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34 KB
- 文档页数: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并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等方式来进一步理解动物的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增强保护动物和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案例等方式来进一步理解动物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
2. 探究(10分钟):2.1 概念讲解:通过PPT或板书的方式,讲解生物圈的概念以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2 案例分析:给学生呈现一些动物的案例,如鸟类传播植物的种子、蚯蚓改善土壤质地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动物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3 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总结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分析为什么动物的作用对于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
3. 拓展(15分钟):3.1 群体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研一种动物,并找出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相关信息。
3.2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报告调研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4. 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可以进行小结性讨论,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没有动物,生物圈会发生什么变化?”5. 课堂练习(10分钟):为了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问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去后,写一篇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短文,描述动物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及评价:1. 教学资源:PPT、板书、案例材料、图书馆、互联网等。
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调研及报告、作业写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动物在其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2、教学难点(1)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物质循环的概念和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草原、河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态系统中动物的存在。
提问:动物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1)展示“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
上海市在5 天的时间内就消灭麻雀686172 只,获麻雀卵265968 只。
但是,在‘剿灭麻雀’之后,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粮食大量减产”的资料。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剿灭麻雀’会导致虫灾,粮食减产?②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3)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出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强调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多种作用;2.掌握动物生态习性及相关物种多样性;3.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讲解动物在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作用;2.难点:对于动物保护和生态修复方法的介绍。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通过问题“这些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知识点讲解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讲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多种作用。
例如:a.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动物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平衡;b.动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很多植物依赖动物进行繁殖,保证物种的延续;c.动物的土壤改良:蚯蚓等土壤动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d.动物的物质循环:参与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循环,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例如我国的“长江女神”白鳍豚的生态位,以及近年来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威胁的物种,让学生了解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讨论这些物种濒危的原因和可能的保护措施,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4.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有奖竞答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你们能举出身边的其他动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吗?”“对于那些濒危的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5.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例如:“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你所感兴趣的动物的生态习性和物种保护的信息,下次上课进行分享”。
对于作业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数据,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3.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其爱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鸟,住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但是由于其中一种原因,整个森林的动物们生活受到了威胁。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有了这些动物,森林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不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观察树木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树木,发现树上有一些树洞,问学生树洞是怎么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是由于啄木鸟在树上打洞造成的。
然后,教师提问:啄木鸟打洞有什么作用?学生进行讨论,指出啄木鸟打洞可以给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的地方,如松鼠等。
(2)观察花朵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花朵,发现有一些花朵中有蜜蜂在采花蜜,问学生蜜蜂采花蜜有什么作用?学生进行讨论,指出蜜蜂采花蜜可以帮助花朵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3)观察刺猬和松鼠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刺猬和松鼠,问学生他们在森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进行讨论,指出刺猬可以吃掉一些害虫,保护森林中的植物;松鼠可以帮助种子传播,促进森林的繁荣。
3.知识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总结不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这些作用进行复习和概括。
4.拓展活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如果没有了这些动物,森林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回答。
学生可以利用之前的观察和讨论的结论,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回答。
5.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动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帮助植物种子传播、吃掉害虫等,维持生物圈的平衡。
四、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回答,对学生的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否理解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探究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生物圈的意识。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第一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让学生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让学生明白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教学内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1.4.2 讲解:讲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1.4.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兔子和草、蜜蜂和花。
1.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让学生明白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生态平衡的概念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态平衡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生态平衡的概念。
2.4.2 讲解: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4.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例子,如狮子和斑马、蜘蛛和昆虫。
2.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并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
让学生明白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物质循环的概念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物质循环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循环的概念。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范文(通用3篇)《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1教学目标重、难点1.1教学目标1.1.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说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作用;②能理解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1.1.2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环保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2教学重点(1)能说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作用。
(2)能理解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1.3教学难点(1)能说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能理解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教学过程2.1导入通过播放《生物圈II为什么失败》导入新课。
再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再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什么叫生物圈?使师生快速地进入角色。
2.2突破难点设计“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难点突破过程如下:2.2.1难点一: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把课本的三则资料转换成三个故事,并配合图片展示。
资料一剿灭麻雀运动;资料二猎杀狼的行动;资料三蚂蚁吸食金合欢的故事。
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
(1)分组合作,布置任务:(3分钟)阅读课本P61—62的资料分析,思考:①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麻雀或狼,哪种生物会受到影响?②这说明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的关系?③這种关系的存在使得生态系统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学生发现动物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老师应该给予高度评价。
)(2)自由抢答,进一步推进课堂:(围绕生态平衡的概念进行提问。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相对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①当某种动物数量大量增多或大量减少会影响生态平衡的哪个因素?②随意引入某种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的哪个因素?③这说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呢?(3)教师归纳总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并强调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各种作用;(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生活习性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一些保护动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保护动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各种作用;(2)保护动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2)提问:你们知道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学生分享所学知识,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各种作用;(2)举例说明保护动物的方法。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需要保护的动物;(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动物的措施。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一种动物,了解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 调查周围环境,了解我国现行的保护动物政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关爱动物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保护动物的方法;3. 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环节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提出保护动物措施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案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三)情感目标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员的观点。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颐和园的观鸟活动”的图片。
现在观鸟活动在全国各地盛行,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参加,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
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参加这类活动呢?学生讨论发言:观鸟能增长知识,培养爱鸟护鸟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鸟类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从参加观鸟活动中就可体会到鸟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1.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一个情境话题,结合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展示结论。
资料1 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
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市曾在5天内就消灭麻雀686172只,获得雀卵265968只。
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吁,这是为什么?资料2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
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认同生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辩证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呈现动物与自然的图片以及人类肆意捕杀动物的图片。
提问: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如果由于人类的肆意捕杀,所有的动物都消失了,地球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在生物圈中带来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回顾旧知识:师:要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们必须回顾几个概念。
1.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3.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三)带着问题走进课本:1.动物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2.阅读课本资料分析1、2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3.什么是生态平衡?4.举例说明动物是怎样促进物质循环的?5.举例说明动物是怎样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6.我们应如何看待动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生:读完课本回答:1.动物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1)动物能够维持生态平衡。
2)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师:出示教材“资料分析”中的资料一和资料二,要求学生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动物群体数量的增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过程
【讲解】资料1和2中的食物网:
资料1
资料2
【提出问题】
【讲解】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画出物质循环图:
【讲解】虽然植物被细菌、真菌分解。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形成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认同各种动物都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2、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员的观点。
【教学难点】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学会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展示各种动物图片。
提出问题,如此多种多样的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引入本章学习的主题——《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1-62页的资料分析并完成62页的四个讨论题:1.通过对以上小故事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任何一种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将麻雀列为害鸟是不科学的,尽管它们啄食农作物,但它们在繁殖季节能大量捕食农业害虫,所以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要保护麻雀,不能随便灭杀。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不能。
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狼被大量捕杀,使野兔失去了天敌,因此野兔数量增加,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草场必然要受到威胁,甚至退化。
3.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你认为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没有,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有蚂蚁栖居地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长势好,原因是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易受虫害的影响,蚂蚁以金合欢叶上的害虫为食,所以蚂蚁的栖居不但对金合欢没有危害,反而有利。
4.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的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国的动物资源、我国的动物资源保护三部分内容。
本节课内容则主要是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消费者、食物链的结构成分、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前两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单元前两章阐述的是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学习和理解本章知识的必要基础。
例如,动物的行为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不良影响。
在学生理解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后,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和植物是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不可缺少的成员,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由于学生不清楚食物链的形成以及书写要求,所以学生对动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将它们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生物圈中的动物》这一章是综合性知识,它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泛,课程资源也比较丰富,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现象也极为密切,有的还属于社会热点问题。
学生了解多、兴趣浓厚。
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的行为,如对动物的取食行为、繁殖行为等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也有了生活经验为基础,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学生能在相互讨论中归纳总结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注动物生存环境的意识,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观察思考、分析资料、应用实践、处理信息等形式展开。
三、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探索新知——知识扩展,情感迁移——课堂小结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认识动物和植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关注与动物有关的社会问题。
五、教学重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3、动物对植物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
六、教学难点
1、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2
七、教学时数
1课时
八、板书设计: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按食性分为: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食物链:不同生物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食物网: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三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不良影响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动物取食的录像,用具体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引入主题后,通过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对主题进行探究。
首先设问:动物是怎样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从动物获得营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进一步设问:动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吗?从动物的食性上,引导学生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举例:要求学生按不同食性的动物来进行举例,教师来进行点评。
师生小结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三)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引入:由问题引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列举3种生物:兔草狼,提问: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举例:草→兔→狼→鹰
根据例子讲解:1、食物链的书写要求。
2、食物链中个生物的成分。
3、食物链中生物的数量比较。
提问:食物链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
学生根据屏幕上的食物链思考后进行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提问:食物链中的生物什么数量最多?什么数量最少?
学生根据屏幕上的食物链进行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在总结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教师强调:食物链中生产者数量最多,终极消费者数量最少。
而且消费者消费等级越高,生物的数量就越少。
情景引入:食物网的概念。
在辽阔的草原上生活了许多的动物和植物,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食与被食的关系,形成了数条的食物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从而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学生根据教师的举例再自己试着举农田中的食物网等。
海洋中的食物网,举例:
例,教师对学生举的例子进行评价。
例题讲解:通过对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食物网。
能够数出屏幕上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多少条食物链?哪条食物链最长?
做活动: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教材上的步骤分组试着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
通过建立食物链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和动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
学生完成以后公布他们那组建立的食物网。
思考:如果你们建立的食物链中某种生物数量急剧减少会不会影响其它生物的数量?学生先根据自己建立的食物链进行思考,教师再举例讲解,最后得出结论: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种群是数量趋于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生物消失,都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所以说,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四)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思考:动物会不会影响环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对植物的影响,让学生根据图片来思考动物对植物产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来得出结论:动物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提问:动物对环境有没有不良的影响?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展示图片,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与训练:
1、请一名学生来小结他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在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
2、课堂练习:
①不同生物间由于___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联系,叫做食物链。
②完成以下的食物链:草蝗虫食虫鸟蛇鹰
这条食物链中________的数量做多,____________的数量最少。
③以下的食物网中有多少条食物链?哪条食物链最长?
在此食物网中,如果鹰已经灭绝,____________的数量将迅速增加。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