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尺度天气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36
第十四章锋面气旋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形成和活动于中高纬度的气旋大都和锋面相结合,称为锋面气旋。
开展强盛的锋面气旋可带来强烈的降水、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在海上可造成大范围的大浪区域,是重要的海上风暴系统。
§锋面气旋概况一气旋与反气旋概述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大型的旋涡运动,其中水平尺度在几百到几千公里以上的大型空气旋涡称为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和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它们的活动对上下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和各地的天气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1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
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那么相反;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水平旋涡。
在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的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那么相反。
气旋和反气旋一般也称低压和高压。
在低层大气里,特别是在近地面附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所以气旋在北半球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聚集的气流系统;在南半球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向中心聚集的气流系统。
由于气流从四面八方在气旋中心相汇,必然产生上升运动,气流升至高空又向四周流出,这样才能保证低层大气不断地从四周向中心流入,气旋才能存在和开展。
所以气旋的存在和开展必须有一个由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所组成的环流系统。
因为在气旋中心是垂直上升气流,如果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就容易产生云雨天气。
所以每当低气压〔或气旋〕移到本区时,云量就会增多,甚至出现阴天、降雨的天气。
在低层大气里,特别是在近地面附近,因为反气旋的气流是由中心旋转向外流动。
所以,在反气旋中心必然有下沉气流,以补充向四周外流的空气。
否那么,反气旋就不能存在和开展。
所以反气旋的存在和开展必须具备一个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紧密结合的完整的环流系统。
由于在反气旋中心是下沉气流,不利于云雨的形成。
所以,在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朗无云。
假设是在夏季,那么天气炎热而枯燥。
如果反气旋长期稳定少动,那么常出现旱灾。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就是在副热带反气旋长期控制下造成的。
天气预报技术竞赛试题(甘南州气象局)一、单项选择1.中尺度天气系统可分为三个等级:中-α、中-β、中-γ,它们对应的水平尺度分别为:( B )。
A:100~1000km、10~100km、1~10kmB:200~2000km、20~200km、2~20kmC:300~1000km、30~300km、3~30kmD:200~1000km、20~200km、2~20km2.雹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运动,它的产生首先要求位势不稳定能量的积累。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 C )对冰雹在积雨云中的形成、增长及其落地前的融化等一系列的物理过程有密切关系。
A:稳定度B:冷暖气团C:环境温、湿层结3.大范围雹暴发生前6-12小时,( A )已在降雹区上游存在。
降雹区低空的逆温(干暖盖)使不稳定能量积累,以便系统到达时不稳定能量爆发式释放。
A:大气潜在不稳定能量B:水平风的垂直切变C:低空急流4.影响气层稳定度的因子主要包括( C )。
A:地形的抬升作用B:湍流作用C:整层气层的抬升和下沉、高空的冷暖平流、垂直混合等15.当气旋中心气压随时间降低时,气旋会( C )。
A:减弱或发展B:加深或发展C:减弱或消亡6.预计未来72小时内有6-7级大风,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4℃。
应当发布( A )。
A:大风降温消息B:大风寒潮消息C:大风寒潮预警7.大气运动受( A )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
A: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B:地转风规律,梯度风规律,热成风规律,绝对涡度守恒和位涡守恒规律C:地转风规律,梯度风规律,绝对涡度守恒和位涡守恒规律8.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锋面逆温的特点是逆温层上界面湿度( A )下界面湿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9.临近预报降水量预报以mm为单位,降雨跨度不大于,降雪跨度不大于1mm;大风预报应同时给出风力和风速,风力跨度不大于。
( A )A:5mm,1级B:1mm,2级C:10mm,1~2级10.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高压,它是一个( B )。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Char1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周期及空间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即水平尺度为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时间尺度由几小时到十几小时。
2、尺度分类的动力学标准可利用罗斯贝数(Lf U R 00=惯性力/柯氏力) 和弗劳德数()/(/2ρρ∆=gL U F r 惯性力/浮3、简述Orlanski 分类法对中尺度的分类Meso :α中尺度200~2000km ;β中尺度20~200km ;γ中尺度2~20km 。
4、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①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②气象要素梯度大 ③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④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5、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1)大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相对重要,浮力可以略去;(2)积云对流运动中,浮力相对重要,地转偏向力可以忽略;(3)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需要考虑。
Char3 自由大气非对流性中尺度环流1、重力波定义:重力波是因静力稳定大气受到扰动而产生的惯性振荡的传播,属于横波(质点扰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分类:(1)重力外波——由外部条件作用下存在的重力波;(2)重力内波——当外部条件被限制时,存在于流体内部的重力波 ;(3)惯性重力内波——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2、可产生重力波的系统:暖平流导致气体膨胀使质点位移产生重力波;锋面抬升、大气中的辐合辐散场、背风波、风速的垂直切变、高低空急流的质量调整等3、重力波产生的天气条件:①稳定层(或逆温层) ②具有明显的风速垂直风切变 ③通常而言,Ri<0.5,Ri 越小重力波振幅越大4、重力波的作用①可触发对流 ②可引起晴空湍流(CAT)③高低空能量传输 ④不同尺度之间能量交换5、重力波的特点①气压场与涡度场同位相,高压中心与气旋涡度中心重合,反气旋涡度中心与低压中心重合; ②涡度与散度中心位相差π/2,气压场与散度场也相差π/2;③垂直运动与散度同位相(上升运动区→辐合区,下沉运动区→辐散区)④上升运动区一般为降水区。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气象学:水平尺度: 10-1000km对象:中尺度环流系统内容:中尺度环流系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机制及其分析预报方法意义:①许多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都是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
②中尺度气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
(长期>10天,中期3-10天,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③中尺度环流系统是大气环流重要成员(大尺度背景场依存条件)2、天气系统的尺度划分:(一)经验分类法(经典方法)小尺度系统(雷暴、龙卷)和大尺度系统(锋面、气旋)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气旋等)(二)动力学定义可利用罗斯贝数(Ro)和弗劳德(Froude)数(Fr)来描述大气的时空尺度。
Ro = U/fL (惯性力/柯氏力);Fr=U2/gL(△ρ/ρ)(惯性力/浮力)(三)实用(几何)分类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尺度:水平尺度在2-2000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范围很宽。
性质不同。
(2)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取V~10m/s,H~10km,对α,β,γ中尺度W分别为10-1m/s, 100m/s和101m/s,垂直速度、散度、涡度都比大尺度运动大1到几个量级。
(3)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都必须考虑。
大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重要,浮力可略小尺度运动:浮力重要,地转偏向力可略中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考虑(4)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关系: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大尺度运动: 风场适应质量场(气压场)。
中尺度运动: 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分为: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2、地形波:一般把气流过山所引起的气流称为地形波。
3、地形波的基本类型:层状气流(山脉波):山脉上空的平滑浅波,风小。
驻涡气流(驻涡):山脉背风面的半永久性涡旋,山顶以上风速大。
中⼩尺度⽓象学总结第⼀章中尺度天⽓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象学:⽔平尺度: 10-1000km对象:中尺度环流系统内容:中尺度环流系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机制及其分析预报⽅法意义:①许多灾害性天⽓(如暴⾬、⼤风、冰雹、龙卷等)都是由中⼩尺度系统造成的。
②中尺度⽓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
(长期>10天,中期3-10天,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③中尺度环流系统是⼤⽓环流重要成员(⼤尺度背景场依存条件)2、天⽓系统的尺度划分:(⼀)经验分类法(经典⽅法)⼩尺度系统(雷暴、龙卷)和⼤尺度系统(锋⾯、⽓旋)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旋等)(⼆)动⼒学定义可利⽤罗斯贝数(Ro)和弗劳德(Froude)数(Fr)来描述⼤⽓的时空尺度。
Ro = U/fL (惯性⼒/柯⽒⼒);Fr=U2/gL(△ρ/ρ)(惯性⼒/浮⼒)(三)实⽤(⼏何)分类3、中尺度⼤⽓运动的基本特征(1)尺度:⽔平尺度在2-2000km之间,时间尺度在⼏⼗分钟⾄⼏天之间。
范围很宽。
性质不同。
(2)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取V~10m/s,H~10km,对α,β,γ中尺度W分别为10-1m/s, 100m/s和101m/s,垂直速度、散度、涡度都⽐⼤尺度运动⼤1到⼏个量级。
(3)地转偏向⼒和浮⼒的作⽤: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和浮⼒的作⽤都必须考虑。
⼤尺度运动:地转偏向⼒重要,浮⼒可略⼩尺度运动:浮⼒重要,地转偏向⼒可略中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和浮⼒都考虑(4)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关系:质量场(⽓压场)适应风场。
⼤尺度运动: 风场适应质量场(⽓压场)。
中尺度运动: 质量场(⽓压场)适应风场。
第⼆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环流系统分为:地形性环流系统、⾃由⼤⽓环流系统2、地形波:⼀般把⽓流过⼭所引起的⽓流称为地形波。
3、地形波的基本类型:层状⽓流(⼭脉波):⼭脉上空的平滑浅波,风⼩。
驻涡⽓流(驻涡):⼭脉背风⾯的半永久性涡旋,⼭顶以上风速⼤。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中尺度气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 什么是“中尺度”?Ligda,Emanuel,Orlanski和Pielke等怎样定义“中尺度”?目前,“中尺度”一般被描述性地定义为时间尺度和水平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的时空密度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期及空气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Ligda(1951)最早提出“中尺度(mesoscale)”这一概念。
他根据对降水系统进行雷达探测所积累的经验指出,有些降水系统,太大以致不能由单站观测全,但又太小以致即使在区域天气图上也不能显现,他建议把具有这种尺度的系统称为“中尺度系统”。
Emanuel把具有状态比L/D=Uz/f和时间尺度T=f-1的运动定义为“中尺度”运动(L水平尺度,D垂直尺度亦即不稳定层厚度,Uz纬向风垂直切变尺度,f科氏参数)。
Orlanski(1975)根据观测和理论的总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比较细致的尺度划分方案,即:天气系统可粗分为大、中、小尺度三类,其中大尺度系统可再分为α、β两类,中尺度和小1/ 30尺度系统则可分别分为α、β、γ三类,相邻两类的空间尺度相差1个数量级。
按照这种划分,中尺度成了一个范围很宽的尺度,即2~2000km。
小至某些通常称为小尺度的系统如雷暴单体等,大至某些通常称为大尺度的系统如锋、台风或飓风等都可以包括在中尺度的范围内。
但其核心则为20~200km的系统,即β中尺度系统。
β中尺度系统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性,而α和γ中尺度系统则分别兼有大尺度和小尺度的特性。
Pielke(1984)提出,典型的中尺度也可以定义为符合以下判据的一种特殊尺度:①其水平尺度足够大,以至于可以适用静力平衡关系;②其水平尺度足够小,以致地转偏向力项相对于平流项和气压梯度力项时小项。
2. α、β、γ中尺度系统在性质和对强天气形成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按Orlanski的划分标准,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在2×100~2×103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以下均为老师的重点,按顺序整理1.简述Orlanski分类法对中尺度的分类?2.简述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1)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β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L)一般为20-200 km,垂直尺度(H)为10 km左右,因而形态比H/L为10-1-100β中尺度系统的生命史一般在几小时到十几小时,(2)气象要素梯度大。
中尺度天气系统气象要素的梯度很大,气压达1~3 hPa/10 km,温度3℃以上/10 km,中尺度系统如飑线过境时,变温为10℃/15 min左右,变压为6 hPa/15 min 左右。
中尺度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现象一般比较激烈(3)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尺度分析表明,中尺度系统的动量方程中,加速度项与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具有相同的量级,不能满足地转平衡关系对于β中尺度,尤其是γ中尺度运动,准静力平衡假定对所描述的中尺度系统有明显的歪曲,垂直运动速度也明显大于大尺度运动(4)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中尺度系统在统计的意义上是小概率的它的空间尺度跨越的范围宽(频谱宽)且中尺度系统影响时的要素变化激烈,表明它是频谱宽的大振幅事件。
3.滞弹性近似、包辛内斯克近似及适用条件?1.包辛内斯克近似:(1)在连续性方程中不考虑密度的个别变化,是完全非弹性,因此是速度无辐散的;(2)与重力相联系的方程中要部分考虑密度的影响,(3)状态方程或热流量方程中要考虑密度变化的影响,(主要是由受热不均匀即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不考虑压力效应对密度变化的影响;它主要适用于浅对流的中尺度运动2.滞弹性近似比包辛内斯克流体在弹性近似方面更接近实际流体,其主要特征是:(1)连续性方程中虽然不考虑密度的个别变化,但保留了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因而是滞弹性的,或称之为质量无辐散,(2)与重力相联系的方程及状态方程和热流量方程中要同时考虑压缩效应和热膨胀效应引起的密度变化。
因而滞弹性流体主要适用于研究深对流的中尺度运动,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包辛内斯克近似4.什么是“对称不稳定”?所谓对称不稳定,从物理上看就是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是对流稳定的和水平方向上是惯性稳定的情况下,作倾斜上升运动时仍然可能发生的一种不稳定大气现象5.简述强风暴发生的天气学必要条件?①位势不稳定层结,并常有逆温层存在;②低层有水汽辐合;③有不稳定的释放的机制;④强的风垂直切变;⑤低空急流;⑥中空干冷空气等6.什么是条件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其适用条件各是什么?对流性天气一般发生在条件性不稳定层结的情况下,但有时在上干下湿的条件性稳定层结下,如果有较大的抬升运动,特别是发生整层大气得到抬升时,原先的条件性稳定层结变成不稳定的了,这种不稳定层结称为对流性不稳定,其适用于气层。
第一章1.中尺度天气学研究的两类中尺度天气现象各是什么?一类是雷暴、暴雨、冰雹、大风、下击暴流等对流性天气;另一类是局地低云、浓雾等稳定性天气2.中尺度天气现象的特征?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天气变化剧烈。
3.简述Orlanski分类法对中尺度的分类?4.简述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气象要素梯度大。
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第二章1.浮力、地转偏向力在大、中、小尺度运动的作用?2.何谓“对流近似”?只有与重力联系的项中保留了密度扰动,而在气压梯度力项中,则略去了密度扰动的影响,这样的近似称为对流近似3.滞弹性近似、包辛内斯克近似及适用条件?(1)在连续性方程中不考虑密度的个别变化,是完全非弹性,因此是速度无辐散的;(2)与重力相联系的方程中要部分考虑密度的影响,(3)状态方程或热流量方程中要考虑密度变化的影响,(主要是由受热不均匀即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不考虑压力效应对密度变化的影响;这样近似的流体在气象上常称为包辛内斯克流体。
它主要适用于浅对流的中尺度运动。
(1)连续性方程中虽然不考虑密度的个别变化,但保留了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因而是滞弹性的,或称之为质量无辐散,(2)与重力相联系的方程及状态方程和热流量方程中要同时考虑压缩效应和热膨胀效应引起的密度变化。
因而滞弹性流体主要适用于研究深对流的中尺度运动,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包辛内斯克近似。
4.对于中尺度运动,主要是何种波动起作用?中尺度运动,重力波起着重要作用5.惯性重力波形成的机制?在层结大气中,空气微团受到扰动后偏离平衡位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振荡并传播形成了重力波。
这是一种重力内波,它既可以向水平方向传播,也可沿铅直方向传播。
考虑地球旋转影响时称为惯性重力内波,6.有基本气流切变时,重力波的不稳定条件?并解其物理意义?不稳定的条件(理查森数):Ri<1/47.重力波的动力学性质有哪几点?1)非静力平衡时的重力波频率小于静力平衡时的频率;2)非静力平衡时的重力波水平波速小于静力平衡时的波速;3)非静力平衡时的群速度小于静力平衡时的群速度;4)重力波的群速度小于相速度8.什么是“对称不稳定”?判据?所谓对称不稳定,从物理上看就是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是对流稳定的和水平方向上是惯性稳定的情况下,作倾斜上升运动时仍然可能发生的一种不稳定大气现象。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气象学:水平尺度: 10-1000km对象:中尺度环流系统内容:中尺度环流系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机制及其分析预报方法意义:①许多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都是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
②中尺度气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
(长期>10天,中期3-10天,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③中尺度环流系统是大气环流重要成员(大尺度背景场依存条件)2、天气系统的尺度划分:(一)经验分类法(经典方法)小尺度系统(雷暴、龙卷)和大尺度系统(锋面、气旋)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气旋等)(二)动力学定义可利用罗斯贝数(Ro)和弗劳德(Froude)数(Fr)来描述大气的时空尺度。
Ro = U/fL (惯性力/柯氏力);Fr=U2/gL(△ρ/ρ)(惯性力/浮力)(三)实用(几何)分类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尺度:水平尺度在2-2000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范围很宽。
性质不同。
(2)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取V~10m/s,H~10km,对α,β,γ中尺度W分别为10-1m/s, 100m/s和101m/s,垂直速度、散度、涡度都比大尺度运动大1到几个量级。
(3)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都必须考虑。
大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重要,浮力可略小尺度运动:浮力重要,地转偏向力可略中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考虑(4)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关系: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大尺度运动: 风场适应质量场(气压场)。
中尺度运动: 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分为: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2、地形波:一般把气流过山所引起的气流称为地形波。
3、地形波的基本类型:层状气流(山脉波):山脉上空的平滑浅波,风小。
驻涡气流(驻涡):山脉背风面的半永久性涡旋,山顶以上风速大。
中尺度气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 什么是“中尺度”?Ligda,Emanuel,Orlanski和Pielke等怎样定义“中尺度”?目前,“中尺度”一般被描述性地定义为时间尺度和水平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的时空密度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期及空气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Ligda(1951)最早提出“中尺度(mesoscale)”这一概念。
他根据对降水系统进行雷达探测所积累的经验指出,有些降水系统,太大以致不能由单站观测全,但又太小以致即使在区域天气图上也不能显现,他建议把具有这种尺度的系统称为“中尺度系统”。
Emanuel把具有状态比L/D=Uz/f和时间尺度T=f-1的运动定义为“中尺度”运动(L水平尺度,D垂直尺度亦即不稳定层厚度,Uz纬向风垂直切变尺度,f科氏参数)。
Orlanski(1975)根据观测和理论的总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比较细致的尺度划分方案,即:天气系统可粗分为大、中、小尺度三类,其中大尺度系统可再分为α、β两类,中尺度和小尺度系统则可分别分为α、β、γ三类,相邻两类的空间尺度相差1个数量级。
按照这种划分,中尺度成了一个范围很宽的尺度,即2~2000km。
小至某些通常称为小尺度的系统如雷暴单体等,大至某些通常称为大尺度的系统如锋、台风或飓风等都可以包括在中尺度的范围内。
但其核心则为20~200km的系统,即β中尺度系统。
β中尺度系统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性,而α和γ中尺度系统则分别兼有大尺度和小尺度的特性。
Pielke(1984)提出,典型的中尺度也可以定义为符合以下判据的一种特殊尺度:①其水平尺度足够大,以至于可以适用静力平衡关系;②其水平尺度足够小,以致地转偏向力项相对于平流项和气压梯度力项时小项。
2. α、β、γ中尺度系统在性质和对强天气形成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按Orlanski的划分标准,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在2×100~2×103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第一章1. (选填)简述Orlanski分类法对屮尺度的分类?Meso: a中尺度200—2000km ; 3 中尺度20—200km ; 丫屮尺度2—20km2. (选简)简述屮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按时空细分)①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②气象要素梯度大。
③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④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第二章1 什么是〃对流近似” ?只有与重力联系的项屮保留了密度扰动,而在气压梯度力项屮,则略去了密度扰动的影响,这样的近似称为对流近似。
2 什么是“对称不稳定” ?判断用气块法所谓对称不稳定,从物理上看就是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是对流稳定的和水平方向上是惯性稳定的情况下,作倾斜上升运动时仍然可能发生的一种不稳定大气现象。
第三章1 (★反复记忆)简述强风暴发生的天气学必要条件?①位势不稳定层结,并常有逆温层存在②低层有水汽辐合③有不稳定的释放的机制④强的风垂直切变⑤低空急流⑥中空干冷空气等。
2 (★)什么是条件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其适用条件各是什么?①条件不稳定:丫m<Y <Y d,对于未饱和大气是静力稳定的,而对饱和湿空气来说是静力不稳定,这种大气层结称为“条件不稳定”层结。
适用于气块②对流性不稳定:对流性天气一般发生在条件性不稳定层结的情况下,但有时在上干下湿的条件性稳定层结下,如果有较大的抬升运动,特别是发生整层大气得到抬升时,原先的条件性稳定层结变成不稳定的了,这种不稳定层结称为对流性不稳定。
适用于气层3 逆温层和干暖盖的作用是什么?在强对流爆发前,屮低层常常有逆温层和稳定层,它相当于一个阻挡层,暂时把低空湿层与对流层上部的干层分开,阻碍了对流的发展,这样使风暴发展所需要的高静力能量得以积累,当大气低层出现阻挡层时,一般称为干暖盖。
具有稳定层结的干暖盖抑制对流的作用是十分清楚的,另一方面它对于大气低层不稳定能量又有储存和积累作用。
4 普通积云的云外下沉气流与强风暴屮尺度环流的下沉运动对对流运动各起什么作用?①普通积云对流的云外下沉运动的出现,使对流运动的发展受到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