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形式1
- 格式:docx
- 大小:563.1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传统建筑的四种类型
标题:中国传统建筑的四大类型
一、宫殿式建筑
中国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北京故宫为代表。
这种建筑以其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而著称。
其特点包括对称布局、红墙黄瓦、飞檐翘角等。
在装饰上,多采用龙凤、云雷、莲花等吉祥图案,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
二、园林式建筑
中国园林式建筑是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以苏州园林最为典型。
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有限的空间呈现出无限的意境。
其特点是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的运用,以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奇石异卉等元素的布置,给人以宁静雅致的感觉。
三、民居式建筑
中国民居式建筑是指普通百姓居住的房屋,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如北京的四合院、江南的水乡民居、福建的土楼等。
它们都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而建造的。
其特点是实用性强,形式多样,装饰简洁朴素,充满了生活气息。
四、宗教式建筑
中国宗教式建筑主要指佛教和道教的寺庙、道观等,如山西的悬空寺、四川的峨眉山佛光寺等。
它们通常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其特点是庄重肃穆,装饰华丽,充满了神秘色彩。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也是文化的载体。
它们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λ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λ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伐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伐形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λ箱形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λ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基础的类型: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按构造的方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等。
1.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 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
刚性基础中压力分布角a称为刚性角。
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目的: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
填空题:1.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2.混合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中小学校、社区中心、卫生院等。
3.框架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宾馆、办公楼等。
4.空间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剧院、会堂、体育馆、大型仓库、超市等。
5.结构选型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6.混合结构体系是:砌块或石墙承重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系统。
7.混合结构的平面布置方式有:纵墙承重、横墙承重、纵横混合。
8.框架承重体系是:柱、梁、板是支撑空间的骨架。
9.空间结构体系常用的形式:悬索结构、空间薄壁结构、网架结构。
10.悬索结构组合形式:向悬索、双向悬索(或马鞍形也可以)、混合悬索。
11.空间薄壁结构常用的形式:筒壳、折板、波形壳、双曲壳。
12.网架结构按结构形式_平面网架、穹、拱型网架、空间网架。
13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14.光源与人眼处在0-30度范围内玄光最强。
15.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所涉及的范畴有: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料、16.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17.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
18.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19.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结构面积。
20.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
21.一般建筑室外工程费用约占全部建筑造价20%。
22.节约用地的基本要求有:不浪费土地、满足卫生防火、日照通风、安全疏散。
23. 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24.我们目前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25.建筑的本质“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26.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理论探索建筑是造型艺术,因而也需要贯彻对称、均衡、比例、韵律、对比、统一等基本原则。
一、建筑形式美的表现1.对称与均衡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
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形态即点、线、面的平衡,涉及重量、数量及色彩几个方面。
两点中心的支点是平衡点;水平线有平稳安定感;对称中心的面,安定感更强。
建筑物及其装饰,大为重、小为轻;多为重、少为轻;暗为重,亮为轻;粗糙为重、光洁为轻。
建筑物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人以平衡,可以在造型上安排一边竖向高起和一边低矮平铺,或一边用一个大体积和一边用几个小体积,以取得体积和数量上的均衡。
2.比例与稳定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
他指出:直线分割短比长相当于比全的分割关系,即“黄金分割”:将一线段分为长短两段,使“短比长等于长比全”,其长短相差所得的面积也具有同样的比例即1:1:618或5:8、8:13,建筑史上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哥特式天主堂建筑以及法国的凯旋门建筑均采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庙宇为横长形、西方神庙为纵长形,都有良好的比例。
适宜的尺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尺度效果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人体的大小来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
幼儿园中各种尺度与其他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种是夸张尺度,一般适用于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其崇高、凝重的效果来满足需要。
第三种是亲切尺度,比实际生活尺度小,以示亲切、温和、舒适。
稳定,对于建筑物是一项重要原则。
在人们视觉中,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较低的物显然具有稳定感。
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与功能美论述作者:蒋智超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其形式美,更要重视其功能美,只有达到两者的结合,才能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便利。
关键词:建筑设计;形式美;功能美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其形式美,更要重视其功能美,只有达到两者的结合,才能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便利。
一建筑的功能建筑师关注的首先是建筑的功能,建筑功能是建筑体现使用价值的本质内容。
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的使用要求,比如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需要等都是对建筑功能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决定建筑形式的基本要素,因此建筑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其中又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方面。
而建筑的功能问题主要包括:功能分区、空间构成、形状和物理环境、人流组织和疏散以及空间量度五个方面。
二建筑的形式建筑在解决人们功用以后,人们爱美的天性便在建筑上表现出来,因为这样,优秀的建筑才会成为艺术,建筑才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更有古典形式主义视建筑为艺术,把建筑形式的塑造放在首位,功能处理处于从属地位。
比如,十三到十五世纪风靡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以高耸入云式的尖顶和巨大斑斓玻璃画的窗户闻名世界,代表作品是巴黎圣母院;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拜占庭,以圆形的屋顶而著名,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而中国的古典建筑大部分讲究对称和谐之美,但是就中国的古典建筑而言,中国南北方建筑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北方皇家建筑恢弘,讲究金碧辉煌,而南方建筑更多的是纤巧和玲珑等等。
正是有着这些建筑形式的多样,才为世界增添了更多的美感和艺术。
建筑的功能三建筑形式是功能的基础任何一个建筑,总具有一定的形式,相应地也就具有一定的功能。
形式和功能是建筑系统中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关系的两个方面。
建筑形式也是功能存在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凭空产生功能是不可能的。
中国古代建筑基础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基础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条形基础、独立柱础石基础、筏形基础等几种类型。
其中,条形基础是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通常用于墙体和柱子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下层土体中。
独立柱础石基础则是用于单根柱子的基础,能够有效地防止柱子在受力时发生沉降或倾斜。
筏形基础则是将建筑物荷载通过一块较大的平板传递到下层土体中,能够有效地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建筑基础形式,如扩基、石砌基础等。
这些基础形式的选用取决于建筑物的规模、用途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常用建筑构造 j11-1 (2012年合订本)常用建筑构造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和构造技术。
这些构造在建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建筑的不断进步,常用建筑构造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2012年合订本的常用建筑构造J11-1是在此背景下编写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建筑业的发展,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
J11-1详细介绍了在建筑工程中所常见的各种结构形式和构造技术,包括框架结构、桥梁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每种结构形式都有详细的介绍和应用方案,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框架结构是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优点是结构稳定、承重性能好、抗震性能好等特点。
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J11-1对框架结构的各种形式和设计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钢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强度高、刚度大、自重轻、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J11-1对钢结构的材料、构造、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易施工等优点。
J11-1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的各种形式、设计原理、施工技术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砌体结构是传统的建筑形式之一,其特点是材料丰富、施工简便、保温隔热性能好等优点。
J11-1对砌体结构的各种构造形式和设计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外,J11-1还介绍了木结构、桥梁结构等内容。
这些结构形式在建筑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建筑项目的需求,掌握这些结构形式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J11-1并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书籍,更重要的是它结合了实际工程案例和经验,使得书中的理论知识更加贴近实际工程应用。
户型的分类形式很多1) 按照居室数量分类:如一居,两居,三居等;2) 按照厅、卫数量分类:有一室一厅一卫、两室一厅(两厅)一卫、三室两厅二卫(一卫),四室两厅两卫等;3) 按建筑形式分类可分为:平层户型、错层户型、跃层户型、复式户型四类。
a) 平层:又叫单平面层户型,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户型。
是应用最广的户型形式,其最大优势在于所有功能都在同一平面,因此它是最经济的户型,同时也是无障碍户型。
缺点在于室内空间不够丰富,建筑外形比较单调。
b) 错层:所谓“错层式”住宅主要指的是一直房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即房内的厅、卧、卫、厨、阳台处于几个高度不同的平面上。
错层住宅与复式或跃层式住宅是不相同的,它指的一套住宅内的各种功能用房,如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建筑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
其建筑特点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用30至60公分的高度(3-7步楼梯)差进行空间隔断。
复式层高往往超过一人高度,相当于两层楼;而错层式高度低于一人,人站立在第一层面平视可看到第二层面乃至第三层面。
c) 跃层:跃层是指套内空间跨越两楼及以上的户型,各层之间相对独立,最大优点在于动静要求不同的区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平面层上,避免了卧室易受起居室干扰的问题,给予人与别墅同样的感受,而且跃层住宅更易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立面。
最大缺点在于楼梯占用户内面积。
人们常常把那种楼上楼下、两层一户的住宅理解为复式住宅。
其实那是跃层式住宅,建筑学上它与复式住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从外观来说,跃层式住宅是一套住宅占两个楼层,有内部楼梯联系上下层,一般在首层安排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二层安排卧室、书房、卫生间等。
简单地讲,如果上下两层完全分隔,应称为跃层式住宅;如上下两层在同一空间内,即从下层室内可以看见上层的场面、栏杆或走廊等部分,则为复式住宅。
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将复式住宅和跃层式住宅统称为跃层住宅。
d) 复式;是指单元住宅的房间置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平面层上,与跃层的最大区别在于复式户内拥有一个或几个房间是贯穿两层的通透空间。
古建木结构第一节木构架的基本类型一、硬山式建筑木构架硬山式建筑是指双坡屋顶的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将木构架全部封砌在山墙以内的一种建筑。
它的特点是山墙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
硬山式建筑根据屋檩的多少,常分别五~九檩等几种构造,但园林建筑多在七檩以下,其中五檩建筑最简单,七檩建筑最为豪华,其骨架剖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常见硬山构架简图(a)五檩无廊硬山;(b)檩前(或后)廊硬山;(c)七檩前后廊硬山;(d)九檩前后廊硬山现以七檩建筑为例,说明其构架组成的各部分名称。
房屋的木构架由柱、梁、檩、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等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的构件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图1-2所示。
图1-2硬山建筑木构图(a)硬山建筑木构架装配图;(b)七檩构架剖面图;(c)七檩硬山的排山梁架1、柱子构件柱子是直立支承受力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依其位Z和功用不同分为:檐柱、金柱、瓜柱及山柱等。
(1) 檐柱:即房屋前后檐最外排的柱子,前面的叫前檐柱、后面的叫后檐柱。
(2) 金柱:即房屋前后檐内排的柱子,宋称“内柱”,清叫“金柱”。
(3) 瓜柱:它是指立于下面大梁上用来支承上面梁架的短柱,有的称为“童柱”。
在屋脊部位支承脊檩的叫“脊瓜柱或脊童柱”,其他部位叫“瓜柱或金童柱”。
但脊瓜柱因其独立较高,其上没有梁架连接,直接支承脊檩,这样其稳定性就差,因此常在柱脚处,辅以稳定的木块称为“角背”。
而其他瓜柱因梁架的垂直距离不同而有高低,但当瓜柱高度小于本身横向尺寸的,通常将这种矮瓜柱称为“托墩”,《营造法式》称为“侏儒柱”。
(4) 山柱:它是整个房屋构架最尽端,紧贴山墙一排梁中立于山尖位Z的柱子,它是硬山建筑中承接脊檩末端的主要支承构件,由地面直通脊檩是上述柱中最长的柱子,如图1-2(c)所示。
2、横梁构件梁是组成屋架的横向承托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有架梁、抱头梁、随梁和穿插枋等。
(1) 架梁:它是横架于前后金柱之间承托瓜柱和檩木的构件,宋称“缘袱”,清叫“架梁”。
一建筑中的形式美
建筑中的形式美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
律。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如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斗兽场,圣彼得大教堂的方形平面,借助了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
上的完整统一
罗马斗兽场
建筑形式美强调建筑的尺度和比例,比如法国的凯旋门的对称与高度的统一。
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既体现了它的实用功能,也体现着它的审美功能,是一种审美与实用的结合。
如悉尼的歌剧院。
建筑的欣赏;1对形式美法则的了解与掌握
样式统一、对称、对比、比例、和谐
如四合院
2 了解一定的文化内涵
紫荆城:
二、雕塑美
人类最早的艺术品是雕塑,最大的艺术品也是雕塑。
“雕塑”指雕、刻、塑三种艺术制作方法的集合。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埃及古雕塑——狮身人面像
希腊古雕塑——迈锡尼卫城“狮子门”
印度古雕塑——泰米尔纳德邦青铜“湿婆像”
以下是一些人体雕塑作品:展现了人身体的线条美与生命的活力
城市地域性的雕塑建筑标志:这些标志性地标,利用各种图形组合在一起,让人们记住的不只是它们的美而且还记住了城市所代表的文化
三舞蹈美:舞蹈与地域文化----东北扭秧歌:
舞蹈与生活------广场舞大妈们在健身的同时也是在享受生活这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学生在操场上做早操—整齐划一的动作和方正整齐的队形又何尝不是一种舞蹈呢
舞蹈艺术----展现了身体的柔美线条
芭蕾舞;作为一门古典艺术它的唯美与脱俗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
杨丽萍的孔雀舞彰显了富有情感意蕴的形式和意境
体育中的舞蹈美展现了生命与力量的动感,运动员们用肢体构成了各种美丽的图案,令人惊叹。
花样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