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敦煌大展观后感 (1)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6
成都敦煌大展观后感导语: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本文是XX精心收集的,仅供参考!成都敦煌大展观后感近日,酒泉公路管理局里组织职工赴敦煌参观学**文博会场馆和公路建设成就。
晚上无事,听人讲有个大型文艺演出《又见敦煌》很好,便几人相约,慕名前往。
演出在一个半埋地下、近似方形的场馆举行。
我们近千号人先走进一个昏暗的大厅,左中右各有长长的高台,演员在上表演;其间是两条走廊,观众在下观赏。
相距很近,显得很亲民,又界限清晰,不致互相影响。
这种演出形式新颖别致,我是第一次体验,平添一股观赏兴致。
这是该剧的一大特点,贯穿始终。
当白雾升起,仿佛漫步仙境,似乎融进去了,能看到、听到、嗅到,却不能触到。
该剧另一大特点就是穿越。
它把凿空西域的张骞、率众归唐的张议潮、给爱人写信的米薇、卖文物给斯坦因的王道士,逐次呈现在观众面前,如身临其境。
看着他们的服饰、容貌、神态,感受他们的处境,领会他们的思想,张骞的忠、米薇的爱、王道士的苦,扑面而来,远比书中来的真实、深刻。
绚丽的灯光、悦耳的音乐、此升彼降的舞台、忽隐忽现的人物,让人时而震撼、时而伤感、时而同情。
有人介绍这叫情景融入式实景剧,我不太懂,但大家皆说不虚此行,应是对该剧最好的褒奖。
人在繁忙平淡的工作生活中,偶尔来一次艺术的熏陶、历史的启迪,应是很好的调节。
特别是剧中介绍张议潮为向长安汇报丝路重新贯通时,派了十队人马,两年半后,仅一队抵达长安,其余皆牺牲、遗散在漫漫长路中。
而前段时,有同事自驾游西安,来去路上仅用三四天。
感慨古人艰辛之余,也为有高速公路和汽车而欣然,同时,还有一种身为公路人的自豪。
我想,这应是国家举办敦煌文博会、管理局安排职工参观敦煌建设成就的初衷吧。
成都敦煌大展观后感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展览观后感哇塞,去看了敦煌展览,就像经历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奇幻之旅,那感觉,真的超酷!一进展厅,就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吸进了另一个世界。
那些壁画啊,色彩绚烂得就像刚被画上去一样。
你看那菩萨像,眼睛里透着一种说不出的慈悲和宁静,感觉多看几眼,自己内心的浮躁都被抚平了。
而且每一尊佛像的神态都不一样,有的微微含笑,有的庄严肃穆,就像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小个性似的。
再说说那些飞天的壁画,我的天呐,那些仙女们身姿轻盈得就像随时能从墙上飞出来在展厅里翩翩起舞。
她们的衣带飘飘,仿佛被风轻轻吹动,真的是太美了。
我站在那儿看了好久,心里就在想,古代的画师得有多厉害啊,没有什么高科技工具,全靠一双巧手和满脑子的奇思妙想,就能画出这么震撼人心的画面。
还有那些洞窟的复原模型,看着小小的一个洞窟,里面却藏着那么多精美的艺术宝藏。
感觉每一寸墙壁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从佛教的传播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百态,都被画在了墙上。
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小探险家,一点点地解读着这些墙上的密码。
不过呢,看展览的时候也有点小插曲。
周围有一些小朋友,那问题就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冒出来。
“妈妈,这个仙女为什么会飞呀?”“爸爸,这个佛像为什么这么大呀?”哈哈,不过这也让整个展览变得更有趣了,感觉这些小朋友就像当年发现敦煌宝藏的探险家一样,对一切充满了好奇。
在展览里走着走着,我还忍不住感叹,敦煌真的是一座艺术的宝库,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超级大礼包。
这么珍贵的东西,能被保存下来,还能让我们现代人看到,真的是太幸运了。
这一趟看下来,我觉得自己对敦煌的喜爱又加深了几分,而且对古代文化艺术的敬意那也是蹭蹭往上涨。
走出展厅的时候,我就想,这敦煌啊,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永远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而我有幸瞥到了它的一点光辉,真的是超值的一次体验。
千年敦煌观后感
看了千年敦煌的展览(或者相关内容啥的),那感觉就像穿越了一样,老奇妙了。
一进去(或者一看到画面啥的),那敦煌的壁画就跟活了似的。
那些色彩啊,虽然历经了千年,可还是那么鲜亮,就像刚画上去的一样。
你想啊,千年前的画家得多牛,那颜料一抹,就画出了这么多神仙、飞天啥的,每一个人物都好像有自己的故事。
那些飞天,在空中飘着,衣带飘飘的,感觉就像真能飞到我面前,拉着我一起飞到敦煌的天空中去。
还有那些佛像,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一脸慈悲相。
看着它们,我就觉得心里特别安静,好像所有的烦恼都被佛祖的目光给化解了。
这让我想到以前的人得多有信仰啊,花那么多精力和心思在这些壁画佛像上,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美好的向往。
不过呢,看着看着也有点小伤感。
毕竟这么伟大的艺术瑰宝,在岁月里也经历了不少磨难。
风沙侵蚀、战争破坏啥的,可它还能保留到现在,真的是个奇迹。
这就像一个顽强的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还在那给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而且啊,从这些壁画里能看到好多古代的生活场景。
什么宴会啦、出行啦,就像在看一部千年前的纪录片,只不过这个纪录片是画在墙上的。
那时候的人穿着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骑着马或者骆驼,感觉日子过得也挺热闹的。
我觉得敦煌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库,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都是一个小秘密。
这次看千年敦煌就像打开了这个宝藏库的一扇小窗,让我看到了一点点里面的宝贝,可就这一点点,就已经把我迷得不行了。
我就想啊,以后有机会一定得去敦煌实地看看,说不定到时候又能发现更多的惊喜呢。
敦煌艺术展览观后感敦煌艺术展览是一次非常精彩而难忘的艺术盛宴。
这是一次对古代丝绸之路上文化瑰宝的全面展示,给观众们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启示。
首先,敦煌艺术展览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展览中展出了许多来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像、文物等珍贵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特色。
壁画中的细腻线条和鲜艳色彩,让人忍不住为古代艺术家的匠心独具所赞叹。
而佛像和文物则无一不透露出古老的智慧和强大的历史沉淀。
整个展览给观众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艺术和文明的绝佳机会。
其次,敦煌艺术展览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魅力。
敦煌作为当时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展览中的艺术品所展示的精湛技艺和多元文化元素,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古代人们是如何借助丝绸之路,进行艺术、宗教、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融合的。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合作,也为今天我们的文化多元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再者,敦煌艺术展览给观众们带来了对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思考。
敦煌莫高窟所呈现的艺术壁画受到了时间和环境的侵蚀,而这正是人类文明面临的严峻现实。
我们在欣赏这些文物时,也要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同时,敦煌地区所处的沙漠环境让我们意识到自然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重要性。
展览通过艺术品的展示,引发了观众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思考,这无疑是展览的一个重要价值所在。
总之,敦煌艺术展览在内容、文化交流以及对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思考等方面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展览的观赏,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古代艺术的辉煌,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魅力,更加懂得了保护和传承自己文化遗产的责任。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推动文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敦煌艺术馆观后感,250字如下:
参观敦煌艺术馆,仿佛走进了一个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
敦煌石窟艺术展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千年壁画和雕塑展现在观众眼前,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丝绸之路的辉煌。
近年来,随着敦煌学蓬勃复兴,敦煌游持续火热,敦煌研究院对外交流展览日渐增多,学术研究"借力”现代数字化科技走近普通大众。
敦煌艺术展用数字化方式拉近与游客的距离,增添了互动环节,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成为民众了解敦煌文化的直接窗口。
敦煌研究院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代名词,也是年轻人走近敦煌、了解敦煌的“打卡地”。
敦煌观后感作文提起敦煌,那漫天的黄沙、神秘的石窟、古老的壁画,仿佛在我眼前交织成了一幅绚丽而又沧桑的画卷。
前段时间,我有幸亲身感受了敦煌的魅力,那是一次让我刻骨铭心的旅行。
当我踏上那片土地,炽热的阳光瞬间将我包围,脚下的沙地似乎都在散发着滚滚热浪。
远处,连绵起伏的沙丘像是沉睡的巨兽,安静而又威严。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感受着沙子的细软,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
终于,我来到了莫高窟。
站在窟外,望着那密密麻麻的洞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情。
走进其中一个洞窟,昏暗的光线中,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扑面而来。
那些色彩,尽管历经千年的沧桑,依然鲜艳夺目。
壁画中的人物,有的神态安详,有的身姿婀娜,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我看到一幅描绘飞天的壁画,那飘逸的身姿,灵动的彩带,让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飞天们有的手持乐器,有的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不禁想,千年前的画匠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技艺,才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画面啊!他们或许在这昏暗的洞窟中,一笔一划地勾勒着心中的美好,将自己的灵魂注入到了这墙壁之上。
还有一幅关于佛教故事的壁画,画面中的佛祖慈悲庄严,周围的弟子们神情专注。
那细腻的线条,逼真的神态,让我仿佛能听到佛祖的教诲。
我站在那里,凝视着这幅壁画,时间仿佛凝固了。
我似乎穿越了时空,与那些虔诚的信徒们一同聆听着佛法的智慧。
除了壁画,莫高窟中的佛像也是让人惊叹不已。
一尊尊巨大的佛像庄严肃穆,俯瞰着世间的众生。
佛像的面部表情慈祥而又平和,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包容和慈悲。
我仰望着那些佛像,心中感到无比的宁静。
在那一刻,我忘记了外界的喧嚣和纷扰,只沉浸在这神圣的氛围之中。
从莫高窟出来,我又去了月牙泉。
那弯弯的月牙形状,在一片沙漠中显得如此独特和神奇。
泉水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葱郁的芦苇和绿树。
我走到泉边,蹲下身子,用手轻轻触摸着泉水,凉凉的,感觉特别舒服。
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我不禁笑了起来。
在月牙泉边,我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人。
参观敦煌展感想-小学二年级读后感参观敦煌展感想-小学二年级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参观敦煌展感想-小学二年级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参观敦煌展感想-小学二年级读后感1在今天的早上,我们和老师一起坐着大巴车到浙江美术博物馆参观敦煌展。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
里面,有许多非常精美的壁画,有的是佛像,有的是景色。
另外还有仿制的古代天井和几尊又高又大的`佛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躺着的巨大佛像,他的表情非常生动,眼睛和嘴巴都闭着,神情像是在睡觉,而它的耳朵、身体和脚掌都特别的大。
天井有大有小,周围和顶上都是壁画,有些里面有很多小佛像,有些只有一尊佛像,还有一些没有佛像的天井四周都是风景。
等到我们走到门口的时候,看到外面飘起鹅毛大雪,我们撑着雨伞走到大巴车抱着快活的心情回学校了。
参观敦煌展感想-小学二年级读后感2今天,我们二年级去浙江美术馆参观。
我们先坐大巴到美术馆。
在里面我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画上的人非常逼真,雕刻的佛像十分精致。
我们仔细地看着一个个雕像和那五颜六色的画,我发现有些雕像不是眼睛、鼻子没了,就是褪了颜色。
老师告诉我,因为这些雕像到现在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才会这样。
我看见一个大佛躺在石板上,老师说这是仿真的,真正的大佛是坐在那里的。
我要向雕刻家学习,因为他能雕出这么精致的雕像,肯定下了不少功夫。
我要向他们学习这种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参观敦煌展感想-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敦煌主题观后感《敦煌主题观后感》最近看了一个关于敦煌的主题节目或者展览(没说清观看形式呢),那可真是一场心灵的震撼之旅啊。
刚接触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没有太多的概念,只知道敦煌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但当我真正开始“深入”其中,一幅宏大而壮丽的画卷就这么在我眼前展开了。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看到那些精美的壁画。
那些色彩,经历了千百年的洗礼,依然鲜艳生动。
我看到这里就感觉像被拉回到了古代,能想象到当时的画师们一笔一笔精心勾勒、涂色的场景,那是多么大的耐心与对艺术虔诚的热爱啊。
细腻的笔触下描绘出的飞天形象,身姿轻盈飘逸,彩带随风飞舞,仿佛真的能从墙壁上飞下来一般。
当时我就想到,这些古代的艺术家们在当时肯定是怀着一种神圣的心态来创作这些壁画的,他们想要把佛教的教义也好,或者是当时人们对美的向往也好,都通过这些壁画完整地呈现。
还有莫高窟那一个个洞窟,就像一部部立体的史书。
洞窟里的塑像也很是令人惊叹。
那些佛像表情安详,体态婀娜,庄严而慈悲。
不知道当时的工匠是用了怎样精巧的手艺才创造出这么栩栩如生的塑像。
其中有一尊佛像微微低着头,嘴角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浅笑,那种静谧超强的感染力。
站在那个洞窟里,我就好像能感觉到时光都静止了,仿佛我正在与古代的匠人们对话,他们在向我诉说着当年的信仰和执着。
看完关于敦煌的内容后我明白了,敦煌不仅仅是几座洞窟、一些壁画和雕塑这么简单。
它承载了多元的文化、信仰、艺术以及无数古人的智慧和心血。
这里是华夏文明与丝绸之路沿线其他文明融合碰撞的结晶。
不过在感动与震撼的同时,我也有些许困惑和心痛,就是那些曾经遗失在外的敦煌文物。
我不确定当时的具体史实,但看到文献上记载的文物被掠夺,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些瑰宝本应完整地留在敦煌这片土地上啊。
敦煌对我来说,变得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种深厚文化的象征,一个永远让人心生敬畏的艺术殿堂。
敦煌的观后感一直心心念念着敦煌,终于有机会去亲身体验了一番。
当我踏上那片土地,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敦煌,这个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城市,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刚到那里,干燥的空气和强烈的阳光就给了我一个“热情的拥抱”。
我第一站去的是莫高窟,那些洞窟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像是岁月的见证者。
走进洞窟,昏暗的光线中,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和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展现在眼前。
我睁大了眼睛,试图把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
其中有一幅壁画,描绘的是仙女们在天空中飞舞的场景。
仙女们身着华美的衣裳,衣带飘飘,姿态优美。
那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让我仿佛能听到她们的欢声笑语,感受到她们的快乐。
还有一尊佛像,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慈悲和智慧。
他的手指微微弯曲,似乎在向世人传递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我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心里满是震撼。
导游的讲解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她告诉我们这些壁画和佛像的创作背后有着无数工匠的心血。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一笔一划地勾勒出心中的信仰和美好。
听到这里,我不禁对这些古代的艺术家们充满了敬佩。
从莫高窟出来,我又去了鸣沙山月牙泉。
那连绵起伏的沙丘,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就像一条条巨大的金龙俯卧在大地上。
我迫不及待地脱掉鞋子,光脚踩在沙子上。
哎呀,那沙子热乎乎的,还有点烫脚呢!每走一步,脚都会陷进去一些,感觉就像在做一场有趣的“沙中漫步”。
好不容易爬到了沙丘的顶部,放眼望去,月牙泉就像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这片金色的沙漠之中。
泉水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葱郁的芦苇和绿树。
这一弯清泉,在这茫茫沙漠中,显得如此珍贵和神奇。
我忍不住想,这到底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上天对这片土地的特别恩赐?我顺着沙丘一路小跑冲了下去,那速度,感觉自己就像一阵风。
沙子飞扬起来,扑在脸上,痒痒的。
等我跑到月牙泉边,已经是气喘吁吁,但心情却是无比畅快。
晚上,我去逛了当地的夜市。
这里热闹非凡,各种小吃的香味扑鼻而来。
有烤羊肉串,那滋滋冒油的羊肉串,撒上一把孜然和辣椒粉,咬上一口,满嘴留香。
敦煌观后感作文在我心里,敦煌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前段时间,我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了敦煌的魅力,那趟旅程给我留下的印象,真的是刻骨铭心。
当我踏入敦煌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一个古老而梦幻的世界。
我最先去的是莫高窟,那些洞窟里的壁画和雕塑,让我目瞪口呆。
每一幅壁画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每一尊雕塑都饱含着岁月的沧桑和艺术的精髓。
我记得走进其中一个洞窟,里面的光线很暗,只有导游手中的手电筒发出的微弱光芒。
当那束光照在一幅壁画上时,我的心猛地一颤。
那是一幅关于佛教故事的壁画,色彩依然鲜艳,线条流畅而优美。
画中的人物神态各异,有的慈悲,有的庄严,有的祥和。
我凑近了仔细看,发现壁画上的人物肌肤仿佛还有弹性,衣物的纹理清晰可见。
我甚至能感觉到画匠在创作时的专注和用心,他们一笔一划地勾勒,一层一层地上色,那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传递到了我的心里。
还有一尊卧佛雕塑,它那么大,那么安详。
佛像的面部表情宁静而平和,双眼轻轻闭合,仿佛在沉睡中思考着宇宙的奥秘。
我站在它的面前,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
我忍不住想,在千年前,当人们面对着这尊佛像时,他们的内心会是怎样的一种震撼和敬畏呢?从莫高窟出来,我又去了月牙泉。
那是一片沙漠中的绿洲,一弯月牙形状的清泉,静静地躺在沙丘的怀抱里。
我踩着滚烫的沙子,一步一步地向月牙泉靠近。
沙子钻进了我的鞋子,烫得我的脚底直痒痒,但是我顾不上这些,因为眼前的美景让我完全陶醉了。
月牙泉的水清澈见底,水面上倒映着蓝天和白云。
周围的芦苇轻轻摇曳,像是在和微风诉说着悄悄话。
我蹲在泉水边,用手触摸着清凉的泉水,那种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
我心想,这泉水在沙漠中存在了这么多年,它是怎么抵挡住风沙的侵蚀,怎么保持着自己的清澈和美丽的呢?在月牙泉边,我还遇到了一只小蜥蜴。
它在沙子上快速地爬着,一下子就钻进了一个小洞里。
我好奇地在洞口等着,想看看它会不会再出来。
过了一会儿,它真的探出了小脑袋,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好像在观察周围有没有危险。
逛展敦煌博物馆观后感最近我去了一趟敦煌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体验。
在这座博物馆里,我感受到了敦煌石窟艺术的魅力与博大精深。
以下是我对这次观展的一些感受。
首先,博物馆的布局非常清晰,使得参观者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和学习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在入口处,就有一张大型地图,给人们一个简单的概念,了解敦煌石窟的分布情况。
在展厅里,每个展示区域都有详细的文字解说和图片,介绍了不同时期和不同洞窟中的艺术作品,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
其次,展览中的艺术作品让我叹为观止。
每个洞窟中都有独特的壁画和雕塑,展示了敦煌人民的生活、文化和宗教信仰。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色彩艳丽,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百花齐放。
雕塑则展现了敦煌人民对神灵和佛教的崇拜和追求。
这些作品的艺术技法精湛,无论是线条的运用还是色彩的表现,都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我也深感敦煌石窟艺术所面临的挑战和保护的重要性。
由于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许多洞窟中的壁画和雕塑已经损毁严重。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些修复中的作品,虽然修复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但是仍然感受到了原本的完整作品所包含的更多信息和美感。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敦煌石窟的保护和修复,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延续下去。
最后,这次观展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敦煌石窟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我们从历史和人文角度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观展的过程中,我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对敦煌石窟艺术的魅力更加迷恋,也希望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总之,逛展敦煌博物馆是一次非常精彩的体验。
这里展示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壮丽和博大精深,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对敦煌石窟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敦煌博物馆,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这段璀璨的历史。
参观敦煌画展观后感前几天去看了敦煌画展,那感觉就像是做了一场超级奇幻的穿越之旅。
一进展厅,就感觉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吸进了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
那些画啊,色彩绚烂得就像直接从彩虹上扒下来的一样。
你看那佛像,每一尊都有着独特的神态,慈悲的、庄严的、灵动的,感觉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正等着我去聆听呢。
有的佛像微微闭着眼,像是在冥想宇宙的奥秘;有的则嘴角含笑,仿佛洞悉了人间所有的喜乐。
我站在那些画前,就像个小学生一样,仰着头,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细节。
再说说那些飞天的仙女们,哇塞!她们身姿轻盈得就像风中的羽毛,彩带飘啊飘的,感觉下一秒就要飞出画框,在展厅里翩翩起舞了。
那线条流畅得不像话,画家得是有多高的功夫才能画出这么美的仙女啊。
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真有仙女,肯定就是长这样,美得超凡脱俗,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跟着她们飞到那九霄云外去。
还有那些壁画里描绘的场景,有热闹的集市,各种各样的小人物在里面忙碌着,有卖东西的、耍杂技的、聊天的,活脱脱就是古代敦煌的“清明上河图”啊。
看着这些画,就好像我自己也走进了那个繁华的集市,能听到喧闹的人声,闻到各种食物的香气。
我不禁感叹,老祖宗们可真会生活,而且还这么厉害,把这些生活场景都画得这么栩栩如生。
不过呢,看着这些美丽的画作,心里也有点小难过。
岁月在这些壁画上留下了痕迹,有些地方已经斑驳陆离。
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更觉得这次画展的珍贵。
它就像是一个时间的胶囊,把敦煌的美、历史和文化都封印在里面,然后在现代打开,让我们能一窥千年前的辉煌。
走出展厅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刚刚从一场美梦里面醒来,但又不想完全醒来。
敦煌画展就像是一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让我对敦煌这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更多的向往和敬意。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去敦煌实地看看,去感受那真正的大漠中的艺术瑰宝。
这一趟画展之旅啊,可真是值了,就像吃了一顿超级丰盛的文化大餐,现在还回味无穷呢!。
参观敦煌画展观后感前几天去看了敦煌画展,那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千年的艺术魔法世界。
一进展厅,我就被那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给震住了。
那颜色啊,就像是从古代直接跳到现代来给我的眼睛开派对。
你看那佛像,画得特别庄严,可那色彩又鲜活得不得了,就像他们随时能从墙上走下来跟你唠嗑似的。
我在一幅飞天的画前站了老半天,那些飞天仙女就像在空中自由自在地耍杂技,彩带飘啊飘的,感觉风都是从画里吹出来的。
我当时就在想,古代的画家得多有想象力啊,他们肯定是把脑袋里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一股脑儿地画在墙上了。
再说说那些壁画的细节,简直绝了。
凑近了看,每一笔都像是有自己的小秘密。
人物的衣服褶子啊,那画得比我现在穿的衣服上的褶子都细致。
还有那些花纹,看得我眼花缭乱的,感觉像走进了一个超级华丽的古代纺织厂。
我当时就琢磨,这些画家是不是都是拿放大镜来画画的呀?而且你知道吗,这些画不仅仅是画得好看,还藏着好多故事呢。
我跟着旁边的讲解听了一路,就像是听了一场超级精彩的古代传奇大集合。
什么佛教的故事啦,还有当时人们的生活啦,都在这些画里能找到影子。
感觉这些画就像是古代的大百科全书,只不过是用超级美的方式写出来的。
看这个画展啊,还让我特别佩服古代人的耐心。
这么大一面墙的画,要画到啥时候才能画完啊?要是我啊,估计画个手指头就不耐烦了。
可人家就是一笔一笔地画,画成了这么伟大的艺术品。
从画展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梦。
我这小脑袋里啊,全是那些画的影子。
敦煌画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这个现代人大开眼界。
我想啊,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敦煌看看那些真正的壁画,那肯定又是一种不一样的震撼。
敦煌观后感作文在我心里,敦煌一直是个神秘而迷人的存在。
前段时间,终于有机会亲身去感受了一番,那一趟旅程,真的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当我踏入敦煌的那一刻,就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
漫天的黄沙,古老的城墙,还有那炽热的阳光,一切都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却又有着超乎想象的震撼。
我先去参观了莫高窟,那一个个洞窟里,藏着无数的艺术珍宝。
走进洞窟,昏暗的灯光下,壁画和佛像显得格外神秘。
那些壁画上的人物,姿态各异,神情生动,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其中有一幅壁画,画的是仙女们在天宫中翩翩起舞。
仙女们的衣带飘飘,身姿轻盈,那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色彩,让我仿佛能听到她们的欢声笑语,感受到她们的快乐。
我站在那里,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就怕错过了哪怕一点点的细节。
我忍不住想,千年前的画师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技艺,才能创作出如此精美的作品啊!还有那些佛像,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慈祥温和。
有一尊大佛,高达数十米,站在它的脚下,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佛像的面部表情刻画得极其细致,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似乎带着一丝慈悲的微笑,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我仰着头,看着佛像,心里充满了敬畏。
从莫高窟出来,我又去了月牙泉。
这可是沙漠中的奇迹啊!一湾清泉,形如月牙,静静地躺在沙漠的怀抱里。
周围是高高的沙丘,金黄的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脱了鞋子,光脚踩在沙子上,那沙子热乎乎的,还特别细软,一脚下去,就会陷进去一些。
我费力地往沙丘上爬,每走一步都要滑下来半步,真的是累得够呛。
好不容易爬到了沙丘顶上,放眼望去,月牙泉就像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这片金色的沙漠中。
我兴奋地从沙丘上冲下来,直奔月牙泉。
泉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我伸手摸了摸泉水,凉凉的,特别舒服。
泉水边还有几棵柳树,翠绿的柳枝随风摇曳,给这荒凉的沙漠增添了几分生机。
我坐在泉水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里特别宁静。
此时此刻,时间仿佛都停止了,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我和这美丽的月牙泉。
敦煌展观后感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以其丰富多样的石窟艺术而闻名于世,这些石窟中的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的目光。
近日,我有幸前往敦煌参观展览,并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展览以敦煌莫高窟的精华壁画为主题,通过展示复制品的形式,使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这些珍贵壁画的细节。
一进入展厅,仿佛走进了一个世界遗产的宝库,每一幅壁画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壁画的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表情带着观众穿越到了古代。
在每一幅作品中,我都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历史的见证。
整个展览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域,展示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在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首先,是佛教艺术区,这里展示了敦煌莫高窟中大量的佛教题材壁画,壁画中的佛像庄严肃穆,化身为居高临下的灵魂的指引。
他们的手势丰富多样,形态各异,构成了一幅幅宏大而精美的佛教图景。
接着,是历史文化区,展示了敦煌历史文物的种类和丰富程度。
这些壁画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农耕、马车、服饰等,使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的风貌和文化背景。
最后,是文学艺术区,这些壁画描绘了各种戏剧、舞蹈、音乐等文学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在欣赏壁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博大精深。
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通过观察和品味这些壁画,我对古代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每一幅壁画都是一本无声的书,透过画面,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个古代故事,感受到古人们的喜怒哀乐。
除了壁画,敦煌展还陈列了一些敦煌文物和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
这些文物展示了敦煌地区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服饰、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敦煌文书,这些文书以其文字的独特性和保存的完整性而被广泛研究和关注。
展览还展示了一些陶器、瓷器、织物等手工艺品,展示了敦煌古代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工艺技术。
敦煌艺术观后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看敦煌艺术的展览,哇塞,里面可真好看!有好多彩色的壁画儿,还有好多好多小雕像,真像童话世界一样。
我一看到那些画儿,就觉得它们像在跟我说话呢!有的画里的人在跳舞,裙子飘啊飘,好像在风里转圈圈;还有的画里有大龙,张着嘴“哗啦啦”飞出来,吓得我差点摔一跤儿!
还有那些石窟里的小菩萨,一个个笑得可慈祥了,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小朋友,来呀,快看看我这漂亮吧!”我盯着一尊金色的菩萨看了好久,还跟它悄悄说话:“嘿嘿,你是不是晚上会动起来呀?”
最后老师问我们有啥感想,我赶紧举手:“这些壁画画得太厉害了!我以后也要当个会画画的人,画好多好看的故事!”大家都笑我说:你才画小乌龟呢!可是我真的觉得,敦煌艺术就像一部会发光的书,太神奇了!
嘿,这次展览真是看得我“哇哇”叫,回家还想再画一幅自己的小敦煌!
—— 1。
敦煌观后感作文在我心中,敦煌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它的魅力,着实让我兴奋不已。
当我踏入敦煌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一个古老而绚烂的梦境。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金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风一吹,细沙飞扬,打在脸上,痒痒的,带着一丝温热。
我最先参观的是莫高窟。
走进洞窟,一股陈旧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
墙壁上的壁画色彩斑斓,每一幅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那些佛像,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慈祥温和,他们的眼神仿佛能洞悉一切。
我仔细地看着那些线条,细腻而流畅,人物的神态、服饰,甚至是发丝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我不禁感叹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创造出这般伟大的艺术杰作的。
其中有一幅壁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幅关于飞天的壁画,飞天们身姿婀娜,衣带飘飘,仿佛在空中自由翱翔。
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灵动,让人看了心生向往。
我站在那里,凝视着这幅壁画,仿佛能听到飞天们的欢声笑语,能感受到她们在空中飞舞时的快乐。
那些色彩,经过千年的岁月洗礼,依然鲜艳如初,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
从莫高窟出来,我又去了月牙泉。
远远望去,一弯清泉宛如新月,镶嵌在茫茫沙漠之中。
泉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周围的芦苇随风摇曳,给这荒凉的沙漠增添了一抹生机。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泉边,蹲下身子,用手触摸着泉水,凉凉的,舒服极了。
泉水里还有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似乎并不在意周围的环境有多么恶劣,依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我沿着泉边漫步,脚下是细软的沙子,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
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忍不住想要闭上眼睛,好好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不远处,有几头骆驼在悠闲地吃草,它们的背上驮着两个大大的驼峰,看起来十分可爱。
我忍不住跑过去,和它们合了影。
傍晚时分,我爬上了一座沙丘,准备欣赏日落。
当太阳渐渐西沉,整个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云彩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绚丽夺目。
敦煌艺术观后感朋友们!我最近去看了敦煌艺术展,那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奇幻之旅,现在我可得好好跟你们唠唠。
刚走进展厅,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拽进了一个神秘的时空隧道。
那些洞窟壁画的复制品一映入眼帘,我整个人都“哇塞”了。
那色彩,那线条,就像有魔力一样,把我定在了原地。
先说这色彩吧,你以为经过了这么多年会黯淡无光?错!那些颜色就像刚被画上去似的,红的热烈,绿的灵动,蓝的深邃。
就好比那画里的仙女们,身上的服饰色彩搭配得超级酷炫,比现在的时尚杂志上的衣服都要好看。
我就在想啊,古代的画师们是不是偷偷藏了什么独家的颜料秘方,才能让这些颜色千年不褪色呢?再看那线条,简直绝了。
那些人物啊、飞天啊,用行云流水来形容都不够。
感觉画师们不是用笔画的,而是拿着仙女的丝带在墙上挥舞,一挥就成了一个婀娜多姿的形象。
飞天们的姿态尤其迷人,她们就像是在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又像是在宇宙里穿梭的精灵,身体轻盈得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她们吹到九霄云外去。
我站在那儿看,感觉自己都要跟着她们飘起来了。
还有那些佛像雕塑,每一尊都像是有生命一样。
你看着他们的眼睛,就感觉他们在默默地注视着你,看透你的前世今生。
那表情,平静中透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在告诉你:“尘世的烦恼都是浮云,看我多淡定。
”佛像的造型也是精美得不像话,衣服上的褶皱、手上的姿态,都像是被精心雕琢过的艺术品。
我都有点怀疑,古代的工匠们是不是得到了神的启示,才能做出这么完美的作品。
不过啊,看敦煌艺术也有一点小小的“烦恼”。
就是我这眼睛啊,根本看不过来。
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雕塑都像是一个宝藏,我想把每个细节都装进脑袋里,可眼睛就像在进行一场疯狂的“寻宝游戏”,忙得不可开交。
看完敦煌艺术展,我就像被注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
我对古代的艺术和文化有了一种全新的敬畏感。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画和雕塑,它们更像是一部部活着的史书,讲述着古代敦煌的繁荣、信仰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幸运的时空旅行者,被允许窥探到了那个遥远而又迷人的时代的一角。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观后感前儿个去看了那个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真叫一个大开眼界,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超级派对。
一进展厅,就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历史的魔法盒里。
故宫和敦煌,这俩地方平常感觉离得老远了,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老朋友。
可在这个特展里,它们凑到一块儿,那效果,简直绝了。
先说说那些敦煌的壁画复制品吧,虽然是复制品,但一看到就被震住了。
那些色彩,浓烈得就像刚从千年前的画家笔下流淌出来一样。
画里的菩萨啊、飞天啊,一个个都像是有生命似的。
飞天们衣袂飘飘,感觉下一秒就要从墙上飞出来,在展厅里翩翩起舞。
我就站在那儿想,以前的工匠们得多厉害啊,没有现在这些高科技工具,全靠一双手,就能在洞窟里画出这么美的东西,这得花多少心思啊。
再看那些故宫的文物,什么精美的瓷器、华丽的服饰,每一件都透着皇家的范儿。
那些瓷器上的花纹细腻得不得了,感觉就像用放大镜一点点刻上去的。
我就琢磨着,以前的皇帝老儿可真会享受,身边全是这些美轮美奂的东西。
这些故宫的宝贝和敦煌的壁画放在一起,一点都不违和,反而互相映衬,就好像在说:“看,我们都是历史的瑰宝,不管是宫廷里的精致,还是洞窟里的神秘,都值得被珍藏。
”在特展里还看到了好多对比展示,比如说敦煌壁画里的人物造型和故宫收藏的绘画里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这就特别有趣,就像在玩找不同和找相同的游戏。
原来虽然地域不同、文化表现形式有点差别,但在大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上,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的。
还有那些对文物保护的介绍,让我这个外行人也了解到保护这些宝贝是多么不容易。
就像照顾一群特别娇贵的小宝贝,温度、湿度、光照啥的都得小心翼翼。
看着那些有点斑驳但依然魅力十足的文物,我就觉得这些保护人员简直是超级英雄。
走在展厅里,周围人都安安静静的,但我能感觉到大家内心的那种惊叹和喜悦。
有小朋友拉着大人的手,奶声奶气地问这问那,感觉这些古老的文化就在这样的传承中延续下去了。
从特展出来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绚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文物。
成都敦煌大展观后感
导语: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本文是小编精心收集的,仅供参考!
成都敦煌大展观后感
近日,酒泉公路管理局里组织职工赴敦煌参观学**文博会场馆和公路建设成就。
晚上无事,听人讲有个大型文艺演出《又见敦煌》很好,便几人相约,慕名前往。
演出在一个半埋地下、近似方形的场馆举行。
我们近千号人先走进一个昏暗的大厅,左中右各有长长的高台,演员在上表演;其间是两条走廊,观众在下观赏。
相距很近,显得很亲民,又界限清晰,不致互相影响。
这种演出形式新颖别致,我是第一次体验,平添一股观赏兴致。
这是该剧的一大特点,贯穿始终。
当白雾升起,仿佛漫步仙境,似乎融进去了,能看到、听到、嗅到,却不能触到。
该剧另一大特点就是穿越。
它把凿空西域的张骞、率众归唐的张议潮、给爱人写信的米薇、卖文物给斯坦因的王道士,逐次呈现在观众面前,如身临其境。
看着他们的服饰、容貌、神态,感受他们的处境,领会他们的思想,张骞的忠、米薇的爱、王道士的苦,扑面而来,远比书中来的真实、深刻。
绚丽的灯光、悦耳的音乐、此升彼降的舞台、忽隐忽现的人物,
让人时而震撼、时而伤感、时而同情。
有人介绍这叫情景融入式实景剧,我不太懂,但大家皆说不虚此行,应是对该剧最好的褒奖。
人在繁忙平淡的工作生活中,偶尔来一次艺术的熏陶、历史的启迪,应是很好的调节。
特别是剧中介绍张议潮为向长安汇报丝路重新贯通时,派了十队人马,两年半后,仅一队抵达长安,其余皆牺牲、遗散在漫漫长路中。
而前段时,有同事自驾游西安,来去路上仅用三四天。
感慨古人艰辛之余,也为有高速公路和汽车而欣然,同时,还有一种身为公路人的自豪。
我想,这应是国家举办敦煌文博会、管理局安排职工参观敦煌建设成就的初衷吧。
成都敦煌大展观后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
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 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着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
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
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
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
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外国的旅游者的评价对莫高窟的评价是: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
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
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
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从市区至莫高窟约有25公里,汽车行驶约25分钟左右。
莫高窟谷称千佛洞,这里并不是指有一个千个佛或一千个洞窟,佛语泛指有许许多多的佛和洞窟。
在我国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
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
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
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佛门弟-子、达宫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
成都敦煌大展观后感
舞剧《大漠敦煌》在深圳的上演已是一个多星期以前的事。
而它给深圳观众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至今余温尤存。
在文化界,舞剧《大漠敦煌》仍作为一个话题在持续。
深圳人当初真的没有意料到,舞蹈,原来竟能如此的摄人魂魄!我想,震撼应该来自于那一个个充满“电视思维”的舞蹈场面。
莫高大漠寻梦,创作激-情势不可挡。
舞剧在设计这个舞蹈场面时,明显意识到了个人肢体力量的单薄,于是运用了一个电视思维———“灵感视觉化”,两段风格迥异的女子群舞代表了莫高心中两种狂奔乱撞的创作灵感。
这与电视上我们看到的一个人悲痛欲绝时插入霹雳和闪电,舞剧《大漠敦煌》在深圳的上演已是一个多星期以前的事。
而它给深圳观众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至今余温尤存。
在文化界,舞剧《大漠敦煌》仍作为一个话题在持续。
深圳人当初真的没有意料到,舞蹈,原来竟能如此的摄人魂魄!我想,震撼应该来自于那一个个充满“电视思维”的舞蹈场面。
莫高大漠寻梦,创作激-情势不可挡。
舞剧在设计这个舞蹈场面时,明显意识到了个人肢体力量的单薄,于是运用了一个电视思维———“灵感视觉化”,两段风格迥异的女子群舞代表了莫高心中两种狂奔乱撞的创作灵感。
这与电视上我们看到的一个人悲痛欲绝时插
入霹雳和闪电,舞蹈场面“电视化”可以被看作舞蹈大众化的一个手段。
同时,它更是陈维亚等中国“新生代”舞蹈编导在舞蹈观念更新大旗下的一次有力的实践。
一个人举棋不定时镜头切换到层层推进的波浪,如出一辄。
“虚”的情感在舞台上得以“实”化,观众视觉丰富了,舞蹈形象也更为饱满。
月牙冲破父亲阻力追赶情郎莫高一节,“电视思维”痕迹显著。
透明的幕布遮挡住的舞台后区,痴情女快“马”(特制木马)加鞭沿直线追出,舞台左前角,将军率一干人马作剑拔弩张状。
这是同一时态下两个不同空间状态的营造。
舞台上运用此计,是舞蹈场面设计上的一个突破,让人觉得新颖。
莫高与月牙莫高窟互述衷肠,月牙父的金戈铁马将之重重包围。
镜头忽远忽近,描述骑兵铺天盖地的强大之势,强调出一种对比,形成一种冲击。
电视可以利用镜头转换包括“特写”捕捉同一时空下,同一情势中不同人物的状态,我们现在在舞台上看到了同样的效果。
人们的感受似乎已远远超出对“动作语汇”的观赏,而是对一组电视镜头的追踪了。
[成都敦煌大展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