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抗风湿药物3
- 格式:ppt
- 大小:233.51 KB
- 文档页数:14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对肌肉、关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疼痛和肿胀有一定缓解作用,是风湿病中常用的对症药物。
据药物化学结构分为若干类,现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等。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严重的出现胃黏膜溃疡、出血、穿孔。
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肾、肝受损、皮疹、头晕等。
(二)糖皮质激素是某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等的首选治疗药物,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时应掌握适应证及各个病所需的药物剂量与用法(见各论),以发挥其最大疗效,尽可能减少其不良反应。
(三)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本类药物起效较慢,故名。
又因SAARD具有缓解和阻止关节炎和结缔组织病进展的作用,故又名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
在治疗关节炎时必须及早应用这类药物,各个风湿病所选用SAARD很不相同,如RA病人宜选用甲氨蝶呤和/或柳氮磺吡啶。
不同SAARD具有对不同免疫成分的抑制作用,故又名免疫抑制剂。
SAARD的不良反应除一般共有的胃肠道反应外,各有其突出的严重不良反应。
常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如下:1.甲氨蝶呤(MTX):本药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同时具抗炎作用。
每周剂量为7.5mg~20mg,以口服为主,亦可静注或肌注。
4~6周起效,疗程至少半年。
不良反应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停药后多能恢复,是目前治疗RA的首选DMARD,它有修复骨破坏的作用。
2.柳氮磺吡啶:剂量为每日2g,分两次服用,由小剂量开始。
不良反应少,但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3.来氟米特:主要抑制合成嘧啶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使活化淋巴细胞的生长受抑。
4.羟氯喹和氯喹:两者的不良反应较少。
长期服用可出现视物盲点,眼底有"牛眼"样改变。
因此每6~12个月宜作眼底检测,少数患者服用氯喹后出现心肌损害。
5.金制剂:口服片剂名为金诺芬,每日剂量6mg,分两次口服,3个月后起效。
风湿免疫科常用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
1.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
2.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扶他林软膏)
糖皮质激素:
1.甲基泼尼松龙(针剂)
2.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
改善病情的慢作用抗风湿药:
1.甲氨蝶呤片
2.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维柳芬)
3.硫酸羟氯喹片(纷乐)
4.硫唑嘌呤片(依木兰)
5.吗替麦考酚酯胶囊(骁悉)
生物制剂:
1.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
2.利妥昔单抗(美罗华)
骨关节炎用药:
1.盐酸氨基葡萄糖片
2.复方硫酸软骨素片
3.双醋瑞因胶囊(安必丁)
4.玻璃酸钠注射液(施沛特)
抗痛风药:
1.秋水仙碱
2.苯溴马隆
3.非布司他
抗骨质疏松药:
1.碳酸钙D3片(钙尔奇D)
2.阿仑膦酸钠片(福善美)
3.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
4.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