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人口迁移
- 格式:pptx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14
世界上的主要人口聚集区与人口迁移世界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特定地区,人口聚集得非常密集,形成了主要的人口聚集区。
与此同时,人口也会进行迁移,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
本文将讨论世界上的主要人口聚集区以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和影响。
一、世界主要人口聚集区1. 亚洲人口聚集区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拥有许多主要人口聚集区。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这些地区不仅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发达的基础设施,还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
另外,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印度的恒河-恰姆巴旺谷地也是亚洲的人口聚集区。
2. 欧洲人口聚集区欧洲也有一些主要的人口聚集区,尤其是西欧地区。
伦敦、巴黎、鹿特丹等城市是典型的欧洲人口聚集区。
这些地区具有先进的经济和教育体系,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国际留学生。
3. 美洲人口聚集区美洲的人口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
北美洲的纽约、洛杉矶、多伦多等都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南美洲的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4. 非洲人口聚集区非洲的人口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非和西非地区。
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尼日利亚的拉各斯都是人口迁徙的热点地区。
这些地区的人口聚集主要是因为农业和资源丰富,以及经济发展的机会。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1. 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美国的大城市。
另外,一些发展中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会导致人口迁移,例如中国西部的新一线城市。
2. 资源和环境因素人口迁移还会受到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匮乏或环境恶劣,导致人口外迁,例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周边地区。
而资源丰富或环境优美的地区则会吸引人口迁入,例如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州。
3. 教育和医疗条件教育和医疗条件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了许多家庭搬迁到更好的地区,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医疗保障。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域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二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知识清单三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与边疆,主要表现为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大,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人口向城镇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2)人口向东部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温馨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知识清单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温馨提示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
根据人口流动的时间,可以把人口流动划分为:(1)长期人口流动。
即离开户口登计地在1年以上,在外寄居,而户口仍留在原地。
(2)暂时人口流动。
指离开户口登记地1天以上、1年以下,在外寄居或停留,而户口仍在原地。
(3)周期性人口流动。
即有规律地定期离开户口登记地和返回户口登记地。
世界各民族人口迁移简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交流的加强,世界各民族人口迁移现象日益普遍。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们由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
这种迁移可能是出于各种原因,包括就业机会、寻求更好生活条件、家庭团聚、教育等。
本文将简述世界各民族人口迁移的情况。
一、亚洲地区的人口迁移亚洲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是亚洲地区人口迁移最为频繁的国家。
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和城市向农村的迁移。
这种迁移主要是为了追求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印度和菲律宾的人口迁移也有类似的原因,同时也受到教育机会和家庭团聚的驱动。
二、欧洲地区的人口迁移欧洲地区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东欧国家向西欧国家的迁移。
这种迁移主要是为了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是欧洲地区人口迁移最为集中的国家。
德国吸引了大量来自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的移民,这些移民主要是为了在德国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英国吸引了来自东欧国家的大量移民,这些移民也是为了就业和生活条件。
法国吸引了来自非洲国家的大量移民,这些移民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家庭团聚。
三、北美地区的人口迁移北美地区是世界上人口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美国和加拿大是北美地区人口迁移最为频繁的国家。
美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加拿大也吸引了大量来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这些移民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同时,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的移民也向美国和加拿大流动,主要是为了逃离贫困和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四、非洲地区的人口迁移非洲地区是人口迁移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由于战争、冲突、贫困和政治动荡等原因,很多非洲国家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
南非是非洲地区人口迁移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主要是由于南非的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吸引了来自周边国家的大量移民。
同时,一些中非国家的人口也向北非和欧洲国家迁移,这些移民主要是为了逃离战争和绝望的生活条件。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的迁移及影响因素一、知识讲解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2.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①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自然环境因素1.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分析,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第(2)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D项。
答案(1)A(2)D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6分)解析安徽省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近,且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
答案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
3.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一、建国前美国印第安人的发展历程1、起源北美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居民。
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
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
多数学者认为,美洲印第安人是在大约 25400年前分多批从西伯利亚经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一直抵达美洲最南端,散布于整个美洲。
印第安人的祖先迁入美洲不是一次,而是分批陆续到达美洲的,然后又经过长期的不断迁移与推进,最终散布到美洲全境。
美洲大陆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以及宜人的气候使得印第安人的祖先在美洲居住下来。
随着人类生物体的进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批迁入的印第安人由北而南在美洲各地建立起各种生活和社会制度,创造了大量的文化财富。
但是美洲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进入美洲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部落团体。
2、古代文明古代印第安人曾经在北美大陆上创造了很高的文化,如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
西方殖民者人侵以前,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大印第安文化在建筑、绘画、雕刻、诗歌、音乐等方面都到达了相当水平。
大量古代印第安人的遗迹,岩壁上斑驳的雕刻绘画,都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辉煌。
3、殖民者的入侵然而,16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消灭性的灾难。
据统计,殖民时期,西班牙所属的领地有1300万印第安人被杀,巴西地区有大约1000万被杀,美国西进运动中又有100万左右印第安人被杀。
大量印第安人被奴役甚至屠杀。
《世界通史全编》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在当时世界‘文明’的国度美国〔这里指美国独立前的十三个殖民地〕,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来得更加凶残。
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
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可想而知当时印第安人被殖民者侵略与奴役到了何种地步。
课时43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3.分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思考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答案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二、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迁移特点时间迁移特点20世纪以前15世纪后欧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隶迁往“新大陆”20世纪以前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在自身人口增长(推力)和北美急需劳动力(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难民由战乱国家迁往非战乱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从欧洲变为拉丁美洲和亚洲三、我国人口迁移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如下:时期特点流向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行政导向为主,自发性迁移较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开发工业基地、垦荒、支援边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人口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务工、经商、求学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①全面分析抓重点: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第二节人口迁移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4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②③B.②④C.③④D.④⑤2.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的有()A.①②B.③⑤C.②④D.②⑤3.一列从苏州开往武汉的火车上,四位旅客进行的如下谈话,其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说:“我此次是去武汉出差。
”B.乙说:“我被武汉大学录取,正要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武汉是去探亲访友。
”D.丁说:“我去武汉是去旅游的。
”4.我国“五一”黄金周,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C.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D.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6.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C.增加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影响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
下图示意南非1996~2011年人口重心的移动轨迹。
据此完成7~8题。
7.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A.始终与几何中心一致B.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C.移动速度逐渐减慢D.移动的空间距离很大8.南非人口重心的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加重南部沿海城市的人口压力B.加快东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C.缓解西北部地区土地资源紧张D.促进西北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安徽和湖南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出大省(以外出务工为主),但人口外出去向省份有所差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9~10题。
9.导致安徽与湖南人口外出去向省份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经济水平B.文化差异C.空间距离D.交通发展10.安徽人口外出对本省的影响是()A.城镇化率提高B.不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C.科技水平提高D.不利于工业机械化发展A.从北美迁入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下图反映了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迁往美国,②美国人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人类是如何从亚洲迁徙到美洲?作者:杨欣来源:《百科知识》2010年第22期今天,人类的进化和在全球的分布存在着两种主要的学说。
一种是“多地区起源”假说,另一种是“走出非洲”假说。
现在,假设今天世界各地的人都是从非洲走出的,那么,人类在全球进化和迁徙又是如何完成的,尤其是现代人是如何从亚洲迁徙到美洲的?萨卡克古人的复活按照“走出非洲”说,现代智人首先在非洲进化和发展,并于约8万年到6万年前离开非洲,到达亚洲。
然后在4.5万年以前或更早的时候,他们迁徙到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又过了5000年,现代智人才从亚洲进入欧,洲。
最后,大约在1.5万年前,现代智人从亚洲出发到达北美洲,并从那里进入南美洲。
自此,人类今天遍布和栖息于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
姑且不论人类走出非洲向各大洲迁徙的具体过程,就以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人类从亚洲到美洲的迁徙而言,也存在着诸多谜团。
例如,人类从亚洲到美洲的迁徙有多少次,时间最早是否在1.5万年前,迁徙前后的人种或民族融合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今年初,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联合组建的“中丹基因组联合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解答。
“中丹基因组联合中心”对一位叫做萨卡克(saqqaq)的古人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一群叫做萨卡克的古人独立地到达北美洲,也可以称他们为萨卡克文化。
这个群体约在4750年前至2500年前居住于地球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岛,他们也是黄种人,不幸后来灭绝。
过去人们知道的是,今天美洲最早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因纽特人不喜欢人们称他们为爱斯基摩人,因为这种说法来自他们的敌人一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的语言,意为吃生肉的人,而因纽特是他们的自称,意为人类。
“中丹基因组联合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萨卡克古人基因组成分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萨卡克古人在亲缘上与西伯利亚东部的三类北极人,恩加纳桑人(Nganasans)、科里亚克人(Koryaks)和楚克其人(Chukchis)的血缘更为接近,这三类人被称为旧世界(西伯利亚)的北极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