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4讲 走进微观世界之分子原子(学生版)
- 格式:docx
- 大小:399.98 KB
- 文档页数:9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在不停地运动,都既有种类之分,又有个数之别,都不显电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工具大烧杯、小烧杯、品红液、酚酞液、浓氨水、胶头滴管、针筒、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生活中你经常碰到这种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逐渐减少了,如果拿去加热会减少得更快;当你漫步在果园,便有一阵阵果香飘来;当你把紫色高锰酸钾晶体丢人水中,水就会变成紫色,但我们肉眼却看不到高锰酸钾晶体的存在等等,大家是否想过原因呢?[演示实验J教材中(实验3-2)o[观察]品红溶液逐渐扩散,最后溶解在水中,烧杯中的溶液经振荡后变成浅红色。
师: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减少?加热后减少得更快?为什么品红滴到静置的水中能逐渐扩散呢?[学生讨论]水慢慢变干了,实际上是水微粒蒸发到空气中;我们闻到果香味,是看不见的果子微粒分散在空气中。
师:同学们都说得对。
这样的问题很久以前就引起一些学者的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组成的。
后来,这个大胆的设想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了验证。
[小结]由课本图3-6和图3-7分析得出:1.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口(科学仪器直接观察)。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掌握微粒的基本性质。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2重点难点重点:识记微粒的基本性质难点:化解微粒的抽象性3教学方法实验法、举例法、讲授法、动态模型展示法4教学用具烧杯、品红、浓氨水、酚酞、滤纸、动态模型5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课学生:读古诗,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里的花“香”作何解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微观的物质世界,你就会有所感悟。
活动2【讲授】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演示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观察。
学生:议一议。
实验感悟: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上述实验的感悟以及一些生活现象,很早就激起了科学家们的探究兴趣,他们成功验证得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通过电子显微镜,能清晰观看到微粒存在的情况。
学生:欣赏让你傲娇的图片。
细细品味,与你的同桌分享。
教师:除此之外,我们能感受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如:糖块在热水中溶解得快,湿衣服在太阳底下干得快等。
活动3【讲授】二、微粒的基本性质接下来,演示实验3-2:将用酚酞润湿的滤纸条挂在浓氨水的试剂瓶中,观察。
现象:用酚酞润湿的滤纸条变成红色。
原因是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润湿的滤纸条上。
结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学生:你也可以,推注射器感觉微粒的间隔以及观看物质间隔模拟动画。
固体排列紧密,液体排列疏松,气体排列较疏松。
学生:说出心声,小结回顾。
教师:没关系,谁来为我们展示本领,做榜样!你的归纳完成无暇,很棒!或你的回答八九不离十,稍微给你补充的是。
一滴水含有 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身影,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活动4【活动】三、生活中的微粒现象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微粒现象。
学生:学以自用时间,尽情发挥。
活动5【作业】巩固练习书本课后练习第1、2题。
第4讲走进微观世界之分子原子(不用添加内容,也不做修改)微观粒子的共性1 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么小,当然我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2.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越快。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变甜了、在花园经过会闻到花香、樟脑丸一段时间之后会消失。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特点呢?3.微观粒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1+1=2吗?”那么5mL水与5mL酒精混合为什么小于等于10ml呢?微观粒子的种类微观粒子的种类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 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知道什么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含常见原子团)。
原子与分子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3.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不用添加内容,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自行添加)例1.分子与原子的主要不同点是 (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是连在一起的没间隔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分例2 二氧化碳、双氧水(H2O2)和液氧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离子例3 保持三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硫原子 B.氧原子 C.氧原子和硫原子 D.三氧化硫分子例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秋十月,坐在教室里闻到飘进来的桂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水不能燃烧,电解后生成的氢气能燃烧,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D.分子和原子是不同的微粒,相互间没有联系例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CO2 B.SO2 C.H2O2 D.O2例6 用“原子”、“分子”、“元素”填空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_组成的;水是由许多水________聚集而成的;电解水,水_______变成氧______、氢______,氧_______结合成氧________,氧______聚集成氧气,氢_______结合成_______,氢_______聚集成氢气;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_______向空气中扩散.例7 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小明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如下:图1改进前图2 改进后实验操作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
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
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请回答:(1)进行操作①的实验目的是;(2)操作③观察到的现象是;(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4)请写出经过改进后实验的一条优点。
A1.下列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He B.H2 C.2H D.H2O2.下列关于三氧化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三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三氧化硫是由硫和臭氧组成的C.三氧化硫是由三氧化硫分子构成的D.每个三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CO2 B.SO2 C.H2O2 D.O24.向一小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
该现象说明()A分子用肉眼可看见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都有颜色 D分子运动速率很慢5.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的是()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C.海绵能吸水D.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 B.苯 C.铁 D.一氧化碳7.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发生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B1.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2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的是()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C.海绵能吸水D.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了B.秋天校园内飘着桂花香C.2005年3月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D.蔗糖在水中自然溶解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中的水分子被冻住了,分子不再运动B.水沸腾时,水分子变大了C.剪断铜导线时,铜原子可能被剪成两半D.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5.能保持臭氧(O3)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O B.O2 C.3O D.O3C1.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的的是 ( )A.H B.H2 C.Cu D.N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 )A .分子体积小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间有间隔D .分子质量小 3.有时没有盛满开水的热水瓶瓶塞会弹出,其主要原因是 ( ) A .水分解成氢气、氧气,气压增大 B .水分子间间隙受热变大,气体体积膨胀C .水分子受热膨胀变大了D .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4. 分子不断运动实验步骤1.小烧杯A 中倒入约20ml 蒸馏水,滴入4--5滴酚酞,振荡。
2.将A 中酚酞溶液分一半于小烧杯B 中。
3.取下浓氨水橡胶塞,用大烧杯将浓氨水和小烧杯A 罩住。
观察现象。
4.出现现象后,揭开大烧杯,塞上浓氨水的橡胶塞,放回原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 变瘪的乒乓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恢复原状?2. 从分子角度分析并解释,右图中的有色气体为什么会扩散?3. 上下两瓶气体均匀混合(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完 全一致)后,瓶中分子的运动是否停止?3.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不用添加内容,也不做修改)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分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2OB .2OC .OD .2O3.对于一个水分子的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 .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D.由氢气和氧气组成4. 中秋节在桂花园中赏月,我们能嗅到桂花香。
这个事实能说明()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C. 分子具有质量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不显电性C.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6. 凉开水中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A. 氧元素B. 水分子C. 氧原子D. 氧分子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8.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间一定有间隔C.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9.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1)一滴水大约是由13万亿亿个水分子组成的,说明水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的性质。
(2)走过花丛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10.“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
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材料1:一滴水里有大约15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2:将浓盐酸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材料3:铁路上的铁轨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不小的“缝隙”,这些缝隙的作用是以免钢材热胀冷缩,造成铁轨变形。
(1)“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材料1中水是由______构成的,材料3中的铁是_________由构成的。
(2)材料1说明;(3)材料2说明;(4)材料3说明。
课程顾问签字: 教学主管签字:注:每节课内容需满足课堂2H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