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人生经历及对应诗歌创作(详细版,全)

  • 格式:docx
  • 大小:22.34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

【总体介绍】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人,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家庭出身】

李白生于701年,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后期。根据史书记载,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是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李暠的九世孙。而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又是唐王室的世祖,因此李白与唐王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李白的先祖早在隋末时就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因此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5岁时随经商的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县(唐玄宗时避讳改为“昌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在四川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人生经历】

少年时期:天生我材,发奋读书。

【1】历史时间:武则天神龙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05—724年)。

【2】时代特征: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李唐江山。在经历了中宗、睿宗的短暂统治后,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玄宗即位后对道教进行改革,使道教达到鼎盛。

【3】李白年龄:5—24岁

【4】活动地点:今四川

【5】主要经历

李白五岁时发蒙读书,能够诵读“六甲”(一种诗题)。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某人)活动。同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接受道家思想。十八岁时,他到戴天大匡山(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访问道士,在此隐居读书。期间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ruí)为师,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长短经》(赵蕤著作,主要讲政治问题和哲学)等。

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1】历史时间:开元十二年—天宝元年(724—742年)

【2】时代特征: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为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率领文武百官到泰山封禅,成为继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之后,第五位封禅泰山的帝王。

【3】李白年龄:24—42岁

【4】活动地点:峨眉山、江陵、岳州、庐山、扬州

【5】相关人物:司马承祯、孟浩然、元丹丘

【6】主要经历

724年,24岁的李白带着家传的宝剑离开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游侠生活。他先是游成都,在峨眉山停留了月余,在那里同高僧怀一法师相识,怀一赠给他《陈拾遗遗集》(陈子昂诗作)十卷。离开峨眉山后,他乘舟东至渝州(今重庆市),途中留诗《峨眉山月歌》。

725年春天,李白自三峡入巴东,到达荆门山(今湖北宜都市西北),作诗《渡荆门送别》。而后继续东行,在江陵(今湖北荆州)遇到当时著名的道士——正一派第四代传人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次会见,对李白影响和鼓励颇大。从此李白对求仙方外的道家思想更加情有独钟。

在江陵稍作停留,李白再次启程,乘舟沿湘江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抵长沙,奔永州,又登上了今宁远县境内的苍梧山,泛舟洞庭湖,游览庐山,作《望庐山瀑布》。自庐山下来,李白继续顺长江东行,经过天门山,(今安徽当涂县与和县交界处),留诗《望天门山》。随后他又沿江到金陵(今南京),李白本想在此拜访达官贵人,以寻找入仕之路。无奈达官贵人都忙于筹备“泰山封禅”大典,李白只好纵情山水,游览名胜,聊以自遣。

726年春天,李白离开金陵到扬州,在扬州拜访显贵仍未果。此后他又出游苏州、杭州等地,于当年秋天返回扬州,不久生病卧床。这时的李白离家已经两年,病中的他不禁想起了家乡,在扬州写下《静夜思》。

这年冬天,李白离开扬州,沿大运河北上,到淮河后往西取道陈州(今河南周口)。途中李白手头拮据,准备卖掉家传宝剑和新制的鸫鹬裘衣,最后在陈州刺史李邕的资助下,解除了燃眉之急。然后他经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再折头向南,赴南阳,继而南下襄州(今湖北襄阳)。

727年春,李白在襄阳拜访了著名诗人孟浩然,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离开襄阳后,李白向东南到安州(今湖北安陆)。在安州遇见了好友元丹丘,又被祖居安陆的大户人家许梓

芝员外相中,招为东床快婿。许员外本是唐太宗时名臣许绍之后、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之子。李白入赘许门,暂时定居安陆寿山。

此后十年,李白便生活在安陆,期间仍然四处出游。大约在728—730年间,李白游江夏(今湖北武汉),与孟浩然在此相会,并在黄鹤楼送其去往扬州。730年夏天,已经三十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到京城长安,准备拜访宰相张说(音yuè),希望得到举荐,但不巧张说病重,未能与之相见。后来他又寄居到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的别馆,希望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但几个月下来都没能见到公主。他又四处谒见王公大臣求荐,但都没有结果。由于干谒无门,李白产生消极思想,与长安少年浪游,每日以斗鸡、走狗、饮酒赌博为乐,曾因打架斗殴被捕入狱。有感于仕途的艰辛,李白作《送友人入蜀》、《蜀道难》、《行路难三首》(其二)等。

731年夏,李白离开长安,经开封,到宋城(今河南商丘),游览了古迹梁园。留诗《梁园吟》,随后又到嵩山、龙门等游览,都留下了诗篇。此后一段时间,他在洛阳与安陆之间往来,游历了今河南、湖北两省的许多地方。733年,李白与妻子许氏分家,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734年,李白再游襄阳、江夏等地,大概是在这年或第二年的春天,李白在洛阳客居。此时他离开四川家乡已经整整十年,某日夜里听到洛阳城里响起的笛声,不禁生出思乡之情,遂作《春夜洛城闻笛》。

735年的春夏之际,李白从洛阳出发向北,游历了太原,然后又继续向北,游雁门关(今山西代县),登上长城,留诗《王昭君二首》、《苏武》。第二年,李白南下回安州,途径洛阳时遇到好友元丹丘,受邀到嵩山游览。大概是在这一年,李白的六叔调任任城(今山东济宁)县令,李白便将家从安州搬到了任城。在这里,他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cúlái)山下的竹溪隐居,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世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中年时期:初入仕途,沉浮不定

【1】历史时间:天宝元年——天宝十四年(742—755年)

【2】时代特征:742年,唐玄宗改元“天宝”,这时的唐玄宗开始贪图享乐,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亲信高力士等宦官,唐朝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与此同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逐渐瓦解,募兵制的实行及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地方藩镇势力崛起,太平盛世下潜伏着巨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