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18
2016年刑法精品课分则讲义第一章刑法分则的条文构成一、罪状和法定刑(一)罪状罪状1、罪状类型简单罪状仅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叙明罪状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引证罪状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空白罪状没有具体说明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但指出了必须参照的法律、法规。
特点:参照其他法规,避免复杂表述。
犯罪成立的前置性法律规定。
罪名2、罪名(1)类罪名和具体罪名类罪名是某类犯罪的总名称。
具体罪名是各种具体犯罪的名称,只能依具体罪名定罪。
(2)单一罪名、选择罪名、概括罪名单一罪名,指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单一,只能反映一个犯罪行为,不能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
选择罪名,指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复杂,反映出多种行为类型,既可概括使用,也可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
【注意】不要为罪名所蒙蔽,罪名的个数并不等于犯罪构成的个数。
选择性罪名,表面上有数个罪名,实际上仅指一个犯罪构成。
1)选择性罪名之内不数罪并罚,如不存在走私毒品罪与运输毒品罪的并罚,只定走私、运输毒品罪;2)被捕后如实交代选择性罪名中的其他内容的,不成立自首;如因为拐卖妇女被捕,如实交代拐卖儿童行为的;3)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出现事实认识错误,依照客观事实定罪;如欲盗枪支,实得弹药的。
概括罪名,指其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复杂,反映出多种具体行为类型,但只能概括使用,不能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
如信用卡诈骗罪包括了五种不同的具体行为类型,不管行为人是实施其中一种还是数种行为,都定信用卡诈骗罪。
法定刑(二)法定刑1、法定刑的类型法定刑是指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所规定的适用于具体犯罪的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在条文中仅规定单一的刑种与固定的刑度,如第121条、240条、317条第2款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在条文中规定一定的刑种与刑度,并明确规定最高刑与最低刑。
如“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浮动法定刑(机动刑)法定刑的具体期限或者具体数量并非确定,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升降,如“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2、法定刑与宣告刑的区别法定刑是法条中表现的、供法官选择适用的刑种与刑度。
专题之一亲告罪1.第98条: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
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2.第246条:侮辱罪、诽谤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3.第257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致人死亡的除外)。
4.第260条:虐待罪(致人重伤、死亡的除外)。
5.第270条:侵占罪。
专题之二分则自首1. 第164条第4款:(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 第390条第2款:(行贿罪)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 第392条第3款:(介绍贿赂罪)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专题之三禁止性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分则部分1.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
2.第234条:故意伤害罪。
3.第235条:过失致人重伤罪。
4. 第266条:诈骗罪。
5.第397条第1款: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6. 第397条第2款: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二)总则部分1. 第31条第2段: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 第101条: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专题之四刑法分则的累计计算1.第153条【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第3款: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
2.第201条【逃税罪】第3款: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3.第347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7款: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4.第383条【贪污罪】第2款: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5.第386条【受贿罪】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383条的规定处罚。
专题十四 分则概述一、刑法分则的复习方法掌握结构、熟悉罪名。
化整为零,分节记忆、比较记忆。
多看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
二、刑法分则的体系及分类根据同类法益分为十章。
三大类——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和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
三、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罪状(假定条件)+法定刑(法律后果)——“……的,处……”。
四、罪状及描述方式1.三大类罪状:基本罪状是对具体犯罪基本特征(成立要件)的描述。
加重、减轻罪状是对加重或减轻法定刑的适用条件的描述。
【示例】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五种描述方式【本章主要内容提示】依据条文对罪状的描述方式,罪状分为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与空白罪状四类。
注意类罪名与具体罪名,单一罪名与选择罪名、概括罪名的区分。
法条竞合时,原则上适用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原则。
但是,如果属于同法律之内的法条,且刑法有明文规定或者无禁止性规定时,则用重法(条)优于轻法(条)原则。
注意规定是对法律原规定的重申。
法律拟制则是对原规定的改变。
抽象的危险犯是只要有危险行为就认为具有危险,成立犯罪。
具体的危险犯除了有危险行为,还必须有具体的危险才能成立犯罪。
简单罪状:(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叙明罪状:(第197条)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混合罪状(空白与叙明混合):第345条第2款空白罪状:(第345条第2款)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引证罪状:(第337条第2款)单位犯前款罪的,……五、三种刑罚法定刑、宣告刑、执行刑。
《刑法》讲座讲义刑法概述一、刑法基本概念(一)刑法的概念:是国家制订的规定什么是犯罪以及如何惩罚犯罪的法律。
(二)我国刑法制订的目的(见刑法第2条);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惩罚是手段,保护是目的。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我国刑法规定了三个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对什么行为是犯罪,构成什么罪以及处以何种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平等适用原则: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应当根据罪行的大小来确定处罚的轻重。
(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二、犯罪概说要点(一)犯罪的概念: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是犯罪。
(见刑法第13条)两个特征: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二)犯罪的本质:是对合法权益的侵犯。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合法权益,反过来说明犯罪的本质是侵犯合法权益。
三、犯罪构成要点(一)犯罪构成的概念: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序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对自己的罪行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自然人,法人(单位)。
分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重伤、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二)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法律教育网 法律精英的成长基地 司法考试辅导《刑法》第三部分讲义1第三部分 刑法分则罪刑各论一、致人死伤的犯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第232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33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234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235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故意伤害罪:3种结果:轻伤、重伤和死亡;(1)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行为性质不同,是否客观足以致命且主观明知;动机不明的暴力攻击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的认定:A.一般为故意伤害致死;B.使用匕首一类致命凶器打击致命部位不计他人死伤结果的,(间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的常型;(2)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导致死亡)行为是否达到故意伤害程度。
推搡、撕扯、拳杵之类肢体冲突·轻微的殴打,尚未达到伤害程度,过失致人死亡。
如大人手推小孩跌倒致死案。
【例题·单选题】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
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伤害罪D.属于意外事件[答疑编号277203010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过失致人死亡罪。
主编:李洁副主编:张旭徐岱第十九章刑法各论概述⏹导读:刑法各论是刑法学的组成部分,与刑法总论共同承担着认定犯罪、适用刑罚的重任。
本章是各论的概述,概括介绍了各论的研究内容、刑法分则体系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刑法分则规范的结构等内容。
刑法各论以刑法分则为研究对象,起着指导实践正确定罪量刑、发展刑法总论、完善刑事立法的重要作用。
我国刑法分则根据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十个种类,并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排列。
刑法分则规范由罪状、法定刑和罪名三部分构成。
第十九章刑法各论概述⏹第一节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及意义⏹第二节刑法分则的体系⏹第三节刑法分则规范的结构第一节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及意义⏹一、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及方法一、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我国刑法总则中规定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以及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的一般原理,刑法分则研究每个具体罪名的认定及应受的刑罚。
⏹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一、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与刑法典的总则和分则相对应,刑法学体系由刑法总论和刑法各论构成。
⏹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的关系同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一样,也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总论研究的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共通性规定,是一般性的问题,起指导、补充各论的作用,而各论研究的则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具体、特别的规定,对总论起着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及方法(一)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研究刑法各论对于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刑法理论的发展和刑事立法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1 指导司法实践的正确定罪和量刑⏹2 发展刑法总论的一般原理⏹3 完善刑事立法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意义及方法(二)刑法各论的研究方法⏹各论所研究的刑法分则的规定是一个个具体罪名的规定,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的特征。
因此,在对刑法分则展开研究的时候,必须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1 、与时俱进的方法。
目录第二编刑法分则 (2)序刑法分则概述 (2)专题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5)专题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5)专题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8)专题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5)专题五侵犯财产罪 (17)专题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27)专题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32)专题八贪污贿赂罪 (33)专题九渎职罪 (34)专题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35)第二编刑法分则序刑法分则概述【Q1】怎样复习刑法分则?【A】以罪名为龙头,以法条为龙身,以真题为龙尾,化整为零,比较记忆。
要快速掌握刑法分则,可以每日默念大纲所列罪名两次。
坚持一周,必有成效。
这是因为罪名非常具体,除了少量需要详细、深入掌握的犯罪以外,对大部分的犯罪只要掌握其罪名,就可以把握其基本特征。
【Q2】刑法分则的体系是怎样的?【A】刑法分则体系,是指刑法分则对犯罪的分类及排列次序。
在分则复习中要注意“化整为零、比较记忆”。
整看零记。
我国刑法典的分则将具体犯罪分为十类,每一章规定一类犯罪。
特点如下:首先,原则上依据犯罪所侵犯的同类法益对犯罪进行分类。
例如侵犯公共安全的犯罪为一类、侵犯财产的犯罪为一类。
其次,总体上依据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对类罪进行排列。
我国基本上是按由重到轻的顺序进行排列的。
例如危害国家安全罪为第一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为第二章。
再次,大体上依据犯罪的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具体犯罪进行安排。
例如故意杀人罪为侵犯人身权利罪之首,抢劫罪为侵犯财产罪之首。
最后,基本上依据犯罪侵犯的主要法益对犯罪进行归类。
一些犯罪同时侵犯了两种以上的法益,刑法分则根据该罪侵犯的主要法益,将其归入该类犯罪。
如抢劫罪既侵犯人身权利,又侵犯财产权利,刑法分则根据其侵犯的主要法益——财产权利将其归入侵犯财产罪。
【Q3】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是怎样的?【A】刑法分则条文通常由罪状(假定条件)与法定刑(法律后果)构成,表述结构为“……的,处……”。
例如,刑法第325条第1款规定:“违法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