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复杂情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诗歌基础知识(1)感情基调: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激昂、消沉、深沉等。
(2)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离愁别恨。
如:《春望》、《山坡羊潼关怀古》、《归园田居》、《送友人》、《如梦令》等。
(3)不同诗歌类别感情不同:边塞征战诗,有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鉴赏点拨(一)注重平时积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二)、分析诗歌意象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
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
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的习惯。
(三)注重表达技巧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
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互文等;3、表现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赋、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要理解“赋比兴”所特指的含义,抓住要点体会内涵。
《[在语义细读的基础上体验诗歌矛盾复杂的心理和情感]语义矛盾》摘要:在今天建设我国鉴赏学、解读学和批评学的时候,特别是在古典诗词的分析、教学和研究中,重新审视新批评文本“细读法”,将这种重客观的语言语义和结构形式分析的方法,与我国古代重主观感性的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品评传统结合起来,在语义细读的基础上体验和感受诗的微妙心理和特殊情味,不难看出,在由诗一、二两句的“换新声”与“旧别情”所组成的对比、矛盾和悖论性的结构中,形成了诗的一种含思蓄势的审美延宕,造成了诗在结构上的一种抑扬、开合和变化之美,这是诗在语言、语义和心理结构上第一次出现的矛盾对立和转折,这种通过对诗歌文本矛盾的语言语义结构形式的分析,以此来达到对诗歌文本中所表达的诗人复杂矛盾的思想、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分析法,就是语义细读和心理情感体验相结合的诗歌分析范式关键词:王昌龄《从军行》语义分析心理体验分析范式价值摘要:文章运用英美新批评文本细读理论,但又摈弃它的“感受谬误”说,把新批评重语言语义分析的方法和我国古代重心理和情感体验的欣赏传统结合起来,在立足文本语境的基础上,对王昌龄《从军行》诗所包含的矛盾复杂的语义结构、主题思想和心理情感作了细读批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语义细读分析是新批评创立的一种诗歌文本阐释策略,侧重对作品语言语义和结构的仔细分析是其最大特征,这与新批评对诗歌语言和结构特征的独特认识有关。
新批评认为,人类丰富的思想认识、复杂矛盾的情感经验和微妙的心理感受,在现实世界中是相互冲突、互不包容,但在诗歌创作的文本中,可以通过诗歌的复义、悖论、反讽、张力等语言语义的结构形式在文本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将其整合在一起,使它们在作品所表达的丰富复杂的人生经验和人生精义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对于这一类诗的解读,新批评提出了一整套的解读原则和策略,这就是所谓的文本细读法。
文本细读就字面意义讲就是指仔细地、认真地阅读文本。
含混的诗歌例子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有时候,含混的诗歌能够更好地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和抽象的主题。
本文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含混的诗歌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例一:《春雨》风吹雨打,滴滴落下的春雨,仿佛辗转千年的情感,冷漠混杂着温暖,撒在路上,混杂在人潮中。
这首诗以春雨为载体,表达出复杂的情感。
诗人运用形容词和动词的含混描述,使得读者在雨滴落下的瞬间能够感受到冷漠与温暖的矛盾。
这种含混的表达让诗歌更具有层次感和曲折的内涵。
例二:《迷雾中》迷雾笼罩的夜晚,渐渐消失的生命,人们迷路在迷雾中,找不到回家的路。
看不清手中的指间,听不见心脏的怦然,迷茫的灵魂如何停留,在这含混的迷雾里。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迷雾景象,表达出人们在迷茫中迷失方向,无法找到归途的困惑。
诗人以描写和借喻的手法,将迷雾比作人们心中的困惑和茫然。
这种比喻和含混的叙述方式,使得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触动内心的力量。
例三:《流淌的岁月》岁月如水,逝去的时光渐行渐远,回忆的碎片洒落在脑海,如烟雾缭绕。
过去与现在,交错在时间的隧道中,模糊的边界,让人无法分辨。
这首诗以岁月为主题,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回忆的模糊。
诗人运用比喻和含混的语言,将时间比作水流,回忆比作烟雾,以此来形容时间和回忆的模糊和难以捕捉。
这种抽象叙述和色彩丰富的词语运用,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含混的诗歌在表达抽象主题和复杂情感时具有独特的魅力。
运用比喻、借喻和丰富的词语来描绘主题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含混的诗歌能够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思考,让人们对生活和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含混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能够打破常规表达方式的束缚,让人们在阅读中享受独特的审美体验。
《诗经小雅采薇》复杂情感表现探析概要:《采薇》末章表达了征战沙场多年的战士复杂的情感:他思念故乡,牵挂亲人,但“长路漫浩浩”,想当初“杨柳依依”,执子之手愿与其白头偕老,轻轻挥别,希望在父母床前尽孝,本以为胜利近在眼前,可以荣归故里那份喜悦与自豪之情,难以掩饰,而今,山水相隔,“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途中的艰难悲伤痛楚又有谁能知道啊,结尾处的直抒胸臆“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语倒出了战士多年来所有的愁情,他没有掩饰没有伪装,直接把一个真实而充满质朴人性光辉的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首诗所真实深刻地刻画的人性美。
实在是令人惊讶和感叹!《采薇》全篇以一位普普通通的戍边战士的口吻叙写了戎马生涯的艰苦,战斗场面的激烈以及久戍归家时的情形,整个诗篇处处流淌、倾泻着一位九死一生的战士复杂的情感,而他那无奈的感叹和万千的思绪也在广阔寂寥的历史时空中飘飞,引发后人无限的感触和深思。
边塞征战,生活艰苦。
且不说当地恶劣的环境足以让久别不归的将士在边角声中戚戚怆怆的惦念家人,光说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开头的以采薇起兴便可窥见一斑,将士们常年征战“一月三捷”,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抵御外敌之上,他们“忧心烈烈”,不敢定居,食不果腹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正直春暖花开,采摘薇菜这一活动就成为频繁应对战事外让将士们可以暂得一时放松的活动,而它更实在的意义莫过于成为尘土满面,衣衫褴褛的将士们难得的佳肴。
以采薇开篇,自然而信手拈来,不仅点题,同时也巧妙、鲜明、深刻地说明久戍在外的士兵征战生活的艰苦。
诗歌更具特色的是,不仅以采薇开头,而且重章叠唱,以薇菜由柔嫩到茎叶变老的生长过程来喻指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这种兴中兼赋的写法,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戍边战士们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的苦痛和隐隐透露出的年华老去而未实现个人心愿的痛楚,或许我们可以追忆到从军出征时,将士们风华正茂,春光旖旎的清晨,那个“她”在依依的柳枝下含情脉脉地送行……美好的回忆瞬间从采薇菜的手心划过,就在这怦然心动之际,刺耳的冲锋号角划破了长空,更撕破了战士内心对和平、甜蜜生活的无限向往。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复杂情感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感情意蕴【鉴赏指导】一、鉴赏知识归类1.不同题材的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归类【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中国古代诗歌情感概括三方面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艺术价值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情感吸引着读者,其中的情感表达更是古人灵魂的写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进行概括。
第一方面,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着作者内心的愤怒和悲痛。
许多古代诗人在感受了社会不公和个人遭遇不幸后,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这些不公与不幸的愤怒。
例如,杜甫的《七夕》一诗中,他写道:“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间。
奇峰随步移,仙岛丽无端。
是处风吹履,悲声消不见。
双鸿度华年,中夜复西悬。
”这首诗中,杜甫描绘了他在流亡他乡的心情和对国家困境的悲痛之情。
同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愤怒。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社会不公和自己命运的愤怒和悲痛。
第二方面,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着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欣赏。
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夜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类似的还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用诗歌表达对壮丽景色和壮丽事物的欣赏。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悦和欢乐。
第三方面,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着作者内心的爱情和思念。
古代诗人常常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爱人的感情和思念之情。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类似的还有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巷,叹几番。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失望和思恋之情。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爱情和思念的深切之情。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
诗歌常见的情绪情感诗歌是一种以文字表达情感和情绪的艺术形式。
通过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诗人可以有效地传达各种情绪和情感给读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绪和情感类型,它们在诗歌中经常被表达。
爱情爱情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情感之一。
诗人通过描绘爱情的美丽、甜蜜和痛苦来表达自己对爱的思考和感受。
爱情诗歌可以表达对恋人的深情、对家人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世界的赞美之情。
悲伤悲伤是另一个常见的情绪,在诗歌中经常被表达出来。
诗人通过描绘失去、痛苦和悲伤的情景来表达内心的哀伤和苦恼。
悲伤的诗歌可以捕捉到生活中的挫折、失望和心碎。
希望希望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也是诗歌中常见的情绪之一。
诗人通过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拥有更好生活的渴望来传达希望的情感。
希望的诗歌可以给读者带来力量和勇气。
怀念怀念是诗歌中常见的情感之一,它表达了对过去时光、人或事物的思念和回忆。
诗人通过描绘记忆中的场景、温馨的回忆和无法回到过去的感叹来表达怀念的情感。
怀念的诗歌常常带给读者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幽默诗歌并不总是严肃和悲伤的,有时也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表达情感。
幽默的诗歌常常以诙谐、可笑和讽刺的方式来传递作者的情感。
它可以让读者欢笑、轻松,并带给他们快乐的体验。
思考思考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也常常在诗歌中被表达出来。
诗人可以通过对生活、人性、存在等话题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思考的诗歌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他们思考和反思。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情绪和情感类型,在诗歌中经常被表达。
通过诗歌的形式,诗人可以将复杂的情感和情绪用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传达给读者,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诗歌是文学中最为高雅和艺术性最为强烈的一种形式,因此在表达感情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手法。
1. 比喻和隐喻:诗歌中的比喻和隐喻经常被用来表达复杂和深刻的情感。
通过把感情和物象相互串连,诗人可以张扬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2. 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很强,它通过韵律、押韵等手法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合适的韵律、音节和音调可以使诗歌更有感染力,更能准确地表达情感。
3. 意象:诗歌中经常使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感情。
这些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形象、颜色、气味、声音或其他感官感觉,使诗歌更具感性,更富有表现力。
4. 对比:对比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尤其适合表达情感。
对比可以突显情感的强烈程度和深刻程度。
5. 重复和倒装:在诗歌中,重复和倒装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它们可以加强情感的表达,创造出诗歌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感。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手法可以表达情感,如措辞简练、语言简洁、用词精准、情感热烈等。
这些手法都帮助诗人更好地表达情感,创作出高雅而富有感染力的诗歌。
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的主要感情。
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或别后的思恋。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情深意长的激励劝勉,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长亭、短亭、北梁、南浦、阳关、古道、西风、芳草(春草,春草喻离恨。
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杨柳、水、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
常用表达技巧: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情景结合,对比,想象,虚实结合分类:送人宦游,送人贬谪,送人还乡,送人以言志举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
追念往事,表达缅怀之情;追慕古代先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表达保家卫国的壮志;对统治者骄奢淫逸、无用小人的批判;抒发物是人非、历史变迁、朝代兴亡、昔盛今衰的感慨;臧否君王,对国家统一等重大题材蕴含深刻思考。
特点:与感时讽今紧密结合,借古人古事叫胸中之块垒;与景物描写紧密结合,借景物宣泄自己的情感;与总结教训相结合,用形象议论抒发人生感慨;整合出古今相连的多维时空。
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反衬,借古讽今等。
鉴赏咏史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然后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根据作者自身的经历,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常见的情感氛围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在诗歌中常常可以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氛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氛围:
1. 爱情的情感
诗歌中常常出现关于爱情的情感氛围。
爱情可以让人沉醉、快乐、温暖,也可以带来痛苦、失落和伤感。
诗人通过表达对爱人的深情、对爱的渴望或对失去爱的悲伤来营造出这种情感氛围。
2. 自然的情感
自然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题材之一,因为自然可以给人带来各种情感。
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山水的壮丽、花草的盛开等,诗人可以表达出对自然的崇敬、自由、宁静等情感氛围。
3. 孤独的情感
孤独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而诗歌往往是诗人表达孤独情感的媒介。
通过描绘空旷的夜晚、寂寞的角落、内心的矛盾等,诗人可以刻画出孤独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感同身受。
4. 忧愁的情感
忧愁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情感,而诗歌可以成为诗人纾解忧愁的方式。
诗人通过描绘世事的变幻、人生的辛酸、命运的无奈等,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唤起读者对人生沉思的情感氛围。
5. 激情的情感
激情是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氛围之一。
诗人可以通过描述激动人心的场景、强烈的欲望、无尽的斗志等来表达激情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火热和冲动。
无论是哪种情感氛围,诗歌都是诗人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表达情感,诗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他人的情感,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思考和领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氛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艾青诗选浪表达的情感
艾青的诗歌《浪》表达了对于生活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这首诗以“浪”为意象,描绘了生活的起伏不定,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困境的疑惑和无奈。
在诗歌中,“浪”这一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浪”可以被看作是生活的起伏,象征着人生的起落和变化。
这种变化既包括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也包括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
另一方面,“浪”也可以被看作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象征,这种追求既包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
在诗歌的最后两句,“浪”的形象被进一步升华,它被描绘为“不安于现状的浪”,这一形象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这种思考和希望既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思。
总的来说,《浪》这首诗以“浪”为载体,表达了艾青对生活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考。
这种情感和思考既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包括对生活的无奈和疑惑。
这种情感和思考不仅反映了艾青个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人类对生活的普遍情感和思考。
因此,《浪》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准确全面把握诗歌情感
一、分析诗人与诗中其他人物、景物的关系准确全面把握情感
诗歌中往往有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样的诗中如果有诗人直抒胸臆的诗句,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另外通过分析诗人的经历遭遇及其在诗中写到的行为事件可以更具体的把握诗人情感。
诗歌中除了有诗人自己的所为所感外,还往往有景物描写或他人形象,因而必须准确分析诗人与诗中其他人物、景物的关系才能准确全面把握情感。
(2013鹊桥仙酒徒与诗人形成对比2014阮郎归燕之双与人之单形成对比《含山店梦觉作》诗人是亲历者《宿渔家》诗人是旁观者灯前不同的场景事件)
二、注意变化的情感。
往往有明显的时间、地点、事件、景物的变化。
柳永《雨霖铃》许浑《谢亭送别》
三、注意诗人丰富的情感。
1、针对多个不同对象(不同人物、不同景物、不同场景)抒发不同情感2、针对自身经历遭遇的多个方面抒发复杂情感(衡水期末重阳)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⑴,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⑵,酒阑无奈客思家⑶。
[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四、注意诗歌中的矛盾情感。
1、并存的矛盾情感:白居易《琴茶》2、矛盾统一的情感《含山店梦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