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专题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46讲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竞争教学目标:了解当前的国际背景和较著名的国际组织,正确理解国家利益、国家力量与国际关系、对外政策的关系,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观念。
教学重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教学难点: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教学方法:讲解法事实说明法教学过程:(一)国际关系1、定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一国X围内的任何关系都不属国际关系。
(2)在这些国际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各国政府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因为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其它一切国家关系的基础。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关系3、形式: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
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4、决定: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1)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和确定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
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为了谋求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
因此,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与缘由。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构成了国际合作的基础。
而利益不同则是引起国家间磨擦的根源。
在当代开放的世界里,主权国家的利益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出现了交叉性和共存性,相互间利益共同之处在不断地增加,因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
同时,就整个国际社会而言,也还存在着国际社会的利益。
世情、国情、党情授课人峄城区委党校高级讲师胡修岭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因此,科学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意义十分深远。
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横向看世情;二、纵向看国情;三、内向看党情;四、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一、横向看世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
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进程明显加快,新兴大国“大发展”,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取得重要进展,多边机制“大变革”提升全球化治理程度,大国战略“大调整”加剧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跃上新台阶。
但世界多重矛盾复杂交织,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多,中国的和平发展仍将面临新的考验。
1.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化曲折前行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危害严重且影响深远,但全球化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
(1)全球生产力快速扩张,贸易量迅速扩大。
(2)科技大发展推动经济与社会大发展。
除信息技术革命继续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外,“低碳经济”与“节能环保”产业革命正在成为下一轮科技创新的关键点,并将开拓出巨大的生产力空间。
(3)各国间的人文交往日益频繁。
不同文明与宗教间对话与交流互鉴成为时代潮流。
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大国、强国在软实力延伸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取得显著成效。
2.新兴大国群体崛起,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深深地改变了整个世界。
(1)世界经济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2009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高达1.42万亿美元,沉重的债务使美国的行动能力受限。
与此同时,面对阿富汗、伊拉克、伊核、朝核等难题,美国应对乏力,不得不调整战略,放下身段,提出“建立多伙伴世界”,谋求与发展中大国及各类盟友共同应对全球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部当前国际关系与大国外交教学要点一、关注国际体系变革调整和热点问题动向当前国际体系处于变革期,越来越反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与国际事务中不断上升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体系调整变革和各国抢抓全球治理主导权的势头将会延续。
要持续关注一系列涉及国际体系变革的重大事件,联合国框架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出台,中美等主要大国协调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美国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达成协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加速推进。
二要认识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牵动大国关系深刻调整。
美避免向中东派遣地面部队,缓和与伊朗、古巴关系,加快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支持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
三要认识大国协调合作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趋势加强。
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冷战结束以来最重要的外交协议之一;美俄等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展开协调,政治解决叙问题的国际努力再度活跃。
四要关注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动向及影响。
西亚北非地区局势不稳定、发展不平衡、域内外各种力量角逐加剧极端恐怖势力发展,多国遭受恐怖袭击,各主要力量加大反恐国际合作。
五要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体系调整动向、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影响,认识到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改革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本轮国际体系变革调整中,竞争摩擦的一面有所上升,但斗而不破、适度妥协,既借重合作又牵制斗争的基本框架仍将延续。
二、认清世界经济调整变化及对我影响世界经济虽保持复苏态势,但负面因素增多,仍面临放缓失速甚至长期低迷风险。
在教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清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和新动向: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根基不稳,增长整体乏力。
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全球增长预期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世界贸易增幅也可能降至6年来最低。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国际关系课程大纲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国际关系课程大纲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国际关系课程大纲一、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国际关系的定义与特征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包括:多样性:国际关系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复杂性:国际关系中涉及的主体众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动态性: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际关系随之调整。
合作与竞争:国家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冲突,因此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规则性:国际关系运行在一定的国际规则和制度框架下。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分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批判理论四个流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单位,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认为国家追求安全与繁荣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代表人物有摩根索、Kissinger等。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强调国际政治中的合作与互利,认为通过建立国际机制和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实现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的稳定。
自由主义关注经济全球化、人权和民主等议题。
代表人物有威尔逊、罗斯福等。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受到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国际政治行为体(如国家、国际组织)的认知和行为受到国际社会共同认同的规范和观念的影响。
建构主义强调话语权、身份认同和规范建构。
代表人物有哈斯、乌尔班等。
批判理论批判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视角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强调国际政治中的权力结构、不平等和剥削。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2.1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2.2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3 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2.4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第三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3.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2 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3.3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四章: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4.1 地缘政治风险增加4.2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4.3 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威胁4.4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第五章:我国应对新挑战的外交策略5.1 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5.2 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5.3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5.4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认识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并探讨应对策略。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3. 识别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如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威胁等;4. 探讨我国应对新挑战的外交策略,如坚持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等。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等。
教学内容涵盖导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以及我国应对新挑战的外交策略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并为未来的外交工作做好准备。
第六章: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在应对新挑战中的作用6.1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挑战6.2 国际法的重要性6.3 我国在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中的立场与作用6.4 利用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应对新挑战的策略第七章:我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的现状与发展7.1 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在我国外交中的地位7.2 我国与这些大国关系的发展趋势7.3 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7.4 我国与大国关系的策略选择第八章: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维护与发展8.1 我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原则与目标8.2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现状8.3 地区热点问题与我国的角色8.4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深化策略第九章: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流9.1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9.2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领域与成果9.3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9.4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策略第十章:展望未来,我国外交的发展方向10.1 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与愿景10.2 应对新挑战的长期策略10.3 培养新时代外交人才的重要性10.4 为实现我国外交目标与愿景的全民行动本教案适用于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当前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一、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
习主席指出,“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时期”,“这个大变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大变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安全环境的总体把握,也是对加速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的战略构想。
大变局呼唤大变革,大调整推动大发展。
当前,世界战略形势的深刻变化正在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时期。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戚建国: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1、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调整,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是历史常态。
近代工业革命催生欧洲强国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两极对抗格局,冷战结束开启世界多极化进程。
20多年来,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两个大国主宰世界的时代应该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化。
美西方实力地位相对下降。
美国深陷“两场战争、一场危机”,欧洲备受债务危机拖累,日本政局“七年七相”、经济持续低迷。
美西方软硬实力双双受损,对国际事务操控能力有所下降。
新兴大国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俄罗斯大国复兴步伐加快,印度、巴西等国经济快速发展。
新兴大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增加,整体影响力持续上升。
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发展重心仍将“由西向东”转移,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呈现“北降南升”态势。
未来一二十年,有可能形成世界多极化的初步格局。
但力量消长将是复杂漫长的过程,世界多极格局真正形成还需要较长的发展进程。
2、大国关系发生重大调整,全球战略博弈持续加强大国关系始终是国际政治的主线,是影响世界战略形势发展的关键。
千百年来,大国对抗带来的是战争、灾难和贫困。
冷战结束是西方崛起500多年来首次以非战争方式完成世界格局转换。
20多年来,大国间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并存、利益交融与战略博弈交织,发生全面对抗的风险下降,大国关系互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大国利益深度交融。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新特点新趋势
教学目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对外政策酝酿新的调整,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
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要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兴大国在大国关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以欧美为中心的大国关系地缘重心面临调整,尤其是近期,美、俄、欧围绕乌克兰危机进行了多轮博弈,地缘战略博弈进一步加剧。
当前大国是合作多于角力,还是碰撞多于握手?大国关系调整过程中呈现什么新态势,对世界格局有哪些趋势性影响?通过教学,要让大学生认清大国关系的复杂性,调整、碰撞、依存是大国相处之道。
课程内容:
1、世界主要大国调整新态势
2、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特点
3、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
各主要大国因应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义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专题教学大纲
《当前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
教学大纲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当前大国关系;使学生了解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要点
(一)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1.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调整,多极进程明显加快
2.大国关系发生重大调整,战略博弈持续加强
3.大国战略发生重大调整,战略走向渐趋明朗
4.争夺重心发生重大调整,地缘较量深度展开
5.战略部署发生重大调整,军事竞争更趋激烈
(二)当前大国关系
1.西方大国的新联合
2.新兴大国的大合作
3.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大博弈
(三)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中国面临的机遇
2. 中国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大国关系;
2. 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
1.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2. 课时安排
(1)讲授2小时;
(2)讨论2小时。
五、思考题
1. 怎样理解当前的大国关系?
2.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六、参考文献
1. 戚建国,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学习时报2013-01-21;
2. 潘维,正在崛起的“新型大国关系”,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06-01
3. 杨洁勉,新型大国关系:理论、战略和政策建构,国际问题研究,2013-05-15;
4. 纪明葵,2013年的中俄战略协作深入发展,观点中国 2013-02-02;
5. 贾秀东,新十年的中国机遇与挑战,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12-12。
执笔人:黄秋生
2013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