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危险性与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9.70 KB
- 文档页数:3
化品火灾事故中燃烧与爆炸经常相互交织。
受生产装置形状、构造、布局等方面影响,爆炸既有独立发生也有相继发生的情况,且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都可能涉及。
危化品生产作业装置在火灾影响下,内部温度升高,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爆炸。
此外火灾也可能是由爆炸引发,例如放置在密闭型压力容器中的危化品,如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温爆炸时,就会引发火灾。
1.3 火灾潜在影响多危化品火灾的危害不只是严峻的火场形势和爆炸危害,还包括燃烧、爆炸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危化品有毒有害的性质会对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例如农药的生产、浓酸的使用过程中,火灾爆炸发生时,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进入空气、水源、土壤当中,使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上升,火灾爆炸越严重,有害物质消散时间越久,周围农田灌溉、土壤种植等都会面临风险。
包括现场救援过程中,单位工作人员及消防人员也可能吸入有毒有害气体,造成身体伤害。
而且危化品火灾事故的潜在影响还体现在二次燃烧爆炸,即爆炸性混合物仍可在短时间内继续起效[2]。
例如天津港爆炸事故中,两次爆炸的时间间隔较短,且第二次爆炸的严重程度远超第一次。
2 危化品灭火救援的难点基于危化品火灾的特点,其灭火救援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具体表现在不同危化品灭火要求不同,救援期间可能产生二次燃烧,火灾现场环境复杂。
2.1 危化品种类繁多,对灭火剂的要求不同灭火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从总体上灭火最根本的方法是改变现场环境,使温度降低,热量排放,将燃烧所产生的高温和浓烟转变为常态,当温度低于燃点时,火灾也0 引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带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化品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火灾、爆炸等方面,从近年来相关火灾事故的情况来看,危化品所产生的影响不仅难于控制,而且波及面广,污染持续时间长。
因此,火灾救援应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原则,在第一时间选择优势兵力,迅速控制火场,进而消灭火灾,尽可能将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
主要化学危险品的特性及要求化学危险品是指具有一定性质及特征的化学物质,具有潜在危害性,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需要特殊的管理和控制。
化学危险品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爆炸性:某些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引发剧烈的爆炸,释放大量能量,造成严重伤害和破坏。
这些化学物质往往具有较低的爆炸界限,需要特殊的储存和使用条件。
2. 易燃性:易燃物质在接触到明火、高温或氧气时容易燃烧。
一旦燃烧,会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有毒烟雾,并可能引发火灾。
易燃化学品需要保存在防火柜或钢质容器中,并在使用时避免与明火或热源接触。
3. 腐蚀性:腐蚀性物质可以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造成严重的腐蚀伤害。
它们具有高度的酸性或碱性,并可以破坏生物组织和金属设施。
腐蚀性化学品需要在特制的容器中储存,并在使用时佩戴防护服、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4. 毒性:有毒物质可以对人体造成中毒,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导致死亡。
这些化学物质往往具有较低的容忍量,并需要遵循严格的使用、贮存和处置程序。
对于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和控制,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这些要求包括:1. 标识要求:化学危险品需要在包装上标明其危险性质、警示符号和危险等级,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提示。
2. 储存要求:化学危险品需要在专门的储存区域中保存,以防止泄漏、碰撞、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储存区域应具备防火、排气等条件,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3. 运输要求:化学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法规,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保护措施。
4. 处置要求:化学危险品在使用完后,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和程序进行妥善的处置,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总之,化学危险品具有多种特性,需要特殊的管理和控制。
正确理解和遵守化学危险品的特性和要求,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化学危险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质的化学物质,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性质。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危险性分类标准(GHS),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易燃物质:易燃物质是指在常温下即可燃烧的物质,如气体、液体和固体。
常见的易燃物质包括气体(如乙炔、氨气)、液体(如乙醇、丙酮)和固体(如纸张、木材)。
易燃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易燃性、可燃性和爆炸性。
2. 易爆物质:易爆物质是指在受到热源、火焰或撞击等外部条件刺激下会产生剧烈化学反应并迅速释放大量能量的物质。
常见的易爆物质包括硝化油、硝酸酯和过氧化物。
易爆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易燃性、不稳定性和爆炸性。
3. 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是指对人体或环境具有危害性的物质。
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吸入、接触皮肤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
常见的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化合物、有机溶剂和农药等。
有毒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
4. 腐蚀物质:腐蚀物质是指能够腐蚀金属、损伤皮肤和眼睛的物质。
腐蚀物质可以在与金属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腐蚀和损坏。
同时,腐蚀物质也可以引起皮肤灼烧和眼睛刺激等伤害。
常见的腐蚀物质包括酸类(如硫酸、盐酸)和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腐蚀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腐蚀性和刺激性。
5. 刺激物质:刺激物质是指能够刺激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等组织的物质。
刺激物质的主要危险性是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作用,常见的刺激物质包括氯化氢、苯酚和甲醛等。
刺激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刺激性和对眼睛的刺激性。
除了以上几类,还有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氧化剂和生物危害物等危险化学品。
这些危险化学品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需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总之,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来确定。
了解和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什么是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危险化学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其危险性主要表现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上.比如:每家每户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车辆使用的汽、柴油,家庭装修用的油漆、胶粘剂,美发用的发胶等,如使用或存放不当,容易引发火灾、爆炸;农民使用的农药,杀虫剂,家庭使用的老鼠药等化学品具有毒性,容易引发中毒事故;工业使用的烧碱、硫酸、盐酸等化学品具有腐蚀性,能把人体烧伤。
日常使用危险化学品要注意什么许多危险化学品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因此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不要用化学溶剂去洗手,更不要误服,特别是接触到腐蚀性化学品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明火,如果确实需要动用明火,如进行烧焊等,事先要得到批准,并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才能动火;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不要穿化纤服装或带铁钉的鞋,因为化纤服装会产生静电,鞋钉撞击地面会产生火花。
危险化学品的搬运一定要小心,特别是硫酸等腐蚀性物品常用玻璃制品等盛装,搬运时如不慎容易引发意外;因工作需要购入危险化学品,不能搭乘公共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也不能在邮件中夹带;对于没有使用完的危险化学品,千万不能随意丢弃,否则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如往下水道倒液化气残液,遇到火星会发生爆炸;鼠药随意乱扔,可能会使其他人误服中毒。
此外,还要按规定戴好防护用品,防止工作过程中人体受到伤害.常用的应急处置措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遇到危险、危害、有毒物质泄漏,切勿恐慌,应镇定自如,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立即报警,向110、119、120报警台报警(在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手机报警。
如要使用手机报警,要离开危险爆炸区域,以免引起燃烧爆炸);2、迅速通知周围人员、周边群众(特别是下风向居住区)撤离危险区域;3、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要立即朝侧风向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再朝上风向安全地带撤离;4、从危险区域撤离时,要将手帕、衣服弄湿后,捂住口、鼻离开;5、在危险区域绝不能使用明火和手机,也不能开电灯等电器设备;6、受泄漏物危害的人员,事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化学危险品的危险品特性和扑救须知在形形色色的火灾中,化学危险品的火灾灾情严重,难以扑救,对消防措施有颇多的特殊要求。
由于各类化学危险品燃烧特点及燃烧产物不同,消防措施也有所不同。
现就消防管理范围内的化学危险品的火灾特性及扑救常识作一简介。
一、易燃固体在常温下以固态形式存在,燃点较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接触氧化剂能引起燃烧的物质,称易燃固体。
如赤磷、硫磺、松香、樟脑、镁粉等。
其中燃点越低分散程度越大的易燃固体危险性越大,尤其是粉状的易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遇明火会产生爆炸。
易燃固体燃烧迅猛,扑救困难,为此易燃固体存放要注意适量,一个库房存量不要过多,与相邻库房要有一定安全距离,特别是存放酸性物质的库房不允许混存易燃固体。
发生火灾时可用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剂灭火。
二、易燃液体常温下以液态存在,其闪点在60℃以下的物品算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品种繁多,有化工原料、燃油、有机溶剂、添料、粘合剂等。
易燃液体一般都比重小、沸点低、易燃、易挥发和易流动扩散。
易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中氧混合达一定比例遇明火就会产生爆炸。
易燃液体的火灾发展迅猛,常伴随爆炸,难以扑救。
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有如下规律:对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烃基化合物如燃油、醚类、苯和苯系物的火灾可用干粉,火势初起可用二氧化碳扑救,但不可用水,否则会扩大火灾。
对不溶于水比重又大于水的,如二硫化碳等可用水扑救,因水能覆盖在这类物质之上将火熄灭。
能溶于水的易燃物如甲醇、丙酮等发生火灾时可用雾状水、化学泡沫、干粉,也可用1301、1211等卤代烷系列灭火剂扑救。
三、自燃物品凡本身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而放热达到自身燃点引起自行燃烧而不须外界明火引燃的称为自燃品。
自燃物品化学性质活泼,燃点低,易氧化,氧化分解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当热达到自身燃点时即自行燃烧。
如白磷的燃点为34℃,在空气中极易自燃,硝化纤维素的燃点为120℃~160℃,在存放较久、通风不善、大量堆放的条件下也可能发生自燃。
安全技术/化工安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危险特性、分类及储运要求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在运输、装卸、生产、使用、储存、保管过程中,于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的化学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物品。
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约有2200余种。
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曾于1986年、1990年先后发布了“危险货物品名表”(GB6944—86)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将危险物品分为九个大类,并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第9类:杂类。
由于某一化学危险物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因此在具体分类过程中,掌握“择重入列”的原则,即根据各该化学物品特性中的主要危险性,确定其归于哪一类。
如上列九类中的毒害品和腐蚀品,就其分类名称来看,似与防火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首先这两类化学物品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而绝大多数以碳、氢为母体的有机化合物均为可燃、易燃物,这是有机化合物的特性之一。
大多数有机毒害品不但有毒性,而且易燃烧,有的闪点还很低(如烯丙基氰、烯丙基硫、乙基吡啶等),但因其毒性较突出故列入毒害品;也有剧毒的有机化合物(如丙烯腈)因其燃烧的危险性更大而列入易燃液体类;有机腐蚀品中同时具有腐蚀性和易燃性的也很多,亦因其腐蚀性比较显著而列入腐蚀品。
再看这两类中的无机化合物,有的本身虽不燃,但因同时具有氧化作用(如硝酸、高氯酸、双氧水、漂白粉等),能促进使可燃、易燃物燃烧甚至爆炸;或因遇酸分解放出易燃、剧毒气体(如氰化物等);或因遇水分,酸类产生剧毒亦能自燃的气体(如磷的金属化合物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防火有关。
此外,有些化学品如剧毒的氰化氢、液氯,易燃的氢、液态烃气,助燃的压缩空气、氧气,不燃低毒的多种致冷剂氟里昂,甚至不燃无毒的二氧化碳、氮等,都必须储存在耐压钢瓶中,一旦钢瓶受热,瓶内压力增大,就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所以不管它原来具有哪些特性,一概列入化学危险物品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类。
实验室常见化学危险一、常用化学品的危害1.甲醛为无色、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气体,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具有防腐杀菌性能。
有强还原作用,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
甲醛蒸气与空气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7%~73%(体积)。
能燃烧,着火温度约300℃。
甲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红、眼痒、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打喷嚏等呼吸道炎症,胸闷、气喘和皮肤炎症,能引发过敏,还可诱发癌症。
2.乙醇易燃,具有刺激性。
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乙醇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乙醇,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3.乙醚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极易挥发。
其蒸气重于空气。
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乙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
与无水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会发生猛烈爆炸。
长期保存乙醚中会产生过氧化物,需要及时处置,但需要注意,采用蒸发的方式分离残留的过氧化物,加热到100℃以上时能引起强烈爆炸。
4.溴乙锭为深红色液体。
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剧毒,皮肤接触和不慎吞咽有害。
5.三氯甲烷为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具有刺激性。
不易燃烧,在光的作用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氯化氢和有剧毒的光气,需保存在密封的棕色瓶中,并常加入1%乙醇破坏可能生成的光气。
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急性中毒。
6.过氧乙酸溶液容易挥发、分解,极不稳定。
易燃,具有爆炸性、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强刺激性。
加热至100℃即猛烈分解,遇火或受热、受震都可引起爆炸。
与还原剂、有机物、金属离子、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文件编号:TP-AR-L3983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危险性与特点(正式版)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危险性与特点(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突发性强,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量大;2、波及面广,毒害范围宽;3、伤害形式特殊,对人员危害极大;4、救援困难。
1、化学灾害事故,伤亡大、社会危害大。
由于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如果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是十分巨大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如:1998年1月6日,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Ⅱ期硝铵装置发生意外爆炸,造成22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
20xx年8月4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发生重大烟花爆竹药料爆炸事故,死亡27人,重伤2人。
20xx年8月21日,国内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发生爆炸,死亡22人,重伤7人。
20xx年8月3日下午5时许,兰州市东岗东路一废旧金属回收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剧毒气体扩散至四周家属区,具体中毒人数难以确计。
其中60余人中毒程度较重,被送进附近医院救治,住院人员中有十余名儿童,在我国也时常出现由化学事故造成的交通中断或大面积人员受灾的现象,如:1998年7月13日,贵州省湘黔铁路朝阳坝2号隧道因机车颠覆,化学石油气槽车发生火灾爆炸,造成6人死亡,20多人受伤,致使湘黔铁路中断21小时。
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危险性与特点
1、突发性强,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量大;
2、波及面广,毒害范围宽;
3、伤害形式特殊,对人员危害极大;
4、救援困难。
1、化学灾害事故,伤亡大、社会危害大。
由于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如果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是十分巨大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如:1998年1月6日,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Ⅱ期硝铵装置发生意外爆炸,造成22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
2000年8月4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发生重大烟花爆竹药料爆炸事故,死亡27人,重伤2人。
2000年8月21日,国内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发生爆炸,死亡22人,重伤7人。
2001年8月3日下午5时许,兰州市东岗东路一废旧金属回收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剧毒气体扩散至四周家属区,具体中毒人数难以确计。
其中60余人中毒程度较重,被送进附近医院救治,住院人员中有十余名儿童,在我国也时常出现由化学事故造成的交通中断或大面积人员受灾的现象,如:1998年7月13日,贵州省湘黔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