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6
管强制对流传热计算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管内强制对流传热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对流传热时,研究表明,Nu数与Pr数和Re数之间存在如图4-18所示的关系。
由图可见,管内强制对流存在三个不同的区域:当Re<2300 时,流体的流动为层流状态,当Re>10000时,流体的流动为旺盛湍流状态,一般认为2300<Re<10000区域得流动为过渡状态,在三个区域内流体的对流传热规律不同。
对于湍流状态的对流传热规律是较容易关联的,过渡状态的对流传热很难关联成一个准确的计算式,而层流状态的强制对流还与自然对流有关,即与Gr数有关。
由于强制对流的流体流动中存在温度差异,必将同时引起附加的自然对流。
当雷诺数较大时,自然对流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一般认为时,就可忽略自然对流的影响;当时,则按单纯自然对流处理,介于其间的情况称为混合对流传热。
应当指出,图4-18的对流传热规律是在流动充分发展的情况下的结论。
从第一章可知,当流体由大空间流入一圆管时,流动边界层有一个从零开始增长直到汇合于圆管中心线的过程。
类似地,当流体与管壁之间有热交换时,管内壁上的热边界层也有一个从零开始增长直到汇合于圆管中心线的过程。
通常将流动边界层及热边界层汇合于圆管中心线后的流体流动或对流传热称为已经充分发展的流动或对流传热,从进口到充分发展段之间的区域则称为入口段。
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较薄,局部对流传热系数比充分发展段的高,随着入口的深入,对流传热系数逐渐降低。
如果边界层中出现湍流,则因湍流的扰动和混合作用会使局部对流传热系数有所提高,再逐渐趋向一定值,上述规律如图4-19所示。
图中为远离入口段得局部对流传热系数渐进值。
对于管内强制对流,实验表明,热入口段的长度lt与管内径d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层流时管壁上温度恒定(4-71a)管壁上热通量恒定(4-71b)湍流时(或40~60)(4-72)通常,工程上的对流传热主要讨论全管长上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提高管内强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方法管道传热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热传递方式,对流传热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
为了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本文将从增大管道内流体的速度、改变管道的形状、增加管道内部的摩擦力等方面,介绍一些提高管内强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方法。
1.增大管道内流体的速度增大管道内流体的速度是提高管内强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当流体的速度增大时,流体与管道表面的摩擦力增大,流体的动能也增大,这些均会促进传热。
此外,增大流体速度还可以增加管道内流体的湍流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加传热系数。
2.改变管道的形状改变管道的形状也是提高管内强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比如,在管道内部设置螺旋形的障碍物,可以增加流体与管道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传热系数。
此外,改变管道的截面形状,比如在管道内部设置凸起或凹陷等形状,也可以增加流体与管道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传热系数。
3.增加管道内部的摩擦力增加管道内部的摩擦力也是提高管内强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比如,在管道内部设置细小的凸起或凹陷,可以增加流体与管道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传热系数。
此外,可以在管道内部设置不同形状、大小的障碍物,增加流体与管道表面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传热系数。
4.改变流体的物性改变流体的物性也是提高管内强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比如,可以改变流体的密度、粘度、热导率等物性参数,从而影响传热系数。
此外,可以在流体中添加一些传热介质,如金属粉末、碳纤维等,也可以提高传热系数。
5.增加管道内部的传热表面增加管道内部的传热表面也是提高管内强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比如,在管道内部设置多层管壁,增加管道内部的传热表面,从而增加传热系数。
此外,可以在管道内壁上涂覆高导热材料,增加管道内部的传热表面,提高传热系数。
提高管内强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流体速度、管道形状、管道内部的摩擦力、流体的物性等。
装订 线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1、了解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热阻的组成。
2、学习测定流体间壁换热总传热系数的实验方法。
3、掌握近似法和简易Wilson 图解法两种从传热系数实验数据求取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数据处理方法。
4、掌握根据实验数据获得传热准数经验公式的方法和数学工具。
5、掌握热电偶、UJ-36电位差计的长图式自动记录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在空气-水套管换热器中,测定一系列空气流量条件下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2、通过能量衡算方程式和传热速率基本方程式计算总传热系数K i 的实验值。
3、分别用近似法、简易Wilson 图解法求取空气侧对流传热膜系数αi 。
4、根据实验获得的对流传热膜系数αi 和空气流速u i ,整理得到努赛尔数Nu 与雷诺数Re 之间的幂函数型经验公式。
5、把实验获得的经验公式与化工原理教材和参考书中的列出的同类公式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点。
6、根据实验装置情况分析实验测试数据的误差来源。
三、实验原理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过程可以用牛顿冷却定律描述:()w Q A t A T t αα=∆=− (1)式中 Q ——总传热速率,W ;α——对流传热膜系数,W/ m 2·K ;A——传热面积,m 2 ; T ——流体温度,K ;t w ——固体壁面温度,K 。
如果能够用实验直接测定流体温度T 和固体壁面温度t w ,,则可以根据式(1)的关系直接计算对流膜系数α :()w Q Q A t A T t α==∆− (2)对于多数情况而言,直接测定固体壁面的温度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任务,实验技术成本高且数据准确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