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169道【精品范文】

2017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169道【精品范文】

2017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169道【精品范文】
2017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169道【精品范文】

2017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169道

2017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169道

101、著名的“变脸”绝活属于哪个剧种?(川剧)

102、唐宋散文八大家分别是谁?(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03、春节为“年”,普天同庆,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年”指的是什么?(一种凶恶的野兽)

104、闻名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是用什么做的?(用泥土雕塑烧制而成的)

105、《楚辞》主要收集了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谁的作品?(屈原)

106、战国时代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制作出了最早的指南工具。被叫做什么?(司南)

107、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什么?(孝悌)

108、《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许多名篇佳句传唱千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下句是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09、按照古人的礼仪,一般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自己儿子什么?(犬子)

110、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叫什么?(《说文解字》)

111、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什么?《尔雅》

112、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古稀之年”是

指多少岁?(七十岁)

113、古代刑罚名目繁多,其中将脚砍掉的刑罚叫刖,割去膝盖骨的刑罚叫什么?(膑)

114、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周公被尊称为什么?(元圣)

115、“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西厢记》)

116、“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下一句是什么?(心有灵犀一点通)

117、“文房四宝”是指什么?(笔、墨、纸、砚)

118、十二生肖中哪一个是虚构的?(龙)

119、“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0、古代诗人多重“苦吟”,唐代与此有关的“推敲”的典故出自哪位大诗人?(贾岛)

121、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一本著名的词话作品传世,这部作品是什么?(《人间词话》)

122、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曾被称为东都,以盛产牡丹出名,孔子曾问礼于此。这说的是哪座城市?(洛阳) 123、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土地之神)

124、为什么好色的人被称为“登徒子”?(宋玉曾写赋批登徒子好色)

125、“东窗事发”一词最早与谁有关?(秦桧和岳飞)

126、古代人称的“大虫”是指什么动物?(虎)

127、“一丝不挂”最初是什么意思?(外事外物一丝一毫不萦于心)

128、“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

129、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李广)

130、《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李时珍)

131、孔子是哪国人?(春秋末年鲁国人)

132、科举制开始于隋代,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先设立的,第一甲前三名分别叫做什么?(状元、榜眼、探花)

133、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哪部作品?(《汉书》)

134、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是什么?(中国的《金刚经》)

135、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哪个宗教?(道教)

136、中国古代四大灵兽是指什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138、古人把一年分成多少个节气?(24)

139、古人把男子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把女子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什么?(及笄之年)

1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什么?(道是无晴还有晴)

141、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下句是什么?(不可居无竹)

142、《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古代的哪一部作品?(《诗经》)

1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泰山)

1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哪部作品?(《长歌行》)

145、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哪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146、“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是描写谁的诗句?(诸葛亮)

147、孔子名是什么?字是什么?(丘,仲尼)

148、中国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是什么?(《搜神记》)

149、“业精于勤,荒于嬉”是我国哪位古人提出来的?(韩愈)

150、“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巨鹿之战)

151、我国历史上著名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蔺相如)

152、为什么我们总是说“男左女右”?(古时男尊女卑讲究以左为大以上为大,现在已是一种习惯。)

153、“君子成人之美”出自《论语》,指的是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请问这句话的后一句是什么?(不成人之恶) 154、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代称,她们分别是谁的代称?(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杨玉环-羞花貂蝉-闭月)

155、孔子为什么会“三月不知肉滋味”?(听到一段好乐曲)

156、诗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衿是古时学子的服装,“衿”指的是衣服上的哪一部分?(衣领)

157、“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的是什么?(学生)

15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我们提出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这句话出自谁之口?(诸葛亮)

159、向别人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哪种称呼?(舍弟、舍妹)

160、“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甘肃)

16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162、《论语》中“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

者?(恭、宽、信、敏、惠)

163、“匹夫不可夺志也”上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164、《清明上河图》作于哪个朝代?(宋代)

165、孔子弟子中贤达者有多少位?(七十二)

166、“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哪部作品中?(史记) 167、“鼎”的最初用途是什么?(烹煮器具)

168、我国是世界上记录哈雷彗星最早的国家,要比西方早数百年。请问: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见于哪部著作?(《春秋》)

169、陛下是用作对君主的尊称,用作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是什么?(殿下)

170、在《红楼梦》中香菱受了大观园女诗人们的熏染,一心想学作诗,并拜谁为师?(林黛玉)

171、古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据说这是两个人去世的虚龄。他们是谁?(孔子和孟子)

172、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的意思是什么?(古时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173、“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晴雯)

174、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写在哪个书院的门上?(东林书院) 17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著作?(《孟

子》)

176、《红楼梦》的别称是什么?(《石头记》)

177、《西厢记》的作者是谁?(王实甫)

17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滕王阁)

179、咏花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一大爱好。请指出诗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咏的是什么花?(菊花) 180、古代读书人常常给自己的书斋取个斋名,如蒲松龄的书斋叫“聊斋”、归有光的书斋叫“项脊轩”。“饮冰室”是谁的书斋名?(梁启超)

18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孟郊) 18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诗的作者是谁?(杜甫)

183、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这位词人是谁?(李煜)

184、“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谁?(蔡桓公)

185、“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哪个人物之手?(林黛玉)

18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其中

“阆苑仙葩”和“美玉无暇”分别指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林黛玉和贾宝玉)

18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李白)

18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是什么?(海上明月共潮生)

189、李白《将进酒》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下一句是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

190、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的下一句是什么?(不尽长江滚滚来)

191、“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住处?(诸葛亮)

192、《弟子规》内容出自哪部作品?(《论语》学而篇) 193、曹雪芹《红楼梦》题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下两句是什么?(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94、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政治地位)

195、《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魏、蜀汉、东吴) 196、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较相近的成语是哪个?(豁然开朗)。

197、“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是哪位作家?(蒲松龄)

198、《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诸侯王) 199、成语“白驹过隙”是比喻什么的?(时光飞逝)

200、“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琵琶)

201、“卧薪尝胆”的是哪位君王?(勾践)

202、“来龙去脉”的成语是怎么产生的?(产生于风水勘探)

203、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晚春)

204、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请问后世尊称他为什么?(曲圣)

205、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诗中的“金陵”指的是现在江苏省的什么市?(南京)

206、宋代文学的辉煌代表是词。那么,请问词兴于哪个时代,成于哪个时代,鼎盛于哪个时代?(词兴于唐代;成于五代;鼎盛于两宋。)

207、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谁?(杜甫) 208、《论语》讲“文质彬彬”,下一句是什么?(然后君子)

209、请问中国最大的诗歌集是哪部?(《全唐诗》)

210、王国维曾对一剧作评价“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请问是哪部剧作?(《窦娥冤》)

211、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哪个风景区?(庐山)

21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谁的诗风?(白居易)

2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古文?(《岳阳楼记》)

2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中包含了几种颜色?(四种)

215、“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哪条河?(黄河)

216、“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哪一历史人物的故事?(禹) 217、被形容过着酒池肉林的奢侈生活,实行“炮烙之刑”的峻法暴政的是哪个暴君?(商纣王)

218、书院始于唐代,是官方用来做什么的机构?(修书、藏书)

2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哪里?(《孟子》)

220、“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汉书》)

221、“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家的思想? (儒家)

222、“豆蔻”是指女子多少岁?(女子十三四)

223、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嵇康)

224、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什么?(妻子生了个男孩)

225、孔子曾为他的一个学生的早死恸哭不已,这个学生是谁?(颜回)

226、《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人公是谁?(汉文帝刘恒)

227、孔子的儿子幼承庭训,接受孔子的教诲,有两句话,一句是“不学诗,无以言”,另一句是什么?(“不学礼,无以立”)

2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诗是哪一位诗人写的?(北宋词人秦观《鹊桥仙》)

229、“四书”的名称来自谁的什么作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30、《论语》讲“君子以文会友”,下一句是什么?(以友辅仁)

231、“乐府”最早是指什么?(音乐机构)

232、“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四本书。

233、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词集叫做《漱玉词》,后者词集叫什么?(《断

肠词》)

234、“醉打蒋门神”是《水浒》中哪个梁山好汉所为?(武松)

23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谁说的?(毛泽东)

236、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那么道教三宝指什么?(道、经、师)

237、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哪件作品?(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238、“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冬季)

239、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的作品是《孔雀东南飞》和什么?(《木兰诗》)

240、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平民教育)

241、《三字经》中“头悬梁”的主人公是谁?(汉代孙敬) 242、《三字经》中“锥刺股”的主人公是谁?(战国苏秦) 243、今天所说的“国学”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

244、孔子一生做过的最大的官职是什么?(鲁国的大司寇) 245、“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什么?(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246、“玉不琢,不成器”在《礼记》中的下文是什么?(人

不学,不知道)

247、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 指什么?(驾车)

24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韩信) 249、《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谁?(曹操、刘备)

250、“文武二圣”指的是谁?(孔子和关羽)

251、“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口吃)

252、《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谁?(鲁智深) 253、我国最早的文字叫什么?(甲骨文)

254、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什么?(一只鸟)

255、“小李杜”是谁和谁的合称?( 李商隐、杜牧)

256、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曾经为住房问题大声疾呼的是哪位诗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57、《三字经》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出自哪个典故?(五子登科)

258、《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凊”出自哪个典故?(黄香温席)

259、《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表达的是哪

一位中国早期哲学家的思想?(孟子)

260、《三字经》第二句话“性相近,习相远”,是谁说的?(孔子)

261、“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比喻的是什么?(有些人只注重事物外表)

262、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楚国)

263、“四书”是哪四部经典的合称?(《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264、”五经”是哪五部经典的合称?(《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65、“中庸”的意思,朱熹是怎样解释的?(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266、他是鲁国人,他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是七十二贤之一,他死后,孔子连呼“天丧予!天丧予!”这个人是谁?(颜回)

267、他是最早的儒商,他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中最富有的弟子,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孔子死后,他守了六年的丧。这个人是谁?(子贡或端木赐)

268、他耿直好勇,他随孔子游学于列国,他死于卫国的内乱中,孔子见南子时,他很不满。这个人是谁?(子路或季路或仲由)

269、在现在的山东境内,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鲁昭

公兵败曾逃亡至此,孔子曾在此听过韶乐。这说的是春秋时哪个国家?(齐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