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流行病,世博对旅游业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1
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引言:旅游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然而,经济危机会对旅游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一、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直接影响1.旅游需求下降经济危机会导致消费者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从而导致旅游需求下降。
人们可能会减少旅行频率、改变旅行目的地或选择更便宜的旅游方式。
2.旅游消费减少经济危机期间,消费者通常会更加谨慎地管理他们的金钱。
他们会减少在旅游方面的开支,例如减少购买旅行保险、减少购物和餐饮的支出等。
这将对旅游业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3.旅游企业倒闭经济危机会使许多旅游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客源,旅游企业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从而造成就业机会的减少和经济负面影响加剧。
二、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间接影响1.地方经济受挫旅游业通常对当地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危机会导致旅游业和相关行业的减少,从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例如,酒店和餐饮业的减少会对当地的零售业和供应商产生负面影响。
2.旅游业结构调整经济危机可能导致旅游业的结构性调整。
一些市场份额较小、运营不稳定的旅游企业可能倒闭,而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可能会被收购或兼并。
旅游业的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有助于优胜劣汰。
三、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1.调整目标市场和旅游产品在经济危机期间,旅游企业应根据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能力的变化,灵活调整目标市场和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开发针对本地消费者的廉价旅游产品,或者推出更加吸引消费者的优惠活动。
2.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在经济危机期间,消费者更加注重物超所值和服务质量。
旅游企业应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增强品牌形象,并吸引更多的游客。
3.寻求政府支持和金融援助旅游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措施。
旅游企业可以寻求政府的财务援助和减税政策,以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
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与复苏近两年来,全球范围内暴发的新冠疫情给旅游业造成了沉重打击,不仅导致了旅游需求的大幅下降,也给旅游业链条上的多个环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就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以及旅游业的复苏进行探讨。
一、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1. 旅游需求大幅下滑疫情的爆发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旅游需求急剧下滑。
封锁措施、旅行限制以及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得游客对于旅行的抵触情绪上升。
很多人取消了原本已预定的旅行计划,旅游市场萎缩严重。
2. 旅游行业链受挫旅游行业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产业链,其中包括航空、酒店、旅行社等多个领域。
受疫情影响,许多航空公司取消了航班,酒店遭遇了严重的入住率下降,旅行社面临破产风险。
全球旅游业链受挫,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 国际旅游受阻国际旅游一直是全球旅游业的核心部分,然而,疫情导致了全球之间的旅行限制。
各个国家实施边境封锁措施,取消了入境的无关旅行。
这对国际旅游业造成了重大冲击,许多国家无法享受到旅游业的经济回报。
二、复苏之路1. 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为了复苏旅游业,各个国家应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旅游活动的安全性。
例如,推行疫苗接种计划、加强边境检测、提供健康证明等措施可以降低旅游活动中的疫情风险,重建游客的信心。
2. 提供灵活的退订政策为了适应不确定的旅游环境,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退订政策,以减少消费者的顾虑。
例如,酒店可以延长退订期限,航空公司可以提供更灵活的改签政策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和保障。
3. 加大国内旅游推广力度由于国际旅游受限,国内旅游成为了目前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加大对国内旅游的推广力度,提高国内旅游资源的曝光度,刺激本国居民的旅游需求,带动旅游业的复苏。
4. 推动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数字化旅游成为了重要的趋势。
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旅游行业可以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变化。
例如,实施在线预订系统、推广虚拟旅游体验等方式,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安全的旅游选择。
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影响近年来,全球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全球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影响。
首先,疫情对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随着疫情的蔓延,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采取限制措施,包括关闭边境、停航停飞以及实施居家隔离等。
这导致了全球旅游市场的暴跌。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旅游业的损失达到了3.5万亿美元,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了1.2亿人。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旅游业者纷纷面临倒闭、裁员的困境。
其次,疫情也加速了全球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疫情带来的挑战,许多旅游从业者开始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在线旅游、虚拟旅游、体验式旅游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
例如,通过VR技术,人们可以在家中体验到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避免了实际旅行中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
同时,许多旅游企业也开始关注健康与安全问题,加强卫生措施的落实,以吸引游客的信任。
此外,疫情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疫情迫使人们重拾对本地旅游的热情。
由于出行限制,许多人开始探索自己所在地的旅游资源,发现了原本被忽视的本地景点和文化。
这不仅提升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本地经济的振兴。
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休闲时间增加,许多人开始关注到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
因此,健康旅游、养生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市场有望迎来机遇。
然而,即使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球旅游业的复苏依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首先,人们的担心和恐惧情绪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缓解,尤其是跨国旅游可能会受到更多限制。
其次,国际旅游市场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游客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可能会下降。
再者,全球化程度加深,旅游业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只有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未来,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对旅游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游客数量减少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许多人都开始打起了犹豫的心思,减少了旅游的支出,特别是对于那些高消费、需要长期计划的旅游项目,游客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二、旅游消费低迷由于经济问题带来的就业困难、成本上涨等问题,许多人都开始紧缩自己的消费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旅游支出,对旅游业的贡献也在相应地降低。
三、行业压力增加由于游客数量减少,旅游企业的经营压力显著增加,企业的收入减少,存货压力大幅度增加,管理人员对于公司的风险和经济负担也变得更加敏感。
四、预算和计划的不确定性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许多企业难以决定如何在某些领域进行开支。
安排规划是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做好必要的预算和计划,旅游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然而,不管是经济危机,还是其他的问题,都不能成为旅游公司放弃发展的理由。
在遇到经济问题的情况下,旅游公司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适应现实情况,维持自身的发展:一、充分发掘国内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减少出游的数量,国内游客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开发国内市场,将是在经济危机中保持旅游企业发展的最佳策略。
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这个时候,优化经营管理和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规划、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开发新兴的旅游市场无论是对自然风景、历史文化还是人文风情的爱好,都可以成为旅行者的动机。
开发一些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会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四、创新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在经济问题的情况下,旅游公司应该更加关注服务品质和创新发展,提高自身品牌和竞争力。
通过创新提高旅行商务服务,旅游公司不仅可以保证质量,也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前景。
新冠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然而,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重大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新冠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疫情爆发前的繁荣局面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全球旅游业正处于繁荣期。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行来放松身心,探索世界的美景。
各国之间的旅游交流也日益频繁,成为了国际间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疫情爆发对旅游业的冲击随着新冠病毒的传播,各国纷纷实施旅行限制和封锁措施,导致了旅游业的暴跌。
景区、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相关企业遭受重创,大量订单取消,经营状况急剧恶化。
无数的旅游从业者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收入来源。
旅游行业链条上的其他行业也受到了波及,如交通、餐饮、购物等。
三、旅游业的复苏与转型虽然疫情带来的困境是前所未有的,但旅游业不会消失,只会发生转型与重塑。
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和支持政策,以促进旅游业的复苏。
例如,减税、补贴、贷款支持等措施,有力地支持了旅游企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旅游业也在加速转型升级,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是未来旅游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线上旅游、虚拟旅游、在线预订等新业态的兴起,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端游全球各地的名胜古迹,实现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将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变革。
智能化是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旅游目的地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景点信息、交通实时信息等,提升旅游体验。
智能化的酒店、景区管理系统也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可持续发展是为了防止再次遭遇类似危机而提出的目标。
新冠疫情揭示了旅游业的脆弱性,人们开始关注旅游业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推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文化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海世博会对本地及其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影响摘要通过对上海市及其周边城市旅游经济指标在世博会申办前后增长率变化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部分旅游项目增长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且使用Lingo 软件,得出了受世博会影响比较显著的项目,得出结果:分别为住宿,购物,餐饮,娱乐和交通。
并以此作为推动旅游产业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加合理的预测世博后期对旅游产业的拉动,运用GM(1,1)灰色预测动态模型对上海未来几年旅游人均消费进行预测检验,并且运用MATLAB软件来进行分析。
这样不仅可以更切实际的预测未来数据,而且可以较好的通过比较分析预测各个中长短时间内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可以根据旅游项目的发展趋势,给予上海市及其他城市旅游局相关介意,以便更好的发展地方经济。
通过计算,得出上海市旅游产业未来几年人均消费值:单位/元时间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预测值1801.9 1878.1 1955.2 2033.2 2117.4 2204.7 2294.8时间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预测值2379.4 2467.5 2556.7 2646.8 2737.9 2830.0关键词:单因素方差法层次分析法 SPSS软件标准离差率灰色预测一、问题的背景世博会作为与奥运会和世界杯相媲美的世界三大盛会之一,其长达六个月的持续时间以及对世界各地的广范吸引力使得世博会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越于后两者,并且世博会结束后举办国以及相关建筑的保留也为后世博时代的旅游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
对于为7000万人次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的上海世博会期间旅游业,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黄金机遇。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上海世博的直接收入将达到90亿元。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世博会期间,95%的外地参观者将有住宿需求,整个世博会期间,上海预计宾馆床位缺口达40万。
38%的客流会继续停留在长三角区域游览,这将给长三角地区周边的景区、宾馆、餐饮、交通乃至休闲场所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等地也将分享“世博旅游”的盛宴。
2003年11月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09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楼筱环,徐 博(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 世博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展览会,会展业以其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影响力大等优势迅速在全球发展起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会展业发展迅猛。
据世界权威国际会议组织—ICCA的统计,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有40多万个,会议总开销达2800亿美元。
世博会也吸引着最多的眼球,由它带来的参展国就达150多个,参展商和参展机构更是众多,吸引来参观的游人则不计其数。
旅游者的增加必将拉动当地和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在对旅游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游人的大幅增加,也会给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环境问题,以及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专业人员的素质,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等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一、世博会对上海旅游经济的意义1.世博会为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
一个国家举办世博会,受益最直接的就是旅游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巨大的游客数量,毫无疑问地将给上海旅游业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
世博会在给上海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客源吸引力,增加旅游收入,推动上海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的建设,提升上海旅游形象,增加就业机会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世博会将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客源,形成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
随着世博会规模的扩大,参观人数也成倍增加,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630万人次,增加到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6400万人次,近几届也达到千万人次以上。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届时长达6个月的展期内,将有17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世博会, 60个参展国展馆,预测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创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
上海目前有常住人口1600多万,到2010年,全上海市民都是世博会的潜在游客,而华东地区的参观者基数,即潜在游客约为1.28亿人,全国(含港澳台)参观者人口基数为4.1亿人(以上均忽视人口增长因素),国际参观者的人口基数估计为2018万人。
疫情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前进的过程中,全球爆发的疫情威胁着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疫情对全球旅游业所带来的影响,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可能的适应策略。
一、旅游业的重大损失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得全球旅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疫情暴发后,各国纷纷对来自受疫情影响国家的旅行进行限制,导致国际旅游流通受阻。
无论是出于对安全考虑还是国家政策限制,国际旅游业受到了重大损失。
据统计,疫情爆发的头几个月,全球旅游业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其次,全球旅游景点和旅游胜地因疫情而关闭,导致大量旅游从业人员失业或减薪。
尤其是在依赖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激增,经济状况急剧恶化。
二、旅游业的改变与适应疫情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旅游模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首先,国际旅游的限制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本地旅游和自助旅行。
疫情期间,社交距离的要求以及旅行限制使得大量人口选择就近旅游或者自助旅行,而非远距离国际旅游。
其次,疫情爆发对旅游行业的安全标准产生了一定的反思与提高。
旅游机构和酒店业加强了清洁卫生措施,提高了消毒频率,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此举不仅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更是为了恢复游客对旅游业的信心。
三、数字化技术的兴起疫情爆发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化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随着社交隔离和限制措施的实施,人们寻求在线体验,而非实地旅行。
虚拟旅游应运而生,在线游览、虚拟博物馆和景点等数字化体验成为人们安全又有趣的选择。
另外,疫情期间,数字化预订和在线支付等技术得到了加速发展,旅游企业逐渐转向线上渠道,推动了旅游预订和交易的数字化转型。
四、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面对疫情对全球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旅游业必须找到适应并重建的策略。
首先,各国旅游业需要改变过度依赖国际旅游的模式,加大对本地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推广。
本地旅游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通过激励本地人更多地参与旅游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际旅游的不足。
世博会对城市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及相关建议-以上海世博会为例摘要:世博会素有“经济、文化、科技奥林匹克”之称,世博会的举行对举办城市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本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分析世博会对城市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并提出保证和促进世博会带动作用的相关建议.关键词:世博会;旅游;后续效应一、世博会的含义世界博览会(WorldExhibitionorExposition,简称WorldExpo)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自1851年伦敦世博会开始,世博会已在全世界各主要城市举办了70余回。
世博会是认证体现时代文化和文明的新技术和社会体系的场所,它不同于一般的国际贸易博览会,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展国家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向全世界展示各自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因此,世界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申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不管是对上海还是对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世博会将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世博会不仅可以发展国际贸易和技术合作,扩大国际交往,提高主办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还可以开阔眼界,学习别国的先进技术,拓展本国的创造途径,带动、促进主办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这其中,世博会对于城市旅游业的贡献显得尤为突出.二、世博会对城市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一)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在筹备世博会的过程中,必然会着力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目前上海世博局已经将交通、城市改造、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全面纳入了世博会的规划范畴之内。
大幅度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到2010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将增加到11条,形成400公里运营网络。
此外,上海的高速公路网届时可达到650公里;加大力度改造危棚区,代之以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社区;建造世博会概念楼房,丰富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
在保护上海旧区的风貌格局和空间形态的同时,在世博会规划场地中对城市的空间设计、居住模式进行实验性探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高科技、环保型产业。
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旅游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在全球范围内为许多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然而,如今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对旅游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以及行业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第一部分: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经济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非常显著。
一方面,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人们失业或收入下降,许多人不得不削减自己的旅游预算。
因此,游客数量和旅游支出都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降低了旅游预算,许多公司也不得不减少旅游活动。
这导致了旅游市场的萎缩,游客和旅游企业都感到困难。
此外,经济危机导致旅游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全球的货币市场不断波动,导致许多国家货币贬值或汇率不稳定。
这使得跨国旅游更加昂贵,因为旅客必须支付更高的费用才能换取外汇。
此外,经济危机还导致旅游景点的价格下降,这意味着游客可能会在某些景点上发现更便宜的旅游产品。
这也导致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第二部分:旅游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经济危机对旅游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旅游业在应对这些影响方面出现了许多创新方法。
以下是几种例子。
首先,一些旅游企业通过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游客。
例如,一些豪华度假村提供更多家庭友好型的度假活动,以吸引更多小家庭的游客。
同时,一些企业也在重新设计自己的度假村的房间和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一些旅游企业在经济危机期间通过保持其价格低廉来吸引更多游客。
例如,一些快捷酒店降低了其价格,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旅客。
由于价格低,这些年轻人可能足以旅游并安排自己的经济预算。
最后,一些旅游企业通过增加他们的在线市场份额来适应旅游市场变化。
例如,一些企业投资大量的互联网营销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以改进其在线销售和电子营销策略。
通过这些创新,一些企业能够在经济危机期间保持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游客。
结论: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对旅游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与贸易结课论文(经济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学号:07072215姓名:吴秀敏去年九月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中国,许多知名企业或停产或裁员,一时间,“经济危机”成为非常时期各行各业职员及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诚惶诚恐的名词。
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既相互拉动又相互促进,各国的旅游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旅游是泰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8年圣诞节前后,原本应进入泰国的旅游旺季,但泰国旅游业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由于游客大幅减少,导致客房大量闲置,旅游订单纷遭取消,酒店只得下调旺季价格,泰国旅游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泰国旅游局副局长朱他蓬·瑞格纳莎说,旅游旺季时,泰国酒店入住率通常为85%左右,但曼谷酒店现在的入住率连20%都不到。
由于经济不景气,欧洲和美国游客数量受到很大影响。
泰国旅游管理部门预计,相比2004年遭遇海啸之后游客数量大幅减少的窘境,2009年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越南接待国际旅客数也在持续下滑。
越南统计总局统计,今年1月份该国接待入境旅客37万人次,同比下降11.9%。
越南旅游总局称,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旅游需求减少,预计这一趋势有可能持续到今年9月份。
经济危机导致菲律宾去年外国游客人数增长放缓。
菲律宾旅游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赴菲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同比仅增长1.5%,明显低于2007年创造的8.6%的增速。
旅游部估计,由于经济危机还在继续,2009年外国游客人数增幅不会超过1.9%。
国旅集团副总裁陈荣先生对此不抱乐观态度:这次金融危机对整个中国经济,包括对于旅游业来讲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第一,金融危机最后到底走到什么样子,可能现在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第一个影响是旅游业未来不确定;第二,并购重组是否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还提出了评判旅游行业明年的景气度的一个前提、三个要素。
一个前提,旅游行业的景气度必须看宏观经济面,可以说已经进入冬天了。
三个要素具体包括:第一个要素:消费意愿是旅游行业景气度的根本,它是动力。
第二个要素:旅游企业,是旅游行业景气度的载体。
第三个要素:政府的管制能力和政府的政治杠杆作用。
首旅集团副总裁张润刚认为,一是明年的入境游市场肯定会受到影响。
第二,高档商务市场可能会受影响。
第三个,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不管从旅游还是商务活动,受的影响比较大。
其他方面暂不明瞭。
旅游行业,特别是旅游企业要面临一次规模比较大的重新洗牌和利益分割。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旅游业的不确定因素将增多,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旅游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减弱。
三是海内外市场激烈变动,旅游企业困难加剧。
同时,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仍然局有诸多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首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的动力依然强劲。
第二,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将有力的支撑中国旅游业发展。
第三,国家宏观政策对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中国旅游业发展环境良好。
第四,国内旅游需求稳定增长,将有效缓解入境游客增幅下降的压力。
第五,我国入境旅游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他要求,面对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困难,要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善于化挑战为机遇,善于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特点和规律,抓住时机,积极应对,推动发展。
要充分认识提振市场信心、确保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扩大国内需求、兼顾三大市场发展的必要性,要充分认识抓住调整机遇、实现旅游业转型的紧迫性,继续保持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中国旅游业有如此蹉跎的经历,再经受什么考验都应该临危不惧、心平气静。
面对各种挑战性影响,保持理性态度很重要。
对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
对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影响。
这些措施包括: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的投入力度,加快地震灾区旅游业恢复;继续大力开发国际市场,确保入境旅游不出现大的滑坡;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持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并将加强旅游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旅游业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鼓励公民出国出境旅游。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
面对它的侵袭和影响,顶风而上、逆势而行是不明智的,期望通过主观努力马上摆脱困局,使本行业成为受灾汪洋中傲然耸立的一座孤岛,也是不现实的。
只有积极防御、规避风险,才能减少损失,化险为夷,再图发展。
以往,每当旅游业遭遇入境市场的困难,都采取“以国内旅游补入境旅游”的做法,如同农业受灾以后的“夏粮损失秋粮补”、“农业损失副业补”,其实都是随机应变之举。
“补”,实难做到,只不过积极地控制和减少损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前形势下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就是顺势而为的一条举措。
至于采取其它一些措施,也大都是补救而已。
对其所产生的功效如何,也应以平实心态去对待,指望立竿见影、朝发夕至,既不现实,也无可能。
从比较积极的方面去看,这些措施可以为推动危机过后的市场恢复和抢抓机遇奠定必要基础。
流行性病对旅游业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之后,SARS是该地区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危机。
各国政府必须动员它们的全部资源来控制其影响。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横行,导致亚洲经济面临衰退的危险。
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最有可能引起该疾病的病毒。
然而,人们却仍然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
这种病毒是如何传播的,目前也仍然不确定。
最近的数据显示,这种病毒以两周扩展四倍的速度蔓延,而被感染者的死亡概率是3%。
其传染性介乎流行性感冒和甲型肝炎之间,而其致命性更强。
我们的希望是,这种疾病在这个月之内就会消退。
如果真能这样,亚洲经济将可能避免衰退。
如果当前的时疫在未来两个月仍将持续,那么许多亚洲经济体将陷入衰退。
香港的风险最高。
新加坡和台湾则紧随其后。
这种传染病是不断升级还是逐渐消退,人们对此有种种看法。
这个地区的政府无疑都正在动员一切资源来抑制这种疾病。
香港政府刚刚隔离了一个公寓楼的街区,因为其居民中有十分之一感染了此疾病。
人们现在戴着外科口罩,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出现。
政策和人们的行为对这种疾病的种种反应,将减慢这种疾病的传播。
还有许多人说,随着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其致命性会不断下降。
没有数据能够支持这种说法。
这种传染病在发现之后才传播到香港,仍然是致命的。
最新数据所显示的图像是:病毒以指数性增长的速度传播,而且其致命性不减从前。
一两个月之后,情形很可能比现在还要糟糕。
这种传染病的经济影响已经非常重大了,而且在不断扩展。
旅游业实际上已经停止,而服务性消费在紧缩,这种现状可能正在将许多经济体推向衰退。
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可能正在滑向衰退。
马来西亚和泰国也正面临这种风险。
我在上周末从伦敦飞往香港时亲身体会这种情形。
在我所在的机舱中只有三名旅客——运载率最多只有3%。
香港的餐厅几乎都是空的。
而在寂静中面对戴着口罩、蹑手蹑脚的服务员,又怎能安心吃饭?如果你想吓唬香港人,只要打个喷嚏就可以了。
旅游和消费是使东亚经济免于衰退所仅有的两个因素。
SARS却将这两个因素都一扫而光。
特别是中国内地的旅游者,更是可能急剧滑落。
去年,中国的出境游客从450万增长到1660万。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目的地是亚洲地区,这本来是中国把吸纳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的成功所带来的好处“溢出”其他亚洲经济体、从而为它们所分享的主要途径。
香港是中国对外旅游繁荣的主要收益者。
它前年接待的中国内地游客为440万,而去年则增加到690万,占到港游客总数的41%。
中国内地旅游者是使香港免于衰退的因素。
而满大街戴着外科口罩的人则有可能将游客吓跑。
需要注意,旅游业收入占香港GDP的5%。
中国的旅游者对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同样重要。
这并不止是因为中国人此时害怕旅游,还因为一些国家为了控制传染病而限制中国人入境旅游。
其他的游客来源也将减少。
这个地区的国家对其他受传染病影响的国家实施限制政策。
亚洲之外的旅游者也对此惟恐避之不及。
在东南亚的小经济体和香港,旅游业分别占了它们GDP的3%到7%不等。
正如我们所见,旅游业在崩溃,单是这一点,就会使它们陷入衰退。
传染病对服务业的内需同样有重大影响。
如果疾病再持续两个月(而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这个行业将会出现大量破产。
香港的零售业也停滞了,新加坡也可能如此。
其他经济体可能步其后尘。
中国的经济依赖于外国直接投资。
不断增强的通货紧缩压力迫使跨国公司们将它们的对外资本输出集中到中国。
在全球经济中,在中国生产产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行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外国资本去年对中国投资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而今年可能还会增长20%。
这个力量使得中国在一个停滞的全球经济中得以不断增长。
遗憾的是,SARS可能减慢外国直接投资向中国的输出。
跨国公司的主管人员们的中国行程在传染病消除之前可能被限制。
这将耽搁许多投资项目的实施。
韩国对旅游业的依赖性没有那么强,在其IT产业中也有一些资本输出,这个行业在中国的消费领域有竞争力。
韩国在对中国的出口中依然表现良好。
这三个因素将使韩国避免全面衰退。
然而,随着韩国家庭信贷泡沫的破灭,其消费已经在紧缩了。
香港在此次传染病中受害最深。
最近税收的增加对人们的情绪打击很大。
而在我看来,传染病则正在将经济推向危险的边缘。
房地产市场在五年的不景后有可能会见底,价格下降的程度究竟会有多低,将决定了香港金融能否稳定。
如果价格下降不超过50%,香港的银行有可能保持健康,这要多亏香港银行系统高水平的资本化。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SARS是该地区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危机。
所有的政府必须动员它们的全部资源来控制其影响。
这个危机在未来数天可能更为严峻。
这个地区所有的政府必须尽可能地配置其资源来对付这个危机。
在一片愁云惨雾中,有一些行业正在因传染病而得益。
各地的方便面的销售都在上涨。
在目前的情形下,小袋子里的面条的味道定是比以前好多了。
由于人们要更多地在家里做饭,超级市场的销量在激增。
这是凸显中国生产能力的又一个实例。
各地工厂正在大批量地生产外科口罩,各色各样,应有尽有,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要。
资本主义的原则仍然在起作用。
世博对旅游业的影响【摘要】2010年世博会以其规模和影响,将对上海旅游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这对于旅行社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文章认为旅行社应该从世博意识、市场调查和客源预测、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更新设计、以及旅行社业务人员和导游人员的素质几方面入手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旅游业;旅行社;对策一、世博会的相关基本知识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承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活动,是非贸易性的全球性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