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文章情节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1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朝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第七单元
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日寇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储备干脆失踪闲逛镌刻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长途跋涉大摇大摆无影无踪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一、易读错的字风簸(bǒ)菜畦(qí)排闼(tà)遨游(aó)璀璨(cuǐcàn)包裹(guǒ)盘踞(jù)恩赐(cì)滥用(làn)和蔼(ǎi)慷慨(kāng kǎi)渺小(miǎo)铁锹(qīao)耙地(pá)归宿(sù)淤泥(yū)松散(sǎn)肆虐(sìnüè)参天(cān)粼粼(lín)荡漾(dàng yàng)二、易写错的字天涯风簸茅檐排闼遨游包裹璀璨恩赐慷慨枯竭威胁资源滥用粼粼肆虐盘踞铁锹淤泥荡漾耙地三、多音字cān(参观)曲qū(弯曲)供ɡōnɡ(提供)参cēn(参差)载zǎi(记载)shēn(人参)zài(下载)qǔ(歌曲)ɡònɡ(供奉)四、形近字涯—崖莹—莺篮—蓝资—姿慨—概滥—槛睹—堵五、近义词慷慨—大方节制—控制恩赐—赏赐毁坏—破坏舒服—舒适盘踞—占据指望—期望顺溜—顺畅凶猛—凶悍感叹—感慨六、反义词和蔼—凶恶渺小—伟大恩赐—乞求勇敢—胆怯枯竭—充足七、重点词语映入眼帘相互交错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群星璀璨茫茫宇宙资源枯竭遨游太空别无去处生态环境波光粼粼盘踞之地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绿风荡漾山川共存日月同辉八、词语搭配【形容词】(晶莹)的球体(蓝色)的纹痕(薄薄)的纱衣(严重)的威胁(遥远)的事情(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粼粼)的波光(险恶)的地方(可敬)的老伴(了不起)的奇迹(松散)的地(绿风荡漾)的小院(和蔼可亲)的母亲【副词】(静静)地躺着(不紧不慢)地说(恭敬)地补充第六单元知识点一、字(1)难读的字绕(rào) 慨(kǎi) 蔼(ǎi)(2)难写的字簸:注意右下是“皮”,不要写成“支”。
涯:左窄右宽,右边“厂”下是两个“土”。
裹:外面是“衣”,里面是“果”,不要少写左下的“丿”。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字词易读错字“裳(shang)”“蒙(měng)古”“单薄(bó)”易写错字“雅”: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
“襟”:左边是“衤”,不是“礻”。
重点词语草原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愁怨顺心平淡建德江惊鹊鸣蝉二、句子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三、课文理解《草原》作者老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依次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丁香结》作者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又由丁香结引发了人生思考,表达了作者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描绘了秋江暮色,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愁闷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西湖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变幻神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花之歌》作者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与凋谢,展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的精神。
四、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词句段运用: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什么,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书写提示:学习如何在横格中书写。
日积月累:积累有关过故人庄的诗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课文概述∙《七律·长征》: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考点手册、杜甫,字,一生忧国忧民,被称为“”有《绝句》,我能写出来:,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他写的《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之情。
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这场及时雨。
后面六句集中写“”。
野外一片,只有一点若隐若现。
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吧。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之情。
在他写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他写道:“黄四娘家花满蹊,。
流连戏蝶时时舞,。
”4、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我们学过他写的《清平乐·村居》,其中的名句是:“醉里吴音相媚好,?”这一册我们又学了他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充满乡村生活气息,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其中很有情趣的一句是:“明月别枝惊鹊,”5、《天净沙·秋》的作者是。
“天净沙”是名,“秋”是。
这首元曲,采用了“静动静”的结构,其中动态描写的句子是“”,色彩也很鲜明,描写色彩的句子是“,。
”这首曲动静结合,色彩鲜明,充满了诗情画意。
马致远曾写过《天净沙·秋思》,名句是:“枯藤老树昏鸦,”6、《太阳的话》作者是,太阳象征,借太阳之口,表达了、的心声。
7、《白桦》是俄罗斯诗人写的。
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表现了白桦的,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8、《我们去看海》作者是,这首诗中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海给我们的启迪是:9、《致老鼠》作者的作者是,这首诗充满,把老鼠当作朋友来写,希望老鼠改正缺点,爱,爱,地做事。
最后还想让老鼠和做朋友。
10、《爸爸的鼾声》这首诗也充满了和,字里行间充满了。
把爸爸的鼾声比作,鼾声停了,说成是。
这两首儿童诗启发我们:诗的题材无处不在,生活处处都有诗。
11、《给诗加腰》一文中,苏小妹加的腰是“”字和“”字,于是句子就变成了“,。
”和都夸她加得妙,“扶”字妙在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风的、柳的,风与柳的姿态,“失”字妙在准确地写出了月、梅的情景。
一、掌握几个重点词语的音和形。
xiao sa chang yang peng pai yi wei()()()()lue sheng yi chou shan shan lai chi luo ri can xia()()()二、掌握一些文学常识。
1、《诗经·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2、《太阳的话》和《白桦》都是诗,前者是中国作家所作,后者是俄国作家所作。
3、《春夜喜雨》是一首律诗,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特征,诗中没有一个字,却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心情。
4、《太阳的话》这首诗富有浪漫气息,诗中的“你们”指,“我”指。
5、读着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我们回想起同一朝代的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能用自己的方式整理熟悉的诗歌。
四、掌握一些文学作品内容,并按内容填空。
1、朗读《我们去看海》这首诗,我能从诗句中体会到得感情。
2、《致老鼠》这首儿童诗真有趣。
小诗人把当成了,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
最后,小作者希望老鼠和交上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
3、《爸爸的鼾声》这首诗中,,小作者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是”;爸爸的鼾声停了,小作者又觉得“”,全诗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4、学习《诗中的“秋”》这篇,我总结出作者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一些方法:、、。
五、能向大家推荐一首诗词,并能说明推荐理由。
我要向大家推荐写的。
内容如下:。
我的推荐理由是:六、能给一些古诗词名句完形1、(),要留清白在人间。
2、稻花香里说丰年,()。
3、好雨知时节,()。
4、明月松间照,()。
5、洛阳亲友如相问,()。
6、忽如一夜春风来,()。
七、能根据语境恰当应用古诗词名句。
1、望着落叶轻吻大地的景象,你不由得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2、满池的荷叶青青,荷花妖娆,你会忍不住发出赞叹:()。
3、有的同学不爱学习,整天无所事事,你会劝说他:()。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知识归类【重点词】四字词语: 三番五次风雨同舟日月同辉不紧不慢近义词: 恭敬——恭顺肆虐——暴虐劲挺——挺拔词语理解:﹝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文中指中国的晋西北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重点句】1.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解析:这句话写出了黄土与绿树、老人与青山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关系。
2.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解析:“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生命的意义在巍巍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大,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3.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解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示了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4. 青山是不会老的。
解析:这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点名了文章的主题。
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
5.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解析:这句话表明老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事业。
【写法】1.采用篇末点题的手法,揭示文章的主题。
示例: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现实和过去互相对照,表现出了老人改造山林的巨大意义。
二、应注意的读音1 山中访友树冠ɡuān 旋转zhuǎn 唱和hè津jīn津乐道短暂zàn2* 山雨湿润rùn3 草虫的村落草茎jīnɡ洞穴xué它背bēi着几个小甲虫散聚sǎn 似shì的4* 索溪峪的"野"胆颤zhàn 窈yǎo窕tiǎo 自个ɡě儿5 詹天佑新课标第一网联结jié要yāo挟xié恶劣liè藐miǎo视阻挠náo 怒号háo6 怀念母亲奔bēn丧sānɡ薄bó暗风里夹jiā着雨7* 彩色的翅膀沉闷mèn 气氛fēn 晕yùn船拖蔓wàn 8* 中华少年九曲qū黄河刚劲jìnɡ牙yá牙学语哈h ǎ达欢歌劲jìnɡ舞给jǐ予9 穷人勉强qiǎnɡ仍rénɡ旧自作zuò自受10 别饿坏了那匹马强qiánɡ制12* 用心灵去倾听乘chénɡ机召zhào唤13 只有一个地球扁piān舟提供ɡōnɡ14* 大瀑布的葬礼乘chénɡ兴xìnɡ而来号召zhào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薄báo雾血xuè液滋润rùn 运载zài 松脂zhī 树干ɡàn 转zhuǎn让降jiànɡ临16* 青山不老所处chǔ 劲jìnɡ挺17 少年闰土正zhēnɡ月供ɡònɡ品五行xínɡ仿佛fú厨chú房允yǔn许脖颈jǐnɡ畜chù生奔bēn来窜cuàn 银圈quān 空kònɡ地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扎zā好绷带起了蒙ménɡ模mó模糊糊咳ké嗽19* 一面憎zēnɡ恶wù虐nüè待21 老人与海鸥塑sù料模mú样旋xuán涡应yìnɡ声而来乐yuè谱扇shān动22* 跑进家来的松鼠暖和huo23 最后一头战象势不可当dānɡ镌刻juān25 伯牙绝弦xián27* 蒙娜丽莎之约肖xiào像脸颊jiá悄qiǎo然捉zhuō摸mō三、形近字组词辩()拔()漫()浆()讥()峻()受()辨()拨()慢()桨()叽()竣()授()竟()幸()忘()赐()遨()经()恍()竞()辛()望()踢()傲()径()晃()详()喇()冠()博()躁()概()粼()祥()嗽()寇()搏()燥()慨()磷()蜡()键()淘()俏()岖()俯()烘()腊()健()陶()峭()躯()腑()哄()庞()艰()僻()挚()茵()幻()睹()宠()坚()避()执()菌()幼()赌()炼()雅()脆()怨()谦()填()资()练()准()跪()恕()歉()镇()姿()佛()饼()拜()缚()扭()塑()拂()拼()湃()傅()纽()望()绿()蕴()碑()陌()盲()筒()遭()碌()秘()脾()柏()肓()桶()槽()粒()浴()抑()歇()瞧()逝()咳()泣()欲()迎()竭()樵()浙()核()眷()胯()猬()挽()囫()枣()胁()誊()跨()谓()勉()吻()束()协()脂()樱()鹰()溜()莹()监()淋()指()婴()雁()榴()萤()滥()琳()嘶()梅()虑()仪()妻()阁()欣()撕()霉()虏()议()凄()搁()掀()第一单元复习词语意思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20 课《青山不老》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言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一位老人与青山的传奇故事。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课文,探寻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农,用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赞美了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奉献精神。
2.文学体裁:记叙文。
3.作者信息: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4.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坚持植树造林,用自己的双手绿化了家乡的沟沟坎坎,创造了一片绿洲。
5.中心思想:赞扬了老人不畏艰难、执着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1.粼(lín):形容水、石等明净。
如“波光粼粼”。
文中“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 这里描写了狂风的威力,“粼” 字虽未直接出现,但可通过理解此句感受自然环境的恶劣。
2.虐(nüè):残暴。
如“虐待”“肆虐”。
文中“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肆虐” 一词表现了狂风的凶猛,突出了老人植树造林的艰难。
3.踞(jù):蹲,坐。
如“盘踞”。
文中“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盘踞” 一词可让人体会到老人与青山的紧密联系。
4.淤(yū):水道被泥沙阻塞。
如“淤积”。
文中未直接出现该字,但可从老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内容中,想象到曾经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
5.擎(qíng):向上托;举。
如“擎着红旗”。
文中“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 形象地写出了狂风的强大力量。
2.多音字:1.载:zǎi(记载)、zài(装载)。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研究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研究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研究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造就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本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18 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导语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古诗三首》带我们领略了古代诗人笔下的壮丽山河与深刻情思。
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三首古诗的重要知识点吧。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这三首古诗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2.文学体裁:古诗。
3.作者信息:●《浪淘沙(其一)》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江南春》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主要内容:●《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象,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中心思想:三首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簸(bǒ):上下颠动。
如“颠簸”。
在“浪淘风簸自天涯” 中形容黄河波涛汹涌,风浪很大。
●莺(yīng):一种鸟类,身体小,多为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
如“黄莺”。
在“千里莺啼绿映红” 中描绘了江南春天鸟儿欢快鸣叫的景象。
●闼(tà):门,小门。
如“排闼”。
在“两山排闼送青来” 中形象地写出了两座山仿佛推开院门,为湖阴先生送来一片翠绿。
2.多音字:●曲:qū(弯曲)、qǔ(歌曲)。
3.近义词:●淘洗—冲洗●啼叫—鸣叫●环绕—围绕4.反义词:●入—出●东—西●前—后四、修辞手法1.夸张:“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用“万里” 夸张地写出了黄河的漫长和沙多,表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
2.对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 对“水村”,“莺啼” 对“山郭”,“绿映红” 对“酒旗风”,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美景。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形近字激(激动)暴(裸露)律(纪律)邀(邀请)瀑(瀑布)津(津津乐道)俏(俊俏)巷(巷子)龙(巨龙)峭(陡峭)港(香港)庞(弘大)辩(争论)拷(拷问)漆(漆黑)辨(鉴识)烤(烤干)膝(膝盖)烘(烘烤)峡(峡谷)供(供应)侠(侠客)二、必背内容1.文学知识《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出名诗人、散文家;《山雨》作者是赵丽宏;《草虫的农村》作者郭枫出名诗人、作家;《索溪峪的“野”》作者曹敬庄;作家、教授;编有《现代散文精选》。
2.日新月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新雷》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秋夜洛城闻笛》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元稹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多音字水浒传zhu àn朝zh āo阳嘻嘻哈哈h ā传chu án来朝cháo向哈h ǎ达纤xi ān维愁闷m èn似shì的纤 qi àn夫闷m ēn热好似sì二、形近字拖(拖拉)恨(恼恨)讥(讥笑)桨(船桨)施(施工)艰(艰巨)饥(饥饿)浆(泥浆)盆(脸盆)涉(干涉)撤(撤退)岔(歧路)频(频频)撒(播撒)侵(侵入)挚(真挚)墩(矮墩墩)寝(寝食)势(权利)敦(伦敦)瑞(瑞士)受(接受)斑(可见一斑)端(端量)授(教授)班(班别)三、必背内容1. 詹天佑是我国优异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好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讯息工期的铁路干线。
2.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捧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从向两头开凿。
3.铁路经过青龙桥周边;坡度特别大。
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第一节人教版pep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概述1.1 单元名称:第六单元——动物的家1.2 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家。
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家庭、动物的家园、动物的家乡等方面。
1.3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动物的家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促进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第二节动物的家庭2.1 家庭名称:虫家2.2 家庭成员:虫族2.3 家庭特点:虫家庭成员多,如蜘蛛、蚂蚁等。
它们在住宅区域选择上也各不相同,有的在土里筑巢,有的在叶子下结网,有的在树洞里生存。
第三节动物的家园3.1 栖息地:森林3.2 动物裙体:树上和地面上的动物3.3 生活状况: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森林里生活。
树上有很多栖息在树上的动物,地面上有许多栖息在地上的动物。
第四节动物的家乡4.1 家乡名称:大洋4.2 家乡特点:大洋是一个具有深邃海底,丰富的水生生物,美丽的珊瑚。
它们构成了生物链,是许多海洋动物的家乡。
第五节深入理解:保护动物家园5.1 生活中的关怀: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从小事做起,如不乱扔垃圾,不乱砍伐树木,不乱捕杀动物。
5.2 增强环保意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保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关爱动物,呵护自然。
第六节知识点总结6.1 动物家庭、家园、家乡是动物的三个重要环境。
6.2 动物家庭多种多样,家园也是各种各样的,但动物都是依靠这些环境生存。
6.3 保护动物的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保护动物的家园要从我们自身做起。
结语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家庭、家园和家乡。
通过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促进了学生对动物保护的重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共同呵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动物的家园是他们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在这些特定的环境中,动物们建立自己的家庭,享受他们的天堂。
我们人类同样也是地球的守护者,应该保护好这些动物的家园,与它们和谐共处。
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分单元知识考点梳理精品文档用心整理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考点梳理一、易读错的字绿毯(lǜtǎn)马蹄(tí)衣裳(shang)稍微(shāo)羞涩(sè)......点缀(zhuì)幽雅(yōu)笨拙(zhuō)参差(cēn cī)单薄(bó)......花苞(bāo)花蕾(lěi)妩媚(wǔmèi)衣襟(jīn)恍然(huǎng)......烟渚(zhǔ)旷工(kuàng)惊鹊(què)鸣蝉(chán)茅店(máo).....苍穹(qióng)坠落(zhuì)孕育(yùn)冠冕(guān miǎn)摇曳(yè)......旖旎(yǐnǐ)馥郁(fùyù)硕大(shuò)凝视(níng)婆娑(pósuō).......二、容易写错别字绿色的毯子,软软的衣服,彩虹马蹄豆腐,有点害羞,礼貌内敛。
...............点缀幽雅笨拙单薄妩媚花苞衣襟恍然愁怨惊鹊...............三、多音字bo(单)mng(欺骗)cn(参与)薄bó(单薄)蒙méng(启蒙)参cēn(参差)bò(薄荷)měng(蒙古)shēn(人参)xinxin(鲜)散sn(散)结ji(壮)xin(稀)sn(走)jie(结)四。
相似的字符陈—阵裳—堂虹—红蹄—啼腐—俯稍—梢微—薇雅—难拙—绌襟—禁糊—湖德—得鹊—借蝉—禅五、近义词明朗—晴朗愉快—高兴柔美—优美勾勒—勾画惊叹—惊奇精品文档用心整理舒适-舒适而美丽-华丽而自由-潇洒突然-突然大方-大方拘束—约束羞涩—害羞响亮—洪亮表演—演出茂盛—茂密朦胧—隐约幽雅—典雅分辨—辨别似乎—好像妩媚—妖娆赠予—赠送傍晚—黄昏硕大—丰硕凝视—注视领悟—领会第六,反义词愉快—难过喜欢—讨厌舒服—难受静寂—热闹热乎乎—冷冰冰拘束—洒脱羞涩—大方茂盛—稀疏朦胧—清晰浑浊—清澈笨拙—机灵参差—整齐遮掩—掩盖单薄—结实模糊—清楚黄昏-黎明大-小七、重点词语高歌一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流入人际久立四望静立不动忽飞忽落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热乎乎团结互助城里城外半树银妆断断续续映入眼帘细雨迷蒙平淡无味苍穹坠落昏昏睡去芬芳馥郁亮晶晶硕大无朋婆娑起舞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八。
单元复习要点一、复习课文1.《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中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体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江南春》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居室的环境景物,赞美了湖阴先生的高雅品格,抒写了诗人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2.《只有一个地球》: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与地球有关的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3. 《青山不老》:文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一位老人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伟大情怀。
4. 《三黑和土地》: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背诵、默写1. 《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2.默写: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谷:稻、麦、黍、菽、稷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彩:黄、青、赤、白、黑三、词语听写颠簸天涯围绕晶莹包裹摇篮和蔼资源慷慨贡献滥用基本目睹四、形近字组词五、多音字组词簸曲参种六、近义词交错——交叉慷慨——大方感叹——感慨恩赐——赏赐凶猛——凶悍险恶——险峻劲挺——挺拔勇敢——果敢温暖——暖和松散——疏松准备——打算赶紧——赶快七、反义词渺小——伟大慷慨——吝啬有限——无穷勇敢——懦弱合适——不当松散——紧凑喜欢——讨厌常常——偶尔恭敬——傲慢和蔼可亲——冷若冰霜治理——破坏风雨同舟——分道扬镳八、四字词语映入眼帘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茫茫宇宙别无去处三番五次不紧不慢九、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晶莹)的球体 (薄薄)的纱衣(严重)的威胁(数不清)的星球(遥远)的事情(松散)的地(参天)的杨柳 (绿色)的波浪(粼粼)的波光 (险恶)的地方(可敬)的老伴 (了不起)的奇迹(慷慨)地提供 (不顾后果)地滥用(不紧不慢)地说 (恭敬)地补充(勇敢)地顶住十、特殊词语ABCC式:生机勃勃波光粼粼ABB式:白霎霎笑嘻嘻乐呵呵十一、量词一(个)球体一(层)纱衣一(块)土疙瘩一(粒)种子一(寸)土一(张)软床一(片)雪一(杆)旱烟袋一(台)电视机一(个)老农十二、精彩文句1.比喻句(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第六单元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翻译:回想当初出征时,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
如今回来路途中,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赏析: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⑤昔:从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乡间小路。
(6)晓:天刚亮的时候。
(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8)花重:花因沾着露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9)重:读作zhòng(因前句“晓看红湿处”,意在说花团锦簇,露水盈花。
花沾满露水,显得很饱满,花自然就重(zhòng)了。
“花重锦官城”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
(10)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翻译: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的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西江月①夜行黄沙道中②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名(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鹊鸟)飞离树枝。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题目。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⑥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⑦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⑧黄花:菊花。
⑨红叶:枫叶。
译文: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小令,用飞鸿这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
白草、红叶、黄花,展示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卷。
《太阳的话》——作者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运用拟人的手法。
《白桦》——叶赛宁俄国诗人,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我们去看海》——金波,热爱大海、热爱生活
《给诗加腰》——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
“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寻陆鸿渐不遇》[唐] 皎然: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1、上古——口头歌谣
2、先秦——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又叫“诗三百”,《诗经》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包括了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2)、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
3、汉代——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4、(汉末)文人五言诗
5、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6、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北朝民歌:《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7、唐朝——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诗佛”)、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元白(元稹、白居易)
李贺(“诗鬼”)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8、宋代——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9、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10、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