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9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采油工程2.滑脱损失3. 冲程损失4. 吸水指数5. 土酸6. 气举启动压力7. 采油指数 8. 注水指示曲线 9. 油井流入动态10. 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11. 气举采油法12. 扭矩因数 13. 底水锥进14. 配注误差 15. 裂缝的导流能力二、选择题1. 氢氟酸与砂岩中各种成分均可发生反应,其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A)石英B)硅酸盐;C)碳酸盐D)粘土。
2. 注水分层指示曲线平行右移,层段地层压力与吸水指数的变化为。
A)升高、不变B)下降、变小 C)升高、变小D)下降、不变3. 油层酸化处理是碳酸盐岩油层油气井增产措施,也是一般油藏的油水井解堵、增注措施。
A)泥岩B)页岩 C)碎屑岩D)砂岩4. 某井产量低,实测示功图呈窄条形,上、下载荷线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分析该井为。
A)油井结蜡 B)出砂影响 C)机械震动 D)液面低5. 不属于检泵程序的是。
A)准备工作B)起泵 C)下泵D)关井6.压裂后产油量增加,含水率下降,采油指数或流动系数上升,油压与流压上升,地层压力上升或稳定,说明()。
A)压裂效果较好,地层压力高B)压裂液对油层造成污染C)压开了高含水层D)压裂效果好,地层压力低7. 非选择性化学堵水中,试挤用(),目的是检查井下管柱和井下工具工作情况以及欲封堵层的吸水能力。
A)清水B)污水C)氯化钙 D)柴油8. 抽油机不出油,活塞上升时开始出点气,随后又出现吸气,说明()。
A)泵吸入部分漏B)油管漏C)游动阀漏失严重D)固定阀漏9. 可以导致潜油电泵井欠载停机的因素是()。
A)含水上升B)油井出砂 C)井液密度大D)气体影响10. 下列采油新技术中,()可对区块上多口井实现共同增产的目的。
A)油井高能气体压裂 B)油井井下脉冲放电 C)人工地震采油 D)油井井壁深穿切11. 油井诱喷,通常有()等方法。
A)替喷法、气举法喷法、抽汲法 C)替喷法、抽汲法、气举法 D)替喷法、抽油法、气举法12. 地面动力设备带动抽油机,并借助于抽油杆来带动深井泵叫()。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
表示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吸水指数:单位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由于温度降低油气井开始结蜡时所对应的井底温度。
4.气举采油法: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人工采油方法。
5.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6.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动中,由于气液密度差,产生气体流速超过液体流速的现象。
7.扭矩因素:对扭矩的各种影响因素。
8.配注误差:配注误差等于实际注水量与设计配注量之差同设计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9.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流体通过裂缝的流动能力。
10.气举启动压力:在气举采油过程中,压缩机所对应的最大功率。
11.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量。
12.注水指示曲线:表示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曲线。
13.冲程损失:抽油杆因弹性变性而引起的变化量。
14.余隙比:泵内为充满的体积与整个泵体积之比。
15.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6.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7.面容比: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二:填空题1.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
2.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液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两种类型。
3.表皮系数S与流动效率FE的关系判断:S>0时,FE(<)1;S=0时,FE(=)1;S<0时,FE(>)04.抽油机型号CYJ3-1.2-7HB中,“3”代表(悬点载荷30KN),“1.2”代表(最大冲程长度1.2米),“7”代表(减速箱额定扭矩7KN.M)和“B”代表(曲柄平衡)。
5.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工作筒)(活塞)(阀)三部分。
6.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早期注水),另一类是(注水井调剖)。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气层损害2、调整井3、有杆泵泵效4、油井流入动态5、蜡的初始结晶温度6、有效渗透率7、蒸汽吞吐采油8、油田动态监测9、投资利润率10、破裂压力梯度11、高能气体压裂 12、人工井壁防砂法13、投资回收期二、填空题1、储层敏感性包括、、、、等。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和等评价实验。
3、抽油机井生产动态模拟器模拟的是、、、、所组成的常规有杆泵生产系统。
4、油田开发过程中电化学腐蚀常用等方法防腐,化学腐蚀多采用方法防腐,而细菌腐蚀常用的防腐方法是。
5、水力压裂常用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等。
6、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和等六大类。
7、碳酸盐岩酸化工艺分为、和三种类型。
8、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和等四类方法。
9、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指标包括、、、、、和等。
10、目前常用的完井方式有、、、等。
11、酸化过程中常用的酸液添加剂有、、、等类型。
12、常用的防垢及清垢方法有、、。
三、简答题1、简述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系统的概念框架。
2、简述油井堵水工艺设计的内容。
3、简述油田生产的动态监测的作用。
4、简述完井工程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5、简述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中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作用。
6、试分析热采油井中出砂的原因。
7、简述射孔完井工艺参数的设计步骤。
8、简述油藏整体压裂的特征。
9、简述稠油注蒸汽开采方法与常规方法开采的显著差别10、分析裸眼砾石充填的优缺点。
11、简述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常用的综合决策模式和方法的应用特点。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了调整井网或者是油水井损坏不能利用,为完善井网重钻的油水井。
3、有杆泵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的比值。
4、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气层损害2、调整井3、吸水指数4、油井流入动态5、蜡的初始结晶温度6、有效渗透率7、蒸汽吞吐采油8、面容比9、化学防砂10、破裂压力梯度11、高能气体压裂 12、人工井壁防砂法13、投资回收期二、填空题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和等评价实验。
3、常用的射孔液有、、、和等。
4、油田开发过程中电化学腐蚀常用等方法防腐,化学腐蚀多采用方法防腐,而细菌腐蚀常用的防腐方法是。
5、稠油注蒸汽开采主要包括和两种方法。
6、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和等六大类。
7、碳酸盐岩酸化工艺分为、和三种类型。
8、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和等四类方法。
9、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指标包括、、、、、和等。
10、目前常用的完井方式有、、、等。
11、酸化过程中常用的酸液添加剂有、、、等类型。
12、常用的防垢及清垢方法有、、。
三、简答题1、简述采油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2、简述油井堵水工艺设计的内容。
3、简述速敏评价实验的目的。
4、简述完井工程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
5、简述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中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的作用。
6、试分析热采油井中出砂的原因。
7、简述射孔完井工艺参数的设计步骤。
8、简述油藏整体压裂的特征。
9、简述稠油注蒸汽开采方法与常规方法开采的显著差别10、分析裸眼砾石充填的优缺点。
11、简述采油方式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常用的综合决策模式和方法的应用特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了调整井网或者是油水井损坏不能利用,为完善井网重钻的油水井。
3、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4、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5、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6、有效渗透率:在多孔介质中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流动,则该介质对其中某一相的渗透率称之为该相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
《采油⼯程原理与设计》复习思考题与习题修改稿采油⼯程原理与设计复习思考题与习题集编写:陈德春张红玲审核:张琪中国⽯油⼤学(华东)⽯油⼯程学院2012年9⽉⽬录第⼀章油井流⼊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 (2)第⼆章⾃喷与⽓举采油 (5)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7)第四章⽆杆泵采油 (10)第五章注⽔ (10)第六章⽔⼒压裂技术 (11)第七章酸处理技术 (15)第⼋章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 (17)第九章完井⽅案设计与试油 (17)第⼗章采油⼯程⽅案设计概要 (18)第⼀章油井流⼊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复习思考题1.1 何谓油井流⼊动态?试分析其影响因素。
1.2 何谓采油(液)指数?试⽐较单相液体和油⽓两相渗流采油(液)指数计算⽅法。
1.3 试分析Vogel ⽅法、Standing ⽅法、Harrison ⽅法的区别与联系。
1.4 试推导油⽓⽔三相流⼊动态曲线[]max max ,t o q q 段近似为直线时的斜率。
1.5 试述多层合采井流⼊动态曲线的特征及转渗动态线的意义。
1.6 试⽐较⽓液两相流动与单相液流特征。
1.7 何谓流动型态?试分析油井⽣产中各种流型在井筒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1.8 何谓滑脱现象和滑脱损失?试述滑脱损失对油井井筒能量损失的影响。
1.9 试推导井筒⽓液多相混合物流动的管流通⽤的压⼒梯度⽅程。
1.10 综述⽬前国内外常⽤的井筒多相流动计算⽅法。
习题1.1 某井位于⾯积245000m A =的矩形泄油⾯积中⼼,矩形的长宽⽐为2:1,井径m r w 1.0=,原油体积系数2.1=o B ,原油粘度s mPa o ?=4µ,地⾯原油密度3/860m kg o =ρ,油井表⽪系数2=s 。
试根据表1-1中的测试资料绘制IPR 曲线,并计算采油指数J 和油层参数h k o ,推算油藏平均压⼒r P 。
表1-1 某井测试数据表1.2 某井位于⾯积21440000m A =的正⽅形泄油⾯积中⼼,井径m r w 1.0=,原油体积系数4.1=o B ,原油粘度s mPa o ?=2µ,地⾯原油密度2/850m kg o =ρ,油井表⽪系数3-=s ,油层为胶结砂岩。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井流入动态2.吸水指数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4.气举采油法5.等值扭矩6.气液滑脱现象7.扭矩因数8.配注误差9.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10.气举启动压力11.采油指数12.注水指示曲线13.冲程损失14.余隙比15.流动效率16.酸的有效作用距离17.面容比二、填空题1.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1)、(2)、(3)、(4)和(5)。
2.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6)和(7)两种类型。
3.表皮系数S与流动效率FE的关系判断:S>0时,FE(8)1;S=0时,FE(9)1;S<0时,FE(10)1。
(>,=,<)4.抽油机型号CYJ3—1.2—7HB中,“3”代表(11),“1.2”代表(12),“7”代表(13)和“B”代表(14)。
5.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15)、(16)和(17).三部分。
6.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18),另一类是(19)。
7.影响酸岩复相反应速度的因素有(20)、(21)、(22)、(23)和(24)。
8.为了获得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25)、(26)、(27)和(28)等。
9.测量油井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29),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30)。
10.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主要有(31)和(32) 两大类。
11.根据压裂过程中作用不同,压裂液可分为(33)、(34)、(35)。
12. 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36)、(37)和摩擦载荷等。
13.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38)(39)(40)。
14.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41)、(42)、(43)和(44)。
15.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主要包括(45)、(46)、(47)、(48)(49).。
16.常规注入水水质处理措施包括(50)、(51)、(52)、(53)、(54)。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复习资料(A 卷)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5分)1.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体积之比。
2.水敏:油气层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3.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所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4.有效厚度:5. 酸敏:流体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在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条件下,由于流体的流动引起的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人工井壁防砂法:从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均匀,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避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工艺措施。
7.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的总称。
8.Vogel 方程:2max 008.02.01⎥⎦⎤⎢⎣⎡--=r wf r wf P P P P q q9.吸水剖面:在一定注水压力下,各吸水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10.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层的比值。
11.流动效率:指该井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2.有杆泵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的比值。
13.自喷采油法:利用油层自身的能量将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到达油水井产量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14.套管射孔完井方法:钻穿油层直至设计井架,然后下油层套管底部注水泥固井,最后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油流的通道。
15.应力敏感性:在施加一定的有效压力时,岩样物性参数随应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 20分)1.油藏地质研究是对开发对象油藏的(1)认识和(2)描述。
2.国内外水力压裂常用的支撑剂分为(3)天然支撑剂和(4)人造支撑剂。
3.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5)速敏、(6)水敏、(7)盐敏、(8)碱敏、(9)酸敏和(10)应力敏等评价实验。
4.油田开发的天然能量主要有和(11)弹性水驱、(12)流体膨胀、(13)岩石压缩性等。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裂缝的导流能力2.油井流入动态3.吸水指数4. 蜡的初始结晶温度5.气举采油法 6.地等值扭矩7. 气举启动压力二、填空题1. 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1)、(2)和摩擦载荷等。
2.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3)(4)(5)。
3.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6)、(7)、(8)和(9)。
4.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主要包括(10)、(11)、(12)、(13)(14).。
5. 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可分为(15),和(16)。
6. 根据井的故障性质、施工作业的简繁程度,可将修井分为(17)和(18)两种。
7.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19)、(20)、(21)、(22)和(23)。
8.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24)和(25)两种类型。
9.修井设备一般按设备的性能和用途可分为(26)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28)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30)______________等。
10.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31)、(32)和(33).三部分。
11.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34),另一类是(35)。
12.目前各油田所使用的封隔器型式很多,按其封隔件(密封胶筒)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36)_____________、(37)_____________________、(38)________________、(39)___________________、(40)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13.为了获得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41)、(42)、(43)和(44)等。
14.测量油井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45),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46)。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复习思考题与习题集编写:陈德春张红玲审核:张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012年9月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 (2)第二章自喷与气举采油 (5)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7)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1 0第五章注水 (10)第六章水力压裂技术........................................ .11第七章酸处理技术.......................................... .1 5第八章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 .17第九章完井方案设计与试油 (17)第十章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 (18)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复习思考题1.1 何谓油井流入动态?试分析其影响因素。
1.2 何谓采油(液)指数?试比较单相液体和油气两相渗流采油(液)指数计算方法。
1.3 试分析Vogel方法、Standing方法、Harrison 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4 试推导油气水三相流入动态曲线Iqomax , q tmax 1段近似为直线时的斜率。
1.5 试述多层合采井流入动态曲线的特征及转渗动态线的意义。
1.6 试比较气液两相流动与单相液流特征。
1.7 何谓流动型态?试分析油井生产中各种流型在井筒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1.8 何谓滑脱现象和滑脱损失?试述滑脱损失对油井井筒能量损失的影响。
1.9 试推导井筒气液多相混合物流动的管流通用的压力梯度方程。
1.10综述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井筒多相流动计算方法。
习题1.1某井位于面积45000m2的矩形泄油面积中心,矩形的长宽比为2: 1,井径匚=0.1m,原油体积系数B o =1.2,原油粘度=4mPa s,地面原油密度= 860kg/m,油井表皮系数s=2。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4.裂缝导流能力:在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5.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6.有杆泵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的比值。
7.油田动态监测:通过油水井所进行的专门测试与油藏和油、水井等的生产动态分析工作。
8.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9.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10.单位采油(气)成本:指油气田开发投产后,年总采油(气)资金投入量与年采油(气)量的比值。
表示生产1t原油(或1m3天然气)所消耗的费用。
11.应力敏感性:在施加一定的有效压力时,岩样物性参数随应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
12.吸水剖面:在一定注水压力下,各吸水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13.水力压裂: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
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增产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14.化学防砂:是以各种材料(如水泥浆、酚醛树脂等)为胶结剂,以轻质油为增孔剂,以硬质颗粒为支撑剂,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挤入套管外地层中,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人工井壁,阻止地层出砂的工艺方法。
15.财务净现值率:项目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之比,也即单位投资现值的净现值。
16.套管射孔完井方法:钻穿油层直至设计井深,然后下油层套管过油层底部注水泥固井,最后射孔,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油流通道的完井方法。
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17.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18.蒸汽吞吐采油:向采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浸泡一段时间后开井生产,当采油量下降到不经济时,再重复上述作业的采油方式。
19.裸眼完井方法:生产段油层完全裸露的完井方法。
20.采油指数:油井IPR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21.自喷采油法:利用油层自身的能量将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到达油水井产量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22.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特定的炸药在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目的的工艺措施。
23.人工井壁防砂法:从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均匀,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避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工艺措施。
24.酸压:用酸液作为压裂液实施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4.人工胶结砂层防砂法:25.稠油:地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或地面脱气情况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原油。
26.财务净现值: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按设定折现率(或规定的基准收益率)贴现的现值之和.27.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28.水敏:油气层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29.裂缝导流能力:在裂缝闭合压力下裂缝支撑剂层的渗透率与裂缝支撑缝宽度乘积。
它综合反映了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与支撑剂在缝中的铺置状况。
30.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的总称。
31.有效厚度:指在现代开采工艺条件下,油气层中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厚度,即在油气层厚度中扣除夹层及不出油气部分的厚度。
32.投资利润率:项目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与总投资的比例。
二、填空题1、砂岩胶结方式可分为基质胶结、接触胶结、充填胶结、溶解胶结。
2、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和应力敏等评价实验。
3、常用的射孔液有无固相清洁盐水射孔液、聚合物射孔液、油基射孔液、酸基射孔液、乳化液射孔液等。
4、油田开发过程中电化学腐蚀常用阴极保护等方法防腐,化学腐蚀多采用化学防腐方法防腐,而细菌腐蚀常用的防腐方法是杀菌。
5、稠油注蒸汽开采主要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方法。
6、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防蜡技术、表面能防蜡技术、化学药剂清防蜡技术、磁防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等六大类。
7、碳酸盐岩酸化工艺分为酸洗、酸化、酸压三种类型。
8、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现场观测法、经验法、数值计算法、实验室模拟法等四类方法。
9、采油工程方案经济评价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单位采油(气)成本等。
10、目前常用的完井方式有射孔完井、裸眼完井、割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等。
11、酸化过程中常用的酸液添加剂有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助排剂、破乳剂等类型。
12、常用的防垢及清垢方法有化学防垢、磁防垢、机械清垢。
13采油工程方案设计中油田地质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储层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气、水分布等。
14.目前常用的完井方式有射孔完井、裸眼完井、豁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等。
15.注水井投转注前一般需要排液、洗井、试注。
16.电潜泵的特性曲线反映了压头、效率、功率和泵排量之间的关系。
17.常用的油水井解堵方法有酸化解堵、高能气体压裂、水力震荡解堵等。
18.国内外水力压裂常用的支撑剂分为天然支撑剂和人造支撑剂两大类。
19.稠油注蒸汽开采主要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方法。
20.人工举升采油方式主要包括气举采油、常规有杆泵采油、地层驱动螺杆泵采油和电动潜油泵采油等。
21.钻开油气层过程中可能导致油气层伤害的原因包括钻井液与储层不配伍、压差控制不当、浸泡时间过长等。
22.目前常用的出砂预测方法有现场观察法、经验法、数值计算法、实验室模拟法等四类方法。
23.油藏地质研究是对开发对象油藏的认识和描述。
24.油田开发的天然能量主要有和弹性水驱、流体膨胀、岩石压缩性等。
25.油田开发全过程中保护油气层措施的关键是优选入井介质和优化作业工艺。
26.钻开油气层过程中可能导致油气层伤害的原因包括钻井液与储层不配伍、压差控制不当和浸泡时间过长等。
27.常用的射孔液有无固相清洁盐水射孔液、聚合物射孔液、油基射孔液、酸基射孔液和乳化液射孔液等。
28.水力压裂常用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37)粒径范围、(38)圆度、(39)球度、(40)酸溶解度等。
29.影响油层出砂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17)地质因素和(18)开发因素两大类。
30.砂岩地层射孔完井参数设计主要设计孔深,孔密。
相位角。
孔径。
射孔格式等参数。
31.抽油机井生产动态模拟器模拟的是油层,井筒,机,杆,泵所组成的常规有杆泵生产系统。
32.油田开发过程中电化学腐蚀常用阴极保护等方法防腐,化学腐蚀多采用化学防腐方法防腐,而细菌腐蚀常用的防腐方法是杀菌。
三、是非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0.5分,共5分)1.天然裂缝面与地层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2.抽油机井生产系统是由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所组成的生产系统。
(×)3.油井含水越高,其产液量越高,携砂能力越强,有利于稠油出砂冷采的效果。
(×)4. 盐敏评价实验目的是找出渗透率明显下降的临界矿化度,以及由盐敏引起的油气层损害程度。
(√)5.对于稠油井、高含蜡井、出砂严重的油层,为了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流速、减少冲刷作用和携砂能力,应采用直径大的孔眼。
(×)6.电偶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常用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等方法进行防腐。
(√)7.注水温度影响原油粘度,因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
(√)8.从油井井口到油气计量与分离设备的地面集输与储存系统属于采油工程系统研究范围。
(√)9.完井方式的选择主要与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条件有关,采油工程技术措施设计主要是适应完井方式选择的需要。
(×)10.水力射流泵的泵效是容积效率。
(× )11.稠油一般是指在地面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的原油。
(×)12.水力压裂裂缝总是平行于地层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
(×)13.低渗透油藏的整体压裂改造方案设计与单井水力压裂一样,以提高单井产量或注入量为目标。
(×)14.国内外生产实践表明组合模量指数越大,地层越容易出砂。
(×)15.碳酸钙垢常用饱和指数进行预测,当碳酸钙饱和度指数大于0时可能产生碳酸钙垢。
(√)16.短曲率半径水平井基本上采用裸眼完井方式。
(√)17.通过油田生产动态监测资料可以分析油水井生产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藏流体的运动规律。
(√)18.提高油井生产流体的流速有利于减缓结蜡速度。
(√)19.地应力的研究只对采油工程方案中的水力压裂油层改造方案设计有作用。
(×)20.射孔负压设计时要尽可能的降低射孔时井底流体的压力。
(×)21.酸压是以酸液为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22.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存在有减缓结蜡的作用。
(×)23.在渗透率各向异性低渗透率油田中,主渗透率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趋于一致。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每题0.5分,共5分)1.注水井吸水能力的预测可采用(A.B.C.D)方法。
A.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B.利用试注指示曲线确定C.利用渗流力学公式计算D.利用水井挤注措施资料估算2.下面描述正确的有(A.C.D)。
A.面容比越大,酸岩反应速度越快,酸化效果差。
B.注酸速度越快,酸岩反应速度越快,酸化效果差。
C. 盐酸浓度越高,越有利于酸化。
D.地面压力对酸岩反应影响不大。
3.防砂方式优选必须考虑(A.B.C.D)等因素。
A.油层物性B.产能损失 C.完井类型 D.完井井段长度4.射孔孔眼方位平行于射孔井段的最大应力方向,则( B.D )。
A.节流表皮效应大 B.流动效应高C.易出砂 D.破裂压力低5.油井的完善性可用流动效率FE和表皮系数S来表示,FE和S之间存在相关性,下面描述是( A.C )正确的。
A.S>0 FE<1B.S>0 FE>1C.S<0 FE>1D.S<0 FE<16.岩石的胶结强度与其胶结方式有关,其中(C)胶结方式的胶结强度最小。
A.基质胶结 B.接触胶结C.充填胶结 D.溶解胶结7.注蒸汽热采井常用的举升方式是(B)A.气举采油B.常规油杆泵采油 C.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D.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8.孔隙性油藏堵水时堵剂的用量取决于(A.C.D)A.处理半径B.堵水层渗透率 C.堵水层厚度D.堵水层孔隙度9.为保证压裂效果下面关于支撑剂的物理性质指标描述正确的有(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