 (5)2.1.1 古代印刷技术 (5)2.1.2 近代印刷技术 (5)2.1.3 现代印刷技术 (5)2.2 印刷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5)2.2.1 凸版印刷 (6)2.2.2 平版印刷 (6)2.2.3 凹版印刷 (6)2.2.4 孔版印刷 (6)2.2.5 数码印刷 (6)2.3 印刷工艺流程 (6)2.3.1 设计 (6)2.3.2 制版 (6)2.3.3 印刷 (6)2.3.4 后加工 (6)第3章纸质包装印刷技术 (7)3.1 纸质包装材料的选择 (7)3.2 印前制作与制版 (7)3.3 柔性版印刷技术 (7)3.4 凹版印刷技术 (7)第4章塑料包装印刷技术 (7)4.1 塑料包装材料的特点与分类 (7)4.2 塑料印刷的制版工艺 (8)4.3 丝网印刷技术 (8)4.4 热转印技术在塑料包装中的应用 (8)第5章金属包装印刷技术 (8)5.1 金属包装材料及其印刷特性 (8)5.1.1 金属包装材料的种类与特性 (8)5.1.2 金属包装材料的印刷适应性 (8)5.2 金属印刷的制版与印刷工艺 (8)5.2.1 制版工艺 (8)5.2.2 印刷工艺 (9)5.2.3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9)5.3 金属包装的后续加工工艺 (9)5.3.1 覆膜工艺 (9)5.3.2 烫金工艺 (9)5.3.3 植绒工艺 (9)5.3.4 其他后续加工工艺 (9)第6章玻璃与陶瓷包装印刷技术 (9)6.1 玻璃与陶瓷包装材料的特点 (9)6.1.1 玻璃包装材料特点 (9)6.1.2 陶瓷包装材料特点 (10)6.2 玻璃与陶瓷印刷工艺 (10)6.2.1 玻璃印刷工艺 (10)6.2.2 陶瓷印刷工艺 (10)6.3 玻璃与陶瓷包装的后续装饰工艺 (10)6.3.1 玻璃包装后续装饰工艺 (10)6.3.2 陶瓷包装后续装饰工艺 (10)第7章功能性包装印刷技术 (10)7.1 防伪印刷技术 (10)7.1.1 概述 (10)7.1.2 热敏变色防伪技术 (10)7.1.3 激光防伪技术 (11)7.1.4 紫外荧光防伪技术 (11)7.2 智能包装印刷技术 (11)7.2.1 概述 (11)7.2.2 温湿度传感器印刷技术 (11)7.2.3 二维码印刷技术 (11)7.2.4 NFC印刷技术 (11)7.3 绿色包装印刷技术 (11)7.3.1 概述 (11)7.3.2 水性油墨印刷技术 (11)7.3.3 无溶剂复合技术 (11)7.3.4 可降解材料印刷技术 (12)7.3.5 节能减排印刷技术 (12)第8章包装印刷质量控制 (12)8.1 印刷色彩管理 (12)8.1.1 色彩管理基本原理 (12)8.1.2 印刷色彩校正 (12)8.1.3 色彩管理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 (12)8.2 印刷质量检测与评价 (12)8.2.1 印刷质量检测方法 (12)8.2.2 印刷质量评价指标 (12)8.2.3 印刷质量评价标准 (13)8.3 印刷质量故障分析与排除 (13)8.3.1 印刷质量故障类型 (13)8.3.2 印刷质量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3)8.3.3 印刷质量故障预防措施 (13)第9章包装印刷设备与工艺 (13)9.1 印刷设备的选择与维护 (13)9.1.1 设备选择原则 (13)9.1.2 设备选型实例分析 (13)9.1.3 设备维护与管理 (14)9.2 常见包装印刷工艺参数设置 (14)9.2.1 柔版印刷工艺参数设置 (14)9.2.2 凹版印刷工艺参数设置 (14)9.2.3 丝网印刷工艺参数设置 (14)9.2.4 数字印刷工艺参数设置 (14)9.3 包装印刷自动化与智能化 (14)9.3.1 自动化设备简介 (14)9.3.2 智能化技术与应用 (14)9.3.3 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制造 (14)第10章包装印刷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数字印刷技术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14)10.2 可持续发展在包装印刷行业的实践 (15)10.3 包装印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5)10.4 新技术在包装印刷行业的应用前景 (15)第1章包装技术基础1.1 包装材料的分类与特性包装材料是包装技术的基础,其分类与特性直接关系到包装的保护、美观、经济及环保等功能。
天津科技大学包装材料学【习题答案】第一篇纸包装材料与制品(习题解答)--------------------------------------------------------------------------------第一章1. a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 b保护性能优良; c加工储运方便; d印刷装潢适性好; e 安全卫生; f绿色环保,易于回收处理; g复合加工性能好。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越来越重视。
包装材料作为原料和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保护带来的重大压力。
使人们在开发包装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同时,要将包装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绿色包装是实现包装工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即在使用包装材料制造包装制品时,要考虑到包装减量(Reduce)、重复使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和再生(Recover),尽量使用可降解材料(Degradable),减少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
3. 包装纸和纸板的种类繁多,根据加工工艺可分为包装纸、包装纸板、加工纸和纸板等大类。
作为包装材料,纸和纸板应该具备各种包装适性,以满足不同商品包装的要求,如外观性能、强度性能、抗弯曲及压缩性能、表面性能、透气与吸收性能、光学性能、适印性能、卫生和化学性能。
第二章1. 纤维是造纸原料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植物细胞,细胞壁是由原生质体所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根据细胞壁形成的先后和结构方面的差异,细胞壁可以分为胞间层(ML)、初生壁(P)和次生壁(S)三个部分。
根据形成顺序,次生壁可分为外层(S1)、中层(S2)和内层(S3)。
次生壁是细胞(纤维)的主体。
化学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和其他化学成分。
纤维素是植物纤维原料最主要的化学成分,增加纸和纸板的强度;保留较高的半纤维素含量,对于提高纸张的裂断长、耐折度、吸收性和不透明性是有利的;保留少量木素可提高纸和纸板的挺度,过多则使纸张发脆,影响白度;其他成分为树脂、果胶质等,它们在纸和纸板中保留较少。
第1篇一、引言产品包装物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的功能,还具有宣传产品、提高品牌形象的作用。
因此,产品包装物的设计和生产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文将对我国关于产品包装物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产品包装物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包装物是指用于包装、盛装产品的容器、包装材料和辅助材料。
产品包装物主要包括:1. 包装容器:如箱、桶、袋、瓶、罐等;2. 包装材料:如纸、塑料、玻璃、金属、陶瓷等;3. 辅助材料:如粘合剂、密封剂、标识标签等。
三、产品包装物的法律规定1. 产品包装物的质量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产品包装物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要求。
产品包装物的质量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不得有破损、变形、漏气、渗漏、腐蚀等缺陷;(2)不得有污染、异味、霉变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3)标识标签应当清晰、准确、完整,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4)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质量要求。
2. 产品包装物的环保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生产、销售、使用包装物的企业,应当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包装物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产生。
具体要求如下:(1)采用可降解、可回收、无毒、无害的包装材料;(2)包装物的设计应当尽量减少使用量,降低废弃物产生;(3)包装物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3. 产品包装物的标识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产品包装物上的标识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名称、规格、型号;(2)生产日期、保质期;(3)生产厂家、地址、联系电话;(4)执行标准;(5)其他依法应当标注的内容。
4. 产品包装物的回收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提高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食品包装与质量控制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食品包装基本概念 (4)1.1 食品包装的定义与功能 (4)1.1.1 定义 (4)1.1.2 功能 (5)1.2 食品包装材料及功能 (5)1.2.1 常见食品包装材料 (5)1.2.2 食品包装材料的功能 (5)1.3 食品包装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5)1.3.1 分类 (6)1.3.2 发展趋势 (6)第2章食品质量控制原理 (6)2.1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6)2.1.1 食品质量的概念 (6)2.1.2 食品安全的概念 (6)2.1.3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6)2.2 食品质量控制体系 (7)2.2.1 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成 (7)2.2.2 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7)2.2.3 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评估 (7)2.3 食品质量检验方法 (7)2.3.1 食品质量检验的类型 (7)2.3.2 食品质量检验的方法 (7)2.3.3 食品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法 (7)2.3.4 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处理 (7)第3章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7)3.1 塑料包装材料 (8)3.1.1 聚乙烯(PE) (8)3.1.2 聚丙烯(PP) (8)3.1.3 聚氯乙烯(PVC) (8)3.1.4 聚偏二氯乙烯(PVDC) (8)3.2 纸质包装材料 (8)3.2.1 纸箱 (8)3.2.2 纸袋 (8)3.2.3 纸塑复合包装材料 (8)3.3 金属包装材料 (8)3.3.1 马口铁 (8)3.3.2 铝 (8)3.3.3 不锈钢 (8)3.4 玻璃和陶瓷包装材料 (8)3.4.1 玻璃瓶 (9)3.4.2 陶瓷包装 (9)第4章食品包装工艺与技术 (9)4.1 袋装包装技术 (9)4.1.1 塑料袋包装 (9)4.1.2 纸质袋包装 (9)4.1.3 复合材料袋包装 (9)4.2 瓶装包装技术 (9)4.2.1 玻璃瓶包装 (9)4.2.2 塑料瓶包装 (10)4.2.3 金属瓶包装 (10)4.3 真空包装技术 (10)4.3.1 真空包装的原理与优点 (10)4.3.2 真空包装设备与工艺 (10)4.4 气调包装技术 (10)4.4.1 气调包装的原理与优点 (10)4.4.2 气调包装设备与工艺 (10)第5章食品包装设计原则与要求 (10)5.1 食品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 (10)5.1.1 安全性原则 (11)5.1.2 实用性原则 (11)5.1.3 美观性原则 (11)5.1.4 传达性原则 (11)5.2 食品包装结构设计 (11)5.2.1 包装材料选择 (11)5.2.2 包装结构设计 (11)5.3 食品包装视觉设计 (11)5.3.1 色彩设计 (11)5.3.2 图案设计 (12)5.3.3 字体设计 (12)5.4 食品包装的环保与可持续性 (12)5.4.1 绿色包装材料 (12)5.4.2 节约资源 (12)5.4.3 循环利用 (12)5.4.4 低碳环保 (12)第6章食品包装质量控制指标 (12)6.1 食品包装物理功能指标 (12)6.1.1 包装材料的力学功能 (12)6.1.2 包装结构的密封功能 (12)6.1.3 包装的阻隔功能 (13)6.2 食品包装化学安全指标 (13)6.2.1 包装材料的化学成分 (13)6.2.2 溶出物指标 (13)6.2.3 迁移量指标 (13)6.3 食品包装微生物指标 (13)6.3.2 包装过程的微生物控制 (13)6.3.3 包装后食品的微生物检测 (13)6.4 食品包装保质期预测 (13)6.4.1 食品包装材料的老化功能 (13)6.4.2 食品包装的耐候性 (13)6.4.3 食品包装与食品相互作用 (14)第7章食品包装过程质量控制 (14)7.1 食品包装过程监控 (14)7.1.1 监控内容 (14)7.1.2 监控方法 (14)7.1.3 监控频次 (14)7.2 食品包装设备维护与管理 (14)7.2.1 设备维护 (14)7.2.2 设备管理 (14)7.2.3 故障处理 (14)7.3 食品包装环境控制 (14)7.3.1 环境要求 (14)7.3.2 环境监测 (14)7.3.3 环境改善 (14)7.4 食品包装人员培训与管理 (15)7.4.1 培训内容 (15)7.4.2 培训方式 (15)7.4.3 人员管理 (15)7.4.4 健全人员激励机制 (15)第8章食品包装质量检测技术 (15)8.1 食品包装物理功能检测 (15)8.1.1 力学功能检测 (15)8.1.2 阻隔功能检测 (15)8.1.3 外观检测 (15)8.2 食品包装化学成分检测 (15)8.2.1 有害物质检测 (15)8.2.2 溶出物检测 (16)8.3 食品包装微生物检测 (16)8.3.1 微生物总数检测 (16)8.3.2 致病菌检测 (16)8.4 食品包装保质期验证 (16)8.4.1 保质期试验 (16)8.4.2 保质期验证 (16)8.4.3 保质期延长研究 (16)第9章食品包装质量改进措施 (16)9.1 食品包装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6)9.1.1 材料因素 (16)9.1.2 设备因素 (17)9.1.3 人为因素 (17)9.1.4 环境因素 (17)9.1.5 管理因素 (17)9.2 食品包装质量改进策略 (17)9.2.1 优化包装材料选择 (17)9.2.2 提高设备功能与维护 (17)9.2.3 增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17)9.2.4 改善生产环境 (17)9.2.5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7)9.3 食品包装质量处理 (17)9.3.1 报告与调查 (17)9.3.2 处理与追溯 (17)9.3.3 总结与改进 (17)9.4 食品包装质量持续改进 (17)9.4.1 建立质量改进机制 (18)9.4.2 加强质量培训与宣传 (18)9.4.3 创新包装技术与管理方法 (18)9.4.4 定期开展质量检查 (18)9.4.5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 (18)第10章食品包装质量控制法规与标准 (18)10.1 我国食品包装相关法规体系 (18)10.1.1 概述 (18)10.1.2 法规体系构成 (18)10.2 食品包装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18)10.2.1 国家标准 (18)10.2.2 行业标准 (19)10.3 国际食品包装法规与标准简介 (19)10.3.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 (19)10.3.2 欧盟法规与标准 (19)10.3.3 美国食品包装法规与标准 (19)10.4 食品包装法规与标准的应用与实施 (19)10.4.1 食品包装法规与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19)10.4.2 食品包装法规与标准的监督与检查 (19)10.4.3 食品包装法规与标准的更新与完善 (19)10.4.4 企业在食品包装法规与标准实施中的责任 (19)第1章食品包装基本概念1.1 食品包装的定义与功能1.1.1 定义食品包装是指采用一定的材料和技术,对食品进行包裹、盛装和封口,以达到保护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方便运输和销售、提高食用便利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