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会议室声学设计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306.14 KB
- 文档页数:8
会议室声音设备设计方案1. 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为会议室提供高质量的声音设备,确保与会人员能够清晰地听到发言内容,提高会议效率。
2. 设计方案2.1 话筒选择选择高性能无线麦克风系统,包括主持人话筒和听众话筒。
主持人话筒采用无线收发器与音频混音器连接,以便接收、处理和分发声音信号。
听众话筒则分布在会议室中,确保与会人员都能听到清晰的声音。
2.2 音频混音器选择高质量的音频混音器,并将其与音频处理设备连接。
音频混音器可以平衡主持人话筒和听众话筒的音频信号,并调整音量和音质。
2.3 扬声器布局扬声器应根据会议室的布局和尺寸进行合理布置。
可以考虑采用环绕音效技术,确保声音在整个会议室中均匀分布,避免声音死角。
2.4 音频处理设备为了提高音质和去除杂音,选择合适的音频处理设备。
可以使用去鸣器、降噪滤波器和均衡器等设备,使声音更加清晰。
2.5 控制系统安装一个智能控制系统,以便简化会议室声音设备的操作和控制。
通过一个集中控制面板,实现对话筒、混音器、扬声器等设备的远程操作,并提供音量调节、静音和音频播放等功能。
3.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设计方案,我们预期实现以下效果:- 发言者的声音清晰可听,保证与会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发言内容。
- 声音在会议室各个区域均匀分布,避免声音聚集或死角。
- 对环境噪音进行降噪处理,提高音质,确保更好的听觉体验。
- 操作简便的智能控制系统,方便使用者远程控制和调节声音设备。
以上是我们的会议室声音设备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如有需要,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会议室声学设计维也纳声学郎宇福一、设计依据:《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二、主要声学技术指标:会议室根据用途,需要满足一定的语言清晰度,要采用短混响声学设计;同时无明显回声和颤动回声等的声学缺陷;因此,需要用强吸声措施,降低室内混响时间,保证厅内语言清晰度。
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不同体积会议厅、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最佳混响时间如图1。
中频(500Hz)混响时间0.8±0.1秒,可允许低频稍长,高频稍短;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平直。
图1 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厅内噪声限值,采用自然声时,会议室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应满足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会议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NR-35.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规定,办公建筑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如表1,一般会议室隔墙应满足隔声≥35dB。
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会议室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穿绳源部件才去防止结构生传播的措施。
表1 会议室隔声标准三、声学设计:会议室根据参会人数需要可分为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其中,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 ㎡;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
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
为了保证会议室的室内良好音质要求,要控制室内为短混响时间,保证语言的清晰度,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和声场不均匀等声学缺陷,可采用以下声学处理措施:1、墙面在会议室四周墙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不仅可以将室内混响时间控制在会议室容积所对应的最佳混响时间范围内,而且能够消除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
大会议室音频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要点随着大会议室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音频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良好的音频系统能够提供清晰、可靠且高质量的声音,确保与会者能够听到和理解会议的内容。
在设计大会议室音频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和对策:1.房间布局和声学环境:大会议室的设计需要考虑房间的形状、大小、吸音材料的使用等因素,以改善声学环境。
仔细评估和优化房间的声学特性,可以确保音频系统在各个位置都能提供均匀和清晰的声音。
2.扬声器的位置和数量:扬声器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会议室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大会议室需要安装多个扬声器以确保声音能够均匀地传播到每个听众的位置。
合理选择扬声器的位置和数量能够减小声音的反射和混响,提高听众的听音体验。
3.麦克风的选择和位置:麦克风的选择和位置是设计音频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合适的麦克风能够捕捉到发言者的声音,并将其传输到音频系统中进行处理和放大。
在选择麦克风时,应考虑到防反馈、降噪和麦克风的灵敏度等因素。
此外,合理的麦克风位置能够确保发言者的声音清晰可闻,同时避免环境噪音的干扰。
4.音频处理设备:音频处理设备是音频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对音频信号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声音的质量和清晰度。
音频处理设备包括均衡器、压缩器、混响器等。
它们能够对声音的频率和动态范围进行控制,使其适应不同的会议需求和场景。
5.反馈和噪音抑制:在大会议室中,由于设备设置和环境原因,反馈和噪音可能成为干扰音频系统表现的主要问题。
采取一些对策,如使用适当的麦克风和扬声器,正确设置音频处理设备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反馈和噪音的问题。
6.灵活性和易用性:设计一个灵活且易于使用的音频系统对于大会议室的日常运营非常重要。
音频系统应简洁易懂,并提供易于操作的控制面板。
此外,还应提供多种音频输入和输出的选项,以适应不同会议和活动的需求。
总之,大会议室音频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房间布局、声学环境、扬声器和麦克风的位置与数量、音频处理设备、反馈和噪音抑制以及灵活性和易用性等因素。
大会议室音频系统设计方案一、需求分析在设计大会议室音频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用户对音频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主要需求包括:1.语音清晰度:会议期间需要保持与会人员的语音清晰可辨,以确保良好的会议效果。
2.降噪功能:会议室通常有较多的噪声干扰,需要音频系统具备一定的降噪功能,以提高语音识别度。
3.灵活性:要求音频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布局和会议需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音频设备的位置和数量。
4.易操作性:音频系统应简单易用,方便用户进行音频设置和调整。
5.可靠性:音频系统需要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减少故障发生。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我设计了以下音频系统方案:1.话筒选择在大会议室中,应该使用高品质的有线或无线话筒,以确保与会人员的语音清晰度。
可以选择有源麦克风,其输出信号能够更好地保持信号完整性。
2.话筒布局根据会议室平面布局和座位分布,采用阵列麦克风或分布麦克风的布局方式。
阵列麦克风可以根据会议室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布置,提高语音的直达程度,降低环境噪声。
分布麦克风可以根据座位的分布合理布置,确保每个参会人员的语音能够被捕捉到。
3.扩音系统为了确保语音能够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位听者,需要在会议室中设置合适的扩音系统。
扩音系统应采用高品质的功放器和音箱,以保证音质的高度还原,使每位听众都能听到清晰的声音。
4.降噪功能为了解决大会议室中噪声对语音识别的影响,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进行噪声消除和声音增强。
通过将DSP与阵列麦克风连接,可以实现自动降噪和语音增强功能,使发言人的声音更加清晰。
5.控制系统为了方便用户对音频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可以设置一个中央控制面板,通过触摸屏或按钮来设置话筒的音量、扩音系统的音量、降噪功能等。
中央控制面板还可以提供会议录音和回放功能,方便用户进行会议纪要和复盘。
6.防抖功能大会议室通常有地动和工程振动的问题,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工作,可以设置防抖功能。
可以安装机械隔振器或光电隔离器等设备,使音频设备与地面分离,减少振动对音频信号的干扰。
会议室、报告厅的声学吸音处理第一篇:会议室、报告厅的声学吸音处理会议室、报告厅的声学吸音处理会议室,顾名思义供开会用的房间。
通常包含有一张大会议桌而预定作为董事会会议之用的房间。
如:董事会每月在该会议室召开一次会议。
现在会议室的种类又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剧院形式的,茶馆形式的,还有回字形的,u字形灯。
不过一般会议室的规模不超过五十人。
会议室的建筑声学设计中,要求音质主要是“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良好的丰满度”,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
另外要有足够的响度(音量)是音质设计最重要的指标。
如果听音得响度不够,其他要求则无从谈起。
但是响度受多种因素制约,作为音质评价参量所要求的响度,相当复杂,并涉及到发言者本身的情况。
实验表明能达到65dBA足以能获得满意的听闻效果,也既有足够的能量。
对此,建议该值作为会议室、报告厅的响度指标建议值。
但考虑到发言者之间声级的差别,一般差别约在±2.0dB 范围内,因此,建议的低限值为73dBA。
由于建筑声学的特殊性,每个会议室、报告厅的建声设计不尽相同,想要了解真正适合你的建声设计方案,请联系博福隔音。
第二篇:会议室声学特点会议室声学特点对人声效果的处理,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反复试探性调节的方法,以寻找音感效果最好的处理效果。
此种调音方式的不足十分明显:一、会议厅的声学设计的特点:会议厅声学设计的特点是由会议本身的规模、使用范围和要求所决定的。
其特点有如下几方面:1.会议厅规模(容积和容量)的差异比所有会堂都大。
小至十几人,能容纳100m?左右;大的可容纳万名听众,容积为100000m?用乃至更大规模的会议厅,差距达千倍。
因而相应的混响时间差别也很大,必须根据容积确定混凝土响时间值,通常在0.5-1.8s范围内;2.会议厅的等级、用途和标准的差异很大,如有本部门或本系统的会议厅,也有供国际会议使用的各类会议厅、室。
声学设计专项方案一、项目概述。
咱们这个项目呢,就像是打造一个声音的魔法世界。
不管是商业空间、住宅,还是娱乐场所,声学设计都至关重要。
它就像给这个空间装上了一个能控制声音的精灵,让好的声音留下来,坏的声音滚蛋。
二、声学设计目标。
# (一)声音清晰度。
1. 在会议室或者教室这种地方啊,就像大家都有过那种体验,台上人讲话,台下人听得模模糊糊的,那可不行。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字都像子弹一样,直直地打到听众的耳朵里,绝不含糊。
2. 就好比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要是台词听不清,那多扫兴。
所以在影院或者多媒体室,声音清晰度得像水晶一样剔透。
# (二)噪音控制。
1. 对于住宅来说,外面汽车喇叭声、邻居家装修声,就像一群不请自来的捣蛋鬼。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房子穿上一层隔音铠甲,把这些捣蛋鬼都挡在外面,让家里安静得像世外桃源。
2. 在办公室里也一样,要是打印机的嗡嗡声、同事的聊天声乱成一团,那工作效率肯定大打折扣。
我们得把这些噪音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 (三)声学舒适度。
1. 在音乐厅或者剧院这种地方,声学舒适度就像给观众准备的一张柔软的声音沙发。
声音既不能太尖锐刺耳朵,也不能太沉闷让人想睡觉,得恰到好处,就像妈妈做的菜,咸淡刚好。
2. 酒吧或者KTV呢,虽然要热闹,但也不能让声音变成一种噪音折磨。
得让大家在那种欢快的声音氛围里尽情享受,而不是被震得头晕脑胀。
三、声学设计策略。
# (一)吸声设计。
1. 选择合适的吸声材料就像给声音找一个个小陷阱。
像多孔的吸音板,声音一进去就像掉进了海绵里,出不来了。
我们会根据不同空间的需求,在墙面、天花板上合理安装这些吸音材料。
2. 在一些需要特别安静的空间,比如录音室,那就得像布置一个声音黑洞一样,到处都是吸声材料,让外界的噪音一点都进不来,里面的声音也不会乱跑。
# (二)隔声设计。
2. 在一些对隔声要求极高的场所,比如录音棚和电影院之间的分隔墙,那得使出浑身解数。
可能要用到特殊的隔声结构,就像建了一道声音的长城,坚不可摧。
会议室音频设计方案一、背景随着会议需求的增加,会议室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音频系统的设计是会议室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优秀的会议室音频设计方案。
二、系统设计概述本方案采用数字音频处理器(Digital Audio Processor)结合高质量麦克风和音响设备,实现全程数字信号传输,保证音频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三、细节设计1. 麦克风布置按照会议室的大小和形状,选取适量的高质量插座式麦克风,并安置在每个座位上方。
麦克风应采用全向性麦克风,确保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的语音都能被准确捕捉。
2. 管理系统选用数字音频处理器作为音频管理系统,可实现语音的混音、噪声抑制、回声消除等功能。
通过一个中央控制台,操作人员可对麦克风、音响的音量、音质等参数进行调整。
3. 语音增强借助数字音频处理器的功能,结合合适的算法和技术手段,对发言人的语音进行增强处理,使其在整个会议室内清晰可闻,提高听众的听取效果。
4. 录音功能音频管理系统应设计有录音功能,方便会议记录及后续复盘。
录音文件应具备格式标准化和高保真特性,确保会议中细节的准确记录。
5. 音箱布置根据会议室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布置所需数量的音箱。
音箱应具备高保真度和宽广的频响范围,确保音质的清晰度和还原度。
6. 网络连接与控制通过网络连接音频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台,使音频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方便操作人员对会议过程中的音频进行监控和调整。
四、方案优势1. 高音质:通过数字音频处理器和高质量的麦克风、音箱设备,使会议室内的声音清晰、真实。
2. 稳定性:数字音频处理器的采用,确保音频信号的稳定传输和处理,减少噪声和干扰。
3. 灵活性:音频管理系统可根据不同会议需求进行自由设定和调整,满足不同会议场景的要求。
4. 方便操作:中央控制台提供直观、易操作的界面,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调控和监控。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一种优秀的会议室音频设计方案。
通过合理的麦克风布置、数字音频处理器的运用以及高品质的音箱设备,实现了高音质、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报告厅会议室声学设计声学设计是指通过科学的原理和技术手段,优化室内环境的声学特性,使得听觉效果更加优良。
报告厅会议室作为专门用于举办各类报告、演讲和会议等活动的场所,其声学设计尤为重要。
以下是报告厅会议室声学设计的一些建议。
首先,报告厅会议室的尺寸和形状应当合理。
报告厅会议室的尺寸和形状会对声音的传播和反射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报告厅会议室的长宽比宜为1:1.4,同时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平行面,以减少声波的反射和共鸣现象。
其次,报告厅会议室的内部装饰和材料选择也需要考虑声学效果。
报告厅会议室内部的装饰和材料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吸声性能,以减少声波的反射和共鸣。
例如,可以使用吸音板、吸音织物和吸音天花板等材料进行装饰。
此外,地板和墙壁的材料也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声效果,避免声波的过度反射和回音。
第三,报告厅会议室的声学隔离性也应予以关注。
报告厅会议室应当具备一定的声学隔离性,以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扰,同时避免场内声音泄露到外部。
为了增强声学隔离性,可以采用隔音门、隔音窗和隔音墙等措施。
此外,报告厅会议室的声学系统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厅会议室应配备适当的音响设备和录音设备,以满足各类报告和演讲的需求。
音响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报告厅会议室的尺寸和形状,以及预计的人员容量。
同时,在安装音响设备时,应注意其位置和方向,以便实现音频的均衡和清晰传播。
最后,报告厅会议室的人员流动和座位布置也需要考虑声学效果。
人员在会议室内的流动和座位的布置会对声音的传播和听觉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会议室内的过道和座位数量应合理安排,以确保听众能够获得较好的听觉体验。
总之,一个合理的声学设计能够提升报告厅会议室的声学效果,使得参与者能够更好地聆听和理解演讲内容。
通过合理的尺寸和形状、吸音装饰和材料选择、良好的声学隔离性、合适的声学系统和人员流动布置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报告厅会议室的声学环境,提高听众的听觉体验。
声场设计方案在当今的各种场所,如会议室、音乐厅、电影院、家庭影院等,良好的声场设计对于获得优质的声音体验至关重要。
一个精心设计的声场能够确保声音清晰、均匀地分布,减少回声和杂音,从而提升聆听的舒适度和效果。
接下来,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个完整的声场设计方案。
一、设计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声场设计的目标。
这可能包括提供清晰可懂的语音传输(如会议室)、营造沉浸式的音乐体验(如音乐厅)、实现逼真的环绕音效(如电影院)等。
不同的场所和用途对声音的要求各有侧重,因此明确目标是设计的基础。
对于会议室,重点在于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清晰地听到发言者的声音,同时避免声音的反射和混响导致的模糊不清。
在音乐厅,目标是让观众感受到丰富、饱满和平衡的音乐,包括准确的定位和和谐的共鸣。
电影院则追求强大的动态范围、精确的声音定位和逼真的环境音效,以增强观众的观影沉浸感。
二、场地评估在开始设计之前,对场地进行详细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场地的形状、尺寸、容积,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材料,以及座位布局等。
场地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和反射模式。
例如,狭长的房间可能会导致声音在某一方向上的聚焦或衰减,而不规则形状的房间可能会产生复杂的声学问题。
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材料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硬表面如大理石、瓷砖会强烈反射声音,导致回声和混响;而软材料如地毯、吸音板则能够有效地吸收声音,减少反射。
座位布局也需要考虑,要确保每个座位都能获得相对均匀的声音覆盖,避免出现“声音死角”。
三、声学处理根据场地评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声学处理。
常见的声学处理方法包括吸音、扩散和反射。
吸音处理通常用于减少过多的反射声和混响。
可以在墙壁和天花板上安装吸音板、吸音棉等材料,特别是在声音反射较强的区域。
吸音材料的选择和安装位置需要根据声学分析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吸音效果。
扩散处理则有助于使声音更加均匀地分布在空间中,减少声音的聚焦和不均匀性。
扩散板可以安装在墙壁和天花板上,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使声音更加柔和和自然。
保密会议室声学设计方案一、设计概述保密会议室作为相对封闭的场所,根据声学设计要求,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应用中科院声学所自主知识产权低频宽带吸声结构等噪声控制技术,结合所建保密会议室系统运行特点进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必须安全可靠,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保证保密会议室室内人员的身心健康,延长隔音室系统的使用寿命。
以及给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工作场地。
二、保密会议室设计施工依据国家标准GB/T 19886-2005 声学隔声罩和隔声间噪声控制指南国家标准GB/T 19885-2005声学隔声间的隔声性能测定实验室和现场测量三、保密会议室声学性能指标1.保密会议室室内平均本底噪声低于25dBA;保密会议室室内平均噪声声压级105dBA时,外界环境平均噪声声压级低于50dBA;保密会议室内外平均声级差达到55dBA以上2.实现对125Hz-8000Hz范围声音,房间混响时间小于0.3s;3.实现对125Hz-8000Hz范围声音,吸声结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70;四、保密会议室声学设计方案向向旋转详见强吸声间地板示意图图1 保密会议室总体示例图2 保密会议室隔振块布置示例图3 保密会议室墙壁结构布置示例图4 保密会议室墙壁剖面图图5 保密会议室外侧复合岩棉板结构示例图6 保密会议室地板结构示例1.为了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保密会议室隔声墙采用双层钢板,内加阻尼板,板间填充吸音棉防止共振;2.保密会议室隔声墙结构剖面如图4所示:双层钢板厚度约1-1.5mm;钢板后贴阻尼板,厚度约1-1.5mm。
钢板间距为100mm,两层钢板中间填充吸音超细玻璃棉,起到吸声、防止共振的作用;3.隔声墙内侧是吸声结构,为了达到较好的控制室内声学特性,选用了3种吸声结构:穿孔吸声板其内填充吸声材料(超细玻璃棉,厚度为300mm)、微缝吸声板、管束吸声板;4.吸声材料表面覆盖3种吸声板(穿孔吸声板、微缝吸声板、管束吸声板),构成不同吸声结构,可以调整室内吸声特性,满足工程造价限制和声学特性控制的要求;5.保密会议室天花板采用束腔共振吸声结构,厚度控制在300mm;6.保密会议室通过工字钢下垫减振块实现整体浮筑在楼板或地板上,保密会议室地板采用钢板阻尼加减振装置,上面铺设穿孔吸声板,中间填充超细玻璃棉,最后铺一层阻燃透声地毯;7.信号电缆线通道内需要包裹吸声棉,入口和出口需要加隔声板,入口隔声板贴吸声棉、密封胶条;8.保密会议室选用内外双层隔声门隔声,门之间贴吸声棉吸声,门缝进行迷宫或充气密封,内门内侧饰面作吸声处理,隔声门计权隔声量应达到50-55dBA以上;9.保密会议室若开设窗户,隔声窗采用3层玻璃,中间一层玻璃斜置,并贴覆微穿孔薄膜,以降低窗内驻波,防止激光窃听;10.保密会议室门窗面积应符合分级保密要求,且均安装未关闭报警提示装置;11.保密会议室选用换气扇进行强制通风换气,送风和回风管道需要加装带消声弯头的束腔共振消声器,合理布局消声器并优化消声器长度,送风和回风管道消声器消声量不小于50-55dBA;12.保密会议室为房中房结构,在保密会议室与建筑房屋结构之间形成夹壁层结构,为形成声掩蔽,以实现进一步降低被窃听的可能性,在保密会议室与建筑房屋结构之间形成的夹壁层结构内放置声掩蔽装置,声掩蔽装置由播放系统、功率放大器、若干分布式扬声器构成,声源由自然声、言语、音乐、特定环境声等合成的声源样本构成,不少于8种样本随机播放;13.保密会议室扩声系统采用分散式国产扬声器,并通过传声器进行内部声级监控,当室内声级大于70dBA时报警提示;14.保密会议室内部吸声结构表面可定制饰面颜色。
报告厅会议室声学设计一、建筑概况及使用要求会议厅以会议报告为主,同时考虑小型演出及影片的放映。
使用时以电声为主。
二、建筑声学设计相关规范:GBJ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T50356-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J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GBJ16-3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三、报告厅建筑声学设计的指导原则根据其使用功能的声学要求,建筑声学设计的指导原则如下:1、合理的室内混响时间设计;2、保证有足够的响度、良好的语言清晰度;3、合理的声反射扩散设计;4、声场分布均匀,无对听音形成干扰的音质缺陷。
按照上述要求,建筑声学设计主要包括:报告厅的混响时间控制、无声缺陷。
四、建筑声学设计指标根据使用要求,为了保证会议语言清晰饱满,根据设计规范结合现有体型,确定本会议厅的最佳混响时间为中频1.0±0.1秒(500Hz)为宜,低频允许20%提升。
五、现有状态分析:吸声:会议厅的墙面采用木质穿孔吸声板和吸声软包结合的处理方式,选择合适的穿孔率和构造做法,总体能够满足吸声的要求,根据以往经验,木质穿孔吸声板虽然装饰效果较好,但其基材一般使用密度板,经开槽打孔后,甲醛释放量较大,尤其在一些相对密闭的环境,味道很难散发出去,给领导以及与会者带来一定影响。
另外密度板在潮湿的环境里容易变形,遇水后容易腐烂,建议找一些防水、环保的材料替代。
另外在施工时要根据选用材料的声学检测报告作出适合的结构设计。
软包表面包敷的布料建议做防火阻燃处理,填充材料宜根据声学要求选用一定厚度和容重的吸声棉扩散:会议厅后墙建议使用一些扩散材料,一是增强后排听众的一次反射声,二是使整个会场的声场更加均匀。
防止后墙反射声对观众席前排产生影响。
舞台:在舞台的侧墙和后墙也做一些吸声处理,吊顶选用吸声吊顶,以满足小型演出的需要。
六、室内噪声控制为了创造安静的环境必须做好会议厅的噪声控制。
会议室声学设计改造方案一、现状分析。
咱这个会议室啊,现在声学方面有点小状况。
说话的时候老是有回声,就像山谷里喊完话又被弹回来似的,听起来特别别扭。
而且外面稍微有点动静,屋里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感觉就像会议室没有墙一样,保密性也不好。
另外呢,声音在这个会议室里传着传着就变模糊了,大家坐在不同位置听到的效果还不一样,这可不利于开会啊。
二、改造目标。
咱就是要把这个会议室打造成一个“声音的天堂”。
要让说话的声音清晰得就像在耳边低语一样,没有那些讨厌的回声和杂音。
不管是坐在会议室的哪个角落,听到的声音都得一样好,而且外面的声音想进来?门儿都没有,要保证会议内容的保密性。
三、具体改造措施。
1. 墙面处理。
吸音材料。
在会议室的四面墙上,咱得装上吸音板。
就像给墙穿上一层吸音的衣服,那些会反弹声音的硬墙面就被解决了。
吸音板的颜色呢,可以选那种看起来比较稳重、大气的颜色,像深灰色或者米白色之类的,既实用又美观。
对于墙角这些容易产生声音聚集的地方,咱们要用特殊的三角形吸音体来处理。
这就像是给墙角安上了声音的“陷阱”,声音一到这儿就被吸进去,不会再到处乱跑了。
2. 天花板改造。
吸音吊顶。
天花板也要下点功夫。
装一个吸音吊顶,把那些往上跑的声音也给抓住。
这个吊顶可以做成那种有造型的,像是波浪形或者方块形的,不仅吸音效果好,还能让会议室看起来更有现代感。
声音扩散器。
在吊顶上再安装一些声音扩散器。
这东西就像是声音的“交通警察”,把声音均匀地分散到会议室的各个角落,这样就不会出现有的地方声音大、有的地方声音小的情况了。
3. 地面处理。
地毯。
地面铺上厚厚的地毯。
这地毯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音海绵,人走路的声音、椅子挪动的声音,都能被它吸收掉。
而且踩在上面软软的,感觉特别舒服,开会的时候心情也能更放松呢。
4. 门窗密封。
隔音密封条。
门和窗户周围都要贴上隔音密封条。
这密封条就像是给门窗戴上了隔音的口罩,把那些想从缝隙里钻进来或者跑出去的声音都给堵住。
大会议室音频系统设计方案一、需求分析1.1音频放大需求会议室通常会有一个演讲者或主持人,需要将其讲话内容放大到整个会议室,确保每个参会者都能听到清晰的声音。
因此,音频放大是大会议室音频系统设计的首要需求之一1.2音频播放需求除了演讲者的讲话内容外,会议中可能需要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宣传片段或其他音频文件。
因此,音频播放功能也是大会议室音频系统设计中的重要需求之一1.3会议记录需求大会议室中通常会有一些专门的人员负责记录会议的内容,包括主要讲话内容、讨论要点等。
因此,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将会议记录的音频内容以合适的格式保存下来,便于后续整理和使用。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大会议室音频系统设计方案。
2.1主音频放大系统主音频放大系统主要用于放大演讲者的讲话声音,并通过扬声器将其传递到整个会议室。
主音频放大系统应采用高保真的音频放大设备,以确保声音质量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可以设计多个输入通道,并提供调音台等控制设备,方便调节音量和音质。
2.2辅助音频放大系统辅助音频放大系统可以放置在会议室的不同区域,以确保每个参会者都能听到清晰的声音。
辅助音频放大系统可以与主音频放大系统相连,通过分布式放置扬声器的方式,将声音传递到各个区域。
此外,辅助音频放大系统也可以独立放置,以满足会议室内部不同区域的需求。
2.3音频播放系统音频播放系统应包括一个专门的音频播放设备,如CD机、MP3播放器等,并连接到主音频放大系统。
通过合理的设置,可以实现音频播放与演讲者讲话声音的切换或叠加。
此外,音频播放系统还应提供音量和音质调节的功能,方便调整播放效果。
2.4会议记录系统会议记录系统应包括一个高质量的录音设备,并与主音频放大系统相连接,将讲话内容进行实时录制。
录音设备的输出信号可通过数字接口或模拟接口传输到记录设备,或通过网络传输到指定存储设备。
为了保证录音质量,录音设备应具备一定的降噪和背景消除功能。
酒店工程之宾馆会议厅声学改造一、会议室声学要求1.根据声学技术要求,一定容积的会议室有一定混响时间的要求。
一般来说,混响的时间过短,则声音枯燥发干;混音时间过长,声音又混淆不清。
因此,不同的会议室都有其最佳的混响时间,如混响时间合适则能美化发言人的声音,掩盖噪声,增加会议的效果。
扬声器的布置应使会议室得到均匀的声场,且能防止声音回传。
2.多功能会议室的特殊用途,声音既要清晰又要丰满。
声波在室内的传播,可分为直达声与反射声,当声音在室内多次反射后,就形成了混响声。
合适的混响时间能使声音变得宏亮、圆润。
对音乐信号来说,最佳的混响时间能使音乐变得融洽和谐,动听悦耳。
二、会议室声学改造方法1.隔声:会议室要保证声音绝缘与吸声效果,会议室内铺有地毯、天花板、四周墙壁内都装有隔音毯,窗户应采用双层玻璃,进出门应考虑隔音装置。
2.墙壁:吸声不要过量,避免声音干涩。
建议房间四周墙壁以波纹吸音墙壁造型为主。
同时尽量避免所有墙壁表面处于同一高度,尽量增加墙面整体表面的不平,以最大化加强吸音效果。
3.房顶:在房间顶部同样尽量避免所有顶部表面处于同一高度,尽量增加房顶整体表面的不平。
同时最好使用有空吸音板来作主装修材料。
4.窗帘座椅:在窗帘的选择上尽量采用较厚的类似天鹅绒之类的布料,同时安装时离窗户距离尽量大于15厘米。
营造出一个空腔可以有效的吸取低频部分。
房间里尽量选择布面或绒面材料的座椅。
5.会议桌:会议桌本身就是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大的声反射体,并且在目前并没有一个很好、很有效的解决办法,只有尽量减少会议桌的表面积如做成圆桌型、圆弧型等。
所有的吸音材料不能使用同一种,避免在整个房间中对某段音频过多的吸收,而造成整个音频信号的缺陷。
会议室建筑声学改造能够提高室内会议声音的音质和音效,减弱室内声音混响时间。
吸隔声设计能够消除会议室声音的传出和室外噪声对会议的影响。
基本上所有的厅堂会议室等等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声学装修。
一个宾馆拥有可容纳1500人大礼堂及中小型会议厅(室)15个。
大、小会议室声学设计发布人: admin信息分类:会议室信息来源:噪声振动导航网点击数:2889一、设计依据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规范进行(包括特性参数要求标准、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规范标准、电气设计规范、安全要求等).《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1995;《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14197-9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JGJ/T16-92。
《会议系统的电及其音频性能要求》GB/T15381-9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37建筑声学设计施工图;二、设计思路及方法设计思路:作为厅堂,在充分考虑到系统今后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功能后,重点侧重于语言清晰度、传声增益、音乐重放音质,以及方便的操作性和灵活的功能转换等方面。
此外,还要充分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及扩展性。
大会议室从应用角度考虑,应该设计以音频会议为主体的控制中心,通过集中智能控制系统并可进行分离控制,满足视频会议的无线摄像跟踪和自动发言,以及通过电动升降液晶显示屏显示与会者数据信息。
小会议室主要通过音视频矩阵满足各种高级会议。
设计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在音频领域中得以应用,使得声信号的记录、传输和重放的音质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决定音质的好坏不仅与设备有关,还与声学环境和人耳的听觉特性有关。
在同样设备的条件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音响系统设计的根本问题是声学问题,不是简单的设备选型与组套,厅堂最终的音质效果是电声与建声综合设计效果的体现,扩声系统设计首先要研究指定空间的声场,这一点非常重要。
只有对要设计的厅堂的声场有深入的了解,并进行仔细的研究之后,进而对厅堂进行建声设计、处理和电声系统设计,并使二者完美结合,才能给出准确的“设计”,并获得最佳的音响效果。
高端酒店声学设计一、酒店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范围表1高端酒店声学设计的工作范围二、建筑声学设计介入的时机从表1可以看出,在高端酒店项目中,建筑声学专业最佳的介入时机是建筑初步设计尚未完成时。
近年来,随着建筑声学的重要性日渐深入人心,不少业主都聘请声学设计师做声学设计(或顾问)。
但是,由于对声学专业介入的时机把握不好,却在建筑主体施工快完时才请声学专业介入。
这种时候介入的声学设计师,面对的是已经难以修改的建筑设计。
换言之,对声学设计师而言,面对的已经是个改造项目。
即使经验再丰富,这时提出方案的效果也只能是事半功倍,花钱达不到最佳效果,因此就给人造成了一个错觉:声学工程太费钱。
如果声学专业在项目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就介入:1)正确评估各种设备的噪声对各种功能房间的影响,帮助建筑设计师、机电设计师提供噪声控制费用最低的酒店各种设备平面布置的方案,可节省大量的噪声控制工程费用;2)帮结构设计师和业主设计好各种隔墙的墙体构造,在建筑设计前期准确计算出各种内隔墙的墙体构造和墙体密度,在保证墙体隔声量达到隔声要求的前提下帮项目节省大量的工程构造造价;3)对宴会厅、大厅等公共空间的体型设计,给建筑师提出有益建议,减少或者杜绝声聚焦等建筑声学缺陷的出现,降低装修工程中的声学缺陷处理费用;4)帮室内设计师合理选用各种内装修材料,在达到室内装饰效果的前提下,既实现了良好声环境,又可降低室内装修工程费用。
总之,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就让声学专业介入,将使项目既具备精湛的建筑风格、优异的视觉效果、还具有怡人的听觉效果和舒适的声环境,其工程造价还会大幅度降低,对项目总体而言,将是事倍功半。
如果声学设计是在建筑设计施工图已经确定至装修施工单位即将施工的阶段介入,其项目效果将是事倍功半。
三、酒店声学设计标准1、酒店的声学设计需要符合下列中国国家标准(1)《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1988;(2)《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2005;(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评价标准》GB 22337-2008;(4)《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6)《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还需要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环保规范等。
保密会议室声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概述
保密会议室作为相对封闭的场所,根据声学设计要求,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应用中科院声学
所自主知识产权低频宽带吸声结构等噪声控制技术,结合所建保密会议室系统运行特点进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必须安全可靠,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保证保密会议室室内人员的身心健康,延长隔音室系统的使用寿命。
以及给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工作场地。
二、保密会议室设计施工依据
国家标准GB/T 19886-2005 声学隔声罩和隔声间噪声控制指南
国家标准GB/T 19885-2005声学隔声间的隔声性
能测定实验室和现
场测量
三、保密会议室声学性能指标
1.保密会议室室内平均本底噪声低于25dBA;
保密会议室室内平均噪声声压级105dBA时,外界环境平均噪声声压级低于50dBA;
保密会议室内外平均声级差达到55dBA以上2.实现对125Hz-8000Hz范围声音,房间混响时间小于0.3s;
3.实现对125Hz-8000Hz范围声音,吸声结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70;
四、保密会议室声学设计方案
向
轴流风机消声器
消声器
消声通风管道
房樑
向旋转
详见强吸声间地板示意图
图1 保密会议室总体示例
钢
钢
钢
图2 保密会议室隔振块布置示例图3 保密会议室墙壁结构布置示例
图4 保密会议室墙壁剖面图
图5 保密会议室外侧复合岩棉板结构示例图6 保密会议室地板结构示例
1.为了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保密会议室隔声墙采
用双层钢板,内加阻尼板,板间填充吸音棉防止
共振;
2.保密会议室隔声墙结构剖面如图4所示:双层钢
板厚度约1-1.5mm;钢板后贴阻尼板,厚度约1-
1.5mm。
钢板间距为100mm,两层钢板中间填充
吸音超细玻璃棉,起到吸声、防止共振的作用;3.隔声墙内侧是吸声结构,为了达到较好的控制室
内声学特性,选用了3种吸声结构:穿孔吸声板
其内填充吸声材料(超细玻璃棉,厚度为300mm)、微缝吸声板、管束吸声板;
4.吸声材料表面覆盖3种吸声板(穿孔吸声板、微
缝吸声板、管束吸声板),构成不同吸声结构,可
以调整室内吸声特性,满足工程造价限制和声学
特性控制的要求;
5.保密会议室天花板采用束腔共振吸声结构,厚度
控制在300mm;
6.保密会议室通过工字钢下垫减振块实现整体浮
筑在楼板或地板上,保密会议室地板采用钢板阻
尼加减振装置,上面铺设穿孔吸声板,中间填充
超细玻璃棉,最后铺一层阻燃透声地毯;
7.信号电缆线通道内需要包裹吸声棉,入口和出口
需要加隔声板,入口隔声板贴吸声棉、密封胶条;8.保密会议室选用内外双层隔声门隔声,门之间贴
吸声棉吸声,门缝进行迷宫或充气密封,内门内
侧饰面作吸声处理,隔声门计权隔声量应达到
50-55dBA以上;
9.保密会议室若开设窗户,隔声窗采用3层玻璃,
中间一层玻璃斜置,并贴覆微穿孔薄膜,以降低
窗内驻波,防止激光窃听;
10.保密会议室门窗面积应符合分级保密要求,且均安装未关闭报警提示装置;
11.保密会议室选用换气扇进行强制通风换气,送风和回风管道需要加装带消声弯头的束腔共振消声
器,合理布局消声器并优化消声器长度,送风和
回风管道消声器消声量不小于50-55dBA;
12.保密会议室为房中房结构,在保密会议室与建筑房屋结构之间形成夹壁层结构,为形成声掩蔽,
以实现进一步降低被窃听的可能性,在保密会议
室与建筑房屋结构之间形成的夹壁层结构内放置
声掩蔽装置,声掩蔽装置由播放系统、功率放大
器、若干分布式扬声器构成,声源由自然声、言语、音乐、特定环境声等合成的声源样本构成,不少
于8种样本随机播放;
13.保密会议室扩声系统采用分散式国产扬声器,并通过传声器进行内部声级监控,当室内声级大于70dBA时报警提示;
14.保密会议室内部吸声结构表面可定制饰面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