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财政金融学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7
《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doc 55页)《财政与金融》讲义第一章导论一、财政的概念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2.财政的内涵A财政分配主体是国家,参与分配的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
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组织,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B财政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C财政分配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1.公共产品是指没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根据萨缪尔森定义,纯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方式是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
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前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在平等竞争条件下,由等价交换实现的;后者通常是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很难以某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3.经济稳定,是指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方式包括调节财政预算和发挥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功能。
第二章财政收入概论一、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收入、专项收入等)。
2.按经济成分(所有制)分类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外资企业收入、合资企业收入等。
3.按经济部门分类来自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的收入。
4.按价值构成分类(反杜林论):社会产品价值=C+V+M(1)财政收入来自C的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
财政与金融讲义第一章导论一、什么是财政学?研究对象: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物品以及从事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
研究的基本问题: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财政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二、财政学的发展脉络三、什么是金融学?金融学〔Finance〕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
第二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国家的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国家〔政府〕的存在与发展又依赖财政为其提供基础和保障,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
一、财政概念财政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应并使它们相协调,到达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财政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是强制性、无偿性的行为强制性是指财政活动的实施不遵循自愿性原则,它是依据国家政治权力进行;政府行为一旦发生,参加者都要接受,无法选择。
无偿性是指财政活动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政府不需要有等价物也可以参与分配。
二、为什么要有财政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为什么要有财政的存在?分析思路:市场有效→市场失灵和缺陷→政府干预→财政介入〔一〕市场有效: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在自发运行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力量的调节,使社会上现有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到达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这就是市场有效。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所有交易均在市场发生,存在众多的买者和卖者;〔2〕所有的产品都是同质的,不存在质量差异等;〔3〕资源可以充分流动;〔4〕完全的信息与知识,不存在信息不对称;〔5〕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具有一致性;〔6〕经济领域的所有产权是清晰的;〔7〕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过程,都不存在外部效应;〔8〕不存在规模经济;〔9〕所有生产资料均为私人占有。