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题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材料题训练1、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
20XX年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
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锅碗瓢盆透出的都是丰厚悠久的文明: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性特征;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多样化特征;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的多角度审视……(1)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盛世欢歌,民族和韵。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闭幕式晚会一开始便呈现出了一幅民族大团结的绚丽画卷——由中央民族歌舞团表演的歌舞《我们是一家》拉开了晚会的帷幕。
这首歌由壮、蒙古、回、维吾尔、藏等多民族歌手联合演唱,为之伴舞的,是一群身穿不同民族服装的舞蹈演员,将各民族的绚丽与多姿呈现在了同一个舞台上,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展现了在祖国大家庭中少数民族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幸福生活。
假如你是该晚会总导演,请从中华文化角度解读安排这个节目的基本考量。
3、20XX年7月22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22周年纪念日。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
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
“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1)“老西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总结提升及主观题命题角度剖析1、大角度:如何净化……文化环境;如何解决文化低俗问题;如何克服b既要倡导多样化,发展人民e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深远持久)解决—多主体大众传媒的优势(第二单元)(注意:普遍意义上的大众文化不等于我们倡,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文化的性质问题),b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把弘扬主旋律与实现多样化结合起来。
当代中国文化生活C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核心价值观公民:a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贡献,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C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小角度:奏响文化主旋律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①必要性:各种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弘扬主流文化,这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重要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b、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怎么做:(见后面总结的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小角度: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A传统文化:(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掌握)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基本特征(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继承性)为什么:双重作用怎么做:对待态度、处理好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B外来文化:尊重多样性,尊重多样性的态度、原则;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交流借鉴融合,吸收优秀成果,增强包容性,海纳..以我…为我C联系:二者均为文化发展、创新的渊源,反对:守旧、封闭、民虚、历虚、文化复古主义,同时也反对全盘西化论、文化霸权主义、防止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6、大角度: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编号:13 第四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编写人:侯创娟审核人:审批人:使用人:班组:组评:师评:【高考导航】——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高考考点扫描本单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明确的政治导向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命题点有:①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⑤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⑥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主要集中于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在复习中,可以文化建设政策为依托,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建活动,分析实际生活中和谐文化、网络文化、打击淫秽色情文化等,分析每年度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此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导航】——分析线索,提携单元高频考点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找出它。
其它知识点和此核心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通过自主探究构建知识框架。
【突破考点】——突破核心问题,明确重点考点考点一: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典例分析1:(2012·烟台模拟)盗版音像和盗版图书的存在( )A.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B.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不利于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 C.迎合了一些人对低级趣味的要求D.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涉及的知识:典例分析2: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网络游戏也给部分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为切实加强管理工作、落实管理责任,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
针对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广大网民应该( )①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②加强道德修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③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网络文明④离开网络,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涉及的知识:典例分析3:电视连续剧《潜伏》以主人公的信仰为主线,将爱情、信仰、情节、明星等影视审美元素成功地糅合在一起,被观众称为“无法按快进键”的电视剧。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7分)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据此回答l~2题。
1.我国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其原因是()。
①大众传媒的影响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③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这些可喜的变化表现在文化生活()。
①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②能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能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边漫画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应避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②应强加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③应提供以流行文化为主的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④要发展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A.①③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电视剧《毛岸英》在思想高度、历史高度、文化高度上充分挖掘和展示了毛岸英短暂却辉煌的人生。
该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弘扬主流文化及大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5.下边漫画反映的现象说明()。
A.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B.大众传媒的商业化是腐朽文化生产的重要原因C.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腐朽文化D.落后文化依然存往6.近年来,《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奋斗》等一批国产影视剧,一改过去的“高大全”、空洞说教的单一形式,以丰富的人文情怀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文化生活》主观题复习资料1.(苏北四市三模)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江苏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答案: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提高江苏文化消费水平对江苏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江苏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生产力水平。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江苏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④文化塑造人生。
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2.(盐城二模)材料:江苏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省政府在2008年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江苏作出相关决策的意义。
(6分)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对经济以重大影响。
(1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公德等,可以为江苏的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
(1分)②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公德等建设,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城乡居民正确地进行文化消费。
(1分)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公德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促进江苏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江苏。
(1分)3.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的第七部分专门谈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生活测试(主观题)1.《烈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
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
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游戏。
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
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
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
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
(10分)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3.2012年10月3日的中秋晚会,根据举办地的地方文化特点,晚会落户在有着“月亮故乡”之称的福建福州,主要着力点是月亮文化,千里明月寄相思,自古中华民族就有用月亮来寄托感情的传统。
“天上人间,美轮美奂”是今年中秋晚会舞台效果设计的主题思想,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本届秋晚最大的创新应该是在舞台景观的营造,它给了电视观众足够的视觉享受,让人们感受到了中秋节的浓厚文化气息。
有人认为:这说明只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文化创新,创造新文化。
你怎样看待这个观点?(12分)4.材料一:下图是几届世博会会徽图材料二: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中,美国馆主题为“拥抱挑战”,俄罗斯馆主题为“新俄罗斯:城市与人”;英国馆主题为“传承经典,铸就未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文化生活》主观题精选参考答案1、答:(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加快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分)(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4分)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4分)2、答:(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先进文化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倡导读书之风, 创造书香社会的氛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
(4分)(2)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
(4分)(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分)(4)文化塑造人生。
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分)3、答: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继承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
(2分)纪录片的传播形式有利于了解中华文化。
(1分)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华美食注重中西合璧。
(1分)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分)文化继承和发展需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生活》主观题能力提升——参考答案1、解析:《文化生活》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一是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二是教育对人生的作用,三是教育在文化交流、传播和传承中的作用,四是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将上述内容结合材料进行整理就可做好本题。
答: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3分)②教育成就人生,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分)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分)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利于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3分)2、解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理由,既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作用方面组织答案,又要注意文化对人、对社会的影响。
答: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4分)②文化能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能够促进广大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
(3分)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能够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3分)3、解析:答好此题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角度,其角度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文化生活》的第四单元。
期末复习《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题专项练习
参考答案
1、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这导致文化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有些文艺创作“充当了市场的奴隶”。
(4分)
②部分公民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不高,使低俗文化有市场需求。
(3分)
③国家有些部门监管不力,使低俗文化有机可乘。
(3分)
2、(1)作为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分)
(2)作为文化生产单位和大众传媒,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切实履行文化传承的义务。
(2分)(3)作为公民尤其青少年,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有害文化的能力。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3分)
3、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
(2分)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
(2分)③我们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分)④我们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分)
4、(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4分)
(2)道德模范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
(3分)
(3)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分)
5、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把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引导公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①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引进外国优秀文化。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
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
⑥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⑦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答出其中5点,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