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2)
- 格式:ppt
- 大小:566.51 KB
- 文档页数:64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常用的处理方法: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1.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2.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一.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1)直接测定法。
如富马酸亚铁(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溶于热稀矿酸,采用铈量法,邻二氮菲作指示剂富马酸亚铁的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加稀硫酸15ml,加热溶解后,放冷,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与邻二氮菲指示液2滴,立即用硫酸铈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硫酸铈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6.99mg。
(2)经水解后测定法1. 直接回流后测定法. 例如:三氯叔丁醇的含量测定CCl3-C(CH3)2-OH + 4NaOH = (CH3)2CO +3NaCl + HCOONa +2H2ONaCl+AgNO3= AgCl + NaNO3 AgNO3+ NH4SCN = AgSCN + NH4NO32. 用硫酸水解后测定法. 例如:硬脂酸镁的含量测定Mg(C17H35COO)2 + H2SO4 =MgSO4 + 2C17H35COOH H2SO4+2NaOH =Na2SO4 + 2H2O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精密加硫酸滴定液(0.05mol/L)50ml,煮沸至油滴澄清,继续加热10min,放冷至室温,加甲基橙指示液1-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 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2.016mg 的MgO 。
(3)经氧化还原后测定法1. 碱性还原后测定例如:泛影酸(用于泌尿系造影)的含量测定(曙红钠指示剂)2. 酸性还原后测定(硫酸铁铵指示剂) 例如:碘番酸(口服胆囊造影剂)的含量测定 Zn 还原后银量法3. 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测定含量(1)含锑药物例如:葡萄糖酸锑的含量测定Sb5+ +2KI =Sb3+ + 2K+ + I2 I2 +2Na2S2O3 =2NaI +Na2S4O6 (连四硫酸钠)2)含铁药物 2Fe3+ + 2KI =2Fe2+ + 2K+ + I2 I2 +2Na2S2O3 =2NaI + Na2S4O6二、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有机破坏的方法有干法破坏湿法破坏氧瓶燃烧法(一)湿法破坏HNO3-HClO4法;HNO3-H2SO4法;H2SO4-硫酸盐法;HNO3-H2SO4-HClO4法;H2SO4-H2O2;H2SO4-KMnO4COOH I I I NHCOCH 3CH 3CONH COOH H 2N NH 2+ 11NaOH + 3Zn + 3NaI + 2CH 3COONa + 3NaZnO 2 + 3H 2O NaI + AgNO 3 AgI + NaNO 3(二)干法破坏(加Na2CO3或MgO以助灰化;温度控制在420℃)本法系将有机物灼烧灰化以达分解的目的。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药物含量分析是药物分析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
药物的含量分析主要用于确定药物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
1.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药物含量分析的基础方法之一。
它基于物质的定量分析原理,通过实验测定药物含量的多少。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和电位滴定法。
(1)重量法:将一定质量的药物样品称取,并进行溶解、稀释等处理后,通过质量差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2)容量法:通过向药物样品中滴加标准溶液,使溶液达到等量点(终点),从而推算出药物的含量。
(3)电位滴定法:利用反应溶液中的特定药物含量与溶液电压的关系,通过电位滴定仪进行电位滴定,从而确定药物的含量。
2. 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滴定试剂与药物样品反应来确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滴定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
(1)酸碱滴定法:根据药物样品的酸碱性质,采用适当的滴定试剂进行滴定,并通过滴定量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药物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通过滴定试剂的耗量推算出药物含量。
(3)络合滴定法:利用药物与滴定试剂之间形成络合物的特性,通过滴定试剂的耗量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3.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化学试剂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色谱法(TLC)。
(1)气相色谱法(GC):将药物样品挥发成气态,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2)液相色谱法(HPLC):将药物样品溶解在溶剂中,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3)薄层色谱法(TLC):将药物样品涂抹在薄层板上,通过吸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4.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根据药物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药物对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等光学性质,来确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教案首页章节课题:第四章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课时:6书写时间:授课时间:教师:本章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本章是评价药品质量判断药物优劣的重要内容,为后续制剂分析做基础。
知识、技能传授目标要求:1、掌握药物的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2、熟悉定量分析的有关计算。
3、掌握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分析方法的验证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难点:定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2、解决方法:实例加图片,设置问题提问巩固。
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实施设计:理论讲授多媒体辅助巩固练习作业辅导计划:作业:第四章目标检测预习第五章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方法手段时间1.有机弱碱Kb≥10-10:冰醋酸介质Kb<10-10:冰醋酸-醋酐的混合溶液为介质,且随着醋酐用量的增加,滴定范围显著增大2.有机酸碱金属盐的滴定: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3.有机碱的氢卤酸盐:3~5ml醋酸汞冰醋酸溶液4.有机碱的硫酸盐:只能滴定至HSO4-的程度5.有机碱的硝酸盐:电位法指示终点6.有机碱的有机酸盐:冰醋酸或冰醋酸-醋酐的混合溶剂,结晶紫为指示剂,高氯酸为滴定液实例盐酸可乐定含量测定溶剂:冰醋酸+醋酸汞滴定液: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指示剂:结晶紫滴定终点:蓝绿色滴定度: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6.66mg的C9H9Cl2N3•HCl。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1.碘量法(1)基本原理(2)应用实例一安乃近片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溶剂:乙醇与0.01mol/L盐酸溶液滴定液:碘滴定液(0.05mol/L)终点:浅黄色(或带紫色)在30秒钟内不褪滴定度: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7.57mg的C13H16N3NaO4S•H2O2.亚硝酸钠滴定法(1)基本原理Ar-NHCOR+H2O H+△Ar-NH2+RCOOHAr-NH2+NaNO2+2HCl Ar-N2+Cl-+NaCl+2H2O讲授讨论举例练习讲授分析提问举例分析10min10min10min10min直接碘量法剩余碘量法置换碘量法指示剂:淀粉定量过量碘滴定液滴定液:硫代硫酸钠用于强氧化剂测定KI+硫代硫酸钠碘量法滴定液:碘滴定液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方法手段 时间 (2)应用:含有芳香第一胺或水解后能生成芳香第一胺的化合物 注意:加入过量的盐酸在室温条件(10~30℃)下滴定 滴定时加入溴化钾作为催化剂 (2)应用滴定的方式:一次性加入大部分 指示终点的方法:永停滴定法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9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一、基本原理定量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二、应用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区(200~400nm )或可见光区(400~760nm )产生吸收药物在可见光区若无吸收,但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显色后,能对可见光产生吸收 三、实例分析(一)奥沙西泮片含量测定第三节 色谱分析法在《中国药典》现行版中,使用的色谱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凝胶色谱等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讲授 举例 讲授 举例 讲授举例 练习分析10min 10min 20min20片,精密称定研细片粉,W 200ml 量瓶150ml 甲醇奥沙西泮溶解定容,摇匀 过滤5ml 续滤液100ml 量瓶 乙醇稀释,定容UV检测波长:229nm 吸收系数:1252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方法手段 时间(二)应用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1)色谱柱反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正相:硅胶离子交换:离子交换填充剂 分子排阻:凝胶或高分子多孔微球 温度要求:≤40℃ 流动相pH :2~8 (二)应用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2)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3)流动相甲醇-水 乙腈-水尽可能少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 2.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22/)/(54.5h R W t n ⨯=(2)分离度(R )2112)(2W W t t R R R +-⨯=除另有规定外,定量分析时分离度应大于1.5 (3)重复性(R )连续进样,峰面积,RSD ≯2.0%讲授 讨论举例 练习讲授 分析 提问 举例分析10min 10min 10min 10min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